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时间:2023-09-09 06:28:19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共7篇)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培养具有良好人格特征,同时具备生存能力且具有创造性的人;强调学生有个性的自身发展;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应从"教书育人"的知识传授向学生发展转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学会热爱生活,学会如何生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自身的智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在生活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为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为了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需要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1.化学新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

      

    设计是为创造一个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而进行的探究,其实质就是为创造和建立一个新的系统模型,它不是对现存系统的改进,不是为超越现存系统去构思一幅新图景而创设的一个新系统,是一个目标定向的、有实际效用的、需要社会性互动的非确定型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指将教与学的原理和教学活动方案的系统化规划过程,它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设计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划,以求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生,教师以及教学媒体的特征,确定恰当的教学事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手段,构建合理的教学结构。它应当包括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内容的选择,课堂实施的调控策略,学习过程,结果的评定及课后反思等。也就是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所进行的系统策划。

          化学新课堂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化学课堂教育教学目标,依照现代化教学思想,化学新课程理念,化学学科及学生特点,依托化学教材的内容和主题条件,用教与学的原理来策划课堂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系统化过程。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遵循着教学的基本规律。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

          2化学新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2.1 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确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本质特点是:在设计理念上――从设计教师的教转向设计学生的学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价值取向上――从追求教会学生知识、技能转向培养学生基本学科素养的价值取向;在设计思路上――从尊重教材文本逻辑转向尊重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逻辑的设计思路;在设计策略上――以教材知识为线索的线性设计转向以三维目标整合的学习情境的设计策略;在设计主体上――从教师作为既定教学设计的被动执行者转向教师是课堂教学设的主体。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理念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而设计课堂;为赋予学习以学生的意义而设计课堂;为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而设计课堂;为建立学习共同体而设计课堂;为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而设计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有效实现预期育人目标的教学活动,看的是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其有效应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有效果,要追求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一致;二是有效率,要讲究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的比例;三是有效益,要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成长,生命成长的价值意义。?Q言之,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进步,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也可这样理解: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有教完内容?峤痰萌险娌蝗险妫?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岬托Ы萄А?

      2.2 学生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是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储备,进行教学任务分析,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化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完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化学新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3.1 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检验和评价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师在知道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符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使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容易操作和评价。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对化学课堂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结果的表述,它确定了教学工作的方向,制约着化学课堂中教与学的活动。在设计时应遵循四个原则,即课堂教学目标与化学课程目标保持统一的一致性原则;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的目标体现纵贯横联的整体性原则,高层次目标中包含低层次目标、不同学习者的个体存在差异的层次性原则;教学目标要适中、明确、可测量、易操作的具体性原则。

      3.2 教学内容的精炼性。化学教学内容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四个方面,它是以各种文本资料,背景素材,化学史实,实验过程,师生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科特征和学生特点,针对教学目标,选择具有认识,实践,社会,德育,美育和情感等方面意义的内容。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生现有的能力为起点,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桥梁,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中,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钻研吃透教学大纲;其次在此基础上有机地全方位地把握教材,并对教材的整体和局部,知识的转承延续都要分析清楚。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把握重难点,使教学内容更集中。

      3.3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化学教学方法是在化学教学情景中,化学教师和学生为了教和学而进行的以化学学科为内容的教学活动方式。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实习法、阅读法、讨论法、探究法、复习法等。设计教学方法的关键就是选择。要知道如何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出与整个教学策略相吻合的方法,并且能预料到该种方法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而达到教学方法最优化。

      4.结语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与教师高度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作到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设计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教学,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第5篇:新课程课堂教学新技能    《新课程课堂教学新技能》学习体会

