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案与反思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3-09-09 05:11:08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有节奏的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3、品读杜甫,感受杜甫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解读教材;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准备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背诵杜甫的诗句。

      一、导入课题,品诗人

      1.生背诵课前一首诗《泊船瓜洲》。讨论本诗中用得好的一个字——“绿”。生谈自己的感受。

      是啊,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民族,诗人通过反复推敲,斟词酌句,表达更深远的情意,今天我们来品读杜甫的名篇——《春夜喜雨》

      师板书课题。

      2.读诗题,解诗人学生根据自己所搜集的资料,介绍杜甫。

      师介绍: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老师讲解“语不惊人死不休”,并用爽快流畅的行书进行板书。引导:杜甫的是是否真的是这样的呢我们来一起品读这首诗。

      二、读古诗,品诗意

      (一)感受律诗韵律美

      1.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字音。

      2.点名读诗,教师进行点拨,读准诗的节奏,相机进行指导。请学生再读,检验指导的效果。3.感受律诗的韵律美。

      指导学生写出每一句后一个字的拼音(生sheng、声sheng、明ming、城cheng),了解律诗的押韵方法,注意韵脚的诵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抓住节奏,读出韵律美。

      4.古时候,诗歌都是可以配乐吟唱,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和着韵律来吟唱这首诗。

      老师打拍子,指导学生进行吟唱。通过这样的多角度的诵读,感受古诗带来的韵律和节奏美。

      (二)抓题眼,品诗意

      1.读诗题,品题眼

      (1)生读诗题,抓题眼

      “喜”,为什么用“喜”呢

      (2)讲解“喜”字的字源,用喜字说成语。

      (3)出示大红双喜字,你看到这个“喜”字会想到什么成语呢(喜结良缘)。了解喜在中国文化中的运用和重要意义。(渗透中华汉字文化)

      (引导:诗人杜甫“喜”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喜”呢)

      了解杜甫撰写《春夜喜雨》的背景资料,明白这场春雨滋润世间万物,特别是农作物,必将带来丰收的希望。初步感受杜甫的“忧民”之情。

      2.自读古诗,解题眼

      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就应该在他的诗中去品味,看你能够从这首诗中的那些地方品出诗人的“喜”来。学生自由的默读古诗,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或笔记本上。

      师巡视指导,适当的肯定学生自己的看法,并从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字来进行品读。培养学生品词品句的能力。

      3.论诗句,品诗情。

      讨论一,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在其间做出适当的引导。

      预设:“好”—— 为什么是“好雨”因为在春季农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润。农谚云:“春雨贵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宝贵。

      “知”—— 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

      “当”——正是时候,又是干旱,又是春天。

      “潜”和“细”——讨论为什么是用“潜”,你还能换成别的词的吗引入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部分,老师诵读,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来解读”潜”的妙处。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尊重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的感悟。

      预设:“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学写“潜”字,注意右边的第一个“夫”捺画变成点,这是避让。

      生练习书写。

      讨论二,学生较难理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引导学生思考:这和润物有关系吗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解读:雨这样好,当然希望它能下透彻,倘若只下一小会,那“润物”也很不彻底,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写下了第三联,只有十个字,便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春江夜雨图。只不过换了一个写雨的角度罢了,上联是从听觉来写雨的润物功能,而本联则从什么角度来写是从视觉来表现雨意浓厚,

      本句运用了常用的反衬的手法,突出了野径、云、水、渔船相辉映的春夜图,并点题。

      讨论三,“重”——“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句是诗人的想象,雨水下的细小,密密的,轻轻的,所以并向大雨一样,叶子上、花上都沾上了雨水,所以显得沉重,诗人只是写了花朵,大家想一想,还会有哪些人和物会欣喜开心呢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个人见解。

      通过大家的反复品读、探究,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杜甫诗句真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4.感受了春雨的可喜,品味到了杜甫的“忧民”之情。

      背诵《春晓》,比较一下,《春晓》中的“花落知多少”与《春夜喜雨》中的“润物细无声”相比,哪一种雨更喜人呢谈谈你的看法!

