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后思考题

时间:2023-09-15 01:33:27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完整版)

                        撰写人:  肖 莉

                                周艳芳

                                郝 玲

      第一章  总论

      教学重点: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文化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教学难点:语言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 + 学生讨论

      教学学时:4学时

      教学步骤:

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的教学

      1.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3.对外汉语教学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的教学

      特点:

      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

      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

      5、与文化因素相结合

      6、集中、强化教学

      二、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1.语言学基础

      (1)一切外语教学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都跟语言有关。如何对待并且处理这些语言学原理、语言要素和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就构成了不同教学法的原则和特点。

      (2)每一种语言学派的兴起,都会形成以这种语言理论为基础的新外语教学法流派。2.心理学基础

      (1)语言习得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都离不开心理学理论。

      (2)每一种教学法的产生都以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

      3. 教育学基础

        (1)对外汉语教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2)具体的教育学内容影响并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4. 文化学基础

        (1)中国文化的相关知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之一。  (2)跨文化交际理论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三、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

      请学生思考《现代汉语》中学过的汉语的特点

      1.汉语语音的特点与教学
(1)汉语的音节是声韵调系统
(2)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教声母,强调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
(3)汉语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
(4)汉语拼音的学习

      2.汉语词语的特点与教学

      (1)汉语词语有趋向双音节的特点

      (2)汉语词语缺乏形态变化

      (3)汉语词语的词义引申特点

      3.汉语语法的特点与教学
(1) 汉语不同层级内部组合的一致性
(2) 汉语语序的配对特点
(3) 汉语语序的变式

      作业:

      1.怎样理解对外汉语教学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文化学之间的关系?

      2.怎样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3.举例说明汉语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 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

      教学重点:各教学法流派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各教学法流派之间的差异与关联及其选择和应用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时间:4学时

      教学步骤:

      一、语言教学法流派

      (一).什么叫“语言教学法”?

      (二).为什么要学习和了解语言教学法。

      (三).语言教学法的地位?

      1.与教学总体设计的关系2.与教材设计的关系

      3.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四).外语教学中的“方法论”与“方法”

      1.汉语中“方法”既可指具体的方法,也可以指总的方法—方法论

      2.英语中“方法”可用三个词来表达:approach、method和technique。我国有学者分别对译成:路子、方法和技巧。

      根据Anthony(1963)的解释,“路子”可被理解为一套与语言教学和学习的本质有关的假设,这就像一个轴心,主要描述教学材料的本质。

      (英文原文:An approach is a set of correlative assumptions dealing with the nature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方法”是一套向学生有条理地传授语言材料的整体计划,并且其中不存在互相矛盾之处。它建立在说选择的“路子”的基础上,因此整体上与“路子”完全保持一致。

      (英文原文:Method is an overall plan for the orderly presentation of language material, no part of which contradicts, and all of which is based upon, the selected approach.)

      “技巧”指在课堂的具体操作步骤,是一种完成某一特殊目的的策略。

      (英文原文:A technique is implementational—that which actually takes place in a classroom.)

      3.“路子”“方法”“技巧”三者的关系。

      三者处于层级关系之中。“技巧”用来实施某一“方法”,而这一“方法”必须与某一“路子”相吻合。“路子”是公理,“方法”是程序,一种“路子”可以有多种方法;“技巧”要既与“方法”对应,也要与“路子”紧密地保持一致。

      An approach is axiomatic, a method is procedural. Within one approach, there can be many methods. Techniques must be consistent with a method, and therefore in harmony with an approach as well.

      4.对Anthony 分类界定的评价、总结:  优点:这种界定简明易懂,并有效地区分了底层理论原则和由此导出的种种实践策略。

        不足:对一种方法本身没有投入足够的关注;并未说明一种路子如何被应用于一种方法,也未说明一种方法和技巧是如何关联起来的。

        因此,我们修订并拓展了Anthony 原始模式。我们在设计这一层面来论述路子和方法。这个层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并详细说明了教师的角色,学习者的角色,以及教学材料的作用。而在具体实践运用方面(即Anthony模式中的技巧层面),我们更倾向于易于理解的术语—教学过程。因此,一种方法与路子间的理论上的联系就可见于有组织的教学设计和富有实践性的教学过程之中了。

          英文原文:Although Anthony`s original proposal has the advantage of simplicity and comprehensiveness and serves as a useful way of distinguis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derlying theoretical principles and the practices derived from them, it fails to give 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nature of a method itself…it fails to account for how an approach may be realized in a method, or for how method and technique are related….we have revised and extended the original Anthony model….We see approach and method treated at the level of design, that level in which objectives、syllabus and content are determined, and in which the roles of teachers、learners and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are specified. The implementation phase ( the level of Anthony`s model ) we refer to by the slightly more comprehensive term procedure.

                                                                                   

      (五)国外语言教学法分类

      之一:按照语言教学特征来分

      1) 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

      2) 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

      3) 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

      4) 强调焦急作用的功能派之二:按照教学目标来分

      1) 以听说实践为主

      2) 以分析理解为主

      之三:按照语言教学法应用的时间顺序来分:

      1)20世纪语言教学的主要趋势

      2)非传统流派

      3)当前的交际法流派

      

      1.语法翻译法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1.1 简介:

      ~~是二语教学发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是最古老的教学法。又被称为“传统法”“古典法”“学习性教学法”。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它由从前的翻译法、语法法、词汇翻译法发展而来,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来培养二语读写能力的教学法。最早应用于学习希腊语和拉丁文的古典语言,后来一直传承到现代外语学界。

          它之所以被称为“学业性教学法”,是因为它主要面向有一定第一语言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故用于中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教育。

      1.2 代表人物:德国语言学家  奥伦多夫 等。

      1.3 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传统语言学(也有的说是历史比较语言学。。。我晕了。。)

      心理学依据:官能心理学  18世纪  德国 伍尔夫

      哲学基里:惟理主义。

      1.4语法翻译法的教学原则

      1) 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

      2) 语言材料的内容以能否突出某种语法形式为准

      3) 运用学习者母语进行课堂教学

      4) 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

      1.5 对语法翻译法的评价:是外语教学中运用历史最长的一种教学法

      1.6优点

      1) 奠定了科学的外语教学法的基础。

      2) 重视语法教学,较适应成年学习者学习语言时重理性分析和重归纳演绎的特点。使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发展了智力。

      3) 重视翻译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习者的文学修养。

      1.7不足

      1) 过分强调语法学习,变学语言为学语法。

      2) 过分依赖母语,阻碍了目的语思维的形成。

      3) 忽略口语教学,使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形成较大缺陷。

       2,直接法

      2.1 直接法的历史背景:

      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更为频繁的国际贸易往来,需要大量能用外语进行口头交际的人。外语教学的重心由原来的书面翻译转向口头交际。

      2.2 直接法的主要代表人物

      1) 贝力子。德国的直接法实践者。主张按“幼儿学语”的过程和方法来教外语。

      2) 叶斯珀森。丹麦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法家。

      3) 帕默。英国外语教育家。口授法的代表人物。

      4) 韦斯特。英国外语教育家。阅读法的代表人物。

      5) 艾克斯利。英国著名英语教材《基础英语》作者。

      2.3 直接法的理论基础

      1) 语言学理论:句本位思想,许多词的具体意义只有在句子中才能得到确定;先口语后文字。

      2) 心理学理论:冯特“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思维,而是感觉”。

      3) 教育学理论:夸美纽斯“由事实到结论”,“实例先于规则”。

      2.4 直接法的基本原则

      1) 直接联系原则

      2) 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3) 以模仿为主原则

      4) 句本位原则

      5) 归纳途径教语法原则

      6) 以当代通用语言为教材原则

      2.5 直接法的教学方法及过程:

      1) 用演示代替翻译

      2) 用问答代替注入

      3) 在句中教单词

      4) 正面纠错。

      2.6 对直接法的评价

      2.6.1成就a) 促进了翻译法的变革,为后来的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和功能法等流派开了先河。

      b) 制定了一整套练习体系,编出了大批卓有成效、影响广泛的教材。

      2.6.2不足

      c) 过分强调幼儿学语的规律,抑制了成年人认知能力的发挥。

      d) 理性的东西很难用直接法来教学。

      

      3,听说法

      3.1 听说法的历史背景:二战期间的美国急需在短期内为军队培养大批外语口语人才。

      3.2 听说法的主要代表人物:弗里斯和拉多3.3 听说法的理论基础

      1) 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

      2) 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

      3.4 听说法的基本原则

      1) 听说领先

      2) 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3) 以句型为中心

      4) 排斥或限制母语

      5) 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

      6) 及时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

      3.5 听说法的教学过程:口授语言材料-->模仿记忆练习-->句型练习-->对话-->读、写练习

      3.6 对听说法的评价

      3.6.1意义

      1)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促进了外语教学法的发展。

      2) 建立起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外语教学的质量。

      3) 以句型为教学核心,通过对比预测教学重点难点,更符合学习语言的自然法则。

      4) 产生大批优秀的听说法教材。

      3.6.2缺陷

      1) 过分注意语言结构形式,忽视了语言材料的内容和意义

      2) 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活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4,视听法

      4.1 视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十世纪50年代,听说法和直接法都暴露出了一些弊病,法国人在两种教学法的基础上运用的一种短期速成教学法。

      4.2 视听法的理论基础

      1) 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

      2) 心理学:关于感觉和知觉的论述。4.3 视听法的基本原则

      1) 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

      2) 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3) 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

      4) 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

      4.4 视听法的教学过程:

      语言材料的展示及感知-->理解和记忆-->练习和运用

      4.5 对视听法的评价

      4.5.1长处

      1) 将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语言学习的感觉器官,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2) 创造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3) 在教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

      4.5.2不足

      1) 过分强调语言材料的整体模仿学习,难以用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和把握外语学习,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

      2) 忽视了阅读训练,单纯通过听说来学习,影响了学习者理解和应用语言的精确度。

      3) 忽视了情景同话语结构的配合,难以满足学习者实际的交际需要。5,自觉对比法 (选讲)

      5.1 自觉对比法产生的背景:

      二十世纪40年代,苏联外语口语人才的需求量少,教育界重视教育-教养作用,因此对直接法持批判态度,而更多地从语法翻译法撷取养料。

      5.2 自觉对比法的理论基础

      1) 教育学:外语学习目的是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更深刻地认识母语,帮助学习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 语言学: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外语的思维物质外壳是母语,因此母语是学好外语的前提。

      3) 心理学:巴甫洛夫的两个信号系统学说。

      5.3 自觉对比法的基本原则

      1) 用母语讲解外语

      2) 实践要有理论指导

      3) 理解地模仿

      4) 文字为基础,四会并重

      5) 典范的文学语言作为学习的材料

      5.4 对自觉对比法的评价

      5.4.1贡献

      1) 形成了既翻译又对比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翻译法。

      2) 对外语教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提高了外语教学法的科学性。

      5.4.2不足

      1) 夸大了外语课的政治作用,把外语课视为母语课的补充和附属,知识学习者口语能力低下。

      2) 走向与直接法相反的另一极端,重视外语知识和理论而忽视其工具作用。

      5.5 自觉对比法与直接法的综合——自觉实践法:

      是二十世纪50年代末,苏联对自觉对比法的改革。

      

      5,认知法

      5.1 认知法产生的背景:二十世纪60年代,随着国际间高科技交流的增加,过去重实践、轻理论,重口语、轻书面语的听说法培养出的单纯的口语人才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需要更多高层次、高水平的外语人才。

      5.2 认知法的理论基础

      1) 心理学: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动摇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认知法的产生打下了基础。奥斯贝尔的两种“学习”理论更是认知法反对听说法的有力武器。

      2) 语言学: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5.3 认知法的基本原则

      1) 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学为主

      2) 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3) 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4) 利用母语

      5) 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

      6) 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景

      5.4 认知法的教学过程

      1) 语言的理解阶段:通过教师简单的讲解,引导学习者自己发现语言规则

      2) 语言能力培养阶段:

      * 识别性练习

      * 动作反应练习

      * 挑选图片练习* 定义练习

      * 多项选择练习

      * 是非练习

      3)语言运用阶段:

      * 各种形式的交谈

      * 话题讨论或座谈

      * 快速问答

      * 叙述或记述

      * 翻译

      5.5对认知法的评价

      5.5.1 贡献1) 引进了认知心理学理论和当代语言科学理论,是外语教学更为科学。

      2) 把学习主体的认知心理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使外语教学法走向更为有效的发展道路

      7.5.2不足:

      对如何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还比较模糊,教外国人学外语的实践较少。

      

      6,功能法

      6.1 功能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十世纪70年代,欧共体的成立要求外语教学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而非语言结构的掌握。

      6.2 功能法的理论基础:1) 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海姆斯的“交际能力”,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等

      2) 心理学:功能派

      6.3 功能法的基本原则

      1) 以单元——学分体系组织语言教学

      2) 以功能意念为纲,考虑交际要素

      3) 教学过程交际化

      4) 基本目的语和专业目的语兼顾

      6.4 功能法的教学过程:

      展示语言材料-->学习和操练-->自由交际及表达

      6.5 对功能法的评价6.5.1特点及长处

      1) 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正确运用语言的同时还注意运用的得体性。

      2) 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努力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造接近真实的交际情景。

      3) 强调语言交际的目的,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保持一定的容忍度。

      4) 重视专业外语的教学,突出不同的领域、范围所需目的语的特点,使教学更具明确性和针对性,也使学习者的精力和注意力相对集中。

      6.5.2不足之处

      1) 功能和意念的范畴很难确定。2) 功能和结构的结合较难。

      3) 宽容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对培养学习者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得体性未必有益。

      7. 任务型教学法.

