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3-09-09 14:10:53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分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母、分子的意义,但本课时不引入分母、分子、分数线的名称。

      

通过小组活动,分一分学具,获得产生分数的实际需要,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生成分数的形成,并理解“分数是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通过剪一剪、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培养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动笔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材简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时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需求

      课件出示:(视频展示)小明家里来了客人,妈妈把一个大西瓜切成大小基本相等的若干份,送给客人分享,小明自己也高兴地吃了两块西瓜。

      师:像分西瓜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吗?

      生:我妈妈在夏天的时候,也这样切西瓜给我们吃。

      师:妈妈在切西瓜的时候,每块的大小是怎样的?生:每块的大小都是一样多的。

      有:有时候,我和姐姐两人吃一个苹果,奶奶把苹果分成一样多的两份,我吃一半,姐姐吃一半。

      生:前天爷爷给我和弟弟带回四个桔子,我和弟弟每人两个。

      [点评]教师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看短片,说生活,初步体会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我得到了其中的几份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二、分组活动,探求新知

      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纸做的“饼”,咱们也一起来分一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学具袋中的圆纸片。

      师:我们把这一个圆看作一个整体,先平均分成5份,然后分给小组成员。

      学生动手操作,把圆沿直线剪开,根据小组成员的多少,分给每位同学。

      [点评]这一细节,教师匠心独具,把全班同学分成了人数不等的小组,分别有一人组、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和五人组,便于学生体验“我得到了其中的几份”。由于小组成员人数不同,得到的份数必然是多元的,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为认识分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在这一环节,我们也看到,由于学生人数不同,有很多的小组不能得到相同的份数,同学们都很谦让,小组长们把多的一份给了其他成员。成功地体现了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相互谦让的美德。

      师:现在我们把这一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5份,你得到了其中的几份?

      生1:我们小组有2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3份。

      生2:我们小组有3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2份。

      生3:我们小组有4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1份。

      生4:我们小组有5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1份。

      生5:我一个人一个小组,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5份。

      生6:我们小组有2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2份,梁楠也得到其中的2份,还有一份放在中间,我想如果要平均分的话,我们还需要把这一份再平均分成两份。

      师: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个我们以后会学到。你真是个爱动脑的孩子!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点评]学生通过小组中的分圆活动,亲身经历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了分数表示的意义,教师同时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一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习数学描述数学问题的严谨性。

      师:我们把这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5份,你只得到其中的3份,怎么用数来表示呢?(作短暂停留),这个数既要能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5份,又能表示你得到了其中的3份?你能试着设计一下吗?可以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试着设计,小组讨论,显出为难情绪。教师巡视,与学生做情感交流,并不正面回答学生的问题。但讨论很热烈,学生参与面广,思维活跃。

      [点评]这一环节,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引导交流,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生:我们小组感觉很困难,既要表示平均分成了5份,又要表示我得到了其中的3份,把5写在前面就写了“53”,把5写在后面就写成了“35”,与整数一样了。

      学生再次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有学生提出:能不能在中间用一种符号隔开?比如5x3。有学生提出:前后放置不可以,能不能上下放置呢?

      教师适时夸赞:同学们真聪明,爱动脑筋,我们的祖先也和你们一样,做了这样的尝试,并发明了这种新的数:把表示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写在下面,把得到的份数写在上面,并用短横线隔开,35(分数产生了!),由于这个数是在分东西的情况下产生的,就把这样的数叫做分数。读作五分之三。

      课堂顿时沸腾了,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学生不由自主地念着分数:五分之三。

      [点评]分数的产生,从质疑到解惑,水到渠成。

      师: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分数。(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分数,读分数。)这个数表示什么意义呢?师生共同说:35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3份。

      师:你能试着把你手中得到的几份用分数来表示吗?能试着读一读这个分数吗?

      生:我得到了其中的2份,写作:25,读作:五分之二。

      生:我得到了其中的1份,写作:15,读作:五分之一。

      生:我得到了其中的5份,写作:55,读作:五分之五。我还发现,我就是得到了一整个圆。

      师:你说的非常好!请同学们想一想,55和一个圆的“1”比一比,谁大谁小?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从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三、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等四、教学计划

      (一)了解起点,激疑导入。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分数的再认识”,看着课题,你觉得哪个字很特别呢?为什么要加个“再”?我们以前对分数已经有了哪些认识呢?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吗?

      你能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吗?

      出示大圆片,谁能说说它的1/2怎么表示?对折并涂出它的1/2。

      出示小圆片,那它的1/2呢?

      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质疑:为什么同样是“1/2”,涂出的面积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即将对分数进行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1、活动一:拿铅笔

      创设情境,老师这儿有两盒铅笔,你们能分别拿出它们各自的1/2吗?老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你准备怎么拿呢?(我准备把这盒中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他们两人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支数却不一样多呢?

