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1、鉴赏王利法等主要人物形象。
2、品味本课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3、了解《茶馆》戏剧结构和矛盾冲突的特点。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鲁迅先生在小说《药》里,为我们展示了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小“茶馆”,并用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茶馆”里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无论是花白胡子的低声下气,还是驼背五少爷的幸灾乐祸,写来都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个时代群众的愚昧麻木,而且也感受到了革命者不被人理解的悲哀。今天,我们又看到了老舍先生为我们描绘的另一个《茶馆》,它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了解作者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三、简介剧情(学生知道让学生介绍,如不知道,由教师介绍)
全剧介绍:《茶馆》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此处:信洋教的小恶霸,依仗洋人,神气十足,连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可以请来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朝中的太监总管不仅家中人生活奢华,而且还可以用高价买来妻子;农民和城市贫民却卖儿卖女;常四爷谈国事被抓;秦仲义雄心勃勃兴办工厂,工业救国。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的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节选部分):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无论主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里蒸窝窝头;身怀绝技的艺人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濒于失传。与此对照,恶势力却异常活跃,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老一代人更加衰颓,其后代登场。刘麻子、唐铁嘴、二德子等流氓打手更无耻;沈处长比以前的马五爷更仗洋人势力向中国人施威;庞太监的侄子们则组织复辟活动,百姓更难以生活。最后茶馆掌柜王利法在茶馆被人霸占之后悬梁自尽。作者怀着强烈的激情批判和诅咒了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表明了旧中国注定灭亡。剧中通过康大力等投奔西山解放区一笔亮色,暗示出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到来。
教师小结:《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达到了作者预想的创作意图,即埋葬这三个诅咒的时代,宣告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老舍先生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凭借对北京市民社会的熟悉,带着对旧社会的满腔憎恨,为它唱出了一曲葬歌。作品上演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
四、分析人物姓名的含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舍先生的三幕剧《茶馆》是经典剧作,高中语文教材节选其中的第二幕作为课文,让学生在这个“三教九流会面之所”真正认识到了“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现就课文中出现的各色人物的命名含义作些分析,以窥视这一卓越剧作的丰富内涵于一斑。
