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时间:2023-09-08 21:47:24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

      1.请学生一手拿一支铅笔,一手拿一本数学书,你有什么感受?(铅笔轻,数学书重)

      师:轻、重很好地描述了铅笔和数学书的重量,看

来物体都有它们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质量。

      2.出示主题图:这是什么地方?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这里用到的质量单位是什么?(板书克和千克)

      3.你还知道哪些质量单位?(斤、两、公斤)

      师:公斤、斤、两这几个质量单位在我们国家比较通用。而克、千克是在世界上都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

      二、新课

      (一)认识克

      1.出示图片(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

      请你说一说它们的质量是多少?

      老师给每一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些物品,现在请你们拿在手中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师:对,它们都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板书:克g)

      师:你还知道生活哪些物品可以用克做单位呢?

      2.感知1克的质量

      出示一枚2分硬币的图片,这是一枚2分硬币,它的质量大约是1克。

      板书:一枚2分硬币重1克。师:现在2分硬币已经不常见了,老师拿来了钮扣,这枚钮扣的质量大约是1克,请同学们放在手里掂一掂,再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一下它的重量,记在心里。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一片维C药片……)

      3.认识天平

      这是一架天平,请跟老师说:天平、天平。天平是称量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量的物品放在左边的托盘里,在右面的托盘里放砝码。

      瞧,这就是砝码,每个砝码上都标有不同的重量,有1克的,也有100克的。在天平的中间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0”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看图:天平左边的托盘里放了几粒黄豆,七粒黄豆的质量是多少呢?

      请同学们拿出七粒黄豆掂一掂,再次感受一克的质量。

      4.做一做

      我们已经充分感受了1克的质量,那么请大家判断这些物品当中哪些物品比1克轻?(出示做一做图)

      (二)认识千克

      1.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苹果图片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净含量”是什么意思?

      请同学到前面拿起一大桶洗衣液,有什么感受?

      师: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请大家拎一拎自己的书包,你认识应该用哪个单位来表示书包的质量呢?

      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1千克等于多少克呢?

      请同学们看书102页,寻找答案。

      板书1千克=1000克。

      2.感受1千克的重量

      老师这里有两袋盐,每袋是500克,两袋加在一起是多重?

      请同学们拿起两袋盐,感受一下1千克的重量。

      (三)认识生活中的秤

      1.出示三种秤的图片

      请生说在哪里见过?叫什么秤?

      师介绍,这几种秤都是以千克做单位的,指针指向几,就表示所称的物品有多重。

      2.请学生秤出1千克的苹果。

      3.秤一秤书包的重量。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的1、2、3、5题。四、作业

      1. 1千克=()克3千克=()克

      1000克=()千克20xx克=()千克

      2.练习二十的4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道,你有哪些收获?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克和千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介绍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的重量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克和千克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对于活泼好动的二年级孩子来说,物体的重量他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同时,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利用他们对身边物体质量来认识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

      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看秤培养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

      教学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盘称,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 2袋500克的盐,各种实物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有一位叫芳芳的小朋友,她给姥姥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生2: 克和千克的单位使用有误。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除了克和千克,你还知道那些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公斤、斤、两)斤、两是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所以大家要学好它。克通常用字母g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板书g kg)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 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1.感知、认识“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2分硬币.请同学们拿1枚放在手上,掂一掂,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师:这种轻轻的,像没有感觉的一个2分硬币大约重1克。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吗?

      (生举例)[评析:通过学生充分的掂量、感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些事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1克很轻很轻的质量意识,通过学生充分比较、衡量到底有几个绿豆重1克?从而让1克的质量概念逐渐清晰、深刻。]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师:同学们举例说出了这么多重约l克的物体。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

      师: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

      (同学们纷纷掂量、猜测,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揭开胶布。很自信的给自己的小组插上了一面红旗。)

      [评析:通过趣味性的掂量、猜测活动,巩固学生对较轻质量的认识,为学生估计生活中的物品的质量做了知识的储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学的主动,积极性很高,充满喜悦之情。]

      3、感知、认识“千克”

      师:现在桌面上有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大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l千克有多重。

      生:不轻也不重。

      生:有点重。

      师:请你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生举例)

      师:老师这有几袋物品(1千克的铁块.1千克的锯末,1千克的苹果……),请你们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

      (各小组活动)