      验证:现在请刚才的两位同学把盒子里所有的铅笔拿出来,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的总支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

      2、活动二:说一说(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2)比较、讨论:“都是一本书的1/3,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什么?”怎么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

      师: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分数相同,整体不同(相同),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同(相同)。

      3、活动三:画一画

      (1)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老师奖励给大家一幅精美的图案,(出示一张图片,用白纸遮着,白纸中间打开一个孔,露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老师这幅图案的四分之一,那你能猜测出老师这幅完整的图案吗?

      (2)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

      (3)同学们都很有创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质疑:这些图形的形状明明不相同,为什么它们的四分之一却是一样的呢?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对分数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利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在组织学生交流。(图1是把一个正六边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4/6或2/3表示;图2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2份没有分开,用分数表示的时候要注意;图3是12个小圆圈组成的一个整体,蓝色部分占整体的9/12,也可以用表示3/4;图6则是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4/8或1/2表示。)

      2。选一选: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

      3。辩一辩: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4。(机动)游戏: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小组人数、大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再认识呢?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认识分数

      教学内容:书105--106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正确的读写分数,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中理解知识,发展智力。

      3、培养创新和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必须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二分之一

      例1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

      直观演示,学生操作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来表示用新的数来表示

      二、认识四分之一 四分之三

      例2 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然后把一份图上颜色。

      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他的四分之一,没有图颜色的就是3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

      三、学习各部分的名称

      例3 看图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挂图

      由学生说出是几分之几

      师板书,介绍这些数就是分数,上面的叫分子、下面的叫分母、中间的线叫分数线。

      四、课堂活动

      1、 1题

      先用纸折一折,问:平均分成了几份?然后填空

      2、2题

      同方同学,你读我写,互相交换

      3、说一说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到分数?

      第二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书107--108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代本课的任务

      完成练习十九的1--7题

      二、基础练习

      1、1题 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

      2、2题 在每个图里选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表示他下面的分数

      三、发展练习

      1、3题 用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

      注意 是否平均分

      2、4题 选出合适的分数来表示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此题的阴影部分不是连续的

      3、5题 看图填空

      4、6题 写出下面的分数,并指出分母和分子

      5、7题

      1个面包切成同样大小的10片,爸爸吃了4片,爸爸吃了这个面包的( )分之( )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教材第82-8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正确读、写百分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

      3、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理解、自主学习、同桌互说、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习数学,每天都在和数字打交道,除了整数、小数和分数,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看到这样的数(出示课件)。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数呢?

      2、指名说一说。

      3、师说明:像14%、65.5%、120%……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4、揭示课题: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百分数的影子,说明百分数很常见,也很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很多百分数,那你知道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吗?

      1、引导学生理解情境图中90%的意义。

      2、讨论交流:图中每个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指名汇报。

      3、质疑:百分数究竟表示什么?用自己的话总结百分数的意义。

      4、归纳总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5、结合PPT中的百分数,同桌互说这个百分数的意义。

      6、指名汇报,师生评价激励。

      (二)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过渡:为了和分数有所区别,百分数有自己的读法和写法,那我们应该怎样规范地读、写百分数呢?

      1、生自学教材83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

      2、生尝试写20%,全班交流百分数的写法,师介绍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区别,并示范板书。

      3、生自主完成做一做第1题,同桌互相检查,汇报完成情况。师评价激励。

      4、怎么读百分数?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过渡: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和分数的关系很密切。

      出示课件:选一选、填一填

      50%、3/4、2/5、70%

      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面粉的重量是大米的( )

      一根电线长( )米

      2、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3、质疑:能不能说一根电线长50%米?为什么?

      4、同桌讨论、归纳总结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四)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1、出示课件,感受在调查、统计中,百分数更便于人们进行比较、分析。

      2、介绍83页“你知道吗?”,渗透数学文化。

      三、巩固应用

      闯关练习(出示课件)

      第一关:我会读、我会写(练习十八第1、2题)第二关:火眼金晴判对错

      第三关:看成语、猜百分数

      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百分数有了哪些认识?

      五、板书设计

      认识百分数

      像14%、65.5%、120%……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0% 读作:百分之二十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

      (引导学生说出: 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 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83“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

      2、完成P83“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

      3、P86练习十八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

      4、“做一做”第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思考题: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

      五、六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各是多少?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高?

      课后作业:

      练习十八第1~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认识“单位‘1’”和“分数单位”两个概念,知道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

      2.突出“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计量功能,沟通分数和倍数的联系,把分数放在数的体系中来认识,为后面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做好认知铺垫;

      3.在活动中反复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计量功能的同时,培养单位意识,渗透单位、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理解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

      【学习难点】领悟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计量功能。

      【课前谈话】

      有位同学分享了老师带来的苹果,好吃吗?

