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设计

时间:2023-09-15 00:53:20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10篇)

      作为一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给您带来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期望能够帮助到您。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篇1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触及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政策、民族散布和民族风情几个部分。其中,民族散布出现出“大杂局,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集中散布在边疆地区,对祖国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风情的学习,既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又培养了学生加强民族团结,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农村的生源基础相对较薄弱。多年来,由于各种因素,成绩还偶的就转走了,留下的学生差异非常大。所以在考试分数上和城区的学生比较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基础不是很理想,所以目前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地图掌控的情形不是和理想,对于地图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欠加。由于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综合题的难度不是很难都难以解决,加上目前教材与实际生活有些差距,学习觉得没有实际功用,所以学生学习缺少热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散布特点;(二)进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让学生在获取资料的进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现个性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建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酷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风俗和生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散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难点:我国民族的散布特点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篇2

      新课程理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增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进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进程,而且也是一个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下面我就《海陆散布》这节课的教学进程当作案例来进行分析一下。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当叫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活动

      1、视察地球仪和火箭升空的动画演示,觉得新奇

      2、学习小组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

      3、由学生讨论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评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动身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进程看成是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进程。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寻求真谛的科学精神。

      二、动手视察 探究新知,视察摸索,深入自学

      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展开“拥抱地球”活动,视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海洋比陆地大)

      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散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奉献吧。

      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海洋大多散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学生活动

      1、随机的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

      2、观看展现

      3、视察不同的地图进行分析判定

      4、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师:不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

      师:看完海洋,我们一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地吧。(引导学生区分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学生看图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情势,并回答问题

      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情、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取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取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视察、分析、摸索,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控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视察、分析、摸索,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控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寻求真谛是人类的永久的目标。

      三、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导学生视察摸索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散布特点

      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限(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学生活动:

      1、请一位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部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限。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4、各小组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限

      评析: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的全进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通过启示、引导、讲授、示范、督促、评判等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当学”和“怎么学”,使学生从愿意学、爱好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这就是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师顺手推舟,给学生自读、摸索、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换,教学进程成为“立体结构”。教学进程中,学生自己浏览、独立摸索、相互议论如能和教师释疑和谐运转,学生不仅能学得深入,而且能在获得知识的进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精神。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的:

      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散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散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公道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

      教学重点: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情形及产生的严重生态问题。

      教学难点:森林的环境作用。

      教 具:多媒体教学(漫画、图片、资料、实例)

      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图片、资料、实例,引发学生摸索,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很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坚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作用。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今天,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

      讲授新课: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一、森林的作用(板书)

      1、 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可直接通过提问。

      教师总结:森林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侧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

      通过量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图。

      森林作用的数据

      森林的环境作用

      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取1000千克

      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调解大气成份

      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

      净化空气

      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

      增加空气湿度

      通过上述的填图,使学生知道:森林具有调解大气成份,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因此,它被称为“环境的肺脏”。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1:(护田林带防风动画示意图)注:图中沙尘应当和风画在一起,为表示清楚而画在上面,线的疏密表示风的强弱。沙尘的多少受风力大小的制约。教师问:图中的森林起什么作用?

      通过分析:由于森林带的阻挡,使强大的风变为微风前进,从而避免了大风对庄稼的危害;同时,风中的沙尘因风速着落而沉落。

      学生回答: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2:(护坡林带保持水土动画示意图)注:图中箭头的粗细和色彩的深浅表示流量和含沙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径流中泥沙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被森林阻滞后,泥沙逐渐沉积在坡上。

      教师提问:减少的那部分径流到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森林阻滞,水的流速减缓,大量的流水渗透地下,变成地下水。

      结论:护坡林带使水土留在坡上,清水长流。

      除此之外,教师提问:森林还有哪些功能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森林还有调解气候,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作用,因此,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那么,森林资源在全世界的散布状态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森林资源的散布。

      二、森林的散布: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40亿公顷,覆盖率29.6%。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3(世界森林资源的散布):