      师:请大家汇报各小组估计的结果。

      (有大约2千克重的,1千克500克重的.3千克重的,1千克重的)师:实际上发给大家的物品都重1千克。

      (教室内传出了“耶”——!)然后,老师拿出1袋锯末,1袋铁块从这两袋重1千克的物品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纷纷说:锯末看起来多一些,铁块看起来少一些。 。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也就是他们体积不同:但是他们都重l千克。

      [评析:学生通过掂量亲身体验1千克重的洗衣粉的质量.先形成1千克的质量表象.又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举例1千克重的物体.然后,再来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质量相同但体积不同的物体的质量.充分的体验、感悟形成了1千克的质量观念。]4、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

      ( 1)建立1000克=1千克的等量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两袋盐,每袋重500克,两袋一共有多重?

      生:1000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计算的:500克+500克=1000克。

      生答后,板书:1000克。

      生:我们把两袋盐放在电子秤上称,屏幕上显示的是1kg。

      师:1kg就表示1千克,板书:1千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1000克与1千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因为它们都表示的是这两袋盐的质量.所以1000克和1千克是相等的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1000克=1千克。

      三、认识各种秤并会用秤称

      1.认识一些常用的秤。

      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你见过哪几种秤?说给大家听一听。(PPT出示各种秤)

      2.学会用秤称物品(练习读取盘秤上的数值)。

      请你称一称你从家里带来的物品,看有多重?

      出示盘秤。(介绍用法)请各小组互相合作。3.培养估测意识。

      (1)先称1千克的苹果数一数有几个,再 估出3千克的苹果,称一称,看估得准不准。

      (2)分小组估一估大家带来的物品有多重.再选合适的称一称,看谁估得准。

      四、全课总结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芳芳写给姥姥的信,你找到信中的问题了吗?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小调查

      1千克鸡蛋、1千克苹果等各有多少个?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5、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两袋礼物(重量相同,大小不一)、盐两袋(500克)、盘秤。[学具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盐、苹果、果冻、矿泉水、2分硬币,1克的砝码。

      [教学设计]

      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1、猜一猜,确立标准。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2、怎样表示物品的轻重?导出课题:千克和克。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

      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1、认一认,学看盘秤。(板书:千克,kg)

      2、称一称,用盘秤找重1千克的物品。

      3、掂一掂,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2代500克的食盐)

      (2)掂一掂,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

      (3)数一数,1千克苹果大约有()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个;()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4、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验证。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学用盘秤并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三、认识“克”,感受1克。

      1、掂一掂,说一说,感受1克。

      ——导入“克”。(板书:克,g)

      1)掂一掂1克的物品。(1克砝码,两分硬币。)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3、掂一掂1克的物品和1千克的物品,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与千克形成明显的.反差,使学生在脑海中克与千克形成鲜明的对比,先让学生掂一掂1克的物体,再让学生同时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进而建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最后通过估一估文具的质量,强化了学生对“克”的体验。

      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2、称一称,两包盐重几千克?(1千克)

      3、想一想,你发现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五、对比辨析,应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问题。

      1、填合适的单位。P89第4题

      2、找朋友。

      3、回形针西瓜数学书小朋友

      4、千克30千克300克2克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活跃,情感达到最高潮,从而把本节课感知、体验得以进一步升华。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85“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知道轻和重,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仅仅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对质量单位以及意义还是缺乏认识的。

      【设计思想】: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并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

      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更好地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掌握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难点: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调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的质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验轻重。(环节目标:唤醒学生经验,从生活中开始提取学习资料。)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请学生上来掂一掂,说说感觉有什么不同?)

      师:看来物品有轻有重,(板书:轻、重)我们把物体的轻重叫做物体的质量(板书:质量)。那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呢?(可以用秤称)

      二、认识秤,揭示课题。(环节目标: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并从生活中提取出质量单位,做好正式学习的铺垫。)

      师: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你都认识些什么秤?(课件出示:常见的秤)用秤可以知道物体的质量,课前老师请小朋友们调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的质量,谁来汇报?(学生汇报课外调查的质量情况。课件出示:一些物品的质量情况。)

      师:听了,看了,你发现它们的单位名称有什么不同?(板书:单位。)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通过掂一掂,以及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自己去从生活中发现不同轻重的物品用的单位不同,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三、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环节目标: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能初步估量1千克和几千克。会使用盘秤称重。)

      师:(出示盘秤)这就是盘秤。观察一下盘秤,你们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看到指针,和单位千克。)