      什么味道?

      还有什么味?

      数学老师带来的苹果还应该有数学味吧!

      想一想,你吃了多少苹果?()

      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述)

      说得真完整!首先,说明了分的是一个苹果。其次,强调了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成4份;更重要的是清楚地告诉我们:每份是谁的。谁能象他这样完整的说一下的含义?(生说)

      这节课我们就以分苹果为例再次认识分数。

      【教学过程】

      (一)理解分数,认识“单位‘1’”和“分数单位”。

      1.借经验,扩展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情景:我吃了8个苹果的。)

      师:丽丽的妈妈买了8个苹果,丽丽吃了其中的一部分,是几个呢?

      生:丽丽吃了2个苹果。

      师:你是怎样猜出2个的?

      生: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

      师:有问题要问吗?

      师:我有疑惑:昨天我们分的是一个苹果,一个苹果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用1来表示(板书:“1”),我们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不够一个整体(板书:不够),所以我们用了比1小的来表示,这一点毫无疑问。而这里,丽丽吃的可是2个苹果呀,怎么也能用来表示呢?生1:因为这里是把8个苹果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4份。

      生2:虽然每份是2个,但它还是不够一个整体,因为这里一个整体指的是8个苹果。

      师:奥!我明白了:原来你们是把8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圈起8个苹果)。这样看来2个苹果当然不够一个整体了,用表示也就理所当然了!是吗?(是)

      师:经过这场小小的辩论,我们对的理解是不是更深刻了?!那你们能完整的说出在这里的含义吗?试试看!(教师指图引导说)

      师:老师来规范一下语言:(边指图边说)把8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分,每份是这8个苹果的。

      (同桌互相说,再指名完整地说。)

      2.提升经验,认识单位“1”

      师:(课件依次出示)如果是1200个苹果,能不能看做一个整体?一堆呢?你能分别得到它们的吗?

      (随着学生的描述,教师演示课件)

      师:请你对比思考,由分1个苹果到分8个、1200个再到一堆,这其中什么在变,什么不变?(课件依次出示四幅平均分图)

      生:个数在变,不变。

      师:为什么不变呢?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成4份。

      师:这么说这个分母4是由谁决定的?

      生:是由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决定的。

      师:与这个整体是几个苹果有没有关系?

      生:没有。

      师:所以说不管是一个苹果、8个苹果、1200个苹果,还是一堆苹果,只要把它们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课件演示)师:这个整体在数学上叫做单位“1”。(课件演示)

      师:1可以是1个苹果吗?可以是一堆苹果?可以是一亿个苹果吗?这个单位“1”到底可以多大?

      生:无限大。

      师:有多小呢?(生相互窥视,举棋不定。个别同学说:最小是1。)

      师:这是个苹果,我们能不能再把它平均分成4份?那一份是谁的?(一块苹果的)那它(一块苹果)就是单位“1”了。我们再把刚刚分得的那一小小份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谁的?(那一小小份苹果的)这样那一小小份苹果就是单位“1”了。继续分,单位“1”变得越来越小,但是不能小没了吧?可以说无限小,但不能是0。师:单位“1”只能表示苹果吗?请举个例子。(学生举例)

      师:单位“1”是自然万物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能无限的大,也能无限的小(比0大)。你想对单位“1”说什么?

      生:单位“1”你真神奇!

      3.深化认知,感受分数单位

      师:(指着图片及板书)一份是,2份呢?3份?4份?(板书:、、)

      师:里面有几个?里面有几个?呢?

      师:、、都是由谁组成的?(完善板书:→、、)

      师:你看我们无形之中是不是创造了一个单位呀?!(圈出)

      师:它是组成分数的单位,所以叫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师:分数单位是分谁得来的?

      生:单位“1”。

      师:分数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那个几分之一。(板书:(一份)几分之一)

      师:请看屏幕:把8个苹果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一份的就是一个分数单位。用这个分数单位可以组成许多分数,如1个是,2个是,3个是……(让学生安安静静地看一遍)师:想一想,还能把它平均分成几份?从而创造出分数单位几分之一?用这个分数单位可以组成哪些分数?(同桌两人借助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表示其中一份的就是一个分数单位。如1个是,2个是,3个是……

      生:还可以把8个苹果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其中一份的就是一个分数单位,1个是,2个是,3个是……

      师:一口气说了8个分数,厉害!

      生:还可以把8个苹果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一份的也是一个分数单位,1个是,2个是。

      师:以后你会知道还能组成好多分数。

      师:你有问题要问吗?(指着两份中的一份)这里的一份能用表示吗?

      (讨论交流)

      师:(课件)通过平均分,我们创造出了、、三个不同的分数单位,你还能继续创造吗?