      (六) 对各种教学法流派的综合评价

      1.各种教学法都有合理内核

      2.现代的教学往往融合了多种教学法。

      3.对外汉语教学也不必拘泥于某一种方法。

      (七)作业布置

      思考题:

      1) 有人常用“钟摆”来比喻教学法流派的变迁,你对这个比喻有什么看法?

      2) 找一本英语教材,然后分析一下这本教材采用了什么教学法。

      

      第三章  课堂教学的过程和原则

      教学重点: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原则

      教学难点:理解课堂教学的原则并具体实施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 + 学生讨论

      教学学时:3学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讨论:请学生回忆自己上外语课的过程,总结教师上课的过程和所贯彻的原则。

      二、基本概念及相关内容

      1.教学单位

      (1)教学课时:包括学期总课时和课文课时。

      (2)教学单元:是由若干篇课文组合起来的较大的教学单位。

      (3)教学阶段:是比教学单元大,时间跨度长的教学单位。一般分为期中和期终两个阶段

      ●2.教学环节

      (1)组织教学

      (2)复习检查(3)讲练新内容

          ①导入新课

          ②讲解新知

          ③操练新知

      (4)巩固新

      (5)布置作业

      3. 教学步骤

      4. 教学行为

      三、课堂教学的过程

      1.备课

      分析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分析教学对象------确定教学方法

      2.课堂组织与管理

      导入课堂,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3.课堂教学的评估

      测量和评估教学效果-----采取补救措施,完善教学

      四、课堂教学原则

      1.精讲多练的原则

      2.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3.结构、功能和文化相结合的原则4.自觉学习和自然习得相结合的原则

      5.听、说、读、写全面结合的原则

      6.严格控制使用母语和媒介语的原则

      7.加强直观性教学的原则

      五、实践活动

      1.观看教学录像,请学生说明课堂中包括了哪些教学环节?

      2.观看教学录像,讨论教师在课堂中如何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

      作业:

      对比“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举例说明如何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理解为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这条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章  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对象

      教学重点:教材的处理、学习者的特点分析

      教学难点:学习者的特点与分析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 + 学生讨论

      教学学时:3学时

      教学步骤:

      一、教材的选择和处理

      1.教材选择的原则:     

      ↗学习者的年龄、国别文化特点                ↗语料来源于生活

      针对性 →学习目的、起点的                  实用性  →能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

      ↘学习时限                                ↘有利于交际性练习的开展

                ↗语言通用、规范                          ↗内容反映学习者关注的话题

      科学性→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准确              趣味性→内容多样化扩大文化内涵

            ↘内容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                  ↘扩大文化内涵

      2. 教材处理的一般过程

      ●翻阅和了解教材全貌

      翻阅和了解教材指导思想和教学体系翻阅和了解教材内容

      课的组成

      课文内容

      生词量

      语言点

      注释

      词语例解

      练习

      二、教学对象

      (1)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习者的一般分类:国别、年龄、身份、文化程度(2)汉语作为外语学习者的认知风格的差异: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沉思型和冲动型/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3)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习者的情感因素的差异

      动机: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

      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是一种藏于内心,对行为或事物作出评价反应或准备采取相应行动的倾向性。

      性格

      (4)学习主体的特点
(1)以掌握语言工具为动机的
(2)以升学为学习动机的
(3)造为学习动机的
(4)以研究学习为目的的

      (5)没有明确目的的

      三、实践活动

      1.将对外汉语学习的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教材针对哪些对象而编写。

      2. 教师列举不同的教学对象,请学生指出他们的学习特点有何不同?

      作业:

      1.翻阅尽可能多的汉语教材,熟悉教材。

      2.日本和美国学生分别属于哪种认知和学习风格,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区别对待?

      第五章  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案的编写、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难点:教案的编写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 + 学生实践

      教学学时:4学时

      教学步骤:

      一、课堂前的准备

      1. 备学生

      学生已有的基础----国别的构成----学生学习能力的估计

      2.备教材

      课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本课与前后课程的联系----课文

      3. 备方法

      针对不同的部分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二、教案的编写

      1.给学生真实的教案案例,让学生总结教案的构成要素:

        课题

      教学内容

      目的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时数

      教具准备

      教学环节(重中之重)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 教案撰写的注意事项

      1) 教学目的、要求要陈述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要反映学习结果的理解、记忆和运用三个层次。

      2) 从复习旧课到布置作业时教学过程中的五大环节,每个环节需花多少时间应大致框定

      3) 讲解新课的教学步骤要依据语言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认知心理过程来安排和组合。

      4) 语法规则的举例一般需补充典型例句、一般例句、复杂例句和变式例句等,都要事先拟就。

      5) 课堂提问需有计划地周密设计,所拟问题应尽可能有连贯性、启发性,并给学习者创造性发挥的机会和余地。上课准备发问的问题连同参考答案要写进教案。

      6) 文化内容讲什么,怎么讲,要事先考虑成熟,重点和关键语句要写进教案。

      7) 作业的布置要在教案中注明在教材中的何处,或附上补充练习题。

      8) 教案执行完毕,要写执教记录。

      三、 组织教学

      (1)课前导入: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之能集中注意力,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2)复习检查:检查上一次课布置的作业,集体订正。复习前一课的知识。

      (3)讲练新内容: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讲,以练代讲。让学生多进行模仿性训练,掌握语言的结构。教师要突出重点难点,以旧带新,由易到难。

      (4)巩固新内容:以练习为主,加强训练。

      (5)布置作业。

      4.提问和改错
1) 提问(提示性问题、复述性问题、剥笋性问题、归纳性问题)
2) 改错:大错有错必改,小错适当提醒,失误自己修正。

      5. 汉语课外活动

      课内和课外关系

      1) 小环境与大环境的关系

      2) 有意学习与无意学习的关系

      3) 小循环与大循环的关系

      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的配合和方法1) 直接性配合

      2) 间接性配合

      四、活动

      1. 结合自己拿到的教案实例说明,教师是如何组织教学的。

      2. 分组讨论总结课堂提问的方式和方法,举例说明。

      3. 讨论:课外汉语教学可以采取哪些方式?

      作业:

      1. 给拿到的课文编写一篇完整的教案。

      2. 阅读《外汉语课堂教学教案设计》,熟悉并掌握各种课型教案的编写方式。第六章  课音的课堂教学实施

      教学重点:汉语语音的的课堂教学要点及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实践及讲评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实践

      教学时间:4学时

      教学步骤:

      1,讨论

      1)你已经学过《现代汉语》,能不能来谈谈汉语语音的特点。

      2)你觉得外国人学习语音的难点可能有哪些?

      3)思考:你的英语老师怎么教语音的?

      2.教学拼音要掌握汉语语音的三个特点

      音位的对应性

      音节的音乐性

      声调的起伏性

      3. 语音教学的阶段安排:入门阶段安排专门的语音训练,中高级阶段也不应忽视。

      3.1语音训练的单位:

      1)音素教学:20世纪60年代左右,音素教学

                          80年代,受功能法影响,按功能项目安排分类会话和句型

                          90年代,回归音素教学法——————缺点

      2)语流教学:在语流中整体感知句子的语音语调

      3)音节教学法

      我们认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由音素开始教起,再组合成音节,再进行短语练习,最后才是句子。

      4.语音教学与其他语言要素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语音教学的同时出现一些词汇,既可以增加词汇量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对于汉字教学,可以出现数量有限且笔画简单易记的汉字。

      5.语音教学的原则:1)短期集中教学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

      2)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

      3)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

      4)声韵调结合教学,循序渐进

      5)听说结合,先听后说

      6)以模仿和练习为主,知识讲解为辅

      7)机械性练习与有意义性练习相结合

      6. 语音教学方法

      1)辨音训练

      * 发音部位的训练

      * 发音方法的训练* 发音难点的训练

      * 拼读的训练

      2)声调训练

      * 单音节声调练习

      * 双音节声调练习

      * 变调训练

      7.语音教学技巧:教具演示,夸张发音,手势模拟,对比听辨,以旧带新,声调组合

      8.补充介绍发音教学背景(David Nunan 2003)

      第一个变化方向: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第二个变化方向: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

      第三个变化方向:20世纪80年代之后(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

      作业:1.设计语音教学一节语音教学写出教学步骤

            2.预习词汇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并设计微型教学实践

      第七章  词汇的课堂教学实施

      教学重点:汉语词汇的课堂教学要点及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实践及讲评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实践教学时间:4学时

      教学步骤:

      1. 词汇教学的意义

          词汇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

          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语言要素教学,贯穿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

          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对社会发展反应最灵敏。因此词汇教学既有长期性。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涉及语法、语用、语音、文化等方面,具有“多维性”特征。

      2.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的关系

      思考:在日常交际中,是语法的准确性更重要,还是词汇的传情达意更重要?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Samuels(1972):语言交际中,二者的互补关系。

                    一种语言中的词汇上的空缺往往可以通过语法的手段得到弥补;

                    一种语言中的语法上的空缺往往可以通过词汇的手段进行弥补。

                    不同语言对词汇和语法的不同依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人类语言的种种差异。

      Widdowson(1992):语言环境的丰富与贫乏,对二者关系的影响。                语境丰富:词汇与语法的交际功能相比,词汇主要,语法次要                语境相对贫乏:对于语言的输出和理解,语法起较大作用。

                      语法的作用是调节性的,服务于词汇的。

                      语法表示关系意义,词汇表达实际意义。

      目前,人们一致认为,词汇知识是语言使用者语言能力的一部分

      “语法教学词汇化”:把语法现象、语法结构通过词汇的教学方式进行,一词汇教学带体语法教学(语法说明),以词汇教学带动语法教学。

      思考:如何理解词汇教学和其他语言要素教学的联系?3.词汇教学的发展历程

          传统的外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强调词的字面意义,教学方法主要是对比和翻译,忽视了实际使用中的词汇意义。

          70年代后期,词汇教学开始得到重视,并通过研究词汇习得来寻找词汇教学的最佳途径。

      3.2.3 母语词汇习得和外语词汇习得的特点

      思考:你语文课学习词汇跟你外语课学习词汇有什么不同,老师的教法一样吗?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

      * 语言环境——真实环境,模拟环境

      * 交际能力——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 情感因素——动机、态度、性格

      * 认知基础——语音方面(语音符号及组合方式有差异)书写方面(书写系统不同)词法方面(构词方法和词的形态相异)

      4.词汇教学的原则

      讨论:

      有的老师教生词的时候,常常直接告诉学生:“幸福”就是“happy”,然后就继续教下个生词,你觉得怎么样?

      提示:词汇教学应遵循如下的原则

      > 系统性原则:必须充分注意到各个单词之间的各种系统内部关系,如组合、聚合关系。

      > 文化性原则: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 认知性原则:两种词汇在大脑中的认知基础不同,学习者学习不同类型词汇的方法相异。

      > 情感性原则:教师应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负焦虑。

      > 实践性原则: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师满堂灌的现象。“精讲活练”(不要一味地机械性死练,要切忌出现教师一个人讲的情况,自始至终都要调动学生参与)

      > 深入浅出原则:避免照搬词典注解的做法,尽量使用简明的语言讲授词语。根据词语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

      > 交际性原则。词汇教学和词汇练习都应该突出交际。可以采用教具,实物。又比如解释生词使用的例句和帮助学生练习生次设计的情景,都要注意常用性和真实性。

      5. 词汇教学的内容   

      思考:你认为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应当教些什么?和我们学的现代汉语课程、词汇学课程的内容一样吗?

      1) 教学内容的分类:词的构成——不同的分类标准

                      语的构成

                      语块的构成及其教学意义

      2)教学内容:词语的形音义,词语的用法,构成词语的语素的意义,汉语的构词法,

      词语的语境知识,词语的网络联想词群,词语的文化意义,

      基于汉外比较的词汇的“空位”

      6.词汇教学的方法

      分类一:直接的词汇教学和间接的词汇教学

      分类二:* 直观法  * 定义法  * 关联法(上下关联、新旧关联)

      * 联想法(本义引申释词、文化典故释词、文字结构释词)

      * 对比法  * 比较法  * 词语的练习 分类三:网络化教学法,利用配价理论进行教学,

      语素教学法(字本位),“输入-输出”模式教学法

      7.词汇教学的常用顺序

      第一步:展示和释义

      1 生词展示的顺序:不一定按生词表顺序教授生词,把本课的生词作为一个整体,交易处理,也可以的。要注意根据课文生词的特点。

      a) 按照生词的偏旁部首排列

      b) 按照词类或某些小类安排。(桌子椅子书架 这样的课文,可以按照量词归类)

      c) 按照语义场排列(天气有关的课文)(教完生词后,当场复习,也可利用这样的语义场,先教师提问,以后学生根据语义场做成段表达)

      2 生词展示和释义的方法:展示和释义常常结合在一起进行的

      思考:下面这些例子分别使用了前面的哪些方法?

      a) 用实物动作,图片图画展示(形象性较强的生词)(直观,而且学生可以表演)(画简图)

      i. 实物(文具,水果,)(教“钱”“钱的计算”)

      ii. 画示意图:大、小; 高、矮

      iii. 看、看见;水:深、浅

      iv. 利用动作:打,扫,哭,笑v. 衣服颜色:深、浅(指着班上的同学衣服问:深蓝、浅蓝)

      b) 用卡片展示生词:对初级班或者西方人班;不仅教学时候可用,复习也可用

      i. 西方人:帮助学习生词

      ii. 初级班:一面汉字,一面图画和拼音

      c)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类推:学了“天”(今天,明天等)类推“今年,明年”等

      d) 设计情景释义

      i. 满意(做动作披阅作业,作出满意的样子,以后说“这是…的作业,老师对他的作业很满意”,说的时候强调“满意”;以后写一个难看的

      汉字,摇摇头,擦掉,问学生“老师为什么擦这个汉字”,学生回答“老师对自己写的字不满意”)

      ii. 介绍(老师自我介绍:我姓刘,教你们阅读。以后跳出情景解释:老师在介绍自己。以后让三个人上来,一个人介绍那两个人认识,其他同学根据这个情景用“介绍”说话)

      e) 用近义词反义词释义(借、还;快乐、愉快;胖、瘦)

      f) 通过提问总结的方式释义:练习“了解”

      i. 老师问学生:你认识某某学生吗?认识。你知道他喜欢什么运动吗?不知道。老师总结:你认识他,但是不了解他。

      ii. 你知道某某事情吗?知道。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吗?知道。(不但知道这件事情,而且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不知道(知道这件事情,但是

      不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

      g) 利用上下文解释:有的生词,教生词时只是正音,不解释意义用法,到学课文的时候再解释。再说

      h) 用学过的语素释义:失去(要解释“失”的意义,便于以后学生学习“失学失望”)

      i) 用学生母语解释:能少用尽量少用,注意指出母语和汉语在语义上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第二步讲解

      初级阶段:帮助学生掌握常用词语的主要意思和主要用法,不要遍地开花,分散重点。(1)词义解释方面: 集中讲解课文意义,不要急于讲解别的义项(比如“收拾”,只要集中讲解和课文有关的“打扫”意义,不要去解

      释“你不听话,我让爸爸来收拾你”“敌人全部叫我们收拾了”)

      (2)词语用法介绍

      a) 句法功能:

      讨论:下面两种方法,哪种好,为什么?

