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学设计课题《浮力》
教材
依据
人教版第十章第一节《浮力》
设计思路教学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设计理念: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全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优化课堂结构,教学流畅高效。
教材分析:本节综合应用液体的压强和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来学习浮力,由“浮力概念”“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四部分内容构
成。引导学生开展好两个探究实验,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本节课的学习还为下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准备。
学情分析:我所教班级学生较多(64人),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学生上进心不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习惯较差。教学中从一些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浮力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作用,迎合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学生爱生活,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目标1.观察一些浮力现象,构建浮力概念。
2.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通过观察、实验及推导分析,明确浮力的产生原因。
4.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5.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生活事例或经验,认识浮力的存在,构建浮力概念。
2.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2.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明确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现象、引出课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教师点拨、解疑释惑──创设情镜、应用实践等一系列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具体教法是:举例法,提问法、谈话法、分组实验法、演示实验法等。
教具学具教师:木块、铁块、弹簧测力计、水槽、烧杯、乒乓球、饮料瓶(去底)、立方体、液体压力显示装置,多媒体课件。
学生(分组):烧杯、水、浓盐水、细线、弹簧测力计、圆柱体(上标有等距离的格)、
空饮料罐、水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展示教学图片展示人躺在死海海面上看书;军舰在海面上航
行;热气球升空;飞艇在空中飞行的图片。
提出问题
1、人为什么能漂浮在死海海面上看书?
2、军舰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
3.热气球、飞艇为什么能浮在空中?
观察图片并思
考浮力问题
画出军舰在
海面上航行时,
其竖直方向的
受力示意图,认
识浮力的存在。
从有趣的生产生
活现象中引入课
题,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提出几个与浮
力有关的问题,
引起学生对浮力
问题的关注思
考,认识浮力的
存在。
新课
讲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及分析构建浮力概念演示实验
木块在水中漂浮,铁块在水中下沉。
演示铁块在水中受到浮力:弹簧测力计吊着铁块
静止。当用手向上轻托铁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变小;当铁块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也变小。对比分析可知:浸在水中的铁块受到水
对它向上托起的力,叫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弹
簧测力计两次示数之差。
组织学生实验:铁圆柱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
板书
一、浮力:
观察木块漂浮
在水面上,铁块
在水中下沉。
思考并提问:
铁块在水中会
沉底,铁块在水
中受浮力吗?
画出铁块的受
力分析图,得出
结论:铁块在水
中受到水对铁
块向上托起的
力。
进行实验
总结实验:
1.铁块在水中
也受浮力,浮力
大小等于弹簧
引出问题
提升学生迁移
能力,分析能力和
观察实验能力。
规范实验操作。
学会用弹簧测力
计测浮力。
引导学生构建浮
1.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托起的力叫浮力
2. 符号:F浮
3.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4.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5.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6. 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F浮=G-F′测力计两次示
数之差。
2. 构建浮力概
念。
力概念。
有效启发
通过实验及分析明确浮力的产生原因演示实验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
的压强和压力。
出示讨论题目
边长为L的立方体位于水面下h深处,讨论分析
立方体各个表面受到的压力及压强的大小关
系?
演示实验
乒乓球实验
实验现象:
观察液体压力
显示装置在液
体中受到液体
压力而引起的
形变。
运用液体压力
和压强知识,推
导、讨论,得出
结论。
四个侧面所受
压力F合=0 N。
上、下两面所受
压力关系
∵P向上> P向
下∴ F向上> F
向下
F浮= F向上- F
向下
结论:浮力是液
体对物体向上
和向下的压力
之差。
观察、思考、分
析实验:
在状态1中乒乓
球只受到液体
对它向下的压
力;在状态2中
乒乓球受到液
体对它向上和
向下的压力,且
通过实验:认识浮
力的产生原因。
分析、比较物体各
表面受到液体的
压强和压力的大
小。
利用液体压强、压
力知识推导出浮
力与物体所受液
体压力的关系。
强化对浮力产生
原因的理解。
实验探究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
起;
2.将瓶下口堵住,乒乓球浮起。
板书二、浮力的产生
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
引导学生做小实验并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把空饮料罐用手按入水桶,饮料罐进入水中越
深,手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你能提出什么样的科
学问题?
组织学生探究实验
学生实验: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巡视指导
1.学生的分工协作是否合理
2. 如何设计实验
2.如何设计表格
3.对获取的数据如何处理
4. 针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探究1:浮力与物体浸没水后的深度的关系?
深度
h/cm
5 10 15
重力
G/N
1.5 1.5 1.5
弹簧测
力计示
数F/N
0.25 0.25 0.25
浮力F
浮/N
1.25 1.25 1.25
实验结论:浮力大小与浸没液体后的深度无关。
向上的压力大
于向下的压力,
产生向上的浮
力。
做实验
体验饮料罐进
入水中越深,手
受到的压力越
大。根据实验体
验,讨论交流,
提出问题,进行
猜想。
提出问题:浮力
大小和什么因
素有关?