      (可以把每个苹果一分为二,得到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

      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教师板书:1/2、1/4、1/8,让学生读出各数。

      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生答,师演示)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8

      “希望杯”比赛是金水区一个具有代表性和反映教师教学水准的重要比赛,这一奖杯不但代表一个人的荣誉,也代表一个学校的整体水平。所以,各个学校非常重视,通过教研组选拔出候选人、学校内评选出参赛选手、协作区内再选拔出决赛名单、最终在五一前圆满结束了这次比赛。

      我们教研组三位老师和学校有关领导及校外专家,和我一起度过了这段艰辛而难忘的时光。回忆一次次的教研、上课、反思、讨论、修改、再教研……,我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大家陪我到深夜、多少次大家帮我借班试讲、多少次大家对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其中有太多的故事和感动,迷茫和惊喜。

      通过对各种因素的考虑和对自身特点的了解,我们教研组一致确定了这次教研和比赛的内容——《认识分数》。接下来,我们共同研究教材、分析其教材的设计意图、并确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认识分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此节课是学生在认识整数和小数后,初次接触分数概念,分数概念是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学生建立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分苹果”、“涂一涂”、“折一折”等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五年级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能用涂色、折纸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并理解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写、读、表示简单的分数。

      围绕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教研组精心设计出具体的教学过程,并进行多次的尝试和改动。同时在有关领导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共同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最后的教学效果是理想的。回顾这一过程,我们教研组感受最大的变化和收获有一下几点:

      一、对于“平均分”的处理,让我们明白了学生的感受胜于教师的传授。

      刚开始,我们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设计这样的开头: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玩一个“我问你答”的游戏,要求:当老师说完问题,立即抢答出结果,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1)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几个苹果?(2)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几个苹果?

      (3)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几个苹果?

      整节课堂上,我努力引导、纠正和强调“平均分”,可是学生就是不说。我很无奈,也很疑惑,到底问题出在哪?大家坐在一起,认真分析研究后,觉得刚开始就应该把“平均分”强调到位,让学生理解到位,为后面的学习大好坚实的基础,也许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表达会好一些吧。

      于是,我们改动了一下,是这样处理的:

      (1)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几个苹果?

      你得1个,他得3个,行吗?为什么?(“平均分”什么意思?每人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

      虽然这样的发问让学生对“平均分”的含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是,刚开始学生说的还是非常生硬,不过越来越好,到后来学生已经可以自觉加上“平均分”了,表达的又准确又完整。由此可见,我们的思考是有一定价值的,不过还需要再深入研究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正在迷茫中,教研室的刘老师说的一句话激起了梦中人,她说:“为什么学生不说,因为不是学生自己发自内心说出来的”。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平均分”一直以来都是老师提出来的,虽然让学生谈想法和理解,但是始终不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又怎能自觉说出来呢?我们大家都很兴奋,觉得这次找到了症结所在,于是,我们立即展开讨论,最后采用了这样的方式:

      同学们,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分苹果”的活动,请听要求:4个苹果分给2个人,你觉得怎么分比较好?(板书“平均分”。)

      (1)4个苹果平均分(强调)给2个人,每人得2个苹果。

      (2)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几个苹果?

      (3)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几个苹果?

      教学效果已经说明了问题,证实了一切。原来,老师强加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学生自己的感受才是最有用的。

      二、关于“一半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这一环节的取舍,让我们深信学生的想象力和已知经验不可忽视。刚开始的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我们基本上全是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来制定的。如下:

      你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呢?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把你的想法表示在一张纸上。

      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很多学生都愣着不动,好像不知道要干什么。于是我又解释了一遍,才有学生开始行动,但是花费的时间挺长的。展示的时候,我们很惊喜的发现,学生自己创造的表示方法很多,很有价值。当然也有我们需要的1/2,这时新知才出现。

      课后,我们教研组对这一环节提出了质疑,有人觉得太浪费时间了,用的时间过长才导入新课,不妥;有人认为教材就是这样安排的,只是形式上改动一下,加快一下速度就行。

      于是我稍微改动了一下:

      你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呢?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可以在纸上创造,也可以口头表达。

      谁知,学生立即喊出1/2,没有办法我只有跨过“创造”这一环节,直接导入新知的学习中。课后大家对这一部分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人说学生知道1/2很正常,因为他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直接导入新课节省时间,挺好;朱主任说我们应该首先读懂教材,这一部分课本上要求的是“讨论”,可以让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汇报就行。张主任觉得直接向“数”的方面引导,因为我们需要的就是1/2,为什么要绕一大圈子呢?其实,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教材本身的设计自有它自己的意图所在:根据学生的已知经验发挥想象力创造,让学生经历从运用自己的符号表示到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示的过程,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最后,经过大家的深入思考、分析、研究,决定采取这样的方式:

      “一半”可以怎么表示呢?(自己先想一想,在1号纸上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展台展示,学生上台解释。