王利发(裕泰茶馆老板),其取名用的是谐音手法,“王利发”即“望利发”,希望生意兴旺发大财。王利发也确实凭自己的精明、能干,顺应时代潮流,对茶馆进行改良,使得许多大茶馆相继倒闭的不景气的时候,他的小茶馆不但能生存下来,而且有新的发展。王利发的优点在于,他精明、干练,头脑灵活,接受新鲜事物快,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但他也有缺陷,就是自私、圆滑。当然,求利图财是商人的本性,但王利发对逃难的饥民没有丝毫的同情心:“走吧,我这儿不打发,还没开张!”“别耽误工夫!我自己还顾不了自己呢!”对巡警、大兵,王利发却是一脸的卑躬相,毕恭毕敬,点头哈腰。就是对爱白喝茶不付钱的唐铁嘴,他虽然打心眼里瞧不起,有些鄙夷、蔑视,然而,表面上依然是笑着打哈哈,不愿得罪。
王淑芬(裕泰茶馆的老板娘),这位王利发的贤内助,其取名采取的是望文生义法,“淑”,即善良、美好的意思,如“淑女、贤淑”;“芬”,指花草的香气。“淑芬”一名,让人一望可知其人的性格,这是一位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通情达理的贤慧女子。裕泰茶馆改了良,有了新的发展,但没有添人手,没有给帮工李三加薪水,所以李三满有意见和牢骚。但他的话不愿对王利发说,情愿对王淑芬说,因为他知道王淑芬不会像王利发一样说话难听,那么霸道、硬气。你看,王淑芬对李三的牢骚不是体谅加开导吗?“三爷,你说的对呀!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作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这明显是暖人心、很在理的话嘛。当着王利发一个人,王淑芬可就说出了自己的意见了,她承认李三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她真懂得体贴帮工的辛苦,同时也知道维护丈夫的脸面。在王利发不愿收留无处可去的康顺子母子二人时,王淑芬很慷慨地作了一回主:“她能洗能作,又不多要钱,我收下她了!”“大嫂,跟我来!”对此,爱打精明算盘的王利发也只得干瞪眼:“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
唐铁嘴的取名用的是谐音加意义的方法。“唐铁嘴”即“荡铁嘴”是也。“荡”表明此人是一个浪荡公子,好逸恶劳的市井闲人。“铁嘴”自然是表明他是能说会道、靠耍嘴皮子生存的人,从他算命、相面的职业也可以得到证实了。“铁嘴”之“铁”,一方面说明他的嘴上功夫好,稻草能说成金条,善于圆场,很能哄住一些人,一方面又暗示出他是铁鸡公、一毛不拔式的人物。你看,他爱沾小便宜,常到王利发的茶馆里去白喝茶,就是军阀混战的动乱年代,他的算命、相面生意好了起来,能改抽“白面儿”了,也没有打算还茶钱,王利发一提到他所欠的茶钱,他可就打哈哈,准备开溜走人了。唐铁嘴拿了报童的报纸,也不想付钱。他居然吝啬到连报童这种小本生意的本钱都不想给付,真是“铁”得可以了。
常四爷的取名用的是谐音方法。“常四爷”即“尝试爷”,一个能敢于尝试的人,自然是有见识、有勇气、有创新精神的人了。常四爷原是享有清朝特权的旗人,后来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了。铁杆庄稼没有了,就凭膀子卖力气,卖青菜。常四爷是一个有远见、有骨气、乐观豪爽的人。身为旗人,他能看出大清国的腐败本质,因为说了句“大清国要完”的公道话,被吴祥子、宋恩子二人告密坐了一年半的大牢。他靠力气挣饭吃,每天起五更出来弄青菜,可是能掂记着王利发的小茶馆开张,买不着菜,便主动送来了一串腌萝卜,两只鸡。至于价钱,他让王利发瞧着给就行了,后来接了钱,看都没有看一眼就揣在怀里了。他对人不设防,信得过王利发哩!常四爷主动请松二爷出去喝两盅,很大方地对王利发说:“我可就不让你啦,没有那么多的钱!”其实呢,他是知道王利发的茶馆要开张,诸事要准备,王利发是分不开身去消闲的。就是这样一个常四爷,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他抱定一个信念:“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的常四爷,正是不甘受奴役、不向命运低头、勇于反抗的中国人民的一个出色代表。