      预设师讲解:轻轻悄悄的来,滋润着世间万物,特别是农民的农作物,又是一个好收成年。字里行间真情的流露出杜甫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不禁让我又想起了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

      出示全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大家不妨也来品一品,诗人对人民大众的关怀之情。

      5.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春夜喜雨》。

      6.背诵并默写古诗。

      三、拓展诵读,品诗人情怀

      1.出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受诗人的“忧国”情怀。

      读一读,说一说,这首诗用一个什么样的带喜字的成语来形容杜甫的心情呢(欣喜若狂)他又为什么而喜呢(收复失地)通过这两首诗的诵读,我们能够初略的了解了杜甫那份浓郁的忧国忧民之情,希望大家在课外多诵读杜甫的诗,更加立体的感受杜甫。

      2.课外诵读有关春雨的诗词,进行积累。说一说诗人对春雨的不同感受。

      四、小结,由此诗品人生。

      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情感时刻都在感染着我们,我们在品读完杜甫的《春夜喜雨》以后,你又有怎样的话说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不妨让大家提起笔来尽情的表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案与反思第2篇】

      春夜喜雨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3.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出现过无数的诗人,他们如繁星璀璨夺目。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尤为推崇两个人,他曾经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杜”呢对,就是杜甫。对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哪位同学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杜甫的诗

      2.吟诵学过的杜甫的诗句。

      3.师: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而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乃(nǎi) 潜(qián) 俱(jù) 花重(huā zhònɡ)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大意。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于是,就。

      潜:秘密地,偷偷地,这是指静悄悄地。

      润物:指植物受到雨水的滋润。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1.小组合作诵读和探究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诗的第一、二句采用拟人手法,说春雨仿佛知道春天的到来,及时地下了起来。第三、四句诗人点出了春雨降落的具体时间——夜间,并写出了其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第五至八句不直接写春雨,而先写春雨中野外、江上两处的景色,后写想象中第二天早晨看到的雨后景象,那种喜悦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了解一下诗人创作诗歌的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诗歌,《春夜喜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呢

      (这首诗作于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之时。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在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3.这首诗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盼雨—听雨—看雨—想雨)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师: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及时的好雨)

      (1)理解“及时”:正赶上时候;适合需要。

      (2)从哪儿看出来它是及时的好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师:除了这是一场及时的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雨。)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在这里所用的“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而在这种景象之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雨中夜景图;欣喜)

      4.想象一下,经过一夜的春雨,第二天清晨的锦官城会是什么样子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刚刚我们读懂的雨,在诗中浓缩成一个字——(好)。刚才我们读懂的诗人的内心,在诗中也浓缩成一个字——(喜)。让我们感受诗人的喜悦,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五、总结诗歌,拓展延伸。1.见诗如见人,诗是诗人真实情感的表达,今天我们不仅读懂了一首诗,也读懂了一位诗人——杜甫。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2.杜甫表面上是因雨而喜,实际上是为谁而喜(为百姓而喜。)

      3.课后收集杜甫的诗,感受他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板书设计

      春夜喜雨

      (及时)好 (润物)喜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以读为主,根据情况采取了诵读、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形式,注重了学生主动性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自己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小组成员之间认真、仔细地交流。【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案与反思第3篇】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背古诗《春夜喜雨》,发挥想象,感受古诗之美。

      2、感悟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3、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诗歌是人类最优美的语言,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唐朝是最辉煌的时期,其间曾出现无数诗人。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独独推崇两个人。他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这个“杜”是谁呢?

      生:(齐答)杜甫。

      师:对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大家还记得以前曾学过他的什么诗? 生:学过他的《绝句》。

      师:你能背背这首诗吗?

      生:(大声而流利地背诵《绝句》)

      师:背得真流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春夜喜雨》。

      (出示全诗)

      二、初读古诗。

      师:请同学们看这首诗,它属于哪一类?