          桂果中学 朱卉川

          今天听了我校赵勇主任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新技能》的讲座,收获很大。通过典型的教学案例,分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的主要教学功能和基本要领,指出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和途径。对教师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技能和新课程下的一些新的组织模式的技能等开展指导,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学习借鉴。如何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改变课程的功能,新课程突出强调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的特点,重新界定新时代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教会学生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注重学习过程,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并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中,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在课堂教学行为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有效地与学生交往互动。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创人生体验、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安全、自由、宽容、理解的教学氛围,改变课堂上教师一味关注自我表现的状况,要进行倾听与对话、沟通与交流、合作与共享,把课堂变成师生活动主体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让知识在倾听与对话中生成,在沟通与交流中重组,在合作与共享中增值,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三、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课堂教学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领学生走向知识;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建构知识;要以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观察、倾听、对话、交流、合作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分享认识与情感,尊重学生的差异、人格和选择,与学生一起探究真理,并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第6篇:新课程理念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即指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按照教学目标,对教材呈现方式、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教学程序安排、教学传媒运用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谋略。从概念上看,教学设计是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相关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依据。由此看,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应该说,国内外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创立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发现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程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这些无疑是一些可资借鉴的教学流程。当然,数学教学不可能有一种固定的教学方式,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本身的经验和能力来决定。学习和研究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对于适应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没有好的教学设计,就没有好的教学实践,就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教育教学的高质量。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具有哪些特征呢?一、教学设计的特征:

      1、实效性: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必须注重实效,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提高素质。

      2、灵活性:课标中说“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让每一名学生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力求让学生学习的是生动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新颖性:即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新颖的,能动性强而又有思考价值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4、培美性: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但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还将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课堂教学也充分体现出对学生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一人性化目标。

      5、有趣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学设计要形式多样、富有趣味,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及积极性。如低段年级可运用儿歌和小游戏完成教学。

          了解了教学设计的特征,我们再来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几种常用的教学设计

      二、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

      (一)基于思维加工的设计。

      1、指导思想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思维。数学思维过程是人脑对外部的数学信息的接受、分析、选择、加工和整合的过程,是一个从外部感知到内化的交互作用的过程,另一方面,内部材料在经常得到恰当的使用过程中,逐渐使主体的认知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教学活动过程即引导学生积极的、有效的提取可利用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知识,促使思维优化的过程。

      2、操作框架

          创设情境,激起学习“需要——思维加工与认知重组——提供反馈与修正——提供技能运用”的迁移情境,促进知识迁移。

          案例:十几减9

      一、    新、旧教材的对比

          原教材提供的解题策略;利用减法的意义直接计算(相加算减)。 原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示范讲解——练习巩固。教材十分注意示范性,其数学科学依据是减法的定义,其心理依据是学习的迁移规律。原教材也注意到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初等化处理,即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内化为心智技能,并通过反复强化训练,达到算法熟练化。但问题在于:有的孩子不会加法,减法也就不会了,并且提供的材料的探究空间较小,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验证性成分多于体验性、探究性成分。

          新教材变得开放性和探索性,为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加工信息留下了空间,为学生的交流提供了可能。对此的解题策略有相加算减、破十法、连减法、退十加补等。显然,学生能采用什么口算方法,取决于其自身的数学经验。不同知识积累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教师应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有利于钓用已有知识加工信息、获取新知识的环境。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生提出问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学习15-9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师:怎样计算15-9?请你们独立思考,想办法计算,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看谁算得又快又对)教师巡视。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请大家在小组交流一下,然后每组派代表介绍。

          (3)小组全班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师:同学们响了这么多的方法,那你们最喜欢那种方法呢?小组交流一下,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2、小组讨论交流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喜欢的方法时,教师问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3)教师小结3、迁移练习

          (1)小组先交流解决16-

      9、12-

      9、14-9,有困难的可以借助学具。

          (2)让个别学生回答,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你还知道哪些十几减9的算式”教师板书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三)巩固练习(略)

      (四)小结(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留给了学生加工信息的时间,学生结合滋生已有的计算和操作经验,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整理,建立了运算表象。学生的交流是在经过自己思考以后开始的。交流给学生提供了解释和评价他们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也提供了反思自己的学习机会,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的措施:(1)设当提示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现实和已有的策略解决问题,并尽可能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去应用这些策略,使策略由外部监控转变为内部自我调控。(2)留给学生运用策略寻求问题的时间,并组织讨论和反馈评价,使学生在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二)基于“活动、操作”的设计

      1、指导思想

          学习是学生自主的一种意义建构,知识的获得及心智技能的形成,是由动作结构和活动结构逐步内化的,学生的发展有三条途径:观察、操作、思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并经由心智技能的掌握而促进智能的发展。