      方法1:老师问“形容一个地方人多,气氛热烈。比如街上很热闹/商店很热闹/晚会很热闹”

      方法2:老师:你们说东京/大阪/汉城什么地方很热闹?学生回答。老师:很好。我们还可以说某某路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还有,上个星期他的生日晚会开得怎么样?学生:开得很热闹。

      提示:

      方法2比1好。1全部都是作谓语的情况。2重视语境,而且多样化。教师不需要讲出术语,却已经帮助学生练习了“热闹”的谓语定语和补语的用法。另外,表面上看,后者用的时间多,但是由于这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教师讲的其实不多,学生一直参与其中,受到的效果要强得多。

      b) 使用范围:

      讨论:“热情”和“热烈”有什么区别

      热情只能用于表示对人的态度,热烈多用于充满强烈感情色彩的场面,常用“热烈欢迎”。这样的差别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但是上课的时候不要打出现深奥的词语或者大讲概念术语。教学时要善于用离子让学生来体会差别。

      c) 搭配功能:

      讨论:“参观、访问”都是“visit”,一样吗?

      参观(实地观察,不能与人的名词直接用)访问(有目的的去看望,交谈,有礼仪的正规活动)上课时不必讲这些概念,通过举例,讲练词语来让学生学会词语的用法。

      i. 参观+学校/展览/亿元/工厂

      ii. 访问+老师/大学/中国

      d) 感情色彩:

      讨论:“一点儿”和“有点儿”都可以跟形容词用,意思一样吗?

      有点儿搭配的词语都是贬义的(本身是贬义词,或者不+褒义词)

      e) 离合词的使用规律:见面/结婚/散布/睡觉

      f) 适度扩展:节日(扩展“节”,但是不要扩展“节约节省”)反义词扩展

      提问:你觉得初级阶段和中高级教生词有什么不同?

      提示:中高级阶段可以不同

      (1) 词义解释:可以有选择的将一些别的义项

      (2) 词语用法:初级类似,但是增加用法的广度和难度

      a) 例句体现词语用法的多样化。“倒霉”(倒霉的人/真倒霉/倒大霉/这倒霉的笔);“宣布”(动词+宣布/宣布+动词/宣布+宾语/状语+宣布/宣布+补语/宣布+中心语)

      b) 注意感情色彩:动不动/透/顶+贬义词

      c) 文化

      d) 语体:书面语/口语(择偶/找对象)(吝啬/小气)

      e) 音节的搭配:过难/*困难,偷钱,偷窃财物,*偷窃钱

      (3) 词语扩展

      a) 语素:亲笔:亲手/亲口/亲身/亲自

      b) 构词法(前缀后缀):可爱,可恨 做这类活动要注意启发和学生一起活动,让学生参与解释,不要让教师一人的满堂灌。

      第三步 操练

      1) 朗读

      2) 给情景,让学生说生词(最好打乱次序)(要是发现你的钥匙丢了,你怎么说?糟糕)(如果你们每个人都学习努力,我们还可以说大家怎么样?刻苦)(细心的反义词是?粗心)(你病了,别的人来看我,他们怎么样?关心我)(小明常常帮助别人,所以大家都愿意跟他?来往)(我不懂刻苦的意思,他告诉我,这是?解释)(我几天以后去美国。学生“不久以后去美国”)3) 听写:含有生词的句子和词语。

      4) 课堂上给情景造句,课后作也可以自由发挥。练习“应该”(妈妈觉得孩子的字写得不够清楚,他会怎么说?应该把字写清楚)(小王借了别人的东西没有还,你认为?借了别人的东西应该还)(明天要考试,你认为?应该复习)

      5) 设计交际表演,规定用某些词语。

      6) 复述课文,用规定的词语。

      3.2.7 帮助学生积累词汇的技巧

      1)同音异义词归类:强化学生头脑中对它们的印象,使学生在听到发音后能迅速反映出准确的词语并准确理解语句的意思。(如:花:花了很多钱,开花)2)按词性归类

      3)按词所代表的概念归类

      4)按近义词、反义词归类

      5)按构词方式归类

      6)按语素归类

      作业题:

      设计虚词的教学教案.

      预习:下一章的教学内容\准备教学实践

      六.观看教学示范DVD"综合—词汇教学".

      七.汉语词汇教学实践活动.

          第八章 汉语语法教学

      教学重点: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语法教学环节及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技巧,并具体实施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 + 学生讨论+学生实践

      教学学时:6学时

      讲授内容:

      1.教学语法的基本教学环节2.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

      3.语法的讲解方法、教学示例学生、微型教学活动.

      4.语法练习的方法、教学示例、微型教学活动.

      5.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6.观看教学示范DVD"综合—语法教学".

      7.汉语语法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1,思考:你的英语老师怎么教语法的?

      2,讨论你觉得外国人学习语法的难点可能有哪些?

      一、教学语法的基本教学环节

      1.预测—认识某语法项学生习得的偏误

      2.针对偏误确立教学策略(知识、方法)      备课中完成

      3.有针对性地点拨讲解

      4.有针对性地多类型、多角度操练        授课中完成

      5.检测与反馈——授课中或授课后完成

      二、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

      * (一)演绎法(规——例法)1.由一般性的原理(或叫前提),推出特殊性的结论。这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三段论就是这种推理的基本形式。

      这种推理方式应用到语法教学当中,就是先给出语法规则,再举出例子说明,并让学生按规则进行操练和应用。

      2.教师示例:用演绎法进行“存现句”教学

      3.学生教学实践:用演绎法讲解“形容词重叠”、 “一向”和“向来”的区别。

      4.教学实践讲评

      5.演绎法强调语法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往往偏重于形式方面的讲解和操练,在意义方面可能显得比较薄弱。另外,在运用演绎法的时侯,要注意防止简单地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

      * (二)归纳法(例——规法)

      1.它是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具体运用到语法的讲解上就是先让学生接触到具体的语言现象,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从这些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概括出语法规则。这是一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过程。

      2.教师示例:用归纳法进行汉语疑问句的教学

      看下面的句子,讨论一下哪些句子要用“吗”,哪些句子不能用“吗”:

      (1)你是美国人?(2)你学习汉语?

      (3)你是哪国人?

      (4)你学习什么?

      (5)你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

      (6)你学习汉语还是日语?

      (7)你是不是美国人?

      (8)你学习不学习汉语?

      师生归纳得出结

      3.学生实践:汉语基本句型小结;讲解“上下”,“左右”表示大约数目时的区别

      4.归纳法能够比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己有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归纳法往往系统性、完整性不强,这是其缺陷。另外,在运用综合法的时侯,要注意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注意课堂教学的效率。

      * (三) 对比法

      1.新旧对比

      教学示例:可能补语的讲解\"被"字句的讲解

      2.内部对比

      教学示例:"再、又"这一组副词的讲解\"动词+着"和"在+动词"两种形式的用法

      3.汉外对比

      教学示例: 教学定语* (四)归类法(结构归类、功能归类)

      1.也叫句型法。这是从具体语言材料到语言材料,既不同于归纳法也不于于演绎法。它把语法规则归结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体化为一些范句。先让学生接触范句,然后通过模仿、类比、操练,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

      2.教师示例:

      A你们昨天赢了没有?

      B,没赢。

      然后让争生作替换练习:

      你们  昨天赢  了  没有?          B·没  赢。

                    看书                                  看              工作                                工作

                    见面                                  见面

      显然,这个练习的用意是要学生熟练掌握"·……了没有"这一疑问方式以及否

      定回答"没……"。

      类比法比较直观、通俗、实用,缺点是不利于帮助学生理性地把握语法系统,语

      法知识往往比较零散。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都曾经是语法教学方法的主流。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上述方法往往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的不同,适当选择或侧重运用某一方法。

      3.思考题:

      演绎法、综合法、类比法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用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设计:“把字句”的教学案例。

      三、语法的讲解

      1.思考:语法讲解的切入角度?

      句法、语义、语用

      1)句法平面

      重点介绍配价语法

      教学示例:以动词为中心的副词用法的讲解

      学生实践:着、了、过的教学,离合词的教学

      2)语义:语义分析在初级阶段,主要是分析词的概念意义和句子的命题意义等基本意义;到中高级阶段,主要是分析词和句子的色彩意义,包括感情色彩、风格色彩和形象色彩等。汉语的实词有词汇义,作为词类有语法义。对实词在语义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小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数词为例,初级阶段主要学习如何使用整数、分数、小数、倍数以及概数等来表达数目,用序数来表达次序等数词的基本用法。中高级阶段则需要学习数词的活用,比如用"三""五""九""十""百""千""万"等,表示"多"这样的虚指用法,如"三番五次""九牛一毛"十万八千里""百闻不如一见""千方百计""万水千山"等。通过语义分析将这些数词归类,帮助学生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其他如量词、形容词等的学习也是如此,初级阶段学习最基本的名量组合、名形组合,以某一量词或形容词能与哪些名词组合进行归类,到了中高级阶段,就要对这样的组合进行语义分析而归类了,如名量搭配的语义根源、语义联系、语言色彩等,名形搭配的褒贬含义、语体色彩等。另外,还应分析名量词、动量词的借用情况,形容词的文学性色彩等,将语言最生动鲜活的意义展现给学生。对实词进行语义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准确、形象地使用汉语中丰富的语汇,并使学生对词与词在语法功能上的组合关系,诸如名词和量词、动词和宾语、动词和补语等,从死记硬背到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对句子的语义分析主要是揭示句子成分之间的种种语义关系以及不同的语义指向、语义制约等。如"丈夫当选了厂长",学生对"当选"难以理解,造出"她丈夫被工人们当选成了厂长"这样的句子,当老师对句子进行了相应的语义分析之后,指出:这个句子的语义是:工人们"选",她丈夫"当"厂长,所以是"当选",学生才明白"当选"的用法。还有,名词在句中无论作主语还是作谓语动词的宾语,都有其语义的规定性,即施事、受事、处所、时间、结果、目的等等。另外,句子的状语也有语义指向问题戌时这些地方我都去过了","这个地方我们都去过了"。状语"都"在第一句里的语义指向是受事"这些地方",在第二句里的语义指向则是施事"我们"。

          教学示例:“不”、“没”的区别    学生实践:把字句、被字句教学中语义的解释

      3)语用:指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放口何使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际。语用分析的范畴包括:交际语境、表达心理、话题与评论、表达重心和焦点、预设、言外之意,以及交际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表达语气、口气等。语境格外重要,学生对句法结构容易明白,但语义和语用都受语境制约,所以学生更要懂得一个句子使用的语境。现实交际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语境决定词语、句子甚至语段的形式租意义的选择。当学习者身处一定语境中时、又于对周围环境交际对象和交际动机的了解,使他们很容易理解此时此地所说话语的意思私用途,如果脱离语境,这种理解将十分困难。因此,如果孤立地讲解一个词语的含义或一种句型,而没有语境的支持,要让学生理解并会恰当使用,几乎是不可能的。

      语用分析还包括指出某些形式的言外之意。如:语气助词"了"有一个信息提示的语用功能,。都六十岁的人了"这句话发出了"六十岁了"的信息,提请听者注意,可能表达的意向有"老了,身体不行了","不再有什么理想了","来日无多了"等,具体意向由语境决定。

      语用分析在中高级阶段还用于辨析同义结构在不同场合及其表达的不同含义。同义结构不仅有语义上的差异,还涉及语境、交际双方对话题的共知程度、社交背景以及双方表达的意向等语用问题。例如:通报"某个人来了"这个话题,当通报人不带感情色彩时,就说:"小张来了。"如果对来人感到厌烦、不满,则说:"小张又来了!"如果对来人的出现喜出望外,则说:"你看谁来了由此可见,人们在交际中表达的正确、得体与否,不仅取决于词语的基本意义,还取决于说话人交际的目的、场合和心理。因此语用分析是帮助学生在交际中选择语言达到得体恰当,并符合中国人表达习惯的重要手段。

      语法导入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教学示例:“就”、“才”

      四、语法的练习

      从机械性训练入手,以后是半交际性的练习。

      (一)什么是机械性练习:机械性训练方法:

      1. 重复(朗读)

      2. 扩展举例:

      你做什么?