      ① 0.5

      ②画图

      ③ 1/2 1/2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准确完整: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1份就可以用1/2来表示。(贴、画、写。)

      从而得出:“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展示1/2写法)。同学们的方法大致有(归纳):0.5是小数,我们已经认识了。画图、一个新数1/2,比较一下,哪种方式表示“一半”比较好?为什么?(体会认识分数的必要性和简洁性。)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力,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亲身体会到1/2的具体含义,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效果当然是不错的。

      三、对于“总是讲不完”这一现象,让我深切感受到教学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包括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师生互动是否和谐、引导问题是否有效,其实教学时间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因为课堂时间只有40分钟,学生注意力集中一般15分钟,如何在规定的有限的时间内把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也是老师应该深刻思考的一个问题。但是,由于自身的问题和平时的不严格要求,经常出现拖堂现象。在多次的试讲中只有1次按时完成任务,因此大家对于我“总是讲不完”这一现象也很苦恼,自己也很郁闷,始终找不出彻底的解决方法。

      其实,关于这一问题,并不是简单的缩短环节、加快节奏的问题,是一个包含许多因素的综合性问题。比如:对于一个简单的问题我总喜欢深挖、把它复杂化,可见对于教学目标把握不够准确到位;学生已经圆满回答上来了,我总喜欢再追问几个人,可见对学生思维和认知特点了解不清;每个环节时间平均分配,没有主次详略之分,可见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

      最后比赛时,同样很遗憾我又超时了几分钟。教研组和领导评委都觉得很可惜,这一次我终于真正深刻体会到:教学时间不容忽视,应从平时抓起。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学水平上的东西,更多是同伴无私的帮助、学校人性化的关怀、整个队伍的团结。我要感谢的人很多,要说的感谢话也很多,发自内心的感谢也有很多……我想把这份感谢化成以后前进的动力,用行动诠释我对教育事业无限的追求。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联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猜老师年龄,说自己的年龄。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数?

      一、情境--冲突

      ⑴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的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⑵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⑶如何用数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示课题:认识分数,教案《《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二、活动--建构

      (一)着力建构二分之一

      ⑴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①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②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⑵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①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涂上颜色。

      ②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③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

      ⑶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①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②小结: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⑵操作: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⑶交流: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⑷深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图形的)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表示?

      (三)深入探究,比较分数大小

      ⑴引导:从学生作品中选择同样大小圆的和,引导学生比较得出:1/2>1/4。⑵拓展: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圆表示出它的1/8,猜一猜和1/2、1/4相比,大小会怎样?

      学生猜测后,再结合学生自己的作品,验证猜想。

      ⑶交流:组内学生用的图形完全一样,各表示出几分之一?哪一个大,哪一个小?组内交流。

      (四)学写分数

      ⑴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书空。

      ⑵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

      (五)认识各部分名称

      ⑴学生自学教材,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⑵结合,交流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具体含义。

      (六)估计、比较、沟通

      ⑴把"想想做做"第3题的整张纸条全部涂色,可以用数"1"表示。学生估计下面两张纸条中的涂色部分各用几分之一表示。

      ⑵交流估计结果及估计策略。

      ⑶整体观察,初步渗透"几分之一"和"1"的联系。

      ⑷想像拓展:如果继续往下平均分,还可能出现几分之一?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份的分数将会怎样?

      三、应用--提升

      ⑴联想: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结合巧克力图,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联想,得到不同的分数。

      ⑵人体中也能找到有趣的分数。

      课件演示把一岁儿童的身长(图)平均分成四份,其中头占身高的1/4,把现在的我的身长(图)平均分成七份,其中头占身高的1/7

      估计:八、九岁孩子的头占身高的几分之一?

      学生估计,师提供资料:十岁儿童头占身高的六分之一

      ⑵估计:《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各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学生估计,并交流结果。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生活中的分数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做有心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三年级(上册)教材98页~100页。

      教学要求: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从而理解分数产生和分数的意义。2、能用操作的结果来表示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3、通过平均分以后怎么表示结果的研究,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12的意义。

      教学思考:

      分数的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及四则计算以后学习的新的知识,是对数的一次拓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飞跃,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小数的基础。学生对分数并不陌生,多数学生都对分数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感性的,并没有把握分数的本质,所以教学时既要利用学生对分数有一定认识的基础,更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本质,把学生的生活数学提升到学科数学的层面,实现知识和思维双提升。

      数学上有各种不同的`分数,但是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教学时要注意抓重点,第一个分数12应当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因为它既是一个最简单的分数,也是课堂学习的第一个分数,通过对12的深入研究,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把握分数的本质属性,建立起准确的分数的概念,为学习其他分数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学生应用12的思维基础进行思考,就能自己完成分数意义的建构。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图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把分数与具体的直观图形建立联系,建立起分数的表象,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构想:

      一、通过分食品使学生感知在平均分时不能得到整数结果,要表示这样的结果就要改造一种新的数表示,于是就产生了分数,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

      二、通过对半个苹果表示方法的研究,通过用不同方法表示半个苹果,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并对各种表示方法进行优化,渗透优化是数学研究思想。

      三、通过折纸表示一张的12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折的方法不同、一半的形状不同,但是都可以用12表示,再通过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的研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12的意义,建立起准确的分数的意义,为后面分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通过让学生研究:还可以表示一张纸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白通过折纸不但可以表示一张纸的12,还可以表示14、18、13、……,拓展分数的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那么知道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吗?(分数)

      师:那么对分数熟悉吗?有什么要说的吗?(你想到分数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或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学生说)师:好!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走进分数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提问,既可以知道学生对有哪些了解,又可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出分数

      1、平均分食品得到整数

      师:记得今年的春游活动吗?秦老师拍下这样一幅照片,请看:同学们正玩得高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薛文君坐在草地上正苦着脸呢!我想一定他的肚子饿了!我们再来看王欣怡正笑眯眯的看着秦老师呢!因为她知道秦老师要分发食品了!那么老师给他们俩发哪些食品了呢?请看(课件出示:四个桔子、两瓶口乐、一个大蛋糕)

      生:四个桔子、2瓶可乐和一个大蛋糕。

      师:他们怎么分这些食品才最合理、最公平?

      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对!平均分最合理、最公平,你打算先分什么呢?

      生:……(选择先分4个桔子)

      师:把4个桔子平均分给2个人吃,每人分到几个桔子?

      生:每人2个。(课件演示:每人分到2个桔子)师:下面我们来分什么?(可乐)每人分到几瓶?

      生:每人分到1瓶。(课件演示:每人分到1瓶可乐)

      师:对,通过平均分我们知道了:每人分到2个桔子和1瓶可乐,像上面的1和2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板书:整数),除了1和2外整数还有哪些?

      生:还有3、4、5、6、7、……

      2、平均分不能得到整数

      师:我们最后来分这个大蛋糕,怎么分?

      生:还是平均分?(课件演示:平均分成2份)

      师: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个蛋糕?

      生:半个蛋糕。(课件出示:每人分到半个蛋糕)

      师:每人分到半个蛋糕,那么这半个蛋糕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整数表示吗?

      生:不可以。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个人分到半个蛋糕,也就是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表示了(板书:不能得到整数),也就不能用整数1、2、3、4……表示了。

      师:不能用整数表示了,那么又怎么表示半个蛋糕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一会儿,把想出的方法写下来或画出来。然后让同座位的同学交流一下,最后全班汇报。

      师:谁来汇报,你是怎么表示的?(学生上来展示)

      【可能有三种方法:一、用图表示;二、用汉字表示:一半、二份中的一份,二分之一;三:阿拉伯数字表示12……】

      分别研究(出现一个研究一个):

      ⑴图形表示:

      你画的这个图是什么意思?(把蛋糕平均分成……),你们认为他画的怎样?为什么?

      板书:平均分成2份,⑵汉字表示:“一半”是什么意思?

      “二份中的一份”是什么意思?是随便分成两份中的一份吗?怎么分?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策略:

      从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区别百分数和分数在读写和意义上的不同。

      教学准备:

      写有百分数的资料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什么叫分数?什么是分数的分数单位?谁见过百分数?百分数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中的“比一比”的第(1)小题,要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你认为选派那名队员比较合适?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2、出示:“比一比”的第(2)小题,要求学生分析表格中提供的信息,交流:你认为那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学生交流写出分数后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容易比较了。

      3、教师讲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树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4、百分数的读写。

      22/100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练习: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写出下列百分数:1℅、100℅、103℅。

      3、写出下列百分数:百分之二点五、百分之十八点八、百分之零点三。

      四、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新的内容?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的意义: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百分数的读写

      第二课时百分数的认识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掌握百分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初步联系使用百分数。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用百分数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

      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强对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图表来表示数量,让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来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使用图表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它和分数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课1、说一说百分数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它?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读教材中的资料,说说里面的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一练:

      1、读65页“练一练”中的(1)、(2)中的百分数,并说出这些百分数所标示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分析下面表格中百分数的意思。

      2、设计图案:

      (1)观察教材中的图案,说出蓝色部分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百色部分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2)自己设计一幅图案,分别说出各种颜色的方格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并告诉大家你设计的是什么。

      3、写出教材66页中第3题中的百分数。

      4、收集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中见过的百分数,说说他所表示的意思。

      四、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读写百分数

      设计有关百分数的图案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12【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在生活中理解分数的具体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描述选定事物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会用分数描述事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

      师:这里有2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平呢?(课件)

      生:一人分1块,这样才公平。

      师:数学上把“公平、一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课件),还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

      生:能。(师板书: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师:每人分得多少呢?(半块);半块用哪个数表示呢?用我们学过的数能不能表示出来呢?(不能。学生猜测1/2;学生猜不出来就揭晓谜底。)师:对!就是1/2,(课件出示1/2),谁知道1/2是个什么数?

