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ppt

时间:2023-09-09 05:30:19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共7篇)

      第1篇: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

       课题: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探索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索问题的方法

       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坚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用保险措施

       教学着重: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大烧杯 镊子 药匙 试管 胶塞 红磷 白磷 热水

       教学设计:

       荐上教版九年级

       化学教案全套 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 荐化学

      

      

      

      

      

      

       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和反思 (3000字) 荐初三化学教案

       第2篇: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

       ***  ****

       一、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和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要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认识科学探索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坚持和促进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禁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二、教学着重

       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

       三、教学难点 认识微观粒子的特征。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想、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索能力。

       四、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

       实验演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为什么会逐渐减少? 2.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3.湿衣服为什么会变干?  4.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闭保留?

       (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活动和探索一:物质的微粒性

       【演示实验】氨水使“树”上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

       【追问】是氨水使酚酞变红,但氨水并没有和酚酞接触呀? 【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得出结论板书】物质都是有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说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向学生展示各种分子、原子的照片,进一步说明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

       活动和探索二:粒子的特征

       【问题思考】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板书】分子的特性 1.分子等粒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讨论】a湿衣服为什么在太阳下变干? b 路过花丛,为什么能闻到花的香味?

       【板书】2.分子等粒子总在一直地运动着。

       【提出新问题】冲糖水时,把糖放到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能用粒子的观点解释吗?投影实验内容:

       一杯水+一块糖=?

       100mL水+100mL酒精=200mL液体,正确吗? 【板书】3.分子等粒子间有间隔。

       【问题思考】水的三态变更可以用分子的哪些特性来解释?

       (三)总结归纳 总结本课知识要点,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六、反馈检测

       1.物质的分子间有_________,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其分子间的______,液体、固体不容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______。

       2.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______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在电解水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更 C.水的蒸发和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更 D.物质在变更中所表示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香味? 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封? 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

       第3篇: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名称

       基本信息

       课题3  制取氧气

       执教者 课时 1

       所属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尺度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氧气是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第一种具体的化学物质。之所以把氧气作为第一次学习的物质,是因为氧气不仅是一切人和生物须臾也离不开的重要物质,而且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大气)中, 并且氧是化学性质比拟活泼的元素,它能和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拟顺教材分析

       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神秘。氧气是初中化学必需了解的一种重要物质,故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本实验。本节课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生刚刚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未几,只了解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但对于物质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只知道了实验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独立的实验基本操作,但如何将单次的学情分析 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连贯起来并制取出具体的物质更毫无所知。所以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还很有限,所以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教师要及时观察并给予恰到好处的启发和引导。

       知识和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认识分解反应,知道氧气的工能力目标 业制法,认识催化剂。

       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探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过程和教置的设计,提高了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学方法目标

       会依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学目标

       情感态

       在设计装置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胜利,在实验中度和价值观

       激发兴趣,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意识。  目标

       本课题的教学着重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包含方法、反 着重教应原理、仪器装置、检验方法、收集方法等。

       学重难难点

       两套制取气体装置的使用原理。

       本设计规划充分利用多媒体、板书、学生实验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学策略的操作能力。首先利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激发出学生探索的欲望;然后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制取氧气肯定需要用“含和 设计氧”的物质发生化学变更;着重是指导学生去思考和研究如何用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完本钱节课的目标。  教说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次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观看图片的形式引入课堂

       回答:氧气在我们内容,新颖,易引1.展示图片:氧气用于动植物

       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起学生兴趣,同时呼吸,医疗等

       用途,是不可或缺的物在无形中感受到

       了氧气的重要性。 提问: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 质。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看,思考

       课本未涉及,思考,讨论,回答。

       但确实是最重要

       自然界中氧气获的制氧方式,培养2.工业上需制取大量氧气,你认为得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开阔孩子们的思怎样制取既方便又经济? 光合作用。 维,灵活了解知识4的能力。

       简单介绍工业制氧过程,引导2分思考,讨论。 学生利用沸点不同来分离混合物的钟 通过工业制

       物理,因为没有新氧过程介绍,让孩方法。

       物质生成。 子们了解到一种该过程是物理还是化学变更? 分离混合物的方

       学生了解到:过氧法。

       3.那么大家要不要自己亲手去制一化氢中加二氧化锰,加瓶氧气呢?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学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明确实验室习一下实验室是如何制出纯净氧气可以制氧气。 制氧气的三种方的。 法,便于接下来的 学生仔细观察老学习思路清晰,系说出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师的操作方法,实验现统了解。 法。 象并做记录。

       培养学生观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在自然界中我们是如何获取氧气的吗?

