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说课

时间:2023-09-09 06:37:46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4—8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学关键】:

          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纸片各一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

          每组同学准备两个完全一样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欣赏画面,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让学生找自己会算面积的图形,并说出计算公式。教师提问:你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关于三角形,你学过哪些有关的知识。学生回答,师展示。

          二、分组操作和讨论,填写实验报告单。

          (一)

          1、上节课,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

          2、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课前准备的完全一样的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3、按照你的想法,和小组内同学一起拼一拼,剪一剪,看一看,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哪些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

          4、学生小组合作,拼剪图形。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拼剪。

          5、各小组填写发现报告单,填写我们是用()拼或剪成了()。

          6、小组汇报摆出的结果:

          7、组织学生讨论。

          第一种: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第二种: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那么,我们的平行四边形跟三角形有没有关系呢?

          引导学生思考:

          ①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②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间有什么联系?

          ③三角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那么,我们刚刚得出的结论还可以怎样写?(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二)、课件演示:用旋转平移的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各种已学过的图形。

          (三)、归纳公式

          1、(屏幕显示提纲)学生根据实验报告回答。

          A、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C、你能根据实验结果,写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2、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α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你能用字母写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S=ah÷2

          3、进行爱国教育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动手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

          请看屏幕。(多媒体出示P85页的你知道吗?),学生阅读后,汇报知道了什么。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3)三角形面积是S=ah。()

          2、课件出示例2

          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一生板演)集体订正。     你认为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什么地方容易出错?(强调“÷2”这一关键环节)

          3、完成做一做。

          4、联系生活,做课本86页的练习第1题。课件出示下图:

          师:你认识这些道路交通警示标志吗?知道它们的具体含义吗?交通标志对于维护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请大家算一算,这个标志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接着让学生口头列算式,不用计算。)

          5、拓展题。

          四、作业:     P86—3、4

          五、回顾总结,深化提高: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今天我们分小组通过动手操作,相互讨论、交流,用摆拼等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帮助我们找到探究问题的方向,相信同学们今后能应用这一数学方法探究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但请大家仔细想想,这节课,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三角形面积=底×高÷2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可以进一步了解图形的变换和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了解图形的变换,感受七巧板的“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自主拼读各种模式和故事的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要了解平面图形的特点,学生应了解图形的基础上,掌握图形变化的奥秘。

          【教学准备】

          七巧板一人一对,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

          组别、组员号、组长。     【教学过程】

          1、创造情境,提出问题

          (1) 谈谈

          老师:看,大屏幕上是什么图形?(正方形)。老师在上面加了一行,然后就变了,现在变成什么了?

          问题:这两个三角形是什么?

          (再次演示)再加一行,他会变成什么?

          其中一个三角形变成了什么?

          最后,老师又加了一句:三行,现在他已经变成了更多的图形,然后帮他们上色,数几块?

          (2) 揭示主题     告诉: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这个图形在变化,最后变成了这样一个七场的形状,这七个数字有一个很好的名字,叫做七巧板。(黑板:七巧板)

          你知道七巧板吗?

          2、为合作勘探提供材料

          (1) 生动的谈话

          对话:刚才你说七巧板可以用来拼图,你能说什么?

          学生回答。

          小结:七巧板可以组合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图形,也可以组合成人、动物和房屋的图案。(黑板:平面设计)     从开始,好吗?

          (2) 把两块拼在一起

          谈: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开始,请用七巧板中的两个数字做一个正方形,哪个孩子可以选择哪两件?

          问:你会用这两个数字再做一个吗?

          学生拼图。

          小结:用这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通过不同的放置,我们可以把我们所知道的三个不同的图形,即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让我们请计算机博士再演示一下。

          (3) 把他分成三块

          讨论:如果你把七巧板中的三个部分去掉,你能把什么样的图形拼在一起?请试着比较一下哪一组学生拼凑的图形最多。

          分组交流,分组展示。

          比较:当你用三件时你感觉如何?

          学生1:图形有很多种。

          学生2:加-块,多拼。

          小结:七巧板中的三片可以用来制作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等。与这两件作品相比,他稍微复杂一些,但也更有趣。

          (4) 四,五,六

          谈话:你能拼多少个字?     如果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在小组里互相讨论,也可以互相合作,我们只能合作使用七巧板中的几块。此外,你还可以打开课本的第23页,模仿书中的数字拼写,拼写完后,告诉小组你已经拼写了什么。

          学生操作,组长统计。

          如果你发现有创意的东西,请告诉我怎么拼。

          组长汇报统计结果。在干燥的时区弥补外面的不足

          (5) 用七块拼成这个图案

          交谈:七巧板不仅能拼出我们所学的图形,还能拼出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案。(在书上显示图案)     模式是什么。

          问:除了这些图案,你能拼出其他图案吗?