      教师提问: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学生回答:以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为主。

      教师提问:森林资源主要散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散布在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主要散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散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森林资源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此,我们又把森林资源称为“地球的毛发”,人们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学生表演小品:由学生事先排练,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类,原告:森

      林,森林动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气候,表现在当今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树更新的面积却很小,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逝,热带雨林如果消逝,不仅动植物质源遭到破坏,全球气候也将遭到影响,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将失去调解作用;许多野生动物丧失理想的栖息地,导致一些动物的灭绝。由于森林的破坏,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滥捕,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

      通过小品,使学生认识到:森林大方地向人类奉献着它的一切。但它却得不到人类应有的保护和抚养。当前森林资源面临的严肃问题,以及森林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四、森林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注意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安稳。各国制定 有关政策,鼓励人们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发展替换林和速生林,并用遥感技术监控森林火灾。

      那么,我们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公道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条摸索题,多媒体播放摸索题:

      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有三种处理意见,你同意哪种,为何?

      1. 全部保护起来,制止砍伐。

      2. 全部砍伐,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3. 把此片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立刻补种树苗,使其十年成材。教师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无私地向人类奉献它的一切,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并且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地区的环境因此而恶化。为改变现状,应植树造林,绿化地球。人们在搞经济建设时,既要推敲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环境保护,不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要走可连续发展的道路;在植树造林进程中,严防弄虚作假,要讲求实际成效。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篇4

      教材分析

      1、本章是从教学的整体动身,介绍了我国地势的整体特点和宏观散布情形,我国的主要地势区,地势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地势复杂多样。

      3、地势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有严重的影响着别的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势特点,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 学生特点分析:

      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视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期望得到老师的夸奖,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爱好,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

      视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列表比较法,空白图指认法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势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点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点,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限的名称。

      (2)知道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进程与方法:

      学生讨论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控评判地理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动身,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爱好,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酷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点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势的特点和山脉散布是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知趣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篇5

      【教学内容】第三节 地图(地势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势图上辨认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势图上辨认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山谷等;初步学会绘制地势剖面图。

      进程与方法:通过浏览等高线图,学生辨认常见的地势名称;通过动手制作地势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状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势种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势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2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播放高原、山地、平原等自然景观的画面。

      同学们看到地球表面有高原、山地、平原等地理事物,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呢?

      学生讨论,得出对这一问题的初步判定

      二、地势图的判读(板书)

      屏幕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势图,学生视察,教师说明:“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那么,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

      指导学生浏览课本图1.27,同学们视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单位?有什么区分?总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运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运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提问: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

      ①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海拔和相对高度(板书)

      指导学生视察课本中的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的模型,讨论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讲述: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拓展:由此而推,什么是等深线?(学生读书作答)

      2.等高线 (板书)

      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判读地面的高低和地势起伏?

      学生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出:只要填出地面各点海拔,就可比较各点的高低。

      总结:在等高线图上,不仅可以判定各地点的高低,还可以根据等高线的散布情形判定地势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学生视察图1.28等高线示意图,看看左右两个山坡的陡与缓?并判定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的散布有何关系?

      肯定: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让学生视察课本图1.2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从图可见,不同部位,等高线和形状的差别很大,怎样在等高线图上判读这些地势呢?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等高线弯向海拔低处为山脊,反之为山谷:两个相邻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指导学生读图1.30,视察分析设色地势图的着色规律,从而得出:在不同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地势的图即为分层设色地势图。

      3.分层设色地势图(板书)

      出示“中国地势图”指导学生分析不同的着色: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高原、山地和丘陵,绿色代表平原,褐色为山地,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课本P17活动。

      根据等高线地势图和分层设色地势图,通过分析能判读出各地的高低状态。而如何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各地的起伏状态呢?这就需要视察地势剖面图。

      4.地势剖面图(板书)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课本P18活动3。先了解绘制方法,再视察绘完部分,然后自己动手绘制完全。

