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 六国论朗读

时间:2023-09-15 16:44:44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六国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六国论》(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六国论》这篇课文是高中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中作为赏析示例的一课。《课程标准》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选修课学习是对必修课的延伸和提高,教学内容更具有选择性,教学方法更应体现个性化学习,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应比必修课有明显的拓展。主要立足于语文活动,致力于实际的应用。

          这一单元的赏析指导中把文章的脉络放在首位,《六国论》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论证严密,它以结构上的独特个性,奠定了现代论文三部曲程式的基础,与必修课本中贾谊的《过秦论》交相辉映,在我国古代政论文中各呈异彩,因而受到后人的称道,可为我们师法。

          基于选修课的基本要求,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根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正确译文。

          2、感知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并实践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学习并实践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对比论证法逐层论证的方法。

          3、作者以史为鉴,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抗击强暴的思想。

          文言文教学把握文意,学习文言基础知识是首要任务,《课标》和高考《考试说明》都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种阅读能力来源于学生扎实的文言文基本功,不能扫清文字障碍,读懂文章,一切鉴赏都是空中楼阁。因此我的教学重点首先就确定为对课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的掌握,能够正确译文。
    《课标》强调,选修课教学除了重点进行阅读与鉴赏能力的培养外,也包括尝试进行文学创作和相关文体的写作,在教学中对这两方面应予以兼顾,促进的互动与转换。《六国论》这篇文章论证严密,是很好的议论文写作范式,今年高考作文也有向议论文倾斜的趋势,因此我把教学的另一个重点确定为学习并实践这种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在教学中通过与贾谊的《过秦论》的对比,引导学生深入体悟、学习并实践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

           由于学生对于作者苏洵,以及作者写作背景的陌生,因此对文章写作目的的把握难以准确,对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思想感情难以体会,所以我把了解作者创作意图,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确定为这篇课文的难点。

          高中选修课不同于高等学校专业理论课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不以传授系统完整的学科专门知识和理论为重点,我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也是择要设计,以期学生能够一课一得。

       

          二、教法和学法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块硬骨头,我们的学生文言基础不太好,我在文言文教学之前,经常让学生不借助任何工具书和辅助材料,先自读课文,然后调查阅读水平,像《六国论》这样难易度的课文,能够读懂80%的学生只占班级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在教学中不首先扫除文字障碍,就超越字词教学而深入对课文进行鉴赏、挖掘,无论老师挖掘得如何深入,学生依然不过是昏昏欲睡的听众。想要使学生实现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一目标,我一直主张对课本中的文言文做到字字落实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课本中的文言知识要切切实实掌握。但如果使用串讲法,容易上成满堂灌,课堂沉闷,对于选修课文的学习更是如此,无法实现《课标》中要求的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因此,在文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上我选择了研讨法,着重指导学生预习,指导学生首先使用朗读法、勾画圈点法、批注法等学习方法进行预习,然后组织研讨。具体就是: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先提问,让他们把自己不懂的句子提出来,同其他同学以及老师研讨,这样更切合他们的实际。对于有一些他们以为懂了但实际上可能并不真正懂的语句,我可以在他们提问完了之后,再提问。

          在对文章内容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讲授法、点拨法、提问法等,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促进学生思考把鉴赏引向深入。

       

          三、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预计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用《三字经》中对苏洵的介绍,和苏洵大器晚成的求学经历故事导入,缩小学生与历史人物、文言文的疏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洵的求学经历对学生也是一种鼓励。

       

          (二)作者介绍

           苏洵对于学生而言较为陌生,但哪怕是这些离学生比较远的知识学生也未必一无所知,我们同样应该调动学生平时的积累,师生一起交流,补充,获得相关的知识。所以我把这个内容先交给学生,然后再交流,补充。这样既避免了一言,也能够培养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在预习中注意积累,做个有心人。

       

          (三)检查预习情况,用研讨法解决字词问题,疏通文意。

           把归纳文言基础知识作为作业,指导学生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五个方面进行归纳,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这种归纳方法也是文言文学习的一项常规工作。

       

       

      第二课时

          在鉴赏文章时,我特别注重教学的出发点,应该从学生的学出发,而不是从老师的教出发,教学的思路遵循学生的欣赏思路,我努力帮助学生习得鉴赏文章的正确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从感性走向理性,在理性认识中步步深入,逐渐拓展。而这正是《课标》对选修教材的教学要求。

          第一步,我问学生读完课文后感受到的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是对课文的最直观的感受,是感性的。因为《六国论》特征明显,不足600字的文章,不枝不蔓,脉络清楚。

          第二步,我请学生讨论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呈现出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地特点。在交流讨论内容时,带领学生完成文章结构图,引导学生从感受出发,剥茧抽丝,一步一步有意识地感受文章的特点。让他们从感性走向理性,学习这篇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部曲议论范式。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着重体会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感受逻辑的力量。

          仅仅就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往往流于肤浅,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将学生的鉴赏推向深入,第三步,我引导学生将《六国论》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等和学过的《过秦论》进行比较,进一步深化理解。课后把仿照《六国论》的结构安排,用现代汉语改写《过秦论》作为作业,这样让学生不仅学习,而且实践,既加深理解,巩固成果,又把沟通起来,实现选修课的教学目的。

          最后,通过分析课文最后一句中四个后人理解,引出写作背景,了解苏洵的写作目的。了解作者以史为鉴,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抗击强暴的思想。

          在对文章的分析中板书文章基本结构,力图全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板书:

                                      六国论

                                      苏洵

                      提出问题                弊在赂秦

                      分析问题                赂者

                                               不赂者

                      解决问题                封、礼、并力

【六国论 六国论朗读】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_六国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六国论教学重点09-15

《六国论》优秀教案 《六国论》教学设计09-15

《16.2 六国论》教学设计和教案 六国论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09-15

《六国论》教案教学设计 《六国论》优秀教案09-15

阿房宫赋、六国论教学设计 六国论阿房宫赋历史教训09-15

高中语文必修下《六国论》教学设计 六国论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09-15

六国论 六国论朗读09-1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二泉映月》精品教案 二泉映月音乐ppt课件完美版09-15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教案 二泉映月课件七年级音乐09-15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欣赏课优质教案09-15

《二泉映月》教案 二泉映月优秀教案09-15

《手指》教学反思_2 《手指》教学反思博客09-15

《手指》教学反思 手指教学反思优点及不足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