      你跟谁一起看电视?

      你在那里跟他一起看电视?

      你什么时候跟他一起看电视?

      3. 替换练习

      4. 句型转换:主动句转成被动句,但是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因为语用不一样

      (二)什么是半交际性练习:回答问题、完成句子、按照你的意思用规定的句型说出来。

      1. 问答(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2. 师生回答问题;举例:用“喜欢”提问

      3. 学生之间互相问答

      4. 联系实际:有的课文有关于找对象的内容(课文中的问题可能只是针对课文的)。你可以问:你有对象吗?你希望的对象是怎么样的?……学生会感到有话可以说。学生之间也会开玩笑。

      5. 要注意灵活提问。比如“帮助”:比帮助过别人吗?没有;-->别人帮助过你吗?

      6. 避免冷场—追加式提问:-你喜欢滑冰吗?-喜欢。-你喜欢游泳吗?-喜欢。-为什么喜欢?-……

      7. 按照要求完成句子或者扩展句子。可以采用给情景用规定词语说句子或完成句子的方法。比如:看样子(天气好像不好……,他好像身体不好……)

      8. 利用图片照片:老师取出图片(简单趋向补语),打乱后逐个出示,学生说

      9. 利用课堂的情景:让学生出来,进去

      10. 利用动作:练习把字句:老师没做一个动做,学生说句子。

      举例

      老师把笔放在桌子上

      老师对学生说“这本书送给你”

      老师擦黑板

      老师关门

      11 情景造句:(把/被)

      举例:

      妈妈煮好了饭菜,出门前他告诉你等一会儿热一下就可以吃了。怎么说?

      他昨天借了你的自行车,结果丢了,我问你“今天为什么不骑车?”……

      (三)交际性(任务型)的练习

      * 设置情景;注意“信息落差”

      * 角色扮演,教师在旁边指导

      举例1:

      两个人分别拿两张纸片,上面的内容分别是同一个人的不同情况。互相问答。举例2:

      那两张卡片,一张是要买的货物,另外一张使现有的货物情况。这样的练习能够避免学生随便说的情况。

      举例3:

      老师问第一个人“你叫什么名字?”然后去问第二个人“他叫什么名字”。可能他也不知道,于是两个人开始问答。-->这种方法对大班比较合适。* 设计游戏:

      例子1:人+地点+动作 游戏

      例子2:猜老师的年纪(一方面学习了年龄的表达,另外一方面告诉学生在中国年龄不是一个忌讳,是可以讨论的。)

      活动:可观看“操练课”和“活动课”的教学录像。

      以上三种练习都需要,但后两种是重点。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课堂教学中的模拟交际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都想方设法创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加模拟活动。大家都越来越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真正的学习产生在他使用这种语言的时候。教师在带学生做练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令要十分明确。(2)至少要给两个例子。

      (3)保持一定的速度,只要80%的学生掌握到了80%的程度,就可以继续进行下去,不要因个别差的学生而放慢速度。

      (4)齐唱或分组唱只适用于唯一答案的机械练习,不适用于多种答案的创造性练习,创造性练习要请学生单独回答。

      (5)口头练习要合上书做。

      (6)叫学生回答时不要按固定顺序。

      (7)先给提示,再叫学生。

      (8)给学生思考答案的时间,不要马上叫学生回答。

      (9)练习要有变化。

      (10)纠正主要错误、普遍性错误,使用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自己纠错,纠错后给予反馈,肯定正确的。纠错注意时机,不要打断学生的话,不要挫伤学生情绪。

      根据语言习得的心理过程,练习的类型又可以分为理解、模仿、记忆、交际等不同性质的练习。理解性练习,如造句、填空、改错、翻译、是非选择等。模仿性练习,如替换等句型操练,多为机械性练习。记忆性练习,也叫巩固性练习,这种练习的目的就是使短时记忆发展为长时记忆,理解性的模仿性练习方法都可以用于记忆性练习,这种记忆性练习的方式应尽可能多样化,通过多种方式练习,使学生的词汇、语法点在不同环境中重现,达到加强记忆的目的。交际性练习戌口听力训练中的语义理解练习,包括听后回答问题,听后讨论或辩论等;口头表达训练中成段表达能力训练,包括复述课文、根据老师给的题目讲一个故事,围绕一定话题课堂讨论或辩论等;再如阅读训练中培养阅读能力的一些方法;以及笔头表达训练中写字、写话、应用文写作等训练方法。

      五、语法教学技巧

      (一)展示语法点的技巧

      展示语法点就是把所要教的语法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语法内容(句型或词语)在形式、意义和功能三方面都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展示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第一步。展示得法,可以减少学生在理解上的难度,理解所学语法点的用法。常用的展示语法点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实物

      利用课堂上所存在的或教师事先准备的实物,将语法点展示出来。

      比如利用书、笔、课桌、椅子、书包等实物,可以讲"存现句"。

      教师:桌子上有书。(边说边指示学生看)

      教师:椅子上有什么?

      学生:椅子上有书也。(教师板书这个句子)

      教师:书包里有什么?

      学生:书包里有书。(教师板书这个句子)教师:墙上有什么?

      学生:墙上有地图。(教师板书这个句子)

      教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句型:

      (板书)处所(地点)+有+名词性词语(人、物),现在请大家用这个句型来造句子,可以看看教室里的情景,也可以想想校园里,你的家里,大街上等地方的情景。

      学生:(造句)

      也可以用身边的实物讲"在……上,在……里,在…•前面(边),在……后面(边),在……左面(边),在……右面(边),在……旁边"等结构。

      (2)道具

      教师通过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引出语法点。

      比如讲时间时,用硬纸板做的钟表,可以随意拨动指针,帮助学生练习时间的说法。学习方位词时可以用纸板做的小房子等表示处所,移来移去展示方位变换。学习点菜时,可以使用放大的菜单等等,在展示道具的同时用问答的形式引出并操练语法点。

      (3)图片

      直观教学法中图片的使用率是相当高的,包括表现各种主题的照片、画片、明信片,以及地图、超市的商品宣传彩页,在教学中都很有用,会画画的教师还可以画简笔画、漫画等来辅助教学。

      比如,用家庭照片展示亲属的称呼;用地图展示国家或地区的名称及地理位置;用实物图片展示量词"一个面包"、"一条面包"、"一片面包"等;用超市的商品宣传彩页,展示商品价格的标记法、买东西的说法、东西贵贱的比较法等等;用漫画等讲成语等。特别是在初级阶段,用图片展示生词、新句型并进行操练,是非常实用、有效的。

      (4)通过问答等交流形式展示

      1)听写

      将所要引出的语法点的应用实例、例句通过课堂听写的形式展示出来。

      2)提问

      在学生已做过较好预习的前提下可以使用直接提问:"谁能说说我们今天要学的语法是什么扩这样的方法引出语法点,在学生说出后,可请其他学生说出儿个句子,教师纠正后写在黑板上备用。这种方法比较自然,能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参与,同时也检查了预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督促。

      3)对话

      通过师生对话将所要引出的语法点展示出来。这种方法也很实用,特别是在学生预习情况较好,语法点又不太复杂时,比较有效。由于学生在与教师对话时必须集中注意力,顺着教师的指引回答问题所以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容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这"种对话的方式可以是一间一答,教师从学生熟悉的能够回答的问题入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当中帮助教师引出要操练的语法点。比如讲“是”字句。

      学生教学实践:请设计表示经历的“过”的语法点的展示

      (5) 情景引入法

      1.情景引入法也是用问答的方式引出语法点,所不同的是"问答"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2.教学示例:讲"连……都/也十动(……)"

      3.学生实践:结果补语、比字句怎样用情景法展示?

      (6)复习引入法

      (7)利用肢体语言展示

      请思考:那些语法项目可以用肢体语言展示?(二)解释语法点的技巧

      解释语法点就是对语法点的形式、意义、功能三方面加以解释。首先是对语法点的形式加以解释,一般包括结构本身及其相关结构形式,如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等,还有该结构的必要成分、语法成分的排列顺序以及虚词的位置等。必要时指出新语法与学过的语法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对意义的解释是告诉学生语法点的语义特点,主要是语法意义。这种解释要充分利用新旧语法结构之间的语义联系,借助已经学过的结构,来解释新结构,可以使用对比、分析等方法。

      对功能的解释主要是告诉学生所教语法点的功能和使用语境、条件。这一点,是语法点解释中的关键。

      (1)直观解释法

      1)借助图片

      利用图片使学生理解所学的语法点。特别是在初级阶段,学生词汇有限,语法点也不太复杂时,用这种方式很容易达到教学目标,只是教师准备图片较为费时费力,必须多花点工夫。

      2)简笔画

      用简单形象的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点。

      3)道具

      利用道具解释语法点。最典型的是讲时间.

      4) 表演教师或教师跟学生一起通过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点,这主要是通动作将语法点直观化。

      (2) 化繁为简解释法

      1)图示、公式

      用图示或公式将语法点的形式列出,简明扼要,便于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可以写在黑板上,也可以做成图表或卡片。

      教学示例:解释"把"字句的基本句型结构

      2)符号

      在解释语法点时,使用一些固定的符号将语法点形式化,有简单明确、便于记忆的好处,也可以作为练习时的提示。

      教学示例: "了"的基本用法

       (3)情景解释法

      教师利用课堂上以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解释语法点。

      教学示例:¨占……的几分之几"\"比较句"

      (4)其他解释法.

      1)翻译

        把要解释的语法点直接翻译成学生的母语。这种方法适用于意义;比较抽象,用直观手段难以说明的语法点,使用起来非常简便。比如在-解释一些意义抽象的虚词时,简单的翻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马上就明白了。但是也要注意这一词语在两种语言中是完全对等的还是有差异的,还要进一步讲解清楚,不要让学生误解、误用。由于翻译本身可能带来一些语义、语用方面的歧义或偏差,所以我们仍然主张少用、慎用翻译解释法。

      2)学生解释

       让学生用汉语解释语法点。一些简单的语法项目、学生预习也比较充分的时候,可以一开始就用提问的方式,请学生用汉语进行解释,另一种是一些难于理解的语言现象,教师在解释后仍然有学生不明白,这时可以请己经理解了的学生给别的学生讲解,可以用他们的母语,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的讲解可能更有效。比如较难理解的词语的意义、较难使用的句型的用法,甚至较难发的音节,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解释。但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确保讲解的学生对语法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

      作业题:

      设计结果补语/可能补语/把字句/”了”的教学教案.

      预习:下一章的教学内容\准备教学实践

      六.观看教学示范DVD"综合—语法教学".

      七.汉语语法教学实践活动.

      第九章    精读课的课堂教学

      教学重点:精读课课堂教学要点及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实践及讲评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实践

      教学时间:4学时

      教学步骤:

      导入:留学生的汉语精读课是什么样的?教什么?请回忆一下你的外语课。

      第一节  精读课的教学原则

      一、精读课的性质

       精读课是一门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这4项技能的综合课,同时,它还要兼顾有关文化知识的介绍。精读写课在汉语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课时量最大,承担的教学任务也最重,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各种知识都将在这个课上系统传授。二、精读课的特点

      1、建立规范,不断强化

          注意让学生熟练掌握跟汉语交际技能密切相关的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强化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规范,务求学生熟练掌握标准的发音、规范的语法,学生在理解领会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还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语法规则,能“用这些有限的语法规则去生成无限的汉语句子”。

          以建立规范为主的强化教学是这一阶段教学的主要方式。如果说初级汉语精读课教学以准确地发音、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汉语基本语法为主要特色。而中高级阶段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更高、更熟练的交际技能,并量扩大词汇量为主要特色。

      2、实践为主    实践是初级阶段教学最重要的手段和原则,任何教学理论脱离了实践都将变成一句空话。“教师要努力做到课堂用语的简洁、精练、完整、准确,尽量避免长篇大论和拖泥带水,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成功的教学就是要让课堂成为操练场而不是只有一个人表演的说书场。课堂上,学生的操练时间和操练数量一定要有足够的保证。学生“懂了”并不意味着实践的结束,教学中仍然需要进行一定量的操练,使学生真止达到自由运用的程度。

      第二节  初级精读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一、语音教学应准确、严格

      (一)严格教学标准普通话

      (二)教学步骤和方法

       1、语音教学

          语音教学包括展示语音、练习发音、指导发音、纠正发音四部分。教师展示语音,学生模仿。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尤其要纠正语音系统错误和典型错误。检验的方法可以是认辨、听辨。认辨就是写出拼音让学生读;听辨就是老师发音,让学生指出、写出、复述出这个音。

      在有一定汉字基础后,要增加给汉字标音的练习。语音训练最好放在实际的语言中训练,因为某一个音单独能发准,在实际语流中却未必能发准。实际语流中的一些变化,比如上声变调的问题、三音节中间音节的弱化问题等,都不是在单个字中出现的。

       2、 拼写规则教学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汉语拼写规则不算复杂。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练习方式可以由教师读出一个音节,学生把它写下来,然后教师把正确的写出来。

      (三)有针对性地训练

          教师要多研究语音教学的规律和方法,分析不同母语背景学生的语音特点,有时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领会汉语发音的特点,针对学生的语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语音上,各国学生有各自的特点:

      日本学生常常混淆送气与不送气音;很多学生母语中没有与汉语 ü 对应的音,他们很容易把它发错。日本、韩国、印度学生容易把唇齿轻擦音f发成双唇音。汉语舌尖浊边音L很多英美学生发得不纯,舌尖抵上齿眼部位靠后、靠里,而日本、韩国学生容易把它发成闪音。

      声调问题是留学生语音学习上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调不准会带来交际困难,教学中要增加有关声调的训练,“唱四声”;你读,学生辨调、标调;你定调,让学生根据声调朗读等。

      ★辨音训练

      * 发音部位的训练

      * 发音方法的训练

      * 发音难点的训练

      * 拼读的训练

      2)声调训练

      * 单音节声调练习

      * 双音节声调练习

      * 变调训练

      二、词汇教学 

      (一) 词汇教学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精讲活练”。

       2、深入浅出原则:不能照搬词典注释,尽量使用简明的语言讲授词语。根据词语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

      3、交际性原则。应在语境让学生体知生词,词汇练习应该突出交际。帮助学生练习设计的情景。

      (二) 用直观、拆组、同义、近义、反义、联想、对比等多种方法介绍生词

      (三)在对比中说明词汇的使用条件

      用要注意讲解汉语词语色彩、语用、文化内涵方面的因素,注意语言的比较。

      三、汉字教学应简单、实用 (一)汉字教学在精读课中的地位

      听说领先是初级教学的原则,但汉字教学不是可有可无的,汉字学习同样是读写课的重要内容,不能抛开汉字进行读写课的教学,如果学生汉字认读水平太低,听说能力的提高会受到影响,还会很严重地影响学生汉语水平向更高的程度发展。不少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对汉字都有畏惧心理,教师要鼓励他们不要放弃,否则他们的汉语将很难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

            课堂上可以讲授汉字的常用笔画、偏旁名称,如点、横、三点水、提手旁;讲一些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和笔顺,如“先上后下、先左后右”。 要强化汉字的声符、义符的分析。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汉字,找出声符、义符,并敢于根据声符提供的信息试读汉字。

      学生典型的汉字错误要在课堂上指出,可在黑板上写出让学生辨别,一些不显眼的错误也要注意。 

       (三)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写字要由简入繁,要有层级,应该让学生先认后写,熟悉所学汉字的基本构件,找出声符和义符。

      四、语法教学应直观、清晰

      (一)清楚展示语法形式

      语法讲解要便于操练,要能形式化。教学中要用简单明了的符号写出“公式”,然后操练,在操练中体会语法项目的使用条件。学生通过反复的操练逐渐领会这个语法并能熟练运用。

       (二) 操练

      1、机械性练习:机械性训练方法:朗读、扩展、替换

      例:存现句的操练

      出所词+动词+助词/补语+名词

       前面        开      过来      一辆出租车。

      请按照例句组织句子:

      树上        后边      我们院里    301房间

      掉下来      跑过来    搬走了      来了喝多苹果    五六家    一个人      一个新同学

      2、交际性练习:

      (1)利用课堂情景和教具。

      例如:“把”字句——  教师做动作“关门”让学生用“把”来说

      (2)给语境让学生用所学语法说出来。

      例如:“差点儿”——  一个小孩子刚学会走路,……

      (3)提问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让学生用所学语法回答

      例如:“越来越…”—— 你学习汉语多长时间了?感觉怎么样?(三)总结、提醒学生常犯的错误

      (四)通过课后习题巩固

      第三节  中高级精读课的课堂教学

       一、中高级精读课的性质、特点和目标

      《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课程规范》(以下简称《课程规范》)(陈田顺,1999)指出,中级汉语课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基础性”,“要围绕限定的词汇、语法功能、文化项目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以下简称《长期教学大纲》)(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2002)指出,综合课“是承担系统的语言能力教学任务的主要课型,是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课型”。

        经过初级阶段的学习,留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具备了初步的汉语交际能力,但是他们的语言知识还远远不够,很多东西他们掌握得也并不牢固,还需要巩固、扩展和深化。这就需要有这样一门课,以语言知识为主,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词汇、语法、篇章等汉语言知识,为各门单项技能训练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长期教学大纲》中级阶段的总目标(不是某个具体课程的目标):掌握2850个左右中等阶段的词语以及相应的汉字,80个左右中等阶段的语法项(点),具有一般性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满足一般日常生活、学习和一定范围内工作的需要,并对汉语的文化背景和语义内涵有初步的了解。大纲还对听、说、读、写、译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中高级精读课的教学内容

          精读课的教学主要围绕课文来讲授语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教学内容包括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

      (一)    语音教学

      (二)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之一,中高级阶段的词汇教学是提高汉语理解、表达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在教学中,要注意选用各种方法简单清楚地解释词汇意义,着重讲授词汇语义搭配上的特点,包括适用对象、适用范围、语义搭配习惯等。    《长期教学大纲》对生词的学习也有不同的要求:领会式掌握(听说读写四会)和复用式掌握(一会或两会)。显然,领会式词语和复用式词语的讲解和练习应当是有区别的。复用式词语必须得到较多的重复和练习,使它们及时转人长时记忆,否则,很快就会被遗忘。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对每课生词分出重点词语,补充例句,介绍用法,并进行大量练习。这些重点词语的学习主要包括:

      (l)近义词的语义,特别是用法辨析。

      (2)多义词。

      (3)学生不易理解和难以掌握的常用虚词和虚词结构。

      (4)用法特殊或学生不易掌握的常用词语,包括常用的兼类词。如:感受(名/动)

      轻易(形/副),保险(动/名),等等。

      (5)成语、固定短语、文言词、惯用语、固定格式。

      在教学中应注意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形成词汇场的学习,如同语素词、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多义词、多义词等,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学过的词语,积累词汇。

      常有的教学步骤:

      第一步:展示:按顺序展示、归类展示。

      第二步:释义和讲解。

      1、词义解释方面: 集中讲解课文意义。

      2、词语用法介绍:句法功能、使用范围、搭配功能、感情色彩、离合词的使用规律、文化内涵、语体特点、音节的搭配等等。

      解释生词包括解释生词的意义及用法。 解释词义有很多方法。中高级阶段应尽可能采用以旧词释新词的办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

          (1)动作演示。如拧、扭、捏、抹、抛、检、楼等动词.都表示手的动作,教师用动作来演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情景释义。利用课堂情景或根据学生熟悉的、亲身经历的事情来设定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从词的实际应用中体会理解词义。

      (3)例句释义。教师直接给学生几个例句,让学生通过例句来体会词义,学会运用。

      (4)利用上下文释义。汉语的词汇越是常用,词义就越多。孤立地解释词义,学生难以记忆、掌握。如果把词语放在课文中,放在具体的上下文中讲解,学生就容易理解并掌握该词在这个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5)同语素词的回顾与联想。有些语素常用,构词能力强,在讲授由这样的语素构成的生词时,可请学生一起回忆以前学过的同语素的合成词或联想推测出其他同语素词。

      (6)近比较。借助学生已经学过的、与新词意义相近的近义词,可以帮助学

      生理解新词的词义。(7)反义词对比:用学生己学过的反义词来解释生词。

      (8)义项归纳。对中级水平的学生来说,义项归纳是十分必要的。汉语有大量的多义词,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结合课文出现的多义词,引导学生对该词的意义进行归纳和总结。

      (9)汉外对比。

      第三步: 练习

      1) 朗读并纠正发音。

      2) 给情景,让学生用生词造句

      3) 听写含有生词的短语和句子。

       (三)语法教学    中高级阶段精读课的语法教学,主要是根据每篇课文中出现的较多或较典型的语法项目来进行讲练,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用词造句以及连句成篇的技能,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交际。包括各种常用虚词、常用句式和结构、关联词语、多项状语、多项定语、复杂谓语、丰富的量词系统等。以下几方面为精读课语法教学的重点:

      1、语素教学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让学生了解语素的常用义和语素构成词的规则,从而更为有效地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如:

                化: 绿化    美化    现代化  年轻化          性: 积极性  创造性  可靠性

                界: 体育界  文艺界  信息界

                学: 学分    学时    学费    学年

          中级阶段的语素教学主要选取构词能力强、较常用、易辨析的词根和词缀进行教学,可跟词汇教学结合在一起。

      2、词类教学

      精读课的词类教学主要讲授各类词的语法特征以及同类词组合分布的特点。词的语法特征主要指词性、能否重叠以及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3、短语教学

      汉语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无论语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或者词、短语组成句子,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因此使学生了解词与词的组合规则、词与词的结构关系,将会有助于学生理解句子、熟悉汉语的表达形式。

      (四)语篇的教学

          语篇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掌握构成语篇的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并应用于理解语篇和成段表达的训练之中。具体的做法就是围绕课文内容以及所学的语言知识,完成说或写的表达训练。如:就课文进行理解性问答、复述,就课文的话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用指定词语叙述、描写或评论等。

      语篇教学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不断练习,使新的词语、新的句式、新的结构在表达中得到巩固,课文的内容也在讨论中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三、中高级精读课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一)预习

          学生预习指定的课文和生词。能读生词和课文,找出学习难点。

      (二)课堂教学

      1、解题  教师就课文有关内容提问或介绍课文的提示部分,引入教学。 

      2、学习生词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对生词做必要的正音和解释,要求学生读音正确,明白词义。教师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熟悉、记忆所学生词。对于需要进行扩展和搭配的词语,有一部分可安排在这个环节进行讲练。

      3、分析课文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分段落进行教学。基本步骤为: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汉语语感的重要手段。朗读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全班齐读,或请单个学生按指定的内容朗读等。朗读过程中,教师因注意提醒学生发好多音字的读音,同时在断句、语调、重音、语气连贯等方而进行范读。随着对课文内容熟悉度的提高,学生就可由“读”转化成“说”。

          讲练语言点(词语、短语、句式、固定结构等)利用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语言项目的具体含义,并领会其用法。在此基础上,教师举例,展示练习,组织学生操练,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提问  围绕课文,紧扣重点词语、重点句式、语法难点,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在句子中理解词义,在语段中理解句义,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总结  在学生学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综合性的问题,指导学生去理解、记忆和掌握课文中所学的语言知识。

      4、学习“注释”部分

      包括近义词的辨析、多义词、惯用语、特殊句式、语法要点等。

      5、课堂练习

      选做课后的练习,依据“理解、模仿、记忆、巩固、交际”的目的,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进行练习。

      (三)课后复习巩固

      (四)测试

      平时听写、单元小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对课文的处理方法:

          一般采用朗读法和提问方式串讲课文内容,在课文学习中充分利用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所讲词语、固定格式、句式。在此基础上,教师举出例句,展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操练。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行调整。如:

      (1)阅读提问法。

      (2)阅读和笔头练习法。即学生阅读课文,完成教师设计的笔头练习。

      (3)阅读和讨论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按教师的要求阅读课文并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派一两人介绍本组讨论的内容。.◆作业:

      1、查阅崔永华、杨寄洲主编的《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中的“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部分所讲的课堂教学技巧,分析得失,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查阅彭小川、李守纪、王红著《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一书,就书中所列某一项语法疑难问题设计一份课堂教学详案。

      3、崔永华的五步提问法——把针对课文的提问按照难易程度分成5个层次,然后在阅读中依次提问,具体如下:

      1. 是非问题:对或者错

      2. 可以直接引用答案回答:答案就在阅读的文章中,找到现成的句子就可以回答

      3. 选择正确答案(4选1):只有弄懂了课文才能回答

      4. 归纳性答案,学生必须自己从文章中推断出来

      5. 在阅读理解基础上运用联想推想来对文章中的情况谈自己的看法

      请根据这个办法选择一篇精读课课文设计教案。

      第十章    听力课的课堂教学

      教学重点:听力课的教学要点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实践及讲评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实践

      教学时间:2学时

      教学步骤:

      第一节    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一、听力理解的本质和规律

      听力理解的本质是对言语信息的接收和解码。听力课的的特点是以输入为主。互为输入与输出的听、说这对语言技能中,听应先于说。我们只有首先听到别人说话,才能跟着别人说话;也只有听懂别人说的话,才能进行交际。输入是输出的基础和前提,输入应先于输出,多于输出。

      影响听力理解效果的因素:

      ①听力材料

      ②听力的声音条件

      ③任务特征

      ④学习者主观因素:

      A、听觉与其他感官的协同作用

      B、学习者的目的语基础

      C、学习者的语言经验、生活经验

      D、学习者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二、听力课的性质和课型地位

      听力课在诸课型中的地位虽然与口语、阅读、写作基本平行,但与读写或精读课相比,它便是副课,必须依附先行的主打课即读写或精读课进行。这点在初级班的教学中非常明显。在初级班的听力课教学中,基本不承担词汇、语法等学习任务。这种情况主要与学生的汉语基础有关,也与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有关。

      初级班听力课应有以下的特点:①基本不讲语法,更不讲新的语法知识;②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个别未学过的词语,只讲语料中的意义和用法,一般不扩展;③以听为主,以操练、再现读写课的语言项目为主如课文中的模仿、替换等句型操练;④以领会、理解话语意义为主(结合语法学习,补充单句练习)。

      中级班的情况是:听力课与综合课(精读)的关系没有初级阶段那么紧密,此阶段的听力语料有相对的独立性;中级阶段的教材,书面语言的成分增加三、听力课总的教学目的

      听力课总的教学目的,应该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为主。要提高听力技能,具体的应该从训练、提高听力微技能人手。

      (一)不同阶段应掌握的听力微技能

      关于听力微技能,影响较大的是杨惠元提出的8点(1996年《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周小兵、李海鸥后概括为:

       1、初级阶段

          (1)辨音辨调能力(包括不同的声韵组合、不同的调类调值、词重音、句重音、语调等)。

          (2)对句法结构形式及其意义的领会。

          (3)对语境的理解(《现代汉语教程•听力篇》中多数以会话式语段出现,这点很重要) 

      (4)抓细节提高精听能力。

          (5)捕捉主要信息。

          (6)联想猜侧。

          (7)记忆存储(具体操练形式可以做法是听力模仿、替换、回答问题等)。

          (8)快速反应。(具体操练形式可以是快速回答间题,这种问题的语法简单,句子简短,但问题的出现只有一次,学生精神必须高度集中,反应要快。这种练习还可以较好地调动课堂气氛。每次操练时间不宜过长。

        2、中级阶段    (l)辨音辨调能力,重点在语调、句调方面。

          (2)义群理解,识别句中停顿的能力(语流切分)。

          (3)抓细节的能力。

          (4)跳越障碍,抓关键词语,掌握关键信息的能力。

          (5)联想猜测能力。

          (6)预测能力(①语义内容预测;②语法结构形式及成分的预测)

          (7)检索监听能力。

          (8)记忆存储能力[边听边记数字(包括理解数字的含义)、记时间、地点等]。    (9)概括总结能力(听完相对完整的语料以后,要求概括大意。还可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更高层次的概括。)

              (10)快速反应能力。

      (二)听力技能训练的内容及其应用

      (1)基本语音听辨能力

      a) 最小对立体识别训练

      b) 听候标出声调等

      c) 匹配

      (2)注意细节的能力

      a) 根据文章完成表格

      b) 正误判断

      c) 回答问题

      d) 排序

      e) 听后做动作、画画等

      (3)联想的能力

      a) 预测下文

      b) 抓关联词练习

      (4)概括归纳的能力

      a) 听后选择适当标题

      b) 写概要

      c) 听后写标题(5)推理判断的能力

      a) 听后判断正误

      b) 听后回答问题

      c) 听后讨论

      (6)猜测词义

      a) 对文中的单词和短语提问

      b) 就上下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目标词汇

      第二节    听力课的课堂教学环节与教学步骤

      一、听力课的教学环节、步骤

      1、 课前准备

      (1)材料选择:有针对性、实用性强、趣味性和吸引力

      (2)听力设备的检查和预置

      2、课堂教学

      (1)听前活动

       ①内容的准备:背景知识

       ②扫清语言障碍:生词问题  思考:要不要先教单词?

      听力输入是一种可懂、可理解的输入,未知成分的数量必须合理,不构成对理解的太大障碍。一段听力材料,如果学生完全或几乎听不懂,则失去了听的意义,只能说明所选材料不符合学生的听力水平。若听力材料中未知的词汇、语法点较多,听力的要求就要相应降低。

      (2) 听力任务

       常用听力练习形式a) 语音听辨练习b) 句子听辨练习c) 语段听辨训练d) 对话听辨训练

      (3) 听后检查

      3、课后总结

      二、听力教学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忌单调刺激

          应该以听为主,听说、听写、听做结合。

          2、忌反复死听,只对答案

       

      作业:

      1、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的听力教学有什么差别?请结合对外汉语听力课本谈一谈

      2、查阅一本对外汉语听力教材,了解一下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基本结构,并选择其中一课设计教案。

      第十一章    口语课的课堂教学

      教学重点:口语课的教学要点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实践及讲评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实践

      教学时间:2学时 教学步骤:

      第一节  口语课的教学原则

      一、交际性原则

      口语课的教学着眼于交际情景与交际功能,让学生掌握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谁对谁说什么,具体指:

      (一)    学习内容中的交际

      (二)课堂活动中的交际

      (三)以学生为中心

      二、个人化原则

      所谓个人化原则是在口语教学中要让学生谈自己所熟悉的事情,讲自己的故事,从虚拟的课文里走出来,回到亲历的现实世界中去。说他们最愿意说的,最能谈得出来的。

      三、精讲多练原则

      精讲即讲清一定的情景下的的交际功能,以及完成一定功能的语言项目,以功能统语法。多练即以任务为导向来组织课堂活动。

        (一)精讲  其一,立足于与情景相结合的功能,讲清一定的情景下的一定的交际功能,以及完成一定功能的语法项目,以功能统语法。其二,口语用法。口语是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交际,用词丰富生动,句型灵活多变,留学生要熟悉汉语口语的表达特点。我们在口语课教学中,特别注意多讲一些口语的表达特点,尽量在课堂上再现社会口语的特色和情景,增强真实感,使课堂教学和社会交际接轨。(二)多练  第一,多样化的练习方式。练习方式有问答、复述、叙述、释义、情景对活、讲故事和演故事、演讲、辩论等(周小兵,1996)。第二,强化教学重点的练习。练习特定情景相结合的功能性的词句,以及特殊的口语用法。

      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在中级口语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交际文化的解释与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文化行为成为学习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一)通过教授语言讲解文化

      (二)通过相关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五、初、中、高级口语训练不同初级水平:(以单项训练为主,顺序为语音——词——语句——语段)

      中级水平:(进入综合训练,逐步增强成段表达和交际的训练比重)

      高级水平:(以综合训练为主,突出句群和语段的表达,加强话题提出、扩展和结束的训练)

      第二节  初级口语课的教学环节和内容

      一、初级口语的基本环节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然后学生齐读或请学生分别朗读,教师针对常见错误加以纠正,然后领读,全班齐读。在初级阶段主要是语音特别是声调问题。

      二、会话环节  (1)简单介绍对话的人物、会话梗概或文化背景,以导入对话。

        (2)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

        (3)让学生根据对话内容回答问题,以检查学生对内容的掌握。

        (4)复述课文,从会话体到叙述体的转换。

      (5)全班整体分角色朗读甚至背诵会话。要求学生有表情动作,以进入课文提供的情景和角色中。

      三、替换与扩展环节

      四、自由表达  即根据实际情况、情景会话等。

          第三节  中高级口语课的教学要点和教学环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课程规范》中明确指出,中级阶段口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能满足一般性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与一定范围内的工作需要,能够就普遍性的问题发表个人看法,参与谈话,与人争论,能够进行较为连贯的有条理的成段的表述”。

        中高级口语课在操作环节上,可分为课文处理、教学要点练习和课堂讨论和成段表达3个部分。

      (一)课文处理:朗读、提问、模仿、复述

      (二)教学要点练习:语法、生词知识

      1、语音训练1)教音方法(循环与反复,示范与模仿,图表演示,音形结合,双音节定调练读)

      2)练音方法(合唱和独唱结合,见形读音,配对练音,声韵调单项练习和语流结合,课上和课下结合)

      3)纠音方法(示范模仿法,演示法,夸张法,对比法,过渡法,手势体态法)

      2、词语训练

      1) 直接法(指物说词,做动作说词)

      2) 认读法(指序号念词语,板书念词语)

      3) 语素法(指定语素组词,指定词语说出含相同语素的别的词语)

      4) 词组法(用指定词扩展成词组,利用生词表组词)

      5) 类聚法(同义词类聚,反义词类聚,类义词类聚)

      6) 释义法(指定词语释义,根据释义猜词语)

      7) 联想法(轮流说出有关的词语,一人主说他人补充)

      8) 问答法(用指定词语提问,用规定词语回答问题)

      9) 替换法(用有关词语替换句中的词语,指定词语替换句成分)

      10) 自学法(分段记忆词语,想、说、写记忆词语,造句法)11) 翻译法(汉语词语翻译成母语词语,母语词语翻译成汉语词语)

      3、句子训练

      1) 句型展示(利用实物,利用图片,利用动作,设置情景)

      2)机械练习(一般模仿,专项模仿,单项或多项替换,句式变换,句子扩展)

      3)造句法(功能造句,词语联想造句,语法难点造句)

      4)交际练习(情景问答,自由问答,真实环境问答)

      4、 成段表达

      1)个人讲说式(自选话题发言,热门话题讨论)

      2)即兴联想式(自由交谈,交流心得体会)

      3)假设幻想式(谈意愿和理想,谈将来)

      4)情节猜测式(根据故事首尾猜测中间情节,续故事结尾)

      5)看图说话式(看单幅图画说话,看连环画说话,看地图讨论旅游计划)

      6)连句成段式(给出句子组成语段,按时间空间顺序连句成段)

      7) 转告转述式(电话转告,意向或重要事情转述)

      (三)课堂讨论和成段表达

      1、课文以内的讨论

      课堂交际活动首先是依据课文内容进行成段表达训练的。教师选取教材中那些适合成段表达的语段。找出这个语段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型,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和句型分别复述语段内容,或是离开课文运用这些语言结构进行新的语言组合。

      2、课文以外的讨论

      作业:

      1、介绍中国的对外汉语功能大纲。

      2、找一本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了解一下编写思路和基本结构。选择其中一篇口语课文设计教案。

      第十二章    阅读课的课堂教学

      教学重点:阅读课的教学要点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实践及讲评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实践

      教学时间:2学时

      教学步骤:

      第一节 阅读课的性质和特点

      一、阅读课的性质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程规范》的阅读课课程规范指出:“阅读课是为

      配合综合课(传统意义上的精读课)的教学而设立的技能训练课……学生通过大

      量的阅读实践,学习分析处理语料的方法,掌握阅读理解的技能技巧,逐步积累

      汉语阅读的经验,使学到的语言知识最终转化成言语能力”。

      二、阅读课的特点

          前述《课程规范》为我们指出阅读教学应突出的3个特点:第一,提高学生

      的阅读速度;第二,增加阅读量,使不同的词汇、语法点及文化知识在大量的不

      同语境中反复出现,反复识别,得以巩固,形成系统;第三,不同阶段突出不同

      训练重点,以兼顾积累语言知识和获取信息。

      第二节  阅读者是如何阅读的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首先必须考察学习者是如何进行阅读的。

      1、快速浏览  2、猜测和跳跃  3、重点部分细读

      影响阅读的相关因素:

      1. 语言知识的掌握

      2. 对文化内容的了解

      3. 对目的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熟悉程度一、词频和语境

      二、句子的理解

      阅读者运用句法策略和语义策略来进行句子理解:句法策略是指阅读者利用

      句子中提供的句法结构方面的经验性知识对句子进行加工。语义策略是指阅读者利用句子中已知的语义信息预测后面部分的意义,井进而进行句子加工。

      三、篇章理解

      阅读者理解篇章的策略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策略包括结构策略、背景策略、文化策略和标题策略。

      第三节  阅读课总体教学要点和方法一、阅读教学的原则

      1. 材料的合适性(控制篇幅长短、控制内容深浅、控制新词语和新句式的数量)

      2. 时间的限定性

      3. 教学的节奏性

      二、教学要点和方法

      (一)课文处理

      阅读课对课文的处理与精读课区别很大。在阅读课上,教师不需要带着学生读整篇课文。在做理解练习时,学生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带着学生回到语料相关部分细读。当课后练习不足以判定学生是否能基本理解课文意义时,针对练习没有覆盖的课文部分,另外提出理解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要根据难度处理课文。另外,阅读前针对文章题目的讲解也非常重要。最后,阅读开始前和练习完成后,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阅读材料和评估自己的理解水平。

      (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推测能力  如何猜测词义?

      a) 凭熟语素猜测词义

      b) 凭词语偏旁猜测词义

      c) 从词语的本意猜测其引申义

      d) 从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判定它的词性和意义

      2、自觉进行理解监控3、纠正不良阅读习惯

      (1)依赖字典

      (2)朗读、默读和“指读”

      (3)纠缠于难点

      (三)不同的阅读方式与速度   

      教程中绝大多数的课文要求进行通读。所谓通读,就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既能抓住文章的中心意思,又能掌握比较重要的细节;既能明确文章的脉络,又能理解具体的描述;最后,对文体风格和作者的态度也有所了解。

      另外,教程中还按照不同的阅读目标,阅读文本的种类,要求学生以不同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这些阅读策略包括:寻找特定细节信息的查读,浏览大意式的略读和为进一步阅读打前站的跳读。

      作业:1、选取一本对外汉语阅读课教材,查阅课文后的问题,从问题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阅读课文问题设计的特点。有哪些设计问题的技巧?你看到的对外汉语阅读课教材的问题设计是否科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提示:

      1、问题设计的内容(时间、地点、数字、人物关系、对象、起因、结果、中心思想、词语意义、句子意义、文化意义等),各项答案最好跟语料上的语句有关

      2、问题设计的形式(1)客观题

      A、单项选择及多项选择:被选答案的至少要3-4个,互相之间并立或排斥,决不能互为包含

      B、判断正误

      (2)主观题

      2、请在设计一份对外汉语阅读课教案。

      第十二章  写作课的课堂教学

      教学重点:写作课的教学要点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实践及讲评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实践

      教学时间:2学时 教学步骤:

      第一节 对写作课教学的认识

      一、写作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一)写作技能本身的特点

      在听、说、读、写4种语言技能中,听、读属于语言的输入,说、写属于语言的输出,根据语言学习和教学的规律,输人在先,输出在后。只有在大量输入的刺激后,才有可能输出。因此,一般来说,输出性的说和写分别要比听和读难。(二)写作活动的独特性   

      写作是一种独立的个体思维的活动,写作除了和语言能力相关外,还和其他很多因素相关,如思维能力、观察力、感悟能力、文化背景、个人兴趣等。所以,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便用母语写作,没有语言障碍,写作也只是少数人所擅长的。(三)写作教学与研究的滞后

      但是由于写作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型起步较晚,现有的写作教材品种不多,因此教材的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   

      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一)    写作技能的提高可以促进其他语言技能的发展

      (二)    写作教学能满足较高层次的汉语交流的需要

      (三)    写作教学能推动语言研究,尤其是篇章研究的发展

      二、与写作有关的因素

      1、写作与思维

      (1)思维决定写作的内容、条理和层次。

      (2)个人思维的广度、深度、速度和严密度会影响语言文字的运用。

      (3) 外语学习者目的语思维的生疏带来写作内容上的问题。

      2、写作与翻译:外语学习者写作的过程,有的时候是把思想或意念的母语语句翻译成目的语语句的过程。

      3、写作与阅读:无论是母语的阅读文章还是目的语的阅读材料,都对主体的写作练习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的经历和水平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着学习主体。

      (1)对于这种文章的文化背景的感认和体会

      (2)文章的文体和风格特点

      (3)谋篇和章法

      (4)与表达有关的语言手段

      三、母语写作和第二语言写作的异同

      提示:

      你用英语写过作文吗?跟你用中文写作文有什么不同?你的英语老师教作文跟中文老师教作文有什么不同?

