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用教材教学 教师怎么利用教材

时间:2023-09-09 13:10:55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教师如何用教材教学:基于儿童经验的视角1

      摘要:当对教材的观念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时,教师面临着一个更需深入思考的问题,即如何用教材教学。从儿童经验的视角来探讨这一问题,或许能帮助我们看清问题的症结所在。本文首先厘清儿童经验与教材的关系;然后从儿童的经验看教材的价值所在;最后从三个方面回答“教师如何从儿童经验角度用好教材”。

      关键词:学生经验;教学;教师

      儿童、课程、教师是牵动教育教学领域的几个核心概念,由于对其理解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理论流派。“儿童中心论”认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是目的,儿童的发展、生长是理想所在,教师和一切科目只从属于儿童的发展。“学科中心论”则把注意力固定在课程教材方面,认为课程教材比儿童自己经验的内容重要的多,而忽视儿童的个人特点和经验,致使儿童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随着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作为链接儿童与课程纽带的教师的探讨越来越受到关注。课程教材对于教师到底意味着什么似乎已达成共识,那就是教师不是“教教材”的教书匠,而是“用教材教”的专业人员。那么,我们不禁要追问,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应怎样用教材进行教学呢?在教师教学研究中,对于如何用教材教的研究成果不计其数,但立足于儿童经验的视角,审视儿童、课程和教师三者的关系,思考“怎样用教材教”时,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一、儿童经验与教材是何关系

      各门不同科目的教材本身就是经验,但它们是种族经验,把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各种知识经验以有组织、系统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体现知识逻辑性的教材不可避免地与儿童现有的经验存在差距,从而产生冲突和分歧;第一,儿童的狭小的然而是关于个人的世界和非个人的然而是空间和时间无限扩大的世界相反;第二,儿童生活的统一性和全神贯注的专业性与课程的种种专门化和分门别类相反;第三,逻辑分类和排列的抽象原理与儿童生活的实际和情绪的结合相反。[1]

      具体来说,首先,儿童所接触的世界十分有限,生活在一个属于他个人的世界中,对事情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理解。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则是令儿童感到陌生的人类长期积累的历史和无限辽阔的世界,是儿童当前经验水平难以企及的。其次,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他们所关心的、感兴趣的事物就构成了他自己的整个“宇宙”,当他们做不同的事情时,比如从“捉迷藏”转向“弹弹珠”,他们几乎意识不到彼此之间的转变、中断、割裂和区别,因为那是他们自己的世界,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的兴趣和乐趣所在。而当儿童一走进学校,分门别类的学科教材便开始把儿童完整的世界加以割裂和肢解,语文是某类知识经验的逻辑组织,数学却是另一些系统的材料等等。再次,学科教材是被归了类的经验,并以成人的心理习惯按照逻辑顺序组织而成,与它们在经验中原来的地位相割裂。而儿童经验的事物并不是归了类的事物,事物本身也不是分门别类地呈现出来的,把儿童亲身经历的各种经验综合在一起的是感情的联系和活动的连结。一句话,

      1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10期

      已经归了类的各门科目是许多年代的科学的产物,而不是儿童经验的产物。[2] 儿童经验与教材之间的这些冲突和分歧难道真的就能说明两者存在着性质上的某些不可逾越的鸿沟吗?其实不然,儿童的经验和构成科目的各种不同形式的教材之间只存在着程度上的不同,而不存在着性质上的鸿沟。我们不应以对立的眼光看儿童与课程,而要聚焦于它们彼此的相互联系。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到,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的过程的两极;正如两点构成一条直线一样,儿童现在的观点以及构成各种科目的事实和真理,构成了教学;从儿童的现在经验进展到以有组织体系的真理即我们称之为各门科目为代表的东西,是继续改造的过程。[3]因此,在看待儿童与课程问题时,更应要看到的是:一方面,儿童经验本身怎样早已包含着组织到系统化的科目中去的一些同类因素和对发展和组织教材达到现有水平起着作用的那些态度、动机和兴趣;另一方面,怎样用教材来引导儿童,解释和发展儿童的经验,并发现从儿童的现在经验到教材所包含的更为丰富和成熟的经验之间存在哪些步骤。

