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理念

时间:2023-09-08 22:44:16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12《阿房宫赋》教学设计(完整)

      12阿房宫赋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研究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研究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到了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二、解题

      1、杜牧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目前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后在中央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接踵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寓居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代因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古文,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他的诗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2.关于“赋”

      “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1

      3、关于“阿房宫”

      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全部工程秦灭亡时犹未完成。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

      4.写作背景

      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引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三、学生自读

      学生自读注解,疏通课文大意。四、文章研析

      (一)明确结构

      题目一:《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可见赋就其内容看,主要包括几部分?

      明确:包括“体物”和“写志”两部分。

      “体物”:摹写事物,“写志”:抒发情志。“体物写志”即是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问题二:由以上分析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哪些是“体物”,哪些是“写志”?

      明确:本文明显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2)是“体物”:描写阿房宫。第二部分(3、4)是“写志”:交待作这篇赋的本意。

      (二)文章研析

      题目:描写阿房宫是按照什么按次来写的:

      明确:由外到内,由物到人。

      第一段是写阿房宫本人是什么样的,是外部。

      2

      第二段是写阿房宫内住的是什么人,是内部。

      那末阿房宫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分析每一段。

      研析第一段

      1、疏通文章(PPT展示)2、思考赏析

      问题一:开头一句话写什么,有何特点?

      李白说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人人想想,要把蜀山上所有的树木通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运到关中,阿房才“出”,这是何等劳命伤财呀。这12个字实践上曾经涵盖了作者的感情基调,是褒是贬呀?(贬)

      问题二:体会各句写阿房宫的什么特点?

      “覆压三百余里,断绝天日”写阿房宫的“大”、“高”。此句是总写。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写阿房宫的天文位置。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写阿房宫的宫殿之“多”。“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写阿房宫的宫殿的修建之“巧”。利用自然、巧夺天工。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写阿房宫的宫殿的建筑之外形与“多”。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覆道行空,不霁何虹?”写阿房宫的宫殿的修建之“美”。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写阿房宫的宫殿的布局之复杂。

      “歌台暖晌,春景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以内,一宫之间,而天气不齐”写阿房宫内的歌舞之盛,

      题目三:概括一下阿房宫的特点?宏伟壮丽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二、研析第二段

      (一)引入本段:

      问题:第二段写阿房宫内部,主要写了哪几类?

      (二)那末,“人”和“物”详细各指什么?疏通文意。

      (三)问题研讨

      题目一:本段写了阿房宫的什么“人”,有何特点和用意?

      3

      写了阿房宫里的美人。这些美人来自六国。宫内的美人的特点是:

      “多”: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掠,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美”: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悲”: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这里写了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这里不直接写宫人众多,而是用“明星”、“绿云”、“渭涨”间接写出宫人的众多,手法十分高明。写宫女,是为了写秦始皇的荒淫无道。宫车天天过,尚且还有宫人“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在表现宫女命运悲惨的同时,揭示了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

      问题二:本段写了阿房宫的什么“物”,有何特点?

      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瑰宝之富。这些六国的瑰宝,在秦人眼里,却不顾惜,这里由写人的被侮辱写到物的被践踏,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对秦始皇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四)总结:本段写阿房宫的美人、珍宝

      (五)学生集体朗读本段文字。(六)总结第一部分:

      在这两小节里,作者以精练、生动的笔墨写了阿房宫的兴建、规模、用途,虽然没有发议论,却已寓议于叙中。

      研析第三段

      (一)疏通文意。

      本段由描写转向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二)解析结构

      本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开头到“用之如泥沙”,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第二层:从“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用六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写出了郁积人民胸中的愤怒和仇恨。

      第三层:末了四句是,写了三件史实:“戍卒叫”写陈涉、吴广叛逆,“函谷举”写刘邦破关,“楚人”二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叛逆的怒涛中疾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耻可悲下场,凸起了人民的巨大气力。

      (三)总结:

      由描写转为议论

      这里概括写出了秦始皇的无道,招致农民叛逆,宫殿被毁,进而走上自取沦亡的道路。“可怜焦土”中的“可怜”二字显露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情感?

      4

      明确:流露出作者无穷的感慨,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土崩瓦解下,迅速灭亡,而“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顷刻之间化为灰烬,唐朝当时正处在秦的景况之中,杜牧目睹现实,感慨万千,不安和忧愤溢于言表

      第三课时

      一、学生自读

      二、研析第四段

      (一)疏通文意。

      (二)探究

      题目一:“呜呼”一词用在段首,有什么感化,表现了作者如何的感情?“呜呼”以后的四句

      话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呜呼”一词领起全段,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教导的沉痛感触,增强感情色采,起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的感化。

      “呜呼”以后的四句话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题目二:“嗟夫”后用假定语气要说明什么?

      明确:“嗟夫”后用假设语气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

      问题三:“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

      哀后人

      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

      ④也”一句中的四个“后人”,各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明确:①②④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当时的唐统治者,③指唐以后的人(统治者)。这句话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题目四:作者以为六国与秦沦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

      明确:原因都是不爱其民;段意是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总结教训警告当世戒奢爱民

      三、观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一)文章的结构特色

      1.问题一:文章的第3段与第4段是否能对调?为什么?

      明确:两段之间不可对调。第3段的感慨是由第1、第2段宫殿的奢华与人民的贫困对比中引申出来的。第4段的议论则穿透了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表面现象,直逼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政权本质。“眼光”更深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一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发成一条规律。

      2.由以上分析看,这篇文章的结构具有怎样的特点?5

      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巧妙。先写阿房宫的排场建筑及如云美女,暗示着秦统治者的荒淫和奢侈并暗示着他们的前途。再写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托出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最后写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当时的统治者如不以秦为戒,又会有什么结果呢?环环相扣,真可谓“笔所未到气已吞”!

      (一)文章的语言特色

      1、品析“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句。

      明确:这句话幸亏以下两点。第一,从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强国请服,弱国入朝”一直到“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段历史只用了六个字就概括了。充分体现了非诗非文,亦诗亦文的“赋”的跳跃性特点。第二,“兀”“出”两字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能够想见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输送巨大木料的困难;能够想见阿房宫是何等弘大,秦始皇是何等骄奢;能够想见“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建造中榨取了多少人民的血汗,断送了多少人民的生命。2、品析“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两句。

      明确: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桥喻龙,复道喻虹,分别写出了它们形态的高大、色彩的绚丽。从惊叹语气中表达了建筑物的观感,且给客观描写涂上了浓烈的抒情色彩。

      3、品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

【12《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理念】相关文章:

12《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教案09-08

《阿房宫赋》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阿房宫赋一等奖课堂实录09-08

《阿房宫赋》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教案ppt人教版09-08

统编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下册《16.1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公开课09-08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三课时09-08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一等奖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09-08

12《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理念09-08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教案三课时09-08

高中语文之《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教学实录一等奖09-08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理念09-08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阿房宫赋教案三课时09-08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的拼音及翻译09-08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