      母语写作和第二语言写作的差异:

      完备的母语能力使其作者在写作时可以更多地注意文章要表达的内容和结构布局。尽管书面语言的运用能力有高低之分,但熟练的言语表达能力已为其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的基础。第二语言写作用的语言常常是作者在学习过程中尚未熟练掌握的语言。作者在用第二语言写作时,其在书写、标点、语法以及词语选用方面的技能常常不能达到自动化加工的水平。因此作者工作的负担较第一语言要繁重得多。即使很多作者对将要使用的观念和内容有十分成熟的想法,但语言表达能力常常与之不相称,因而会有“力不从心”之感。有时过多的考虑语言形式会影响到文章内容的表达和布局。

      第二节  写作教学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教学要满足留学生的实际写作需求,重视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练习。

      二、渐进性原则

      教学时要切分教学点,考虑留学生接受学习的可能性。循序渐进与急用先学的原则相结合。

      三、操作性原则

      注重学生及时操练语言知识,教学遵守讲练结合的原则。四、群体与个体相结合的原则

          群体性教学活动要顾及所有学生,明确写作要求,组织阅读和讨论,在班级里进行评讲。个体性辅导应在群体性教学活动之后。

      五、习作性与交际性结合的原则

      第三节    课堂教学方法

      一、写作课的教学环节

      写前指导、写作训练、作文讲评构成写作课堂教学的3个主要环节,下面就谈谈这3个环节:

      一、写前指导

      写前指导包括语言知识的指导和范文的导读,主要目的是通过指导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的存储,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理解怎样运用语言知识进行写作,为动笔练习做准备。

      二、写作练习

      学生的笔头练习,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方式的写作实践,不断纠正运用中出现的错误,提高用汉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就是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目的是通过信息的反馈,推进学生书面语的表达更加规范。

      (一)优缺点式  对学生作文的优点、缺点分别给予评价

      (二)归类式    对学生作文中的偏误进行归类讲评。   

      (三)类比式

      将主题相近的作文进行比较、分析,应为留学生的作文之间的比较。由于主题相近,类比更容易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   

      (四)讨论式

       教师挑选一篇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讨论该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应该如何修改。

      (五)自改式

      教师只在学生的作文中做评改的记号,不直接将修改的结果写出来,让学生根据符号的提示重新思考、修正。

      (六)互评式

      学生之间互相评改作文,评改之前教师要给学生详细列出评改的项目,如词语的运用、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等,学生依据它评改作文。

      二、写作课的教学重点

      1、遣词造句

      2、思维和句式

      3、句群、语段的连贯和衔接

      4、各种文体的写作5、写作的借鉴和监控

      写作的借鉴包括:移用,模仿和活用

      写作的监控包括:文体监控,构思监控,剪裁监控,衔接过渡监控和篇幅监控

      三、写作课的教学模式

      罗青松(2002)介绍了六种第二语言写作教学模式:

      > 控制法(the controlled approach)

      > 自由写作法(the free writing approach)

      > 语段形式法(the paragraph—pattern approach)

      > 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 任务法(task approach)

      > 过程法(the process approach)

      四、不同教学阶段的写作训练重点

      (一)初级阶段:包括以下训练

      1、书写汉字(同素词带字,同义词带字,反义词带字,形近字比较,声旁字比较)

      2、词语训练

      情节性训练(祝贺生日,看病,问路乘车,旅游,买衣服等)

      主题性训练(天气,家庭,日程,学校等)

      专题性训练(工作,电影介绍,老人,妇女,教育等)3、句子训练

      单一句式训练(“把”字句的训练, “被”字句的训练)、句式变换训练、选择恰当的句式修改短文、根据命题意思和功能要求选择恰当的句式来表达、根据语境改换句式、读短文在需要转换动作主体或话题的地方变换句式

      4、句子关联训练

      根据语境填写关联词语、按表述句子之间的关系的要求更换关联词、根据语境在可以用关联词的地方加上关联词、将下列句子根据内容的总分、列举、时间、结果等关系,排列组合成一段话

      5、写作简单的记叙文和应用文(听后写作,看后写作,规定范围写作,学习者自由写作,模仿,辟布告栏,填写表格)(二)中级阶段

      1、句群训练

      在多重复句中加关联词,使句意更清楚

      把若干个散句组成几个句群,并适当加上关联词,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按时间的关联线索,组合句群

      按空间的关联线索,组合句群

      按事理发展线索,组合句群

      2、一般记叙文写作

      (1)片段的训练

      (2)成篇训练成篇记事训练、成篇写人训练

      3、常用应用文写作(一般书信训练,感谢信,表扬信)

      (三)中高级阶段

      1、语篇训练:剪裁训练、谋篇训练

      2、记叙文写作

      3、说明文写作

      4、论说文写作

      5、应用文写作(慰问信、推荐信、总结报告等)

      (四)高级阶段

      5.4.1 议论文写作

      5.4.1.1 列举事实说理

      5.4.1.2 引用说理

      5.4.1.3 驳论

      5.4.2 专业论文写作

      5.4.2.1 比较性论文

      5.4.2.2 原创性论文

      5.4.2.3 综述性论文

      5.5 应用公文写作(调查报告、契约合同、商务信函)

      作业:1、    思考:可以归纳一下“写作”的特点吗?

      2、有人认为,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主要是帮助留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因为在生活中,他们用得着,其他诸如“命题作文”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你对此怎么看?

      提示: 合理之处:①“命题作文”的形式不是由学习者的动机和愿望主导的,因此学习者就经常不是处在一个积极、合作、富有创造性的写作环境中。由于这种作文在读者方面的局限(主要是写给教师看的),因而不能构成真正的写作任务环境。②应用文确实是学生急需掌握的、最为实用的写作文体,具有明显的任务特征和应用价值。

      偏颇之处:①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是互为关联的。②随着留学生学历层次的提高,读本科、硕士,甚至博士的学生增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写作教学要求会提高,也许会逐渐向第一语言的写作要求看齐。

      3、    设计出一些活动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4、    设计一份对外汉语写作课的课堂教学教案

      5、补充材料阅读(转引)

      过程写作教学法简介 (杨俐)

      过程写作(procss  writing)是近年来受交际语言教学思想影响流行于西方教育系统(从中小学母语写作到高等院校第二语言)写作课程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认为写作学习应当与学生的人生经验发生联系,成为一种有意图、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任何写作学习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其教学侧重点由传统的篇章结构、语法、词汇,转向了对于写作内容及写作过程的关注。现将过程写作教学法及其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写作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介绍。

      1、 课程教学内容及成绩统计

      常见过程写作教学内容以叙议结合的命题作文、非命题作文(如话题作文、语料作文等)以及应用文为主,还包括一些自由写作(free writing)、课堂日记、语篇和句式练习等。学期写作课内容应在学期初始展示给学生,使其对全部学习内容和程序心中有数。平时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80%。期末考试成绩占20%。其目的在于把整个学期写作课看成一个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鼓励学生重视“过程”中的每一步——每一篇作文的写作。2、 过程写作的三个阶段

      在过程写作中,一篇作文的写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起草阶段和修改阶段。

      A、作文的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又可以分为4个步骤:

      (1) 话题的选定

      为了选择学习者熟悉的话题,使他们通过写作充分表达个人知识和观念(间接达到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目的),每篇作文应至少给出五个话题供学生选择,或者直接设置范围限制较小的话题。

      (2) 构思(Brainstorming)

      这是一种关于一个话题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所有问题的自由而广泛的联想或讨论。其组织形式包括个人构思和集体讨论二种。

      个人构思

      个人构思可选择三种形式:(1)自由写作(Free writing),(2)思路图(Mind mapping),(3)启发法(Heuristics)。

      1)自由写作

      自由写作的形式是设定一段时间,如10分钟或者7分钟,不必考虑语法、汉字,尽可能少思考而不停地写,也就是意识流似的写作。它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任何话题的写作,纯粹是一种开动思维、训练手脑协调、提高汉字书写速度的热身练习;第二种是设定一个话题,例如当前正在计划中的作文的某一相关话题,由此联想开去。“心有千言无从落笔”,而自由写作是一种很有效的克服这种思维阻滞的写作技巧。

      2)思路图

      思路图更强调从视觉上帮助学习者记录并整理思绪。具体做法是在一张白纸的中央,写下作文的话题或用一个词语来代替这个话题。当你的眼睛看这个话题时,你头脑中想到的有关它的一切就是这张图应当有的内容。一切带有个人色彩的标记,如箭头、图形、分项符号等,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记录的同时整理出各项相关内容的关系结构。思路图中使用的语言单位是词或词组,而非句子。思路图至少应该设计两张,一张为初级的思路草图,另一张为整理归纳后的思路图。

      3)启发法

      当学习者苦于无话可写时,可以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维:

      a.话题:我要写的作文是关于什么话题的?

      b.想法:关于这个话题我想说些什么?

      c.目的:我为什么选择了这个话题?

      d.读者:为什么我的读者应该对我的想法感兴趣?

      e.知识:哪些有关这个话题的知识是我已经具有的?哪些是我应该了解的?(为找参考书做准备)

      集体讨论

      集体讨论(全班或分小组进行)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活动。学习者可以提出自己的写作构想,也可以摆出自己遇到的困难,以求得同学或老师的帮助。这种讨论的优点在于:a.开拓写作思路,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去认识一个事物,增加认识的深度和广度。b.弥补个人在某个话题上知识的不足。c.澄清模糊认识,筛选整理思绪。d.激发出写作的欲望。

      (3)写作提纲

      提纲与思路图的关系是:思路图能打开思路,丰富思想;提纲能选择整理出最终应该进入文章的内容和观点。总结多年来汉语过程写作课程的实践,写作时最让学生头疼的不是语言问题(虽然一开始他们都认为汉语语言是最大的障碍),而是如何从混乱的思绪中提炼出一篇文章的提纲。提纲的拟定大致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仔细阅读“思路图”的内容;

      2)用2分钟的时间,在你认为最重要的内容下面画横线;

      3)按照一定的顺序(如重要与否、范围大小、程度深浅、时间前后等)排列以上内容,并分出段落层次;

      4)添加文章的起始和结束段;

      5)添加文章题目。

      写作提纲应该由短语和词组成,要求简单明确。

      (4)词汇表

      词汇表是作者针对汉语写作教学增加的一项教学程序。因为我们发现专门词语的缺乏常让学习者在写作时词不达意,甚至用平白的口语来代替书面语汇,影响了读者理解及文章质量。

      收集书面语汇的第一个有效方法是使用母语—汉语词典(如英-汉、日-汉词典)。从母语词义出发,查阅与之对应的汉语词汇,实现L1与L2之间知识的转换。第二,阅读范文等参考资料,借鉴其中的语言。过程写作的学习者会在这种揣摩、模仿中吸收大量书面语的句型和词汇,这是过程写作的一大优势。

      这时,写作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学习者要上交所有曾经写下的文字——从最初构思的一张纸片,到最后成形的工整的写作提纲。教师要检阅的不只是作为第一阶段学习结果的提纲,更要看重提纲产生的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能反映一个学习者写作上的强项和弱项。 这一阶段教师的评语常是建设性的,而非评判性的。

      B作文的起草阶段

      起草阶段的教学由以下内容组成:(1)范文的阅读借鉴,(2)各种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的学习,(3)草稿的写作和修改,(4)学生之间的评论和借鉴(peer review)。

      第一、教师应带领学生学习一定数量的范文(多为前届学生的优秀作文)。范文可以是完整文章,也可以是一个语篇。 要提倡在理解前提下的学习和借鉴:教师有责任告诉学生“引用”与“抄袭”的区别,指导学生使用和引用参考资料。

      第二,各种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的学习,例如:(1)从各种媒体(书籍、杂志、报纸、因特网)引用参考资料;(2)有关引用或介绍参考资料的词语,如,“认为、相信、提出、指出”等;(3)段的构成方法及构段练习;(4)段之间的转换方法及作文常用连接词语;(5)变换措辞(paraphrasing),变换措辞是一种避免文章语言重复使用的方法。可以通过同义、近义词语的替换,不同语言形式与同一语义的对应练习等完成以上知识,不是要教师一次性地逐条讲解给学生,应该在各篇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分开介绍和练习,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同时,随着教学的深入,要帮助学生整理出写作知识和技巧的系统。

      第三,落实对作文的反复修改,应至少完成1-2篇草稿。由于是第二语言的写作,教师应该鼓励学习者在草拟时不要专注于语言的准确性,而要着眼于文章整体架构和内容的表达。

      第四,学生之间文章的互相点评和借鉴。一个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会自然分为几个等级,一些领悟力不太强的学生常常在阅读了同学的作文之后,豁然开朗。此外,Peer review还可以在班级中创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有助于缓释写作学习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压力。