       讨论,总结: 察和分析实验的

       能力。

       1.探索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1.常温下过氧化氢分方法 解缓慢 通过实验探

       究法引出催化剂,依照课本38页实验步骤 2.加入二氧化锰后过培养学生实验探

       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 究能力和科学分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析能力。 3.二氧化锰可重复使从二氧化锰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观看多用,归纳出催化剂的概念及特点 媒体视频图片,更

       4.二氧化锰自身不能生动直观的了解 指出概念, 强调了着重词汇意思。发生氧气 到二氧化锰在化

       工生产中的重要

       1、“改变”是加快或减慢物质的化交流二氧化锰在作用。 学反应速率 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了

       解到什么是催化剂 试着学会归

       2、“质量、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

       纳总结知识。

       有发生变更”是指催化剂没有发生知道催化剂能改改变,同时也意味着催化剂没有参变(加快或减慢)化学提高了分析问 加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题的能力。

       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总结催化剂特点为“一变两不没有发生改变。 通过对比法 变”更容易地认识了

       观看,了解催化剂分解反应,同时也多媒体演示催化剂 作用 学会了利用对比

       的方法学习化学写出过氧化氢制氧反应的文字正确写出该文字知识。 表白式 表白式。 设问:实验室又是怎样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的呢?

       通过交流反

       仔细观看,记录 思有利于巩固所

       学知识 仔细观察实验现

       练习反馈,加深理解,查漏补缺 实验探索,引导观察

       利用多媒体让同学们看到高锰象 酸钾和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的状态和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记录并记忆 演示实验:将混有二氧化锰的根据描述试着写氯酸钾混合物放入小试管中加热,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文字表白式

       指出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是催仔细记忆,回忆各化剂,并在板书中写出该反应的文次步骤的现实操作方字表白式。 法

       演示实验:将适量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点燃 讨论

       根据实例理解概描述:高锰酸钾加热后会放出念 氧气,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两

       通过讨论得出结种物质。

       论:

       指出高锰酸钾制氧气操作中的

       同属于化各次步骤和要点,总结为“查、装、相同点:定、点、收、离、熄”对应谐音“茶学反应中的基本类型 庄定点收利息” 不同的:化合反应

       而分解总结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特点是多变一,

       反应特点是一边多。 法,分析对比,发现规律

       交流并整理本堂提问:通过对以上三次反应文字表白式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共课知识点 同点,和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积极思考,仔细完和学生们共同讨论后得出,该成 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并在板书中写出分解反应的定义

       引导学生将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作对比,得出它们的相同的和不同的。 课堂小结

       2分钟 安排作业

       1分钟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安排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及练习册对应题目 板书设计

       本节课基本能按课前设计落实了各种目标。在跟学生一起进行探索过程中,时刻要着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所以我尽可能的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对他们提出的见解中合理的局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彰,对其中分歧理的局部加以详细的分析,用学生能懂的理论或实验来说服他,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教到了困难,如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不清楚时及时加以辅助,以确保探索能顺利的进行下去。在学生要到收集气体后再检验等方法时,由于他们知识的缺乏,学后面的探索活动就无法进行了,我及时介绍了收集装置。这样探索活动就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也巩固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反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要我会充分发挥学生课前预习的作用,思 课上通过汇报预习结果的形式来代替老师的讲解。

       通过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反馈的信息来看,本节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当时听课的老师认为我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做的很到位,有利于学生的后期发展。

       第4篇:初 中 化 学 教 学 设 计初 中 化 学 教 学 设 计

       冯 玉 国 白 城 十

      

       二氧化碳制取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次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本节学习的着重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种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

       二、教学着重和难点 教学着重: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着重突破:通过提问预让学生思考的教材P112第5题已知能发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师生共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演示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大理石和稀盐酸及稀硫酸的反应确定反应原理,并提醒学生注意不能用浓盐酸和硫酸;课前安排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到课堂展示,让局部学生到台上演示实验,教师针对学生演示指出实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置。

       难点突破: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让学生分析对比两套装置,从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三、教学设计思路:教材中直接给出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这样学生虽能一下子记住所用药品,但是过后接触到其它能够发生二氧化碳的药品时可能会混淆,故自己在介绍完教材中所用药品后又弥补介绍为什么不必浓盐酸或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而相关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则采取探索的方式进行。

       具体设计如下: 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学生所举例子后直截了当介绍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通过演示实验探索反应原理,并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通过比拟演示的方式提醒学生不能用浓盐酸或硫酸来代替稀盐酸制取CO2 ,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得的气体不纯,硫酸和碳酸钙反应后发生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硫酸和碳酸钙进一步发生反应,反应无法彻底进行。也不好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或大理石。从而归纳出实验室在选择药品制取气体时应注意的事项。由此确立学生从多角度多档次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学生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A、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局部组成?B、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C、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两种方法?D、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

       相关性质的比拟,了解制备氧气和二氧化碳时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根据教材P114给出的相关实验仪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相关仪器进行实验。自己在组织课堂的同时适时提醒学生注意事项注意正确操作。如:A、长颈漏斗末端插在液面下。B、导管伸入锥形瓶不能过长。整次过程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了解基本技能,体现师生互动。