      生:它属于律诗。

      师:几言律诗?

      生:五言律诗。 师:要学其诗,先知其人。让我们走近杜甫,初步了解其人其诗。

      (出示杜甫的简介)

      师:谁来读一读?

      生:(大声朗读杜甫的简介)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们学习古诗时一定要多读。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韵味,并根据注释,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生:(自由朗读,并根据注释自学)

      (出示全诗)

      师: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诗?

      生:(高声朗读)

      师:声音响亮,读出了节奏,有自己的韵味,非常好!但是有一个字音没有读准,谁听出来了?

      生:“花重锦官城”中的“重”字读错了,应该读“zhònɡ”。

      师:请同学们看注释,然后选择正确的读音。

      生:(认真看注释)

      师:知道应该读什么音了吗?

      生:(齐答)应该读“zhònɡ”。

      师:非常正确!谁再来读一读?

      生:(大声朗读)

      师:达到了老师提出的读书要求,真棒!全班同学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生:(全班齐读)

      三、理解题目,把握基调。

      师:请同学们看诗题,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生:喜。

      师:诗人因何而喜?

      生:因这场春雨而喜。

      (板书:雨)

      师:那春雨有何令人欣喜之处呢?

      生:春雨能滋润大地。

      生:春雨能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生:春雨过后,我们能看到美丽的景色。

      师:说得真好!其实,雨是一种极其平常的自然之景,本来无所谓喜与不喜,可进入诗中就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依托。因此,同是写雨,作者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

      (出示杜牧的《清明》)

      师: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诗人很悲伤。

      师:那么,我们可以说诗人因雨而悲。 (出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师: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诗人非常思念亲人。

      师:你知道他思念谁吗?

      生:思念他的妻子。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以前读过这首诗,知道这首诗是他写给妻子的。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是啊,诗人思念妻子,却不能回家,他因雨而思,因雨而愁,因雨而苦。那杜甫为何因雨而喜呢?当时,饱经战乱之苦的杜甫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成都定居,过上安稳的日子,他能不喜吗?

      生:不能!。

      师:是的,他喜!看到绵绵春雨,联想到国家的安宁,百姓的丰收,他能不喜吗?

      生:不能!

      师:他更喜!如果说前者是小“喜”,那后者就是大“喜”!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吧。

      生:(全班齐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

      (师配乐朗读)

      师:来点掌声吧! (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请大家一起朗读这首诗,把作者的喜悦之情表达出来。

      生:(全班配乐齐读)

      师:有进步!给自己一点掌声吧!

      (生热烈鼓掌)

      四、学习古诗,体会意境。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明其意,知其情。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其字,悟其境。

      (出示一、二两句)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诗?

      生:(朗读一、二两句)

      师:同学们,诗中哪个字是诗人对眼前这场春雨的总体评价?

      生:好。

      (板书:好)

      师:春雨好在什么地方?

      生:它好像知道春天来了一样。

      师:能用诗中的句子告诉我们吗?

      生:它知时节。

      (板书:知时节)

      师:雨本无知,作者却说它“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把雨拟人化,变无知为有知,这个“知”字用得多么传神啊!春雨还好在什么地方?

      生:当春乃发生。

      师:“当春乃发生”是什么意思?

      生:到了春天,雨就下起来了。

      师:这一句迎合了第一句中的哪个字?

      生:知。

      师: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天正是万物生长的时节,人们多么盼望雨水从天而降啊。而雨好像知道人们的心思一样,不早不晚,就在这个时节飘飘洒洒地下起来了。同学们,这是不是好雨?

      生:(齐答)是好雨。

      师:它不但是好雨,还是和人们心有灵犀,不点都通的神雨呀。这怎能不令人欣喜呢?谁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欣喜表达出来?

      生:(流利地朗读,但喜悦之情表达得不够充分)

      师:我觉得还不够喜,谁再来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得真好!我听出了其中的喜。让我们带着欣喜之情,一起朗读这两句诗吧。 生:(齐读一、二两句)

      (出示三、四两句)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

      生:(朗读三、四两句)

      师:你读得字正腔圆,很有韵味,美中不足的是有个字音读得不准。大家听出来了吗?