      生:分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循循渐进,让学生知道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

      1、认识分数1/2:

      师: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板书: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

      师:1/2怎么写呢?(先写一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1/2怎么读呢?(生读一遍,再用文字书写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1/2”的含义,同时学会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理解分数1/2:(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师:大家想想,半块月饼可以是1/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的?

      生:苹果、蛋糕……(用生活中的事物描述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实际动手操作

      师:其实,我们的长方形、圆形纸片上也都藏着1/2,想不想把它找来?(课件:先对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

      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发展自己,进一步认识1/2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通过1/2,认识1/4

      小组活动: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一涂。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组合作与交流,并自愿将作品展示给全班欣赏。

      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来表示?【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理解1/2的基础上,自然的掌握1/4的含义,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明确分数的含义。】

      4、读写分数

      师:同学们,像我们刚才认识的1/2,1/4······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仔细地观察,看看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几分之一?

      生:······

      师:我们认识了这些分数,我们再来写写这些分数。

      (先写一短横,它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设计意图:实现教材的重组,在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学习分数的读写法,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能准确地运用分数了吗?让我们一起试试。

      1、下面的图画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国旗/巧克力

      2、猜一猜线段的几分之一?[设计意图:多方面的练习,可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激起思考高潮,使学生获得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

      师:我们这样分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

      生:不能。

      师:对,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分数。

      【板书】

      平均分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子

      分数线2分母

      【课后反思】

      一、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课本第75~76页的例1~例2,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题目以及练习二十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借助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前准备:多媒休课件、师生各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各3张,水彩笔1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西游记里的故事吗?

      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桃园地,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唐僧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个。)半个桃子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认识。

      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月饼,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把这个月饼怎样了?(切开了)两块月饼的大小怎样?(同样大)说明老师怎么分?(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教师板书)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

      二分之一,(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说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字词)教师先给予肯定:其实同学们说的那些字词都重要,那究竟哪些更重要呢?

      多媒体演示不平均分的圆。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平均两个字?(不能)

      每一份是什么意思?(两份都是它的)所以这里强调每一份

      这句话中它是指谁?(这里的整个饼)老师从口袋中拿出一个比大屏幕上的饼小得多的真饼,问:能不能说这里的每一份是我手上的这个真饼的

      ?(不能)可见这里的它字重不重要?(重要)能

      请全班同学齐读

      2.仔细观察,认识。

      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成三份的圆形。教师提问:这个圆形被平均分成几份?(3份)涂阴影的部分能不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教师板书

      )只有这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吗?(另外两份都可以表示它的)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表示什么意思?(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它指的是谁?

      (这个圆形)3.动手操作,认识。

      刚才我们认识了三分之一,接下来还想认识什么分数?()(教师板书)

      现在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四人小组先研究研究,再分工合作,用不同形状的纸分别折出它的

      ,并用水彩笔画出阴影。看哪一组的办法多。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折法,请同学到台上当小老师评讲各种折法正确与否,并说出道理。讨论:为什么折法不同,但都能表示出

      ?(不管怎样分,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4.自主学习,认识五分之一。

      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这个大家庭里的3位成员,还有许多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下面请你们打开书76页,自学例4、例5。

      例4、(1)看书,填空。(多媒体出示。)(2)学生汇报,订正。

      (3)教师指阴影部分问:它为什么能用表示?

      例5、(1)请学生到台上当小老师讲解:把1分米线段平均分成10份,这一份是它的。(投影出示)

      (2)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这位小老师?

      学生的问题由学生回答。若学生提不出好的问题,老师可以对台上的同学提问。

      三、归纳认识,学写分数

      (1)、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通过这些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把哪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那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2)、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指黑板上的分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吗?请在76页上找答案。(请学生说,师板书)

      (3)今天学的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子都是1。)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分数是几分之一的分数。

      (4)写分数时我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下面就来写几个分数,看谁写得漂亮。(学生写完后一起读这三个分数)

      (1)十分之一(2)九分之一(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四、巩固练习,理解应用

      1、做一做第2题: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划。

      2、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找一找分数。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一的第1~5题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几来表示;

      2、能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的结果;

      3、会读、写几分之几,并能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

      4、体会分数来自与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与发展的大致历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比较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同样大小的圆形纸、长方形纸,绳子,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情境导入几分之几

      1、同学们,我们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分数是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呢?