          谈话:你可以随意吵架,也可以自己找个地方。当你拼写的时候,首先要仔细考虑使用哪一个片段以及每个片段的位置,然后,在小组里互相看看,然后说小组里的学生做得怎么样?然后,大组汇报给出集体反馈。

          3、总结和延伸,拓展思维

          讨论:我们知道七巧板,并用七巧板拼出图形、图案和场景,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1:七巧板是个巧合。

          学生2:七巧板很有趣。

          学生3: 七巧板可以拼写故事

          老师:当你回家时,请把你想拼写的东西拼给你的父母。

          【教学反思】

          这是一门实践性的数学实践课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们发现教材准备充分,每人配备了一对七巧板,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本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活动采用团体合作,如2、3、4、5、6件,各种图形拼凑在一起后,允许学生在小组中自由进行活动,每组7张,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合作伙伴可以参观学习,互相评价,获得新知识。教师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主性,并根据自己的意见给予必要的指导。     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成长。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发现七巧板的片段越多,划分的类型就越多。通过对学生操作小组的交流、体验和发现,可以得到科学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活动课虽然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活动为基础,但实践活动更多的是基于基础上学生互动与合作的基础上的多元化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学会欣赏和学习。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拼写成绩,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所学的动力。除了老师的点评,还应该让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合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在这节课中,当使用多媒体熟练地显示七巧板时,七块板被平方分开,这样学生明白图形就连在一起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图形的大小和形状进行自我探索。在自己拼出不同的图形和图案,及时展示,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而且促进了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三

          ( 1 )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 2 )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课后反思:

          本课我把众数放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中学习。在认识众数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均数和中位数。在新课的引入中,我利用平均数和中位数制造了认知冲突;在新课的学习中,注重了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数学意义和统计意义的比较;在新课的练习中,强化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篇四

          教学内容:

          第43页例2及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2、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

          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

          王强是欢乐队中最高的队员,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信息就下结论欢乐队总体身高比开心队高吗?为什么?

          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

          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

          1、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

          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

          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师:看到你们这么勤奋好学,又学得那么有水平。老师今天也特别高兴,我相信你们以后会发现和自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其实“平均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也很广,你们回忆得起来吗?

          对我们上课的评分,也可以来比较,哪一周课堂得分高、哪一周课堂得分低?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

          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

          [板书: 100分 98]     [板书: 99分 99]

          [板书: 98分 99]

          [板书: 100分 100]

          [板书: 96分 98]

          [板书: 98分 100]

          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

          师生共同演算:

          平均分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十一。     四、全课小结。

          第五课时 练习十一练习题

          一、练习内容:第44页至第45页的练习。

          二、练习要求:运用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练习中,不明白的可以互相讨论。

          三、练习题:

          第一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每个小组计算完了以后,再在小组间对比一下,并和第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信息。

          第二题,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再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一周最低温度。

          学生了解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等概念后,再让学生实际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学生记录气温的方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信息。

          第3题,也是一道实践活动题,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计算平均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第4题,让学生根据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的销量统计图,先比较他们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的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原因。第三小题是开放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一步发现信息,如学生会发现两种饼干二月份的销量是相同的,但甲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下降,乙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上升,也可以预测一下两种下个季度的销售情况。

          第5题,让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骑的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口算:

          73+27、138×100、100-64、64×1、8×9×125、(4+40)×25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出示:计算102×43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

          (1)(100+2)×43、(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练习:

          (1)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9×37+9×63

          =333+567

          =900

          (3)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练习:(80+8)×25、32×(200+3)、35×37+65×37、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

          1.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

          23×12+23×88、(35+45)×12、(11×25)×4、25×(4+40)

          讨论: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38/5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P38/6—8

          课后反思: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上面的5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由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说课】相关文章: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09-09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哪几个环节09-09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09-09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09-0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设计案例09-09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09-0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说课09-09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认识图形一09-09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研究方面的课题研究09-09

学会宽容教案 学会宽容教案六下道法教学反思09-09

《学会宽容》心理健康活动教案 学会宽容第三课时教案09-09

学会宽容教学设计 学会宽容教学设计及反思09-09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学会宽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