      C作文的修改整理阶段

      在审阅最后的修订稿时,教师才对语法用词进行批改。作文的评语也由建设性的改为评判性的。学习者则应该对教师的评语及修改意见做出反应——即对文章进行全面修改,从行文结构到语法、汉字。学期结束前,学生还要做两项工作: a.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修改学期里所有课内课外写作的东西,甚至可以推翻重写。而最后学期总成绩的评定也常常取决于这最后一搏。这种教学设计,就是要给予学习者充分的机会去练习写作。

      b.期末时,学习者要按照一定顺序把全学期各篇作文(包括思路图、提纲、草稿、修订稿、修改稿等)集结整理并制作成一本作品集(Portfolio)(而对中小学生的第二语言写作,则常采用作业展览的方式),作为学期写作“过程”的结束

      3、 过程写作的局限性

      第一,使用过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不易控制。这是因为如下几个原因造成的:(1)学生的需求各有不同;(2)很少有统一的答案;(3)在进行集体讨论时,个别学习者喜欢在一些枝节问题上纠缠不休,既偏离主题又浪费时间。因此过程教学课堂更需要教师细心而敏锐的监控。第二,由于过程写作强调内容表达的流畅性胜于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对所有草稿只给评语,不予语法、用词、用字上的纠错。所以学习者对语言错误的反应不是十分迅速和清晰,一个语言问题可能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伴随着学习者,而得不到及时的纠正。第三,过程写作对于成人比儿童更有效。这取决于如下两个原因:(1)过程写作比普通写作需要更多的人生经验和知识参与。(2)在写作的揣摩、理解、表达上,很显然,成人的理性思维也更具有优势。所以,针对儿童开设的过程写作应特别注意话题的选择和程序的设计,以适应他们的特点。4、对于汉语过程写作教师的希望

      汉语过程写作教师应该努力学习,成为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应该具备如下特点:

      (1)视野开阔。经常关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动向及社会焦点热点话题,以丰富的学识去应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层次的留学生们的知识和经验的挑战。(2)观察敏锐。学会分析留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学习敏锐地监控写作学习过程,随时修正自己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当天教学过程的“反思”和“反省”是过程写作教师的日常功课。(3)指导有方。过程写作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分析、信息的收集整合等学习能力的培养。要经常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工具书、参考书、报刊杂志、图书馆、书店、汉语网站等写作资源。(4)善于表扬。汉语过程写作的教学实践表明,有两种学生容易在写作的“过程”中半途而废。一种是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少学习动力的学生;另一种是上进心很强,对自己的写作要求十全十美的学生。所以,过程写作教学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动机、意志等情商因素来激发学习兴趣或缓释学习压力。

      5、汉语过程写作教学的初步反思

      (1)关于过程写作的过程化、模式化教学。一些母语写作能力较强的外国学生在学习初始不易接受,他们更喜欢沿袭母语写作习惯。其实,模式化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最终放弃模式,进入一种自由而有序的写作状态。但第二语言的熟巧程度对于思维和表达的阻滞作用决定了外国人的汉语写作学习应该先有“规矩”,然后才能“自由”。(2)关于语言错误的修改。学生们既不喜欢自己的作文被教师改得“满纸小红花”,“这很容易让我失去信心”(留学生语),又害怕自己的语言错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其实,现代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盛炎,1989:114-137)告诉我们,目的语的学习是一个由母语向目的语不断靠拢的过程,是一个主动(自己纠正)和被动(旁人帮助)地纠正错误的过程。汉语学习也是如此。应该相信,在对汉语的大量接触、模仿、揣摩、借鉴过程中,学生们具有语言的自动纠错能力,前提是规范语言(即范文,无论来自本教材还是来自其他汉语阅读资源)的大量输入。(3)关于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过程写作教学法在试用期间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教师对于过程写作教学法在理解和操作上易出现偏差。多数教师没有机会接触这种教学法,也没有机会亲身经历使用这种教学法的第二语言学习。在习惯于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写作教学后,教师在运用过程写作教学法时,所遇到的根本挑战也许还是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以及缺少对于开放式课堂教学敏锐的监控能力和对于个人教学深刻的反思能力。这些需要坚持不懈的实践和探索。

      6、对于过程写作课堂教学的建议

      (1)关于课堂教学环节

      建议每次写作课均安排固定的写作练习项目,即:a.自由写作每次课10分钟,b.课堂日记每周一次或二周一次。其目的是保证汉字书写及写作的数量,避免因“集体讨论”等不易监控的课堂教学因素对于写作练习的冲击。

      (2)关于范文的教学

      课内范文应在教师带领下学习。具体方法可以由教师快速朗读范文,学生则用眼睛进行同速跟读。教师朗读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学生阅读的速度(根据语料内容难度可快可慢),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这种方法有助于训练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容量语料信息的能力。同时,范文应偏重文章框架结构的学习和借鉴,至于范文的话题及语言,学生们在个人写作中自然会去揣摩和学习。

      (3)关于学生作文修改

      如前所述,在修改外国学生汉语习作时,首先要关注内容和结构上的合理性,其次才是语言的问题。而单就语言修改来说,表达的流畅性应重于准确性,即在教师心中,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兴趣远比修改一两个语言错误更重要。我们曾尝试以标准汉语语序和较完美的汉语书面语汇来修改留学生习作,结果却使之失去了原有的风格,也易挫伤学生写作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第十三章  语言测试

      教学重点:测试的分类,对外汉语教学测试的特点及步骤

      教学难点:命题要点和实践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教学时间:3学时

      教学步骤:

      第一节  语言测试的性质和目的

      一、    语言测试的性质

          语言测试是对受试者的语言能力所进行的定量评估。因此,一般认为,语言测试应具有以下3个基本要素:

      (一)    代表性   

          有人称为行为样本(刘润清,2000):语言能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包括一些什么样的具体内容,人们并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人们只有通过对语言能力的外在表现来加以判断。语言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为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语言测试者常常通过对受试者进行听、说、读、写4种技能的测试来确定其语言能力,而对这4种技能的测试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以特定的内容出现,这特定的内容也就是测试题。测试题实际上只是一个语言行为的样本。然后根据这个样本对受试者的语言能力做出推测。因此,作为样本的测试题就一定要有代表性,使其真正成为能够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样本。

      (二)客观性

          测试的客观性包括测试题目的难易度与区分度;测试的信度;测试的效度。

      (三)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在测试题的编制、测试的实施、记分以及对分数的解释等方面都有一套严密的科学的程序。

      二、    语言测试的目的

      它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语言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从教的角度来看,测试可以反映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从学的角度来看,测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进程。检验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鉴定学习成绩,并发现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以促进学生的继续学习。

      另外,测试也是我们进行选拔和科研的重要方法,通过测试,为更高级的课程与教学机构做出选择。测试也是我们进行语言教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测试日可以研究我们的教学方法的优劣,教学大纲是否科学,教学材料是否能达到教学目的等。

      三、测试与教学的关系

      1) 测试可对教学质量做出评估

      2) 测试可检验教学效果

      3) 测试有利于分析学习者语言错误的性质及其成因

      第二节    语言测试的类别

      一、分散测试和综合测试

          这两种测试是根据测试内容和项目的不同而进行分类的。分散测试指用不同的语言项目分别检测学生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因为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等不同的要素组成,言语交际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不同的技能;因此,应该按照语言要素的不同或言语技能的不同分别进行测试。分散测试一般考查学生的单方面技能。

      综合测试指全面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由于人们在交际中往往同时使用几种不同的语言技能,如在会话中要运用听说两种技能;因此,测试应该是综合性的,同时检测考生的多种技能,如听说技能、读写技能等一般的能力测试,要检测学生的听说读等多种技能及对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多种要素的掌握,是综合测试。

      二、主观测试和客观测试

      这两种测试的区别主要在于评判成绩的方式不同。在主观测试中,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应相当重要。 客观测试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在客观测试中,所有考生成绩的评判都依据一个客观标准。三、分班测试和学能测试

      这两种测试都是为了将来的学习,区别在于:分班测试着重测量学生现实的实际水平,而学能测试(aptitude rest)着重测量学生将来的潜在能力。

      四、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测试的内容和目的:

       成绩测试的目的检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其特点是学了什么考什么。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检测学生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其特点是,通过特定的语言项目来考核学生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不以某一套检测某一个课程为依据。除了要包括听说读写等交际技能。还特别注意在考试中包括交际所需要的内容,尤其是在第二语言为母语的社会里进行交际时可能使用的言语。

      五、常模参照测试和标准参照测试

      常模参照测试是为了显示考生语言能力的差异,每个考生的成绩只需要跟其他考生比较。在这种测试中,考生之间的成绩差距应该拉少开。如果考分很接近,或者基本致,这说明测试没能达到目。

       标准参照测试是为了显示考生水平跟某种标准的跟离,每个考生的分数主要跟规定的标准比较。这种测试适用于各种成绩测试,看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程度。如果考生达到标准,就可以得到满分。如果一个班的学生水平接近,教师教得好,可能考分会比较接近。普通话水平测试属于标准参照测试。

      六、诊断测试

      诊断测试与成绩测试相反,成绩测试关注的是学习成功的程度,而诊断测试关注的则是失败的程度。诊断测试常常用来发现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调整教学计划,进行个别指导。

      第三节  语言测试的原则和特点

      一、语言测试的基本原则:测试内容和方式跟测试目的一致;根据目的语的特点(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学生母语的特点)进行测试;不同的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用不同的测试方法;综合测试要考虑听说读写各种言语技能的特点,不可重视某一两项而轻视其他项目等等。具体来说,语言测试应该注意以下儿个方面:

      1、针对性

      测试一定要有针对性,即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测试。

      2、可靠性

       可靠性又叫“信度”。所谓可靠性的测量,指用同一标准在同样方式下测量同一个人或物体时,每一次应该产生相同的值,即结果一样。而在测试方面,则指测试结果的稳定性。测试的可靠性一般用0.0—1.0之间的数字表达,叫可靠性系数。越接近1,可靠性就越高;越接近0,可靠性就越低。

       可能对测试信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可以概括如下:

       (1)测试长度.。在平均程度的学生没有感到疲倦之前。题目多一些,让学生发挥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可靠性就会高一些。

       (2)测试的同质性。同质性指各项试题相似或一致的程度,同质性高,可靠性就高。在综合测试中,可能会有几种类型的试题,但要适当对之进行控制,以保证信度。

       (3)试题区分度。主要指对区分学生分数差异的作用。区分度高,可靠性就高。一道题,如果所有学生都会做,或所有学生都不会做,就没有区分度。具有区分度的一套试题,应该可以把学生语言能力的差异按等级真实反映出来。 (4)评分准确性〔.一般来说,客观性测试评分的可靠性高一些,如多项选择题的标准化评分;主观性测试评分的可靠性低一些,如口语和写作的测试评分。

          此外,测试的场所、环境、设备等也会对可靠性产生一些影响。

      3、有效性

        有效性又叫“效度”,指测试是否能达到测试的目的。例如,试题要考什么,有没有考出要考的东西。检测考试的有效性,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内容。指试题范围应该包括需要测试的内容,如精读测试应该有文章阅读方面的试题,不能只是一些单个词语的解释、辨析、翻译或造句。(2)标准。根据特定的标准来设计试题,看学生是否达到这一标准。类似驾驶执照的笔试和路试,不但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还反映考生试后的实际能力。

      (3)共时。用两种不同方法对同一种内容进行测试,所得结果相关程度高,就具有较高的共时有效性。例如,用两种方法测试考生的阅读能力,看考试结果是否一样,有多少差距。

       (4)预测。指显示学生未来发展能力的准确性。例如,学能测试结果显示一个考生语言学习能力很强,以后几个月以至一两年该考生的语言发展证明了这一点,说明这一测试有较高的预测有效性。

      影响有效性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因素有:试题是否清楚明了,试题语言是否简明易懂,难易度及其排列顺序是否合适,试题含义和答案是否单一,考试时间的选择和长短是否适当甲技能和知识的比率是否合理,等等。

      4、实用性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测试项目

      (一)教学过程测试

      1) 入学分班测试

      2) 阶段性测试

      3) 期中期终考试

      (二)汉语水平考试

      讨论:给学生看HSK考试的试卷,让学生分析初中等及高级考试。

      三、对外汉语教学测试的特点及步骤

      1、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测试既要测量学习者的语言知识习得和积累的程度,也要重视语言技能获得和运用的水平。

      2、测试的基本步骤

      1) 确定测试的目的要求

      2) 确定测试范围和内容

      3) 试卷设计(要考虑试题的类型及作用、试题的数量、试题各部分之间的比例以及试题的语料等问题)

      4) 测试的实施(主要是对受试者的具体测试以及考试前后及考试过程中考场的管理)

      5) 评分与评估

      作业:

      1、    给学生HSK,BCT等考卷,请学生汇报这些试卷的题型和命题方法。

      注:本教案选取了三位主讲教师的教案。没有统一教案的体例,评审专家们或许也可以从中看出每位主讲教师不同的风格。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后思考题】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总结800字09-15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 初级09-15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课ppt09-15

对外汉语优秀教案集 对外汉语优秀教案集买彩票09-15

对外汉语教学说课教案模板 对外汉语教学 说课09-15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教学反思09-15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后思考题09-15

对外汉语语法教案 对外汉语语法教案设计 如果就 只要就09-15

拼音教学教案09-15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模板09-15

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教学设计8分钟教案09-15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v一下对外汉语教学教案09-15

对外汉语声调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声调教学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