分组实验
选择实验器材,
设计实验,
设计表格,
实验测量,
记录数据。
各组分析实验
数据。
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根据生
活经验或现象提
出问题,进行猜
想。
从生活走进物理。
培养学生严谨认
真,尊重事实的科
学态度,提高实验
探究中的提问能
力、猜想能力、实
验设计能力、分析
实验数据得出结
论的能力。提倡学
习方式的多样性。
渗透科学研究方
法——控制变量
法。
培养学生规范操
作的能力。
探究2: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关系?
实验结论: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探究3:浮力与液体密度关系?
实验结论: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板书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 液体的体积。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2.液体的密度。 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3. 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液体后的深度无关。与物体的体积、密度等无关。
V 排/格 1/3
2/3 1
重力
G /N1.5 1.5 1.5
测力计示数F /N
0.75 0.5 0.25
浮力
F 浮/N
0.75 1 1.25
ρ液/kg·m 3
清 水 盐水
重力G /N 1.5 1.5 弹簧测力计示数F /N
0.25 0.2
浮力F 浮/N 1.25 1.3
辩论
出示饭灯片:水底下的辩论?
学生辩论
巩固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
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例题分析
1.浸没在湖水中的物体,随着浸没深度的增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压强增大
B.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增大
C.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增大
D.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
答案:ABD
2.质量相同的铁球和铝球,分别挂在两个相同
的弹簧测力计上,将两球同时浸没在水中。若挂
铁球的示数变为F1,挂铝球的示数变为F2,则
A.F1>F2B.F1=F2
C.F1<F2D.无法比较
答案:A
了解压强、压力
和浮力与深度
是否有关,什么
关系?
学生根据
G=ρVg判断重
力相同的铁球
和铝球的V排大
小;进一步分析
得出铁球和铝
球所受浮力大
小;最后根据公
式
F′= G - F浮
得到弹簧测力
计的拉力大小。
使学生正确区分
液体压强、压力和
浮力的概念。
提高学生运用公
式综合解决问题
的能力。
深化概念拓展思维课堂小结:教师整理学生的小结
1.浮力的概念:包括浮力的定义、施力物体和
受力物体、浮力的测量方法、浮力的方向、以及
在液体和气体中都有浮力。
2.浮力产生原因:浮力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
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只差。
3.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得出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
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液体
后的深度无关。
除了这些,浮力的大小是否还和其他因素有关
呢?你不妨课后做实验探究一下。
学生讨论,互
相补充。
提出新问题,激
发学生的探究
欲望。
回忆总结本节课
知识。
课堂练习
1.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
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
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练习与反馈
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师通过练习反
馈掌握学生的学
习情况。练
习与反馈A.F
1
B.F
2
C.F
3
D.F
4
2.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浮在液体表面上的物体才受到浮力
B. 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施加竖直向上浮力
C. 只要下沉的物体就不会受到浮力
D. 浮力的方向不一定都是向上的
3.绳子的下端系着一个铁块,当铁块浸没在水中后剪断绳子,铁块下沉的过程中它受到的浮力将()。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保持不变
D. 变为零
答案:
1、C;2、B;
3、C
板书设计:第十章第一节浮力
一、浮力
1.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托起的力叫浮力。
2. 符号:F浮
3.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4.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5. 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F浮=G-F′
二、浮力的产生:
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三、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1.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2. 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3. 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液体后的深度无关。与物体的重力、体积、密度等无关。
作业布置:P52 1、2、3、4、5。
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全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2、本节课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学习就是生活,物理就在身边。
3、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构建浮力的概念。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托起的力,设计了一步用手托铁块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的步骤,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托力”的存在,最后学生通过实验概括总结出浮力的概念。
4、采用观察实验和运用液体压强知识理论分析,这两条途径来明确浮力产生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讨论河中桥墩是否受浮力?增强了学生对浮力产生原因的认识。
5、在研究决定浮力的大小因素时,先让学生根据一些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进行猜想;再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逐步进行实验,得到科学数据;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提升了科学探究能力。
6、在教学中,部分学生对“浸入”、“ 浸在”、“ 浸没”等词认识模糊;对“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和“物体体积”的关系搞不清楚;通过师生讨论交流,澄清了认识,释疑解惑。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师生之间平等对话,课堂充满了活力。
7、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搜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效果好。
二、不足之处:
1、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在提问及交流的时候,只能顾及少数学生;在演示实验时,无法让后排的同学观察特别清楚。
2、这节课内容多,概念性强,我急着赶进度,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和思考反馈的时间,特别对基础差的学生缺乏交流辅导。
【《浮 力》 教 学 设 计 浮力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 浮力科学课09-14
《浮力》教学设计 浮力讲课教案09-14
《浮力》教学设计方案 浮力教学目标设计09-14
物理《浮力》教学设计教案 物理《浮力》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09-14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优秀教学设计09-14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