       第5篇: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 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和家务常识、其他课所学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各学科的整合。 关键信息:

       1、教材的使用:依据《化学课程尺度》,开放性地、创造性地使用。

       例如:化学实验室的图标、实验室规则,由学生提前上网或从化学实验室中了解,并讲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和自己预要不一样的地方;课后习题,利用家中物品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在课堂上有选择性地加以演示,以增强课堂趣味性。

       2、以探索、现实操作、料想、讨论、交流、展示为主要途径,教师引导,学生互学互教。 例如:学生分组交流做家务时如何将粉末状固体倒进小口瓶子;小组讨论倾倒液体时,为什么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对课本知识的了解了进行现实操作的展示。以灵活多变的方法组织学生学习、思考、动手、实践,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为学生营造开放的、轻松的学习环境,推动他们主动求知,开发学生潜能,并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自信且愿意探索的小科学家。

       3、体现化学和生活的密切关联,体现科学的严谨。

       例如:用生活中的问题引发思考:怎样把油不撒不漏地倒入小瓶中?煤气灶的支架高低有没有学问?如何把这些知识和化学实验操作的知识联系起来?为什么化学仪器和家庭用具有所区别?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改变的转型期,特别是到了“叛逆期”,不愿被动接受老师的教导,凡事喜欢亲历亲为,最讨厌由老师包办代替,特殊愿意向其他人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已具备了形象思想的要象能力,已初步接受了抽象思想的训练,已经接触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正处于急切要要验证自己的方法科学性、正确性的阶段,也正处于对新鲜事务易接受,求知欲强的时候。因此应将教材和课堂处理的亲切、自然,围绕着化学和生活实践的联系展开教学,并引入对科学方法的探索,顺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已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已有亲身体验;对实验的目的性、遵守实验室规则已通过自学、预习或查问有了初步认识。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对化学仪器、设备、药品柜、药品有初步了解,对一些常用仪器的名称、性能和用途有简单了解,对本节课内容已做预习。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尺度: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根据所要探索的目的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和他人的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3、有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和他人讨论,对探索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以及欠缺,并提出改善的具体建议;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学理念:让每一次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索化学实验的神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和化学相关的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主动体验探索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方式: 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不给出具体方法,教师不提供具体答案,教师不做出传统意义上的“对和错”的评价;而是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提供一次探索方向,作为教学的推动者,为能力较低同学提供必要的辅助,作为教学的合作者,参加到学生的讨论中和动手实践中。

       具体采取“问题情景—讨论料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课堂思路。使每一次学生都是“动脑—动手—动脑”地学习知识,并且在这之间采取口头交流的方式锻炼发表见解的能力,以及评价同学、评价方案的能力。

       采取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制。每次小组同学既可坚持次性又可同小组成员之间坚持共性,在讨论、动手实验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和学习过程中由“不会到会”的喜悦。

       3、教学评价方式:

       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提问、讨论、料想、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等活动中的主动参加水平和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予口头鼓励、加强、指导和矫正。

       通过课堂检测习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收获和欠缺。 通过平等对话和交流,以及追问等方式,使学生自发回首自己的思想历程,自己评价自己的方式方法,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并得以提高了。

       评选“今日之星”,由同学提名本节课思想最活跃、发言最积极、正确率最高等多次“今日之星”,用本活动引发学生之间的互评,启动学生之间的竞争,确立化学课堂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请学生评价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要法,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加以改善。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实验用品如下:

       1、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投影一些化学实验室的照片。如:实验室全景、实验台、实验仪器、橱柜、实验室药品的图标、实验室规则等。

       2、药品:锌粒、石灰石(块状)、碳酸钠(粉末)、氧化铜、水、盐酸(1:4)、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酚酞试液。 3、仪器:试管(Φ18mm)、药匙、量筒(10ml、25ml)镊子、纸槽、胶头滴管、烧杯、酒精灯、火柴、试管夹、试管刷、水槽、集气瓶、导管(60º、120º、90º)胶皮管。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走进化学实验室前,进行实验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并提出化学实验的要求。例如:要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保险;课前要做好预习准备,明确实验要求;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地做好纪录;仔细分析现象并写好实验讲演;实验后的废物要妥善处理,仪器要及时清洗,坚持实验室的整洁。

       2、准备一些课件:化学实验室的照片。如:实验室全景、实验台、实验仪器、橱柜、实验室药品的图标、化学危险品图标、实验室规则等。

       3、提前安排作业:请你拟一份实验室须知。把花生油从大瓶往小瓶中倒要注意什么?花生油、酱油、香油、醋是在什么器皿中保留?盐、味精又在什么器皿中保留?观察家用炊具在灶台上的高度,是紧贴灶台还是留有一定间距?为什么?炒了一道菜的锅能不能立刻炒下一道菜?为什么?应当怎么做?物理课上学的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程序?