      总结:地势剖面图能直观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三、小结

      指导学生先组内交换,再派代表在班上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小结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可取成效:以探究式活动为主线,以练习为辅助,图文并茂,化 抽象为形象,直观生动地解决难点问题。

      不足之处:由于本课内容多,难度大,在环节设计上欠完善。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8时)

      执教人:唐素芳 执教班级: 七(1)(2)

      【教学内容】第三节 地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记住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或指向标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能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或指向标定方向;初步具有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辩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进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能够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和指向标等肯定方向,通过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活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控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

      【教学难点】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挂图;【课时安排】三课时(第3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表格

      针对表格内容,能够进行比例尺情势的换算和大小的比较并回答。

      2.地图基本要素包括哪些?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掌控了三要素之一:比例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剩余的2个问题:方向和图例。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投影:“日本图”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本P15活动1的三个问题。

      小组内讨论并回答:

      (1)经纬:指导南北方向,纬线指导东西方向

      (2)先据经线定南北,再依纬线定东西,最后取综合。

      (3)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现所标三点的四个方向,Y在X东北方,X在Z西南方。

      总结:在有经纬线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导南北方向(近北极为北,近南极为南),纬线指导东西方向,(直线纬线左西右东;弧形纬线:据地球自转(自西向东),箭头为东方)。

      经纬网定向法(板书)不知同学们注意没有,有的地图画有一箭头,箭头方向指导为北方,这个箭头叫什么?(指向标)

      小结: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即指向标指导北方。

      2、指向标定向法

      投影图,学生摸索:

      (1)A在B什么方向,A在C什么方向?

      (2)若图中AB两点间直线距离为24千米,请运算出该图的比例尺。

      学生讨论后回答:A在B正北,A在C西北;先量得AB图上距离是2.4厘米,比例尺为1:1000000或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回答课本P15“活动2”

      学生活动:科技园在学校的东方,农业实验区在科技园区的南方,学校在火车站北方,火车站在科技园区的西南方。学校与农业实验区的直线距离约为650米,从学校沿公路到科技园区,距离约是855米(四段公路图距分别是0.6、3.2、1.6、0.3厘米)

      提问:有的地图,既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如何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一样定向法

      拓展:我们生活在北半球,当你外出旅行迷路时,你怎样肯定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①白天:晴天据太阳定方向,据树木定方向;②晴夜:北极星定方向;③房屋定向法(北半球,一样坐北朝南)

      大家知道,地面上的景物在地图上是用不同符号表示的(即图例),并标注一些文字和数字注记,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

      4、图例和注记(板书)

      请视察图1.24,看看一些常用图例有何特点?你能记住一些吗?

      (提示学生注意分类视察,找区分,如界限、交通线、城市、水库和湖泊等。)

      三、课堂小结

      留2分钟时间,由各小组的同学在组内交换,然后找几名代表总结,通过本课学习,你都掌控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可取成效:在活动中学,在学中活动,重视知识的运用;针对性练习,便于及时发觉问题,采取补偿性教学;引进比赛鼓励机制,活跃气氛,调动积极性。不足之处:对难点的突破及节凑的掌控不准。

      解决措施: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个人能力,并精心备课,公道安排内容的进度和难点的突破。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篇6

      教材分析

      1、本章是从教学的整体动身,介绍了我国地势的整体特点和宏观散布情形,我国的主要地势区,地势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地势复杂多样。

      3、地势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有严重的影响着别的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势特点,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视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期望得到老师的夸奖,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爱好,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

      视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列表比较法,空白图指认法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势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点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点,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限的名称。

      (2)知道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进程与方法:

      学生讨论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控评判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动身,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爱好,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酷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点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势的特点和山脉散布是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知趣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篇7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增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进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进程,而且也是一个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下面我就《海陆散布》这节课的教学进程当作案例来进行分析一下。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当叫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活动