吴祥子、宋恩子二人的取名用的是谐音方法。“吴祥子”即“无肠子”,“宋恩子”即“恩义送光,自己丝毫不留”。此二人是没有心肠、不讲良心,没有廉耻、不讲恩义的人。有皇上的时候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给袁大总统效力,谁给饭吃就给谁效力。这两个没有自尊、没有主见的奴颜婢膝式的小人,专靠告密得些官府赏钱过日子。因盯上了一些思想进步的学生而来到王利发的茶馆,竟然厚颜无耻提出让王利发包月,按月送他们钱两:“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这分明是暗示王利发,月钱不能给得太少了,否则就会跟他过不去,真是一副流氓无赖的面孔。在茶馆里听到刘麻子与老林、老陈三人交易的对话时,不动声色地要算计他们。待到军官带人过来盘查逃兵时,吴祥子曲意指证刘麻子是逃兵,轻而易举地吞占了老林、老陈一半的现大洋。临走之时,吴、宋二人没有忘记要到茶馆后面去再抓两个学生,好去领些官府赏银。
康顺子的取名用的是望文生义方法。“康”即安乐、安定,“顺”即顺从、温顺、柔弱。“康顺”之人自然是随遇而安的柔弱顺民,有一种逆来顺受的软弱性格。康顺子当年被刘麻子卖给庞太监为妻,受尽了庞太监的虐待,被掐,被拧,被咬。后来庞太监死了,康顺之被庞的侄儿们轰了出来,连一床被子都得不到。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康顺子带着养子康大力来到了当年被卖的茶馆。没想到碰上仇人,可这时候,康顺子只有恨,却不能打,不能骂。因为她一个弱女子打人伸不出手去,骂人张不了嘴,她实在懦弱得令人同情。
崔久峰的取名用的是谐音方法。“崔久”即是愧疚的意思。崔久峰为自己做过国会议员而愧疚。在认清了“革命有什么用呢,不过是自误误人而已”的实质之后,躲在王利发的茶馆后面天天念经、修持、忏悔。他认清了中国不从根本制度上实行变革,革命也好,实业救国也罢,终免不了“你我都得作亡国奴”的结局,所以,这位年轻时候“以天下为己任”的血性汉子,最终走上了“只会念经,不会干别的”的道路,过他自己避世远祸的生活去了。崔久峰为自己过去的锋芒毕露而羞愧、愧疚,这是因为当时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磨钝了他的锋芒,腐蚀了他的正气与热情,使他对国家前途变得绝望而对诸事冷淡麻木了。
秦仲义的取名用的是谐音方法。“秦仲义”即情钟义,钟情义,钟情于道义的意思。他力图挽救国家与民族于危难,走企业救国之路,办工厂、开银号,还想请崔久峰出山共谋强国大计,结果遭到崔久峰的婉拒。
刘麻子的取名用的是谐音方法。“刘麻子”即留下一身麻烦的意思。刘麻子是以拉媒、说合、买卖人口为生的“纤客”。先前“走八旗老爷们、宫里太监们的门子”,比如将康顺子卖给庞太监,生活还算过得舒服。后来改了民国,“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子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刘麻子是一位胆小的人,只能“干瞧着,摸不着门”,所以现在面临的麻烦事多着了。你看,刘麻子一出场便“丢了魂似的跑来,和李三碰了个满怀”,为啥?人家外面正在抓兵丁呀。难怪刘麻子喘着粗气劝李三:“别,别,别出去!我差点叫他们抓了去!”“我的妈呀,吓死我啦!”待刘麻子刚回过神来,康顺子找进茶馆来认出了他。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康顺子好一顿数落刘麻子:“一个男子汉,干什么吃不了饭,偏干伤天害理的事!呸!呸!”在康顺子要跟他算算帐,要动手打他的时候,刘麻子只得“好男不跟女斗”,撒腿跑了。在刘麻子重操旧业,准备好好敲诈急于买媳妇的大兵老林、老陈时,被宋恩子、吴祥子二人横里插了一竿,不但将生意搅黄了,最后还让宋、吴二人栽赃被当作逃兵抓了去。这刘麻子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倒霉透顶了。 老林、老陈二人的取名用的是拆字法与望文生义法。“林”即两块木头,“陈”即陈旧、落伍。此二人的姓合在一起,就是两个陈旧、落伍的木头人。他们二人真是老实巴交、太不灵活了,要不然,怎么会“当了十几年兵,连半个媳妇都娶不上”呢?亏他二人想得出要合伙共卖一个女人作媳妇,真是迂腐荒唐得可怜可笑。这二人不善言辞,翻来倒去就只有那两句话:“你看,我们俩是把兄弟”“两个人穿一条裤子的交情”。如此笨嘴拙舌的木头人,难怪刘麻子要敲诈他,宋恩子、吴祥子要打他们的歪主意了。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导通读课文,了解第二幕剧情: (1)、问题引导: 第二幕出场人物众多。先后有哪些人物在“茶馆”里出现?他们来“茶馆”干什么?其中,哪些人物是在其他人物“表演”的过程中出现的?