       通过这些看似和化学无关的作业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4、课前和学生共度两分钟准备时间时,稍加提问,使学生对作业有所回首,互相形成一次交流讨论的局面。气氛热烈不觉呆板,使学生体验到老师和他们的合作关系。

       (二)整次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教材的着重是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本操作训练,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课时,四十五分钟完成。

       学生按实验桌每两人分为一次实验小组,每组成员的合作任务主要是做实验时互相配合。按前后桌每四人分为一次讨论小组。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大体分为五次板块来完成:

       第一板块:实验室规则教育--------- 一、认识你的实验室;

       二、切记实验室保险规则

       1、请同学宣读自己拟定的实验室规则。

       【说明:学生在进入化学实验室之前,已经进过生物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做过多次实验,对实验室的要求和规则比拟熟悉,因此,要求他们自己拟定一份实验室规则,即让他们体会到“当家作主”的感觉,又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也让他们体会到编写这些规则的良苦用心。】

       2、小组讨论、评议、弥补。

       【说明:学生创作、学生弥补的实验室规则,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愉快,以及认识到自己的欠缺,也对于其他同学的相同局部有认可感。】 3、教师出示化学实验室规则。

       【说明:没有必要念了,只需要把学生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或疏忽的地方 强调了一下,并提示学生注意和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地方。】

       4、追问为什么?

       【说明:用问题使学生动脑思考,得出结论。】

       5、展示危险品图标,万一发生危险怎么办? 【说明:用问题使学生动脑思考,得出结论。】 【反馈】20页活动天地 第二板块:具体学习内容。

       一、药品的取用

       1、提问家中盐、味精等调味品用什么盛放?油、醋等调味品用什么盛放? 【说明:用生活常识引入,既有兴趣又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

       2、追问盛放容器的区别?为什么?实验室的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该怎样盛放?

       【说明:打学生次措手不迭。司空见惯的事情恐怕一下子还说不出来,这时候就需要集体的力量来解决困难了。而且,大胆而有根据的料想也是一次重要的学习手段。】

       2、观察桌上的碳酸钠粉末、锌粒、石灰石等固体药品和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液体药品。 【说明:用事实验证学生的料想。】

       4、用什么工具可取出这些药品?有无不同之处?回忆家中如何取盐?如何取用油、醋? 【说明:把课本内容稍作了延伸,通过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使学生把操作、模拟、直观和推理交织在一起。】

       5、一位同学现场演示“向试管中倾倒液体”、“向试管中滴加液体”,其它同学挑毛病,取得共识后分组进行这两次实验操作。着重放在从细口瓶向试管倾倒液体上,并由学生充分讨论后小结注意事项。

       【说明:把学生相互评价这一重要过程通过实验操作具体化,并使学生亲眼看到评价的价值所在:使结果更完美。】

       6、药品取用知识的小结。

       【说明:必需由学生经过思考自己做出小结,这一步是学生把经验知识提高为规律知识的一种认知的升华。】

       二、物质的加热

       1、观察酒精灯的构造,提问为什么有三次“绝对禁止”?

       【说明: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已知,在此仅 强调了,即用复习作为学习方法,且使学生体会到不同学科间的整合】

       2、提问家中灶具和灶台间的距离?追问为什么? 【说明:大多数同学可能要不出为什么,但也有少数同学知道,可经过讨论由学生小组之间发生一次料想—质疑—分析—论证—认可的科学探索过程。】

       3、提问:能否用现有仪器证明料想和假设?在小组内提出要法,大家讨论认可后分组实验1-4证实。

       【说明:通过实验设计、互相评价、实施实验、分析结果,使学生思想高度紧张和活跃,再次历经一次科学探索活动。】

       4、以刚才得到的结论为基础讨论如何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应注意哪些问题?

       5、小结酒精灯的使用以及液体加热注意事项。 【说明:学生自己小结并互相弥补,用口头方式比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三、洗涤仪器

       1、在家如何洗涤炊具?如何判断炊具已洗干净?

       【说明:很有可能学生只知道如何洗,却不知道如何判断是否洗干净,在此引发同学们思考。】

       2、老师提出一种方案:拿两只试管(一只用过的,一只洁净的),讨论如何洗刷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案,进行操作。仔细观察洗刷后的试管,判断是否洗干净了。

       3、小结:清洗仪器的方法以及仪器是否洁净的判断。

       【说明:学生自己小结并互相弥补,并且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第三板块:反思交流: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哪些比拟熟悉?哪些第一次接触?那些需要再做练习?然后根据交流结果部署检测题。

       【说明:此板块既将所学知识再次系统小结,又用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为载体指导学生体会了比拟、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第四板块:小结、评选“今日之星”,“给老师打分”

       【说明:此板块将评价方式灵活化,而且充满积极轻松的意味,可评选最佳提问、最佳发言、最佳实验操作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放松而且把上课的细节再次一一回首,能体验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欠缺。而在评价教师时,无论学生说什么,教师都坦然对待,以“身教”教给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第五板块:安排作业。