      2、操作框架

          建立学习目标,通过“参加实践活动——进行实际操作——分析活动结果——概括学习所得——反思”的活动过程,促进学习迁移。

          案例:认识图形

      一、    新、旧教材对比

          原教材:直接通过引导学生对具有所学的平面图形形状的事物手帕、照片等的观察,抽象出平面图形。练习内容较单调,呈现方式过于机械,不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新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并注意(1)让学生将实物的面用印泥印、在沙上印、动手画等方式把平面图形表示出来,体会面于体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活动操作,形成平面图形的表象,了解基本图形中元素间的关系。(2)建立图形和相应名称的对应关系,运用概念辨析实物;(3)由面想象体,逆向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4)练习从比较复杂的平面图形中分析出简单图形。此设计,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要求。    课程标准中对空间观念的描述是“能由事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有几何图形想象出事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平面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作出立体图形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事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法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的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二)新授课

      1、认识四种平面图形(摸一摸,认一认)

          (1)观察已准备好的物体是由什么图形围成的,互相说一说。

          (2)小组交流(生说自带无提示有哪些图形围成的,其他人可补充)

          (3)班级汇报(学生拿自己的物体上来汇报,边指边说)

      2、掌握四种平面图形的特征(画一画,说一说)

          (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画长方形、三角形、圆。) (2)学生操作

          (3)小组汇报(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说出自己画的图形名称;其他生可补充、纠正;评选画得好的贴在黑板上。)    (4)说说四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3、回忆生活中的图形(想一想,说一说)

      4、巩固练习(说一说、连一连、涂一涂、数一数、小游戏)

          案例中教师提供条件让学生活动起来。弗莱登塔尔认为,学习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通过“做”,把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知识。“动手做”也是国内外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动手做”的特点:(1)动手实践,从生活中取材。(2)主动学习,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能记住,做过的才能学会。(3)不仅强调知识学习,还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4)提倡合作交流。(5)有一个主题。

      (三)基于探究性学习的设计 1、指导思想

          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是提供各种机会,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与探究,使之重新“发现”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概念、规则、原理等。

      2、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征

          探究,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探究式学习应有以下特点:(1)问题。一个好问题的特点:本身具有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调动一形成的策略和模式;问题的解答中包含着明显的相关概念或技巧;问题有多种解法,或有多种解答方案,各种解法设计不同分支或领域;问题可以加以推广。(2)假设。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出假说或猜想。(3)证据。在课堂探究中针对问题搜集事实证据。(4)解释。对搜集的证据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等,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得出结论,作出解释。(5)评价。对结论的可靠性作出评价。(6)交流。学生阐述和论述自己的解释。

          探究式教学不一定要包含上述全部基本特征。但不能缺少起核心要素作用的探究性活动内容。这一核心就是建立假说。,它能让我们确定收集证据方向。

      3、操作框架

          问题情境或研究课题——假设(因果关系)确认(收集资料)实验与发现——验证与问题解决、解释、习得。    案例:商不变的性质(详细过程略)

      1、

          提问(师:看到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选择板书。

      2、

          组织探究活动。

          (1)大胆猜想(同时加上、同时减去、同时乘以、同时除以)(2)验证猜想

      3、

          原理内化。(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他们的商不变)

      4、    巩固练习(独立练习、辨析练习、发展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经历了一次发现的过程:(1)让学生面对问题。(2)建立假说。(到底在什么情况下商不变?)(3)收集证据,验证猜想。(以16÷8=2为例,小组合作进行验证。)(4)解释。学生解释验证结果(5)交流评价。通过归纳,对验证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进行组织和整理,或与教材对比,得出结论。

          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从提出问题到指导探索,教师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教师又扮演的是“顾问”的角色,将学生置于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在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在学生多角度的思考过程中,培养以发散思维为中心的创造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在不同的水平上进行的。有三种水平:

          (1)一级水平的探究活动(有结构的探究):探究式给学生提供将要调查研究的问题、解决问题所要使用的方法和材料,但不提预期结果。学生自己要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回问题的答案。

          (2)二级水平的探究活动(指导型探究):在探究时只给学生提供要调查研究的问题,有时也提供材料,学生必须自己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弄清楚如何回答探究问题。