      师:是这样的,当我们用盘秤称东西的时候,当指针指到1就表示1千克。下面,我们就来称1千克的东西吧。(称1千克的东西:6本数学书,两袋盐……)

      师:这6本书的总重量就是1千克,也可以用1kg表示。(板书:1千克)

      师: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这6本书,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学生用手掂一掂)

      师:你觉得1千克怎么样?(挺重)(板书:比较。在重的前面。)

      师:我们再来掂一掂其他东西吧!(掂物品,比较重的,有1千克,2千克的)

      师:你估计有多重?你是怎样估计的?(引导学生与1千克的比。)

      师:好,咱们用盘秤来称一称,看你估计得准不准确。(指导学生使用盘秤。)

      【设计意图】1千克的质量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通过让学生掂一掂,使学生感受到1千克物品的轻重。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先估测后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尝试使用盘秤的方法。

      四、认识“克”,感受1克。(环节目标:认识克,感受克的微小,初步建立克的概念,体会比较轻的物体用克做单位更加合适。)

      师:刚才,我们用盘秤称了一些物体的质量,现在我想知道这颗玉米粒的重量,用盘秤能称出来吗?(不能。为什么?)

      师:看来盘秤只能用来称比较重的物品,称较轻的物品要用另一种秤——天平。师:老师在课前称了这颗玉米粒,它重1克,也可以用1g表示。

      师:请同学们把这颗玉米粒放在手心,闭上眼睛,感受1克有多重?

      师:你觉得1克怎么样?(太轻了)(板书:太。在轻的前面。)

      师:找一找,你觉得哪些物品也是大约1克,如:回形针,乒乓球,茶包,黄豆等的重量。

      师:克一般用在比较轻的物体上,你觉得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克来做单位?

      师:掂一掂物品,感受10克、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学生用手掂一掂)

      【设计意图】1克的质量比较微小,易被忽视。设计让学生掂一掂等环节,让学生感受到1克物体的轻重,并与1千克形成较大的对比。通过找一找、比一比、掂一掂等活动启发学生联想到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如几粒米、几颗豆等,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建立了正确的表象。建立了1克的质量观念后,在实物中让学生感受10克、100克、500克物体的质量;循序渐进,通过掂一掂、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等感官活动,刺激肌肤与神经记忆,使具体的质量感不断内化,形成一定的经验。

      五、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环节目标:知道1千克=1000克。)

      师:一包食盐有500克,两包呢?

      生:1000克。因为500克加500克等于……(1000克)

      师:再用盘秤称一称两包盐的重量。指针指向1,两包盐的重量是(1千克)这说明1千克等于(1000克)。(完善板书:1千克=1000克)

      六、解决问题。(环节目标:巩固所学。)

      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个乒乓球约重3( ) 小胖今年7岁,约重28( ) 一个苹果约重150( )

      一个鸡蛋约重60( ) 一个篮球重450( ) 一包方便面重100( )

      2、判断。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一本数学书约重200千克。( )

      小刚今年8岁,体重30克。( ) 一只鸭约重4克。( )

      3、在○里填上<、>、=:

      500克○500千克 800克○8千克 600克○700克 1千克○1000克

      4、(课件出示)妈妈从市场买了许多东西。

      1)用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一说图上的内容。(500克鱼。1千克苹果,2千克鸡蛋……)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如:买的苹果比鸡蛋少多少千克?鸡蛋比鱼重多少千克?)

      3)如果鸡蛋7元1千克,鸡蛋要多少元?

      5、这是小明给爷爷写的信,大家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知道用称称物体的质量。

      3、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等,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改进建议

      一、课前游戏:

      背同学。

      二、课题导入:

      请同学们掂一掂自己的铅笔盒和数学书,把你的感觉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新授:

      (一)质量单位

      1、出示自学要求:观看主题图并说一说。2、得出结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克(g)、千克(kg)。

      3、找一找身边的标有质量单位的物品,并感受轻重。

      (二)感知1克、5克和10克

      1、1个2分硬币大约就有l克。那么能试着找出其他重1克的物品吗?

      2、请大家把5枚硬币放在一起,现在是多少克了?

      3、提供砝码请大家再感觉一下不同的质量。

      4、每个组都有一些物品,请大家先掂一掂在看谁估得最准确,好吗?

      (三)感知1千克

      1、我们知道了1克有多重,那么1千克又有多重呢?