      (师读几个分数,学生根据老师所读写出分数。师请学生相互报几个分数,学生写出分数。)

      2、接着:大家还记得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吃西瓜的故事,如果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猪八戒吃其中的两份,,那么,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呢?请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同样大的8份,再把2份涂上颜色。

      3、学生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我涂的是8份中的几份。还剩下几份?你涂的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4、全班交流。

      5、光碟出示第101页的试一试,填上适当的分数。

      二、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

      1.请大家把长方形的纸拿出来,四人为一组,折成5份,并涂一涂,比较一下:五分之三和五分之二哪个大?

      2、在小组相互说的基础上,在班级里进行交流:我是看五分之三涂色部分大,五分之二的涂色部分小,所以五分之三大于五分之二。学生也可以这样说:把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五份,取的越多,表示的分数就越大,取的越少,表示的分数就越小。

      3、光碟出示第103页第4题。

      (1)先涂一涂,再比一比。

      (2)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后全班交流评价。

      4、用你准备的圆片或细绳,折一折。同桌比一比,说一说。你从中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题。

      (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一个吃了1块,另1个吃了2块,他们各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在每个图里涂上颜色表示所要求的分数。学生先完成在书上。再组织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1)用两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出它的四分之三和八分之五,并涂上颜色。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几分之几?(2)进行展示交流、鼓励。

      3、光碟出示第103页第5题。

      (把1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一个吃了这个西瓜的1份,另一个吃了这个西瓜的3份。)

      (1)用分数怎样表示?谁吃的更多一些?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四、学习阅读《你知道吗?》

      1、自主阅读,思考

      2、交流: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

      3、读了这些图文,你想到了什么?

      五、质疑问难;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六、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很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送给大家一句名言作为见面礼。请看大屏幕“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大家一起读一读。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百分数的认识”。(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提出研究问题。

      师: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想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预设:(1)百分数的意义。

      (2)生活中的百分数。

      (3)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有哪费?

      2.探究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师: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课件出示例题)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猛虎队获得了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他们准备派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点球。

      小组讨论:你认为该派哪名队员去罚点球?

      队员

      调球数/个

      进球数/个

      淘气

      20

      18

      奇思

      108

      不马虎

      25

      21

      引导学生说出:要看进球个数占罚球的几分之几。

      18/20,8/10,21/25这样不方便比较。都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容易比较些,即90/100,80/100,84/100.

      通过比较得出,该派淘气去罚点球。

      师:那90/100,80/100,84/100.分别表示什么?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90/100,80/100,84/100.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三个分数表示进球个数是总球数的百分之几。

      师:分母是100的分数比较起来一目了然。我们用种方法解决了“派谁去罚点球的问题”。现在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帮助科技小组解决他们在进行种子实验时遇到的问题。

      出示:

      品种

      实验种子数/粒

      发芽种子数/粒

      一号

      20

      5

      二号

      25

      7

      三号

      50

      11

      你认为哪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

      生:一号-25/100二号-28/100三号-22/100。二号种子发芽情况最好。

      师:谁能说一说25/100、28/100、22/100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

      生1:表示一号发芽种子数古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十五。

      生2:表示二号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二十八。

      生3:表示三号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二十二。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25/100、28/100、22/100表示什么?生:这三个分数表示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六个分母是100的分数表示什么?(学生如有困难,可小组合作完成)几。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师总结: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分数还有另外一种写法。以90/100为例,分子90写成90,分数线和分母100写成%,即为90%,读作:百分之九十

      师指名学生板演80%、84%。

      师:请大家在本子上把100100100用百分数的形式写表示

      下来,并读一读

      师:这句话中提到了几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数的一种什么关系?

      生:这句话中提到三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倍数关系。

      师:百分数还有两个名字。百分数又叫百分比、百分率。这一点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渐了解的。

      3.生活中的百分数。

      师:百分数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说明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搜集的百分数的资料可能有:

      (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

      (2)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2%。

      4.探究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我们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又掌握了百分数的读写法。那百分数和分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小组合作研究,全班交流后,师归纳总结。

      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影关系,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

      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三、巩固练习

      1.读出下列百分数:1%、100%、103%。

      教师指名回答,然后集体订正。

      2.写出下列百分数:百分之二点五、百分之十八点八、百分之零点三。

      指名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3.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请学生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内容?

      五、作业设计

      1.课本第40页1,4,5题。

      2.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活动教学反思 大班活动教学反思万能模板09-09

教学活动反思 集体教学活动反思09-09

幼儿园活动课程教学反思 幼儿活动教学反思20篇09-09

幼儿老师教学活动反思 幼儿老师教学反思范文09-09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分一分》教学设计 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教案第一课时09-09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09-09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及反思09-09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09-09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完整版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09-09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09-09

“认识分数”的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的课件09-09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重点09-09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设计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