          (3)三级水平的探究活动(自由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必须自己独立完成所有的探究任务,包括形成要调查研究的问题。    探究学习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否则,不能较好的完成探究任务。并不是任何新的学习,都要使学生从头探究。所以,探究性学习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不是主要方式。其教学结构可以有:操作——发现(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观察——归纳(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 教学设计的方法很多,但无论是那种方法都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要适合学生、适合教学内容。否则设计的再好,也枉然。那么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三、进行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

          第一 扎实进行课前准备,使教师大于学生

          课前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做好课堂教学过程的预案。问题开放后学生的表现及反应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应该做好充分准备,使教师的预设大于学生的可能;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学习准备活动,如收集资料,社会调查,预习教材。三是发挥集体智慧,加强集体教研,使课堂准备集思广益。

          第二

          着力优化课堂结构,使教师小于学生。

          课堂重在于生成。生成的东西大于老师的传授,就发生了裂变效应。如果课堂上教师说的多,学生没有共鸣与共振,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那么这样的课堂就是失败的课堂。所以优化课堂结构,就要变讲堂为学堂,是教师小于学生,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

          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使学生等于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学会对自己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每课对教学目标达成要反思,每周对教学中的亮点和失误要有阶段性的总结。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反思自己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千万不要以为反思只是教师的事情。在反思这个方面,学生与教师都要同等地作到。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课堂是变化的,教学设计自然不唯一,只要教师们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掌握理论,潜心钻研,定会摸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第7篇: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第二、三章)

          有效教学基本功

          ——新课程教师课堂调控技能指导

          授课地点:窝沿中学多功能教室 授课时间:2013年3月7日 授课教师:杨锐

          第二章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钱梦龙老师有一次在某地执教《故乡》,学生突然提出 “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钱老师深知这个问题跟理解课文内容毫无关系,而且也不可能讲座出什么结果来。但学生有好奇心,有好奇而发问是求知欲的一种表现。虽然这个问题提得有些幼稚,但反映了学生的知识、智力、能力的实际状况,将学生的思维流向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需要。如果轻率否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势必会挫伤学生求知的积极性。钱老师决定顺其势而导之,避开正面回答,与学生进行“谈话式”交流,从而把学生旁逸斜出的思维引到理解课文的总目标上来。 于是,产生了下面的一段对话: 师:是啊,鱼怎么会有脚了? 生:有!

          师:什么鱼啊? 生:娃娃鱼。(笑)    师:啊,你真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可是,我没看到过,你们谁看到过?

          生(齐):没有。

          师: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种鱼,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他见多识广,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本来是一个没有什么讨论价值的问题,钱老师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可经他这么顺势一带,竟化“废”为“宝”,加深了学生对“少年闰土见多识广”的认识,使教学绽放出了艺术的火花。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当始终把学生的需要放到首位,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但是实施原有的教学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学设计在当前教育改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学设计过程的系统方法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起着中介作

          用。本节我们将对教学设计作基本阐述,介绍在新时期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概述:

          提出教学设计,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设计。

          英国设计史学家安东尼·博伦特(Anthony Bertram)在《什么是设计》一书中指出:“设计,是指与某物品有关的所有因素,它的意图和计划,物体本身的质量、材料、使用和美观,甚至包括价格和生产它的方式。”因此,设计并不仅仅是绘制好的一张图纸,而是一个完整的事物,是善于人类创造某一事物的构思,以及所经历的所有成功与失败的发展过程。所以设计是创造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而进行的探究,它可以在很多领域进行,并随着设计者与被设计者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设计是一种探究能力,探究能力本身又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形成或提高的。

          教学设计是设计的一种,因此它与设计有许多相似或相通之处。善于设计,许多专家有自己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成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帕顿,1889)    ⑵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

          ⑶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的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

          ⑷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个性的过程。(乌美娜,1994)

          ⑸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梅瑞尔,1996)

          ⑹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⑺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何克抗,2002)

          综上所述,从内容上看,教学设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设计是指把课程设置计划(总体规划及各部门具体课程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媒体教学材料看做教学系统的不同内容层次所进行的教学设计。而狭义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一门课程或某一单元、某一课时或某一项目培训这些较小的教学系统所进行的设计。在构成上一般包括目标、内容、结构、课时、方法、媒体、场年、人员、测验等组成部分。本书所提到的教学设计一般指狭义的教学设计,即对某一单元或某一课时的设计。