       小结今天所学知识,画成知识网络形式。 七、课后反思

       1、本节课 强调了了互动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不再是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而是一次辅助学生提出问题,和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合作伙伴。不仅不包揽所有问题答案,还会要求学生自己要措施、找答案。

       2、本节课注意学科间的整合:借鉴生物、物理课的知识,决不简单重复,而是创设新的问题环境,让学生思考和探索。

       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本节课中,如果学生不投入到探索过程中,他就无法获取答案,或者只能获得其它学生的“二手”答案。而没有兴趣,没有生活经验的人,在过程的进行和知识的获取上都会感到困难但也会得到喜悦。这三次方面互相推动,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第6篇: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局部

       (一)课标分析

       “认识发生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这既是课标的要求,更是学生应该了解的生存技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达到上述目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趣味引入,激发兴趣

       对于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学生已经见怪不怪,但却较多学生不能准确说出其中的道理,正是这种“半生不熟”的状态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发生倦怠。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合适的情景(如水中生火、烧不坏的手帕、吹不灭的蜡烛等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2.充分利用“实验活动3”

       教材中“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的有效落实,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燃烧的三次条件”这一知识目标,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这两次化学实验常用方法的认识。此外,实验中选择的资料都可以谨代表生活中的一类可燃物(如棉花谨代表纤维织物、乒乓球谨代表有机合成资料、滤纸谨代表木制品及书籍等等),这既可推动学生意识到可燃物的无处不在,必需提高了防火意识以及灭火、自救能力,又有助于学生保险意识的形成和强化。

       为达到上述目的,实验活动过程可以更开放些,只提供资料、不限制方法,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进行验证,教师随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辅助,使学生在设计并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的重要作用。

       此外,实验活动后的及时反思也有助于上述目标的达成。反思中可包含以下内容:1.燃烧的三次条件是什么关系?2.在证明每次条件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有哪些,如何控制?3.生活中如何防止各类可燃物发生不用要的燃烧?如果发生了,应采用哪些灭火措施?„„

       3.多措并举,让保险意识深入到每一次学生心里 “保险无小事”,让学生意识到消防保险的重要性,仅凭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教师)讲述身边事、视频资料播放、教师演示实验等手段达到这一目的。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现实制定防火措施或失火预案也不失为一次有效的措施,虽然学生的某些要法还需要在老师的辅助下加以完善,但通过这一活动无疑能推动消防保险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当然,这一活动的落实还需要老师积极的鼓励和指导。

       (二)教材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更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实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更。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现实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更”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三)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有主动探索真理的兴趣和愿望,也愿意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他们厌倦教师的说教和灌输的教学方式,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示自己才干的机会。所以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主要通过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验、讨论总结、班内展示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 1.(1)知识和技能目标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活动和探索,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化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观点;确立保险意识和社会职责感。

       2.教学着重和难点

       教学着重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索。

       (五)教学策略

       演示实验、多媒体展示、分析讲解相结合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实验用品:白磷 红磷 热水 铜片 粉笔 小煤块 小石子 棉花 镊子 酒精灯 蜡烛、剪刀、扇子、烧杯、湿抹布、碳酸钠、白醋水、烧杯

       二、课堂系统局部——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索局部

       学生预习课本,填写学案上的问题。

       (二)新课导入局部

       【视频展示】烧不坏的手帕。 【教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板书】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三)师生互动局部

       活动1【教师提问】大家知道火的由来吗? 【讲授】【图片展示】

       展示和火的发展史相关的图片,并同步简介火的发展史。 雷电、火山引起的自然火→阳燧取火→火镰取火→火柴取火

       【教师】火在各次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工业上炼制青铜和炼铁,在农业上人们放火烧荒、刀耕火种,用火把驱赶病虫害;在军事上利用火攻法攻城,在医学上用火针治病,在隧道项目上采取“火烧水击方法”开凿山洞,开世界隧道史的先河……火的力量巨大无比,火的文化残暴辉煌。

       活动2【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在前边,我们学习了炭、硫、磷、镁的燃烧,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展示图片】展示镁、铁、硫燃烧的图片 【学生回答】会发光发热

       【教师问】能否根据燃烧现象说出燃烧的定义呢?

       【生交流总结】 【课件展示】 燃烧:是可燃物和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扩大延伸: 1是不是发光放热的变更就是燃烧呢?请举例说明。 2.是不是氧化反应都有燃烧现象呢?请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班内展示,教师点拨。

       活动3【讲授】【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设疑]:再看一段录像和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一组影视资料和图片。如煤炉烧饭、火箭发射、奥运圣火、火灾现场等,让学生认识到火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破坏性。)带着对火不同的感受,引入燃烧条件的探索 [提问]:燃烧都需要哪些条件呢?