      2、千克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公斤。

      掂一掂1千克的洗衣粉

      3、l千克应该等于多少克呢?

      请大家都掂一掂这袋重500克的食盐,两袋有多重呢?

      (四)认识秤

      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称?展示生活中的秤──台秤、磅秤、杆称,盘称等。

      四、知识拓展

      1公斤=1千克

      平时我们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五、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六、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三位同学一组,让其中一位背一背另两位同学。

      掂一掂铅笔盒和数学书。

      找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单位,并感受到轻重之分。

      每人都拿l枚硬币,感觉一下1克,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1克很轻,跟没有差不多。)

      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重,再看它上面的克数

      感受1千克的质量。

      两袋重1000克,很重。

      1000克=1千克。

      (注意读法)

      说一说生活中常用的称。

      市斤、公斤、克、千克、两、吨等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g)千克(kg)

      1000克=1千克

      作业

      布置课本89页3、4、5题

      重要问题及解决办法重要问题: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解决办法: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想认识,并列举大量生活实例,使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并形成一定的技能。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课题: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

      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

      一个蜗牛(重1克)、盐(500克)两袋、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2分硬币、弹簧秤、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小天平、2分硬币、大米、石子、弹簧秤、各种物品。

      教学过程评析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听说咱班有两名同学跑的很快!他们是谁啊?

      生:是“杜鹏程”和“牛一凡”。

      师:今天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

      师:今天的比赛要增加难度,让他们每人背一个同学来比怎么样?

      (学生活动)

      师采访冠军:你为什么要选“王盟”,不选“马烨炫”呢?

      生:因为“王盟”很轻,“马烨炫”很重。

      师:“王盟”多重?“马烨炫”呢?

      除了“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师小结:“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单位,你知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

      二、探究新知

      1、交流汇报。

      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火腿肠一根40克

      生3:前几天测体重我是34千克。

      生4:一袋茶叶400克。生5:一袋面粉25千克

      ……

      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6: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作单位。

      生7: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

      2、认识秤。

      师: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来称。

      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生1:我在超市卖食品的地方见过电子秤。

      生2:卖水果的地方有盘秤。

      生3:我见过夏天卖西瓜的用磅秤。

      ……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

      (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3、认识“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客人──“蜗牛”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蜗牛的体重?

      (学生兴趣高涨)

      师: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秤来称呢?

      生:天平,因为蜗牛很轻。

      师:那我们一起来称一称这只蜗牛的体重。

      (示范操作)

      师:我们来看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

      生:刻度1,这只蜗牛重1克。

      师:以蜗牛为标准,你能猜一猜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吗?

      师:我们分小组来称一称看谁估量的最准。(小组活动)

      师:每个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你能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生1举着一块橡皮:像这样大的一块橡皮。

      生2:校牌。

      生3:3粒玉米。

      生4反驳道:有可能是4粒。

      师:为什么呢?

      生4解释:因为有的玉米大,有的玉米小。

      4、称物品的质量师:同学们的桌面上有一些物品,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称一称,好不好?

      听清要求:

      (1)先掂一掂,估计一下物品的质量,然后再用天平称出物品的质量。

      (2)称好的物品的质量用近似数表示就可以。

      师:刚才有的学生想知道我们的数学书有多重,用标尺上的刻度不够,我们还有个办法用法码来称。

      说明:游标拨回刻度0,在右盘放入砝码,直至天平平衡。

      将砝码和标尺上的质量加起来就是数学书的质量。师(拿出一袋盐):谁来估量一下一袋盐的质量?

      师: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质量标注,一袋盐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1000克)

      5、认识"千克"

      师:如果再重一点的物品用天平来称还合适吗?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家里常用的弹簧秤,谁知道弹簧称的用法?

      我们分小组从你的材料袋里称出1千克的物品。

      在1000克右边(板书:1千克)

      师:我们称出了分别1千克的大米和石子,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都是1千克,但不一样多。

      师:虽然体积不一样,但质量是相同的。

      师:同组同学依次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师:你能估计一下你的凳子、书包有多重吗?

      称一称试一试吧!

      小组活动并汇报。

      6、认识1000克=1千克

      师:1千克大米和刚才称的1000克的盐比较,请小朋友来猜一猜,谁重?