      生:听出来了。“潜”应该读第二声,他读成了第三声。

      师:你听得非常认真!(面对刚才朗读的学生)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生:(再次朗读三、四两句)

      师:非常好!请大家看屏幕,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春”和“雨”,这两句点明了诗题中的哪个字?

      生:夜。

      师:它不但点了题,还进一步体现了春雨的“好”。想一想,春雨“好”在哪里?

      生:它好在可以润物。

      (板书:润万物)

      师:它是如何润物的?

      生:它悄悄地润物。

      师:你从哪个字体会到的?

      生:我从“潜”字体会到的。

      师:这个“潜”字形象地写出春雨的什么特点?

      生:写出春雨是在夜晚下的,别人并不知道。

      师:是啊,春雨静静飘洒、不为人知。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还有描写春雨如何润物的吗?

      生:细。

      师:这个“细”字形象地写出春雨的什么特点?

      生:写出春雨非常小。

      师:正因为春雨非常小,所以它是轻轻地、柔柔地润物。一个“潜”字,一个“细”字,不仅写出了春雨的特点,也写出了它的美好品格。可见,这两个字是经过作者的精心推敲而来。我们知道,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仿佛唐诗中“天街小雨润如酥”,但有没有例外?

      生:(有点犹豫地)有吧。

      师:什么时候?

      生:(无人举手作答)

      师:大家想一想,今年春天倒春寒的时候,是和风细雨吗?

      生:(恍然大悟)不是!好大的风,好冷!

      师:伴随狂风而来的雨自然下得非常凶猛。如果伴随冷风而来呢,雨会变成什么?

      生:变成雪。

      师:这样的雨能润物吗?

      生:不能。

      师:它不但不能润物,反而会损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两相一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杜甫笔下的春雨才是真正的润物好雨。

      (出示口语表达练习1)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知时节的春雨,你有什么愿望和想法?

      生:假如我是知时节的春雨,我会滋润大地上的万物。

      师:谢谢你! 生:假如我是知时节的春雨,我会让田里的庄稼快快生长。

      师:太好啦!

      生:假如我是知时节的春雨,我会带给人们丰收。

      师:这样的春雨,人们怎么会不喜欢呢?假如你是一棵小树苗,你会对春雨说什么?

      (出示口语表达练习2)

      生:谢谢你,春雨,是你让我茁壮成长。

      生:春雨,你真好!

      生:春雨,你终于来了,我太高兴了!

      师:从同学们的话语中,我知道大家对于这场知时节、能润物的好雨是既有欣喜,更有感激。那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这两句诗呢?

      生: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

      师:对,这样才能体现“潜”和“细”的特点。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三、四两句)

      师:读出了味道!我们一起朗读三、四两句吧。

      生:(全班齐读)

      师:这样善解人意、解万物之渴的好雨,作者多么希望它酣畅淋漓地下个够啊。

      (出示五、六两句) 师:请男同学齐读五、六两句。

      生:(男生齐读)

      师:这两句写的什么情景?

      生:写的是雨中的自然景色。

      师:谁能描写一下?

      生:由于下雨,天上满是乌云,小路上一片漆黑,只看得见江上渔船里的烛光。

      师:这两句直接写雨了吗?

      生:没有。

      师: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雨,但诗人描绘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春雨夜景图,显得春意盎然,从侧面表现了春雨的可爱。三、四两句,作者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雨的润物无声,那这两句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生:视觉。

      师:对,作者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雨意正浓。诗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生:野径云俱黑。

      师:此时真的是一片漆黑吗?

      生:不是。

      师:还有什么?

      生:还有船上的烛光。

      师:这一点光象征着诗人心头升起的希望。他相信春雨绵绵不断,能彻底地滋润干涸的大地,所以,诗人用“俱黑”对“独明”。这一鲜明的对比,既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情画意。同学们,这幅画面美吗?