       作出料想,学生们自主进行料想,给出提供的实验器材并设计实验验证。  [学生实验探索]:分三次实验来探索燃烧的条件

       [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块棉花,分别蘸取水和酒精,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现象;(用镊子夹取石子 和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现象:酒精、木条可以燃烧,而水、石子不可以燃烧 [交流讨论]: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 [结论]: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 [实验2]:点一支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和桌面间不留空隙,观察实验现象。蜡烛熄灭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 [结论]:燃烧条件之二——氧气(或空气)

       [实验3]:将一跟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拟点燃的难易[交流讨论]: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

       引出着火点的概念: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通过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列表,知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 [结论]:燃烧条件之三——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播放白磷燃烧演示实验的视频

       【教师提问】试管中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没有氧气

       【教师提问】怎样能使水中的白磷燃烧呢?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如下图所示】 观察试管中有何现象(实验后不要从水中取出试管)观察白磷是否燃烧充分,并分析原因;在冷水中重复实验步骤观察白磷是否燃烧并分析原因。利用该组实验进一步验证燃烧的这三次条件。

       板书:可燃物 氧气 温度达着火点 缺一不可

       活动4【讲授】【过渡转移,引出灭火】 【播放视频】2015年几起火灾事故短视频。 【教师引导】同学们,“火”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美好生活的同时,若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我们在学习燃烧的条件的同时,也要学会怎样灭火。

       活动5【讲授】【群策群力,探寻神秘】 【课件展示】提供用品: 实验用品:蜡烛、剪刀、扇子、烧杯、湿抹布、碳酸钠、白醋水、烧杯、等。【 灭火大比拼】

       小组讨论,看哪组的灭火方法最多,并能说出灭火的原理,最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灭火的原理(缺一即可)及常见的方法。 【课件展示】

       灭火方法:

       1、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3、移走可燃物

       【板书】灭火的原理:缺一即可

       活动6【讲授】【火灾逃生我最棒】 演示实验:生观察:哪只蜡烛先熄灭?试分析原因

       学生讨论:根据上述原理,如果身陷火灾现场,据我们现有的经验,该如何自救逃生?

       师生共同得出火场自救逃生秘籍: 展示逃生秘籍 活动【知识梳理】

       设计思路:突出着重,完成中考化学考纲所要求的内容。 展示本节知识 板书:燃烧 缺一不可 灭火 缺一即可

       (四)课堂总结局部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正确认识了燃烧现象,学习了燃烧所需要的三次必要条件,了解了灭火原理及常用的灭火方法。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化学是服务于生活的,我们利用化学原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在达标测试局部,我将题目分为两次难度,首先是考查学生本节课的基础概念,如燃烧的定义、燃烧的三次条件和灭火的三次条件等等,其次创设现实情景,寻找其原因和解决措施。

       (五)课后作业局部

       有基础习题10道,拔高习题10道,链接中考或中考改编题3道。

       三、课后系统局部——教学后记

       总体上看,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尺度要求的预期目标,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构建关于燃烧的知识体系,在实践中推动学生发展,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 本课的最大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较为充足、参加面广、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的积极性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被激发、被展示,学生的学习情绪丰满、教学效率高。 然而,对于这节课我认为还存在如下欠缺:

       1、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燃烧的发生需要哪些条件,其中关于着火点的描述应当事先铺垫好,这样学生展示讨论结果的时候会更加顺利。

       2、每次小组同学提出假设问题而其他组提出反驳意见后,可以组织学生间的相互争辩,互相反驳,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前提必需是时间充裕,并且教师要进行一定的点拨。

       3、最后高低蜡烛的实验没有来得及演示,时间掌握上做的不够好。 针对以上欠缺,我觉得应该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完善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了。

       另外本次课程涉及到的一些实验具有污染性,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应非常注意。

       第7篇: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 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和家务常识、其他课所学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各学科的整合。 关键信息:

       1、教材的使用:依据《化学课程尺度》,开放性地、创造性地使用。

       例如:化学实验室的图标、实验室规则,由学生提前上网或从化学实验室中了解,并讲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和自己预要不一样的地方;课后习题,利用家中物品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在课堂上有选择性地加以演示,以增强课堂趣味性。 2、以探索、现实操作、料想、讨论、交流、展示为主要途径,教师引导,学生互学互教。 例如:学生分组交流做家务时如何将粉末状固体倒进小口瓶子;小组讨论倾倒液体时,为什么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对课本知识的了解了进行现实操作的展示。以灵活多变的方法组织学生学习、思考、动手、实践,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为学生营造开放的、轻松的学习环境,推动他们主动求知,开发学生潜能,并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自信且愿意探索的小科学家。