          第一节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新思维

          这里要重点弄清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叫教学设计,二是课堂设计的新思维新在哪里。

      1、关于教学设计    学者和教育家们有不同的论述,就设计而言,应该是对某一事物、工程、整体构思构造的布局安排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内容的策划和解决教学问题的部署。即运用系统的方法,将教学理论、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所进行的具体策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

      2、新思维新在哪里

      一是课程设计理念上,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而不是让学生居于被动的受教育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是在教学形式上,运用系统的方法,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一条融会贯通的桥梁。

          应该说:从内容上看,教学设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学设计通常为狭义教学设计。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特点

      1、目的性特点:教学是一项目的性极强的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全面良好的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2、系统性特点:所以我们把教学设计叫做教学系统性设计,所以它既有层次的划分,又有系统方法的运用,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活动等要素的综合设计。

      3、主体性特点:前面讲到了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决不能把教授者本人作为学习的主体。我们的教学最终是要通过学生来完成的,学习效果也只能通过学生来实现,所以教学设计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切忌从主观愿望出发,以自己设定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实行差异性和个性化教学。

          第三节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设计范畴 1.教学的目标设计

          这里重点把握和处理好教学效果和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二者不可偏费。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人们思考和谈论的热点之一就是“三维目标”。在这里,人们借用数学和物理学上的“三维空间”这个词语来形象地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目标,比较科学地表明了三者之间的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结合的关系。“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是我国课程改革历史变化的结果,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

          2.教学过程的设计    重点把握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不只是学生认知的过程,是一个能力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不只是一个记忆背诵的过程。当然这里有阶段和功能的区分,也要有不同的课程教学设计的不同特点。

          什么是教学过程?在李秉德主编的《教学论》中这样说:“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教学过程有很多理解方式:它可以是从往常到毕业的教学过程;可以是一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教学过程;可以是一门课程中的一章、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理解,教学过程都是一个系统过程。教学过程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只有使教学过程的各要素有机结合,整个教学过程才会达到最优。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内涵。

          因此,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完善学生人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老蚌生珠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

          3.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的定义:“策略”最早见于军事领域,多指军事活动中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后应用于教育。教学策略是现代教学理论研究的新课题,至今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借鉴军事领域的定义,我们一般认为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从广义上讲,教学策略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还包括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艺术。国内外对教学策略的定义主要有:

          ⑴ 教学策略,是教育观念和原则的体现,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来实现的。

          ⑵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制订的教学实施的综合性方案。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或教学意图而采用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的方式。它不仅仅包括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方法,还包括教师解决问题情境的行为、教师对班级的管理行为等。4、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说白了就是对教授过程和教育效果的整体估价(或者叫教学活动的价值评估)。

      一是把握好评价的分类:如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二是把握好评价的方法:既要有定性的评判,还要有定量的分析;

      三是坚持评价的原则:全面性、客观性及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章、新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第一节教学语言与教态

      一、教学语言与教态概述    教学语言的主要表现有三种: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这里体态语言又称做教态)。

      1、教学语言与教态的基本特征:教学评议与教态有哪些基本特征呢?教材指导上讲了六个特征,这里我们理解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传导性特征(不能叫教育性,所有教育教学都具有教育性,这不是课堂教学语言的独有特征)。准确地讲教学语言与教态的基本特征是传导性,就是教师通过语言、板书、体态对学生进行的潜移默化的和声情并茂的传导。

      二是专业性特征:就是你要以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但不是专业术语来阐述和解答教学中的各科不同的内容和问题。

      三是情感性特征:无论是使用语言表达,还是板书或体态来讲授课程,这里都包含着教师的一种情感传递,并且这种情感传递直接影响着你的讲课效果,就象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一样,板书也传递着一种情感。

