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3-09-15 00:54:16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一键复制全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 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学方法

      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时事政治,对于我国的钓鱼的岛问题一直争执不休,大做文章的国家是哪个?并强调钓鱼的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这节课就让我们抛开爱恨,用地理的视角充分认识这个复杂的国家。

      过渡: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认识日本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课教学

      【提问】看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日本的?引导学生归结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两个方面。这是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方向。

      【环节一】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日本地形图,设置任务让学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活动二:日本的位置和组成对自然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内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轮廓和城市分布特点以及原因。

      活动四:播放视频和图像资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习俗。继续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节二】认识日本的火山地震状况。出示火山地震带分布图,让学生思考: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提问2:是不是火山地震只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呢?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看课本资料。

      【小组讨论】1。探讨火山地震的利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5图文资料分析总结火山地震的利弊。2。展示日本安全防震资料。日本是如何防震减灾的?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我们应向日本学习哪些防震减灾知识?

      (三)巩固提高

      要求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相关内容;看图思考:日本的自然环境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四)小结作业

      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本节课内容。并说明作业任务:自然环境决定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的经济状况怎样?请大家课下做一个调查。带着以下问题你们家有哪些日本产品?商店里有哪些日本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在价格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想?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归类做个统计图表。六、板书设计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 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 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 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板书】 2 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 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 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 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 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4)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板书】 三、地轴和两极

      【教师演示】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 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板书】 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 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

      (5)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板书】 五、经度和纬度

      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学生说有无数条。为了区别出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规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 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大? 哪一个小?(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小)。

      【教师讲解】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找到赤道,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度,分别成为南纬和北纬。观察课本“低、 中、高纬度的划分”图,说出它们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根据自己学校所在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 带。观察课本“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南、北美洲和南极洲在哪个半球?亚洲主要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东西半球中哪个半球的海洋面积大?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3

      各位专家领导: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是XX。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xx是初中地理教材第XX册第XX章第XX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XX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XX中,占据XX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 通过对XX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地理知识的优越性,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地理的思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课中XX是重点,XX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XX。这一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㈠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读(看)——议——讲”结合法

      2:图表分析法

      3:读图讨论法

      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XX,应着重采用XX的教学方法。即: XX ㈡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

      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

      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XX ,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XX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

      学生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 教学程序及设想:

      教学程序:

      (一):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新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个部分。

      (二):教学简要过程:

      1:复习提问:

      (理由是: )

      2:导入讲授新课:

      3:课堂练习:4:新课巩固:

      5:作业布置;

      五:作业布置: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

      3.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4.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

      2.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3.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境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播放交通拥挤录像)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村民”。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于录像中喊出了“别挤了”。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我们的人口现状如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导入2: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如地形、气候等。那么,地球上最活跃的最重要的成员是谁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对,这个成员确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探讨这方面的基本知识,看看我们人类自己在地理环境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讲授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活动探究,小组合作。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5

      一、学习目标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对天气和气候的感受对比,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通过收看媒体天气预报,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升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认识卫星云图,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理解天气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百度资料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阅读思考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教案09-15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目标设计09-15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一等奖09-15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稿范文 中学地理教案模板范文09-15

初中优秀地理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教案模版09-15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设计09-15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09-15

《地理教学设计概述》试卷及答案 地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和思路09-15

地理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设计的意义09-15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模板与流程09-15

初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优质课教案09-15

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09-15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太空生活趣事多二年级下册课文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