       3、体现化学和生活的密切关联,体现科学的严谨。

       例如:用生活中的问题引发思考:怎样把油不撒不漏地倒入小瓶中?煤气灶的支架高低有没有学问?如何把这些知识和化学实验操作的知识联系起来?为什么化学仪器和家庭用具有所区别?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改变的转型期,特别是到了“叛逆期”,不愿被动接受老师的教导,凡事喜欢亲历亲为,最讨厌由老师包办代替,特殊愿意向其他人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已具备了形象思想的要象能力,已初步接受了抽象思想的训练,已经接触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正处于急切要要验证自己的方法科学性、正确性的阶段,也正处于对新鲜事务易接受,求知欲强的时候。因此应将教材和课堂处理的亲切、自然,围绕着化学和生活实践的联系展开教学,并引入对科学方法的探索,顺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已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已有亲身体验;对实验的目的性、遵守实验室规则已通过自学、预习或查问有了初步认识。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对化学仪器、设备、药品柜、药品有初步了解,对一些常用仪器的名称、性能和用途有简单了解,对本节课内容已做预习。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尺度: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根据所要探索的目的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和他人的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3、有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和他人讨论,对探索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以及欠缺,并提出改善的具体建议;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学理念:让每一次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索化学实验的神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和化学相关的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主动体验探索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方式: 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不给出具体方法,教师不提供具体答案,教师不做出传统意义上的“对和错”的评价;而是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提供一次探索方向,作为教学的推动者,为能力较低同学提供必要的辅助,作为教学的合作者,参加到学生的讨论中和动手实践中。

       具体采取“问题情景—讨论料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课堂思路。使每一次学生都是“动脑—动手—动脑”地学习知识,并且在这之间采取口头交流的方式锻炼发表见解的能力,以及评价同学、评价方案的能力。 采取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制。每次小组同学既可坚持次性又可同小组成员之间坚持共性,在讨论、动手实验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和学习过程中由“不会到会”的喜悦。 3、教学评价方式:

       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提问、讨论、料想、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等活动中的主动参加水平和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予口头鼓励、加强、指导和矫正。

       通过课堂检测习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收获和欠缺。 通过平等对话和交流,以及追问等方式,使学生自发回首自己的思想历程,自己评价自己的方式方法,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并得以提高了。

       评选“今日之星”,由同学提名本节课思想最活跃、发言最积极、正确率最高等多次“今日之星”,用本活动引发学生之间的互评,启动学生之间的竞争,确立化学课堂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请学生评价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要法,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加以改善。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实验用品如下:

       1、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投影一些化学实验室的照片。如:实验室全景、实验台、实验仪器、橱柜、实验室药品的图标、实验室规则等。

       2、药品:锌粒、石灰石(块状)、碳酸钠(粉末)、氧化铜、水、盐酸(1:4)、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酚酞试液。 3、仪器:试管(Φ18mm)、药匙、量筒(10ml、25ml)镊子、纸槽、胶头滴管、烧杯、酒精灯、火柴、试管夹、试管刷、水槽、集气瓶、导管(60º、120º、90º)胶皮管。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走进化学实验室前,进行实验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并提出化学实验的要求。例如:要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保险;课前要做好预习准备,明确实验要求;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地做好纪录;仔细分析现象并写好实验讲演;实验后的废物要妥善处理,仪器要及时清洗,坚持实验室的整洁。

       2、准备一些课件:化学实验室的照片。如:实验室全景、实验台、实验仪器、橱柜、实验室药品的图标、化学危险品图标、实验室规则等。

       3、提前安排作业:请你拟一份实验室须知。把花生油从大瓶往小瓶中倒要注意什么?花生油、酱油、香油、醋是在什么器皿中保留?盐、味精又在什么器皿中保留?观察家用炊具在灶台上的高度,是紧贴灶台还是留有一定间距?为什么?炒了一道菜的锅能不能立刻炒下一道菜?为什么?应当怎么做?物理课上学的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程序?

       通过这些看似和化学无关的作业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4、课前和学生共度两分钟准备时间时,稍加提问,使学生对作业有所回首,互相形成一次交流讨论的局面。气氛热烈不觉呆板,使学生体验到老师和他们的合作关系。

       (二)整次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教材的着重是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本操作训练,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课时,四十五分钟完成。

       学生按实验桌每两人分为一次实验小组,每组成员的合作任务主要是做实验时互相配合。按前后桌每四人分为一次讨论小组。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大体分为五次板块来完成:

       第一板块:实验室规则教育---一、认识你的实验室;二、切记实验室保险规则

       1、请同学宣读自己拟定的实验室规则。

       【说明:学生在进入化学实验室之前,已经进过生物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做过多次实验,对实验室的要求和规则比拟熟悉,因此,要求他们自己拟定一份实验室规则,即让他们体会到“当家作主”的感觉,又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也让他们体会到编写这些规则的良苦用心。】 2、小组讨论、评议、弥补。

       【说明:学生创作、学生弥补的实验室规则,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愉快,以及认识到自己的欠缺,也对于其他同学的相同局部有认可感。】 3、教师出示化学实验室规则。

       【说明:没有必要念了,只需要把学生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或疏忽的地方 强调了一下,并提示学生注意和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地方。】 4、追问为什么? 【说明:用问题使学生动脑思考,得出结论。】 5、展示危险品图标,万一发生危险怎么办? 【说明:用问题使学生动脑思考,得出结论。】 【反馈】20页活动天地 第二板块:具体学习内容。 一、药品的取用

       1、提问家中盐、味精等调味品用什么盛放?油、醋等调味品用什么盛放? 【说明:用生活常识引入,既有兴趣又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

       2、追问盛放容器的区别?为什么?实验室的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该怎样盛放?