      1、视察地球仪和火箭升空的动画演示,觉得新奇。

      2、学习小组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

      3、由学生讨论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

      评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动身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进程看成是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进程。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寻求真谛的科学精神。

      二、动手视察探究新知,视察摸索,深入自学

      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展开“拥抱地球”活动,视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海洋比陆地大)

      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散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奉献吧。

      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海洋大多散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学生活动

      1、随机的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

      2、观看展现。

      3、视察不同的地图进行分析判定。

      4、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师:不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

      师:看完海洋,我们一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地吧。(引导学生区分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学生看图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情势,并回答问题

      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情、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取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取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视察、分析、摸索,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控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视察、分析、摸索,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控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寻求真谛是人类的永久的目标。

      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3、引导学生视察摸索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散布特点。

      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限。(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学生活动:

      1、请一位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部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限。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4、各小组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限。

      评析: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的全进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通过启示、引导、讲授、示范、督促、评判等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当学”和“怎么学”,使学生从愿意学、爱好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这就是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师顺手推舟,给学生自读、摸索、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换,教学进程成为“立体结构”。教学进程中,学生自己浏览、独立摸索、相互议论如能和教师释疑和谐运转,学生不仅能学得深入,而且能在获得知识的进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精神。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篇8

      一、教学目标1、掌控热带气候类型与散布地区。

      2、掌控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散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写。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用世界气候散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散布。

      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控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

      地图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数理比较、讨论归纳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进程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学生视察讨论景观差别,教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1、 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

      设问:

      ①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盛,树林阴暗湿润,叶尖常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邻近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

      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

      ②为何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少.

      教师活动:我们刚才推敲的都是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那么它们还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比如从气温角度来分析。

      总结:这四种热带的气候的共同特点为:长年高温。不同点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而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而季风气候是旱雨两季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也有旱雨

      2、 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表

      景观名称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荒漠

      对应地名

      全年降雨量

      气候特点

      3、教师活动: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各散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个地方气候类型散布最广

      学生读图回答: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散布在赤道邻近,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散布在雨林两侧,最广的是非洲。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散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最广的是亚洲。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散布在南北回来线的内陆及大陆两岸地区,最广的是非洲的北部。

      4、小结

      现在,请大家把书合上,我们来回想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5、课堂练习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篇9

      一、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农业的重要性、我国农业散布的差异。

      2.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3.培养识图能力。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已有所了解,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协作”的学习习惯。农业是很重要的生产部门,但要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农业散布情形,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重点:农业在我国地理散布上的差异。

      难点:知道农业散布差异的原因。

      三、教学模式

      这节课是基于局域网络下的“学”与“教”,上网查阅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和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进程中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展开教学活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以下。

      四、教法设计

      本节课利用网络,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实现知识的落实。

      五、教学进程设计

      授课程序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网络运用分析导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都和农业有关,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农业。回想。复述。创设情境,引发爱好。新课探究(过渡:农业与我们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课题)我们先来谈谈农业与我们的关系。

      (一)农业与我们〖明确〗我们的吃、穿、用都来自农业。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有哪些?发展农业有什么意义?(教师小结)学生浏览课文后举手回答。发挥学生的视察力,培养表达力。过渡:我国的农业是怎样散布的呢?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散布

      1.我国的种植业散布在哪里?以种植什么作物为主?为何这样散布,与什么有关系?

      2.畜牧业主要散布在哪里?畜牧业的散布与降水有怎样关系?我国有几大牧区?都有什么著名的畜牧品种?

      3.我国的林业主要散布在哪里?属于什么地势区?降水情形怎样?属于什么干湿地区?