(2)、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引导回答边归纳剧情:
开场:王淑芬、李三、王利发三人对话。
A、巡警摊派、勤索(穿插难民央告) B、唐铁嘴租房被拒绝(穿插报童卖报)
C、常四爷、松二爷祝贺茶馆开张。 D、特务敲诈、勒索(穿插和常四爷交锋和刘麻子交锋)
E、康顺子来茶馆找工作 F、刘麻子和逃兵谈“买卖”(穿插崔久峰的悲观) (3) 、讨论题:以王利法的茶馆为背景,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进行了什么活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李三向王淑芬发牢骚 ------反映茶馆为生存而进行了改良,王利法苦心经营,在动荡局势中努力挣扎,下层 人民生活愈加困苦,生活难以维系。
王利法和王淑芬拌嘴 --------王利法生意的难做,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威胁。
巡警和大兵的压榨与掠夺 ------黑暗势力横行霸道,小商人委曲求全。
唐铁嘴要租房屋 ------社会更动荡,军阀混战使得病态与丑恶进一步滋生。
常四爷、松二爷来贺喜开张 ---------旗人失去了铁杆庄稼,倔强的常四爷自食其力,而懒散的松二爷难以维生。
吴祥子、宋恩子来抓人、敲诈 --------常四爷身上表现出中国人的不甘受奴役的反抗情绪,两个特务的敲诈行为表现出反动势力的猖獗和人民的欺诈。
康顺子求工 ------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和困苦生活。
刘麻子和老陈、老林的交易 ------病态与丑恶进一步滋生。
王利法与崔久峰 ------旧民主主义革命者悲观绝望的情绪,也反映中国难以救治的黑暗事实。
老陈、老林被抢,刘麻子被抓 ---------黑暗势力蛮横、霸道、社会秩序混乱。
二、师生共同研讨,初步感知《茶馆》特殊的戏剧结构和矛盾冲突。
明确:《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写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整个一幕剧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的,是平面展开的。这与中外传统戏剧的写法完全不同。
三、与《雷雨》比较,鉴赏《茶馆》特殊的戏剧结构及矛盾冲突。(分组讨论) 明确:1、《雷》严格按照“三一律”创作,有尖锐的矛盾冲突的人物性格的冲撞,闪耀出烁目的火花;《茶》则没有完整的情节贯穿和尖锐的矛盾冲突,而是分散穿插若干个生活画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肖像(非形象),这些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画卷式”的结构,点面结合,每一幕体现一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矛盾,从广阔的生活横断面上把纷繁复杂的矛盾接触点构成舞台形象,若续若断,从平凡的生活入戏,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既有雄伟的场面,也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雷》以周朴园为中心,围绕他与鲁侍萍、鲁大海等人的矛盾展开戏剧冲突,反映社会生活。而《茶》第二幕出场人物30多人,但并非以一个人为中心,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确、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时代的冲突。道是“莫谈国事”,却没有一个画面不和国家联系。
小结: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人物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特殊的戏剧冲突
小茶馆影射大时代
四、结合剧情,通过分角色朗读,鉴赏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王利发:
1、从《茶》全剧宏观显示王利法的一生:
一幕:真真假假,千变万化,左右逢源,只求温饱,天下太平。
二幕:随着时代大改其良,任它开放,我去开张,不问天下,莫谈国事,非常顽固保守。(前面开茶馆,后面开旅馆)
三幕:请女招待,使茶馆焕发青春,最后倒闭,自杀。
为作顺民,心机用尽,
顺民不行,悬梁自尽。
2、学生分角色朗读: “难民在门外央肯……你倒是抓早点买菜去呀”后 评析王利发的不同态度:
<1>对难民:难捺的烦恼,没有同情心。
<2>对巡警、大兵:奉承巴结、讨好、委曲求全,明知是敲诈,还赔着笑脸不得罪他们。 -----------------反映的性格:胆小怕事,圆滑自私。
<3>对唐铁嘴:------称呼“先生” 打发“不再拉拉扯扯白送茶喝”满心厌恶轻蔑,仍笑脸相迎,不得罪 说谎“住满了人”
<4>对报童:烦恼。
小结:王利法是一个圆滑自私、胆小怕事、精明强干的小商人的典型 ——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写照