       【说明:打学生次措手不迭。司空见惯的事情恐怕一下子还说不出来,这时候就需要集体的力量来解决困难了。而且,大胆而有根据的料想也是一次重要的学习手段。】 2、观察桌上的碳酸钠粉末、锌粒、石灰石等固体药品和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液体药品。 【说明:用事实验证学生的料想。】

       4、用什么工具可取出这些药品?有无不同之处?回忆家中如何取盐?如何取用油、醋?

       【说明:把课本内容稍作了延伸,通过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使学生把操作、模拟、直观和推理交织在一起。】

       5、一位同学现场演示“向试管中倾倒液体”、“向试管中滴加液体”,其它同学挑毛病,取得共识后分组进行这两次实验操作。着重放在从细口瓶向试管倾倒液体上,并由学生充分讨论后小结注意事项。 【说明:把学生相互评价这一重要过程通过实验操作具体化,并使学生亲眼看到评价的价值所在:使结果更完美。】 6、药品取用知识的小结。

       【说明:必需由学生经过思考自己做出小结,这一步是学生把经验知识提高为规律知识的一种认知的升华。】 二、物质的加热

       1、观察酒精灯的构造,提问为什么有三次“绝对禁止”?

       【说明: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已知,在此仅 强调了,即用复习作为学习方法,且使学生体会到不同学科间的整合】

       2、提问家中灶具和灶台间的距离?追问为什么? 【说明:大多数同学可能要不出为什么,但也有少数同学知道,可经过讨论由学生小组之间发生一次料想—质疑—分析—论证—认可的科学探索过程。】 3、提问:能否用现有仪器证明料想和假设?在小组内提出要法,大家讨论认可后分组实验1-4证实。

       【说明:通过实验设计、互相评价、实施实验、分析结果,使学生思想高度紧张和活跃,再次历经一次科学探索活动。】

       4、以刚才得到的结论为基础讨论如何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应注意哪些问题?

       5、小结酒精灯的使用以及液体加热注意事项。 【说明:学生自己小结并互相弥补,用口头方式比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三、洗涤仪器 1、在家如何洗涤炊具?如何判断炊具已洗干净?

       【说明:很有可能学生只知道如何洗,却不知道如何判断是否洗干净,在此引发同学们思考。】

       2、老师提出一种方案:拿两只试管(一只用过的,一只洁净的),讨论如何洗刷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案,进行操作。仔细观察洗刷后的试管,判断是否洗干净了。

       3、小结:清洗仪器的方法以及仪器是否洁净的判断。

       【说明:学生自己小结并互相弥补,并且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第三板块:反思交流: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哪些比拟熟悉?哪些第一次接触?那些需要再做练习?然后根据交流结果部署检测题。

       【说明:此板块既将所学知识再次系统小结,又用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为载体指导学生体会了比拟、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第四板块:小结、评选“今日之星”,“给老师打分”

       【说明:此板块将评价方式灵活化,而且充满积极轻松的意味,可评选最佳提问、最佳发言、最佳实验操作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放松而且把上课的细节再次一一回首,能体验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欠缺。而在评价教师时,无论学生说什么,教师都坦然对待,以“身教”教给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第五板块:安排作业。

       小结今天所学知识,画成知识网络形式。 七、课后反思

       1、本节课 强调了了互动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不再是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而是一次辅助学生提出问题,和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合作伙伴。不仅不包揽所有问题答案,还会要求学生自己要措施、找答案。

       2、本节课注意学科间的整合:借鉴生物、物理课的知识,决不简单重复,而是创设新的问题环境,让学生思考和探索。

       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本节课中,如果学生不投入到探索过程中,他就无法获取答案,或者只能获得其它学生的“二手”答案。而没有兴趣,没有生活经验的人,在过程的进行和知识的获取上都会感到困难但也会得到喜悦。这三次方面互相推动,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优秀初中化学萃取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ppt】相关文章: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 老王公开课教案一等奖09-09

《老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老王》的教学设计09-09

《老王》教学反思 《老王》的教学反思09-09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每课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09-09

课文《老王》教学反思 《老王》课后反思09-09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反思 七下语文教学反思20篇简短09-09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ppt09-09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10篇09-09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范文09-09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三篇 初中化学教学方案设计09-09

九年级化学《化学式》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式教学视频09-09

初中化学课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09-09

初中化学教案优秀 初中化学教案免费下载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