      4.我国渔业是怎样散布的?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哪里?(教师评判、小结)〖明确〗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上网查询,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组查一个问题。师生互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合作、交换的精神。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把范畴大的事物缩小化。创设视觉平台。分析我国的农业为何这样散布。(师生互动共同完成)学生摸索、回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反馈练习

      课本活动1(教师指导并评判) 学生读图分析、填图。训练读图能力。

      课本活动2(教师指导并评判)学生摸索、分析、作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了解影响农业的因素除了气候、地势之外还有海拔。小结师生共同回想。查漏补缺,重申重点,进行爱国教育课外作业设计十年后理想农村的图画。创设学生大胆假想的平台。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篇10

      教学目的:

      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散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散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公道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

      教学重点:

      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情形及产生的严重生态问题。

      教学难点:

      森林的环境作用。

      教具:

      多媒体教学(漫画、图片、资料、实例)

      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图片、资料、实例,引发学生摸索,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很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坚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作用。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今天,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

      讲授新课: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一、森林的作用(板书)

      1、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可直接通过提问。

      教师总结:森林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侧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

      通过量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图。

      森林作用的数据。

      森林的环境作用。

      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取1000千克。

      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调解大气成份。

      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

      净化空气。

      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

      增加空气湿度。

      通过上述的填图,使学生知道:森林具有调解大气成份,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因此,它被称为“环境的肺脏”。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1:(护田林带防风动画示意图)注:图中沙尘应当和风画在一起,为表示清楚而画在上面,线的疏密表示风的强弱。沙尘的多少受风力大小的制约。教师问:图中的森林起什么作用?

      通过分析:由于森林带的阻挡,使强大的风变为微风前进,从而避免了大风对庄稼的危害;同时,风中的沙尘因风速着落而沉落。

      学生回答: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2:(护坡林带保持水土动画示意图)注:图中箭头的粗细和色彩的深浅表示流量和含沙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径流中泥沙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被森林阻滞后,泥沙逐渐沉积在坡上。

      教师提问:减少的那部分径流到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森林阻滞,水的流速减缓,大量的流水渗透地下,变成地下水。

      结论:护坡林带使水土留在坡上,清水长流。

      除此之外,教师提问:森林还有哪些功能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森林还有调解气候,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作用,因此,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那么,森林资源在全世界的散布状态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森林资源的散布。

      二、森林的散布:

      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40亿公顷,覆盖率29.6%。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3(世界森林资源的散布):教师提问: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学生回答:以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为主。

      教师提问:森林资源主要散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散布在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主要散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散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森林资源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此,我们又把森林资源称为“地球的毛发”,人们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学生表演小品:由学生事先排练,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类,原告:森林,森林动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气候,表现在当今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树更新的面积却很小,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逝,热带雨林如果消逝,不仅动植物质源遭到破坏,全球气候也将遭到影响,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将失去调解作用;许多野生动物丧失理想的栖息地,导致一些动物的灭绝。由于森林的破坏,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滥捕,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

      通过小品,使学生认识到:森林大方地向人类奉献着它的一切。但它却得不到人类应有的保护和抚养。当前森林资源面临的严肃问题,以及森林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四、森林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注意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安稳。各国制定有关政策,鼓励人们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发展替换林和速生林,并用遥感技术监控森林火灾。

      那么,我们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公道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条摸索题,多媒体播放摸索题:

      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有三种处理意见,你同意哪种,为何?

      1.全部保护起来,制止砍伐。

      2.全部砍伐,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3.把此片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立刻补种树苗,使其十年成材。

      教师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无私地向人类奉献它的一切,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并且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地区的环境因此而恶化。为改变现状,应植树造林,绿化地球。人们在搞经济建设时,既要推敲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环境保护,不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要走可连续发展的道路;在植树造林进程中,严防弄虚作假,要讲求实际成效。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小班泥工生日蛋糕教案 中班泥工生日蛋糕09-15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教案09-15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目标设计09-15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一等奖09-15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稿范文 中学地理教案模板范文09-15

初中优秀地理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教案模版09-15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设计09-15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09-15

《地理教学设计概述》试卷及答案 地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和思路09-15

地理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设计的意义09-15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模板与流程09-15

初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优质课教案09-15

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