联系下文的有关情节,进一步把握王利发的性格:
自私:默许刘麻子的肮脏交易/不愿收留康顺子母子,同情但有限度。
圆滑、怕事:对宋恩子、吴祥子的敲诈不敢反抗,曲意奉承。
(二)继续分角色朗读,鉴赏其它几个人物形象:
1、常四爷: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但一个人很难挽狂澜于即倒 ——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的代表。
2、松二爷:胆小怕事、懒散无能 ——无谋生能力的旗人代表。
3、刘麻子、唐铁嘴:满嘴流气、无耻无赖 ——反映了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4、崔久峰:——悲观、绝望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形象。
5、吴祥子、宋恩子:——蛮横霸道,傲慢无礼的老牌特务的代表。
总结:受帝国主义、军阀、反动势力、地痞重重压榨的人,他们性格的发展和命运的归宿闪烁着鲜明的时代的色彩。而帝国主义入侵、军阀混战、反动势力的横行霸道,更显示出社会的黑暗与灭亡的必然趋势。
第三课时
一.分析本剧的语言特色
人物语言个性化是本剧的一大的特色,老舍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如王利法谦恭、周到、善于与各种人物打交道,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与他的掌柜生涯非常吻合。
幽默是本剧语言的又一特色。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自己独特的幽默风格。比如唐铁嘴夸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儿”时,表面看滑稽可笑,但仔细琢磨却又蕴含着深意,明明是受人侵害却偏偏要自我夸耀,这是一种让人带泪的笑。 二、《茶馆》与文学规律
《茶馆》这出戏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呢?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 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人物多,年代长,不易找到个中心故事。我采用了四个办法:(一)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这样,故事虽然松散,而中心人物有些着落,就不至于说来说去,离题太远,不知所云了。此剧的写法是以人物带动故事,近似活报剧,又不是活报剧。此 剧以人为主,而一般的活报剧往往以事为主。(二)次要的人物父子相承,父子都由同 一演员扮演。这样也会帮助故事的联续。这是一种手法,不是在理论上有何根据。在生 活中,儿子不必继承父业;可是在舞台上,父子由同一演员扮演,就容易使观众看出故 事是联贯下来的,虽然一幕与一幕之间相隔许多年。(三)我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这么一来,厨子就像厨子,说书的就像说书的了,因为他们说的是自己的事。同时,把他们自己的事又和时代结合起来,像名厨而落得去 包办监狱的伙食,顺口说出这年月就是监狱里人多;说书的先生抱怨生意不好,也顺口 说出这年头就是邪年头,真玩艺儿要失传……因此,人物虽各说各的,可是又都能帮助反映时代,就使观众既看见了各色的人,也顺带着看见了一点儿那个时代的面貌。这样 的人物虽然也许只说了三五句话,可是的确交代了他们的命运。(四)无关紧要的人物 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这样安排了人物,剧情就好办了。有了人还怕无事可说吗?有人认为此剧的故事性不强,并且建议:用康顺子的遭遇和康大力的参加革命为主,去发展剧情,可能比我写 的更像戏剧。我感谢这种建议,可是不能采用。因为那么一来,我的葬送三个时代 的目的就难达到了。抱住一件事去发展,恐怕茶馆不等被人霸占就已垮台了。我的写法 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
三、学生排演话剧,老师做指导
【茶馆 教案教学设计 茶馆读书笔记摘抄】相关文章:
《古对今》教学反思 古对今教学反思与点评09-08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反思09-08
《茶馆》 教案教学设计 茶馆课堂教学实录09-08
《茶馆》教学设计 《茶馆》读后感09-08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茶馆》精品教案 语文版 茶馆语文课本09-08
茶馆 教案教学设计 茶馆读书笔记摘抄09-08
茶馆 教学设计 茶馆教学设计说课09-08
茶馆教案 茶馆教案优秀详细教案09-08
茶馆教案设计 茶馆教案设计活动09-08
17茶馆公开课获奖教案 茶馆课堂教学实录09-08
《茶馆》教学设计 茶馆教学课件ppt09-08
《茶馆》教学设计 茶馆公开课教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