      生:美!

      师:你们能美美地读一读吗?

      生:能!

      师:谁来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但语速稍快)

      师:谁能比他

      读得更好? 生:(有感情地朗读,重音、语速处理比较恰当)

      师:我感受到了那种意境美,谢谢你!

      (出示七、八两句)

      师: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这两句吧。

      生:(全班齐读)

      师:“晓”是什么意思?

      生:早晨。

      师:到早晨了吗?

      生:没有。

      师:那么这两句是实景还是想象之景? 生:想象之景。

      师:诗人想象第二天早晨将会是怎样的情景?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吗?

      生:花团锦簇。

      生:万紫千红。

      生:五颜六色。

      生:五彩缤纷。

      生:春意盎然。

      师:同学们,这两句没有写雨,却写花的美丽,是不是诗人离题了?

      生:没有离题。

      师: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没有春雨的滋润,花儿不会那么美丽。这是春雨的功劳。 师:对!这两句表面上写花,实际上还是写雨好。由于雨的滋润,花儿才这样美丽。而写花也并不局限于花,只是用花来代表被雨滋润着的万物。同学们,这两句诗中,你认为作者哪两个字用得特别贴切、生动?

      生:我觉得“红”和“重”用得特别贴切。

      师:为什么?

      生:“红”写出了花的颜色;“重”写出花儿有了雨的滋润,非常饱满的样子。

      师:有道理。不过,这里的“红”不是指颜色,而是代指“花”。大家想一想,这个“重”字和第四句中的哪个字相照应?

      生:“湿”字。 师:请听清要求,和第四句中的哪个字相照应?

      生:和第四句中的“细”字相照应。

      师:非常正确!若不是细雨的滋润,哪有这般美丽的景象?如果是骤雨,只能是花红满地,落英缤纷了。还有哪个字用得特别贴切、生动?

      生:“湿”字。

      师:它写出了什么?

      生:它写出了花朵带雨时的样子。

      师:这“花重锦官城”的瑰丽景观,都是知时节、润万物的“好”雨的恩泽啊!请同学们展开联想,雨后的锦官城是什么样子?

      五、课堂练笔,感受雨后美景。写话训练:

      “花重锦官城”是一番怎样的美景?请同学们发挥想象,采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六、教师小结,升华主题。

      师:这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主要表达诗人喜悦的感情。全篇句句是“雨”,处处是“喜”,可“喜”字却一字不露,足见诗人的匠心独运。正因如此,这首诗成了吟咏春雨的名篇。尤其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不仅用字精妙,还蕴涵着耐人寻味的哲理,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让我们满怀喜悦,一起赞美这及时的好雨吧。

      生:(全班齐读全诗)

      师:诗人一生历经磨难,饱经战乱流离之苦,如今,他终于定居成都。面对绵绵春雨,想到难得的安宁生活,他怎能不万分欣喜,不由得赞叹——

      生:(全班齐读全诗)

      师:知时节的好雨悄悄地、轻柔地滋润着大地。面对绵绵春雨,想到它将带给锦官城一片万紫千红的美好春景,他怎能不喜上眉梢,不由得赞叹——

      生:(全班齐读全诗)

      师:春雨恩泽万物,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命运。面对绵绵春雨,想到它将带给人们期盼已久的丰收,他怎能不万分激动,不由得赞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案与反思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09-09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09-09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春夜喜雨教案09-09

春夜喜雨教案设计 春夜喜雨教学方案09-09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一等奖09-09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3《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教案六年级09-09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案与反思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及反思09-09

《春夜喜雨》优秀教案 春夜喜雨备课教案09-09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春夜喜雨教案09-09

中班古诗春夜喜雨教案 中班古诗春夜喜雨教案及反思09-09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一等奖 春夜喜雨获奖课堂教学实录09-09

再试一次心理健康教案 心理健康教案幼儿园09-09

《老王》反思 《老王》反思与感悟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