      2.教育语言与教态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对语言美的敏感性,这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所在。”斯霞在《我的教学生涯》一书中谈到教师的基本功时指出:“教师的语言应成为学生的楷模。„„”可见教师的语言修养的重要性.在表达同一个问题时, 不同的教学语言作用是不一样的。一部两千多年前的干巴巴的《论语》到了于丹的嘴里,让她演义的淋漓尽致,讲得万人空巷。听后给我们的感觉是:扩展心智,导航心灵,启发思考,催人奋进。所以,教学语言的作用就不言自明了。

      二、教学语言与教态设计

          语言与教态的设计,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很大层面上是实践的总结。

          教师作为信息的载体,又是信息的发射平台。那么你发射的信息对学生的感染力和影响作用不小,就在于学生对教师语言的感知和感悟。

          做到这一点教学语言与教态的设计就应具有一定的特点、特性。塑造引人入胜入景的特例。要处理好几个环节——导入、开讲、应对。

      一是导入设计趣味、制造悬念。二是注重开讲和导入的处理和衔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讲课和写作一样。开头要打人,要抓住读者的心,衔接和引入要引人倾注。引人思想情感的投入。

      三是要善于应对:要始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和掌控在预定的教学思路上来。这就要有相应的应对能力和技巧:

      1、丰厚的知识积累

      2、敏捷的反应能力

      3、广阔的思维空间

      4、相机的转变和诱导技巧

          第二节 板书与版画

      一、板书与板画概述

          《中国的书法艺术》中我们就可以悟出板书版画在教学中的真谛。千百年来中国的书法大师们创作了那么多艺术珍品。遗千年而不朽,却弥足珍贵。这就是方块字带给人们一种感受,它所形成的艺术美感铸就了人们的一种文化理念。

          我们可不可以把板书版画也作为一种美的文化理念来审视。实际上我们在教学中已经形成了这种文化氛围。当教师将美丽的楷书展现在黑板上,学生常常发出一片感叹声。当把板书集成版画,形成课文的整体思维框架时,那么给予学生的就是一个完整而广阔的思维空间。以《桂林山水》为例:

          案例:《桂林山水》教学片段 课文简介:    《桂林山水》是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美文;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构成篇章。文章第一节以众口皆碑的一句话:“桂林山水甲天下”总领全文;第

      二、三节分述了桂林的水与山的特点。这两节在段式结构上相似,运用的句式也相同;最后一节又总写人在小舟上游览桂林山水,犹如在画中游一般。基于这样的课文结构,采用了总分式的板书。

          教学片段:

          师:轻声读3节,想想课文中抓住了桂林的山的哪些特点? 生:奇、秀、险。(板书)

          师:如何写出的“奇”呢?画出有关句子。(生读课文,画句子)    师:这些山峰除了奇特而且姿态各不相同,变化多,可以用什么来形容?

          生:形态万千。(板书)

          师:哪个词突出桂林山的“秀”?

          生:色彩明丽。(板书)(朗读,评价) 师:哪些词突出桂林山的“险”? 生:危峰兀立。(板书)

          师:各小组根据第3节的学习方法,学习第2节“桂林的水”。 (生交流学习成果)

          生(一人口头汇报,另外的人上台板书重点内容):静、清、绿;感觉不到它的流动;可以看见泄底的沙石;仿佛是块无瑕的翡翠。

          评析:在本案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从文章中找句子。教师板书的文字来源于学生的回答,使学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本案例的板书从逻辑上属于总分式,从表现形式上属于写意板书。此板书揭示了课文的内在逻辑性,便于学生理解。

          这个板书的设计,依然是一轴立体的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桂林山水一目了然。它揭示了课文的内在逻辑性。----引出脉络----产生联想----便于理解----得到升华。

      二、板书的设计

          板书设计是我们教学的好帮手,却不能随心所欲,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和把握好特定的规律:

      1、条理清晰、层次性原则2、突出重点、目的性原则

      3、布局合理、计划性原则

      4、确切精当、启发性原则

      5、形式多样、趣味性原则

      6、完整规范、示范性原则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相关文章:

实验教学说课 全国实验教学说课09-09

实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设计09-09

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教学 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教学设计09-09

常规实验教学内容 常规实验教学内容有哪些09-09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方案09-09

课堂教学设计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方法有哪几种09-09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09-09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哪几个环节09-09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09-09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09-0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设计案例09-09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09-0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说课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