      (学生猜)

      师:我们用弹簧秤来称一下这两袋盐的质量。

      生:1千克大米和1000克盐同样重

      师:也就是说1000克=1千克(补充“=”注意读法)

      也可以说1000个1克是1千克。

      三、应用拓展

      1、认识常用的台秤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弹簧秤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台秤,你能读出台秤上的数据吗?

      2、认识健康秤

      师:谁能说出他们的体重?

      3、连线

      西瓜100克

      方便面5千克

      4、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5——87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养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续培养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架设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每组弹簧秤1台,重1克物体若干,每个小组两包盐、1枚1角(新版)硬币。

      2、教师使用各种常见秤,天平1架,1角硬币1个,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看一看。

      观察两瓶饮料,哪瓶重一些?

      2、掂一掂。

      观察两件物品哪个重一些,哪个轻一些呢?

      生体验说感受。

      3、称一称。掂一袋(大米)和一袋(黄豆),这回你能不能看出它们谁重谁轻?有时只靠眼睛看和用手掂是不能准确的得出结果的,那你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秤就是用来称出物体的重量的工具。

      二、联系实际,导出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你都在哪里见到过什么样的秤呢?

      那么你们知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是用什么做单位的吗?

      斤和公斤是我国比较常用的表示物体有多重的单位,可在国际上通常是用克和千克作为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重量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三、探究新知,操作感悟。

      1、认识“克”

      出示一枚一角的硬币(新版),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

      简介天平的用法。

      师生合作称量。

      举例:你能说出大约重1克的其他物品吗?

      2、认识千克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一袋的食盐,掂量一下它有多重?

      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加起来呢?

      请同桌把两袋盐都放在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方便袋中,闭上眼轮流掂一掂这1000克重的盐。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还了弹簧秤来称这食盐,谁知道弹簧秤的用法?

      生介绍用法。

      同桌合作称量。

      生汇报:两袋食盐的重量是1千克。(板书)

      总结出1000克等于1千克。

      生掂一掂1千克左右的物体,相机检验。

      三、看书质疑。

      下面请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开,认真阅读85~86页,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同学们不但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秤,还学会了称量物体的方法,下面我们就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合作称一称刚才我们要比较的那袋大米和黄豆的重量。

      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读出水果的重量。

      2、写出体重。

      3、写信

      五、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看一看、猜一猜、做一做等方法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而且解决了很多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谁愿意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今后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

      2.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袋装1千克洗衣粉、1台盘秤、两包500克的盐、

      2、小组准备: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千克的鸡精、1千克的水果、一筒1千克的面、一包比1千克轻的绿豆、一包2千克的大米;二分的硬币、1克的药包、1克的茶包、10克的板兰根冲剂、100克的肥皂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

      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探究体验:

      1.认识质量单位

      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2.认识感知1千克

      (1)1千克有多重呢?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2)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拿出洗衣粉,开始吧。

      (3)找一找:

      ①大家把1千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数学小精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每一小组还有这几样物品:这样的一袋绿豆、这样的一袋大米、1包鸡精、这样的一袋水果或者是一筒面。四样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呢?

      ②看看数学小精灵有什么提示:1将四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2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3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

      ③请每位小组汇报: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

      ④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袋鸡精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包装袋上有质量标示)

      老师还发现大部分小组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质量标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盐,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

      你们掂得准不准我还是得验证一下。老师想请盘秤来帮忙。看这儿,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的)

      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重1千克)

      那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

      1、2小组都是西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果然是大约1千克,你们估得真准。像这样大的一个西瓜约重1千克。

      3、4小组都是香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是1千克,你们也估对了。像这样大的一个香瓜大约重1千克。第5小组你们是什么水果?也拿上来验证一下。看,像这样的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第6小组呢?什么水果?拿上来验证一下。原来,这样的3个梨大约重1千克。

      第7、8小组没有水果,但是他们有一筒面,他们认为是1千克,请来验证一下。果然,这样的一筒挂面也约重1千克。你们找得可真准。

      刚才有的小组认为这袋大米也约重1千克?你们认为呢?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

      (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

      还有这袋绿豆,你们怎么没有选呢?

      (感觉比1千克轻)

      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果然比1千克轻。

      哪些小组找对了?你们找得还真准,请小组长和保管员轻轻收回物品。

      (4)说一说:

      刚才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约重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1千克呢?

      3.认识感知1克

      (1)刚才我们知道了1千克有多重,那1克有多重呢?

      这样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2)掂一掂:

      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保管员拿出盘子,将硬币发给组员,请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3)说一说:

      有什么感觉?(非常轻)

      与1千克比呢?(1克非常轻,1千克非常重,相差很远)

      对,所以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4)找一找:

      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同学们用刚才找1千克物品的方法比一比、掂一掂。说说你找到了什么?(药包、茶包)

      (5)感受10克、100克

      盘子里还有一些用克作单位的物品,10克重的板蓝根冲剂,100克重的肥皂。分别掂一掂,感受一下。

      感受完了保管员收盘子。

      4.克与千克的关系

      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500克)

      一袋盐500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1000克)板书1000克

      我们用秤来称称看。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千克作单位)

      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就是1千克)板书1千克

      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

      对,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了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请大家跟我读:1 千克 = 1000 克

      5.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①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了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用千克作单位;

      ②通过掂2分的硬币和洗衣粉感受了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

      ③知道1千克=1000克

      6.认识秤

      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示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用秤来称量)

      这位售货员阿姨正在用秤称苹果,这些苹果有多重?(1千克)

      她用的秤你认识吗?(电子秤)

      秤是一个大家族,这就是电子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巩固拓展

      1.的确秤是我们称量物品的好帮手,因此我们要会认秤上的数据。

      (1)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书88页练习十八第1题

      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先看单位是克,再看指针指到多少就是多少克)

      增加一个4千克问:刚才都是多少克,这次怎么是多少千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盘秤是用千克作单位的)

      看来我们在认秤时不光要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2)你知道他们的体重吗?书88页练习十八第2题

      (3)填单位:书89页练习十八第4题

      2.你知道吗?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2克重,相当于什么呀?(两枚2分的硬币)那得多轻呀。

      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100千克相当什么呢?(100袋1千克的洗衣粉)它的一个蛋就约重1500克。1500克相当于什么呢?(三袋500克的盐)可真重呀。

      3.课后调查: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课后小调查。就在书88页练习十八第3题。

      六、课后反思:

      实施新课程以来,人们再次提出了“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化”、“学校数学应向生活数学回归”等口号,生活、活动成为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两个关键词。然而,如何把这两者落到实处,让学生学得有效,是我们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篇9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5) 动手操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

      4、认识重量单位“克”。

      (1)称一称。

      a、用台秤称一枚2分硬币。

      b、用台秤称1块橡皮。

      c、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2)认一认。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称出10克黄豆有多重。1个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克”。小组同学通过掂鹅毛和塑料尺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观念。

      练习:称一称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具的重量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3页和练习二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难点: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电子课本、天平、2分硬币、食盐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

      2.揭示课题,随之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2)学生独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静静感知1克。

      (3)集体交流:互相说一说感觉,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

      2.教学例2。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理解“净含量”,明确克与千克的关系。

      (3)学生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静静感知1千克。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会认读各种秤。

      三、巩固应用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页和第103页的“做一做”,教师巡视。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g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1千克=1000克

      千克kg两袋食盐重1000克,即1千克。

      作业设计

      1.练习二十的第1—4题。

      2.填一填。

      (1)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作单位,它用字母()表示;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作单位,它用字母()表示。

      (2)一只羊重40(),一个气球重5(),一瓶洗洁精重1(),一个汉堡重100(),一个西瓜重5(),一本书重210(),一盒牛奶重250(),一只小狗重4(),一瓶墨水重100()。

      (3)2千克()2000克800克()1千克5千克()4900克

      2500克()3千克6000克()6千克4千克()4200克

      9200克()9千克()8800克

      学案设计

      1.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

      2.学习例1。(1)独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静静感知1克。

      (2)集体交流:互相说一说感觉,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

      3.学习例2。

      (1)理解“净含量”,明确克与千克的关系。

      (2)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静静感知1千克。

      (3)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会认读各种秤。

      4.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页和第103页的“做一做”。

      教学反思克与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本节课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设计了猜、掂、称、说、体验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中,从不同的角度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概念,并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即进率。本课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和趣味横生的练习,使课堂层层深入、高潮迭起。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设计通用 语文教学设计完整版09-08

语文教学设计_1 语文教学设计名词解释09-08

语文教案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09-08

语文初中教学设计 语文初中教学设计案例09-08

优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09-08

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09-08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09-08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第二课时教案09-08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教案09-08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封面09-08

克和千克优秀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内容09-08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09-08

克与千克应用教案 克与千克的教学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