      二、从儿童的经验看教材的价值何在

      当我们抛弃儿童与课程相互对立(或者是强迫儿童,灌输教材里的知识,或者是放任自流,儿童按兴趣自我发展)的偏见时,或许就会看到理解儿童与课程的第三种可能,即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儿童现在的经验里的事实和真理和教材所包含的事实和真理是同一发展过程的起点和终点。教材属于逻辑化的成熟经验,是由儿童当前比较粗糙的经验发展而来的,代表了儿童现在经验的发展可能性、前进方向和可能结果。但教材也不是有待于完成的遥不可及的结果,而是指导儿童当前经验的一种素材和方法。换句话说,成人心目中系统的和精确的经验对我们具有的价值,在于按照儿童生活直接所表现的那样来解释它,而且还继续对它进行引导和指导。[4] 儿童的经验是一个不断生长和发展的过程,儿童现在的经验是发展的起点和基础,虽然与成熟经验间存在着差距,但其提供了某些儿童经验生长倾向的信号或标志。对待儿童此时的经验,我们既不能轻视它,也不能对它们过于热情,因为儿童生长的各个阶段是互相联系和不断变动的。儿童现在的经验绝不可能是自明的,需要某些东西去刺激和解释。而教材能够解释和评价儿童现在出现和消失的那些行为,并要按照它们在儿童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占有的地位加以解释和评价。我们要认识到儿童现在的各种倾向、意图和经验在生长过程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是在一种发展的经验中必须趋向于完成的阶段。对于那些有利于儿童力量、兴趣经验发展的行为,教师要趁热打铁,运用教材中的系统知识予以解释。比如,当儿童在计算、测量和匀称地排列事物方面产生兴趣和冲动时,教师可以运用数学上的学问———数的程式和关系进行解释;当儿童好奇于光亮时,物理科学能用于解释;当儿童在作画或胡乱涂鸦中产生艺术冲动时,拉斐尔和科罗的艺术可以给予解释。在应用教材解释儿童现有经验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意识到,“解释事实是在它充满活力的运动中去看它,是在它和生长的关系中去看它”[5],而不能只流于形式,机械地、不经转化和改造地使用教材知识。

      儿童经验作为整个经验正常生长的一部分,就有必要获得一定的指导。儿童不可能不借助于周围的环境条件和学习材料,而仅仅通过自我思维和自我创造发展出事实和真理。发展并不是指仅仅从心灵里获得某些东西的意思,它是经验的发展,发展成真正需要的经验。[6]因此,儿童的本能和冲动、兴趣和爱好、情感和行为需要周围环境和所接触和使用的材料的刺激。作为逻辑经验形式的教材理应被用来揭示儿童经验展开的可能前程,指导儿童经验的发展。我们可以从杜威

      所作的“笔记”与“地图”的隐喻中理解教材的指导作用。

      一个探险家费尽千辛万苦,在荆棘丛生的山野中寻找道路,在此过程中写了一些笔记。在对这个地方作了彻底的探测之后,根据所记的笔记,绘制了一张精美的地图。显然,笔记和地图都是探险家探险的经验,且这两方面经验相互依存。“地图”是对“笔记”的总结,是个人以往经验的系统整理,虽然不能代替个人经验,但它对其他旅行者提供帮助,节省精力和时间。但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不同的旅行者在旅途过程中将要走的道路、将要经历的事情可能是千差万别的,作为经验总结的“地图”要让后来的旅行者或多或少地避免意外或少走弯路,就必需把地图“还原”成可以印证当下事件的具体经验,引导旅行者的前行方向。对于代表各门学科知识的教材而言,要真正地被儿童所理解和接受,引导儿童经验的发展,就有必要把它恢复到它所被抽象出来的原有的经验,变为儿童直接的个人经验。

      三、教师如何从儿童经验角度用好教材

      作为沟通学生与教材的教师,首先理应认清儿童经验与教材的关系,理解教材的真正价值。在形成关于儿童和教材的正确认识后,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教师怎样把这种意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即如何用教材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应用教材来解释和引导学生现有的经验,把教材变成学生经验的一部分,以促进学生经验的发展。要解答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考虑:一是学生当下经验中有哪些可利用的因素与教材有关;二是怎样利用这些因素;三是教师的教材知识怎样用以帮助解释学生的需要和行动,指导学生成长。

      首先,教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找到教材与学生当下经验的连接点。学生之所以感到教材所提供的系统知识与他们当前的生活情境相去甚远,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教材知识恢复到学生经验发展的适当水平,没有把教材与学生现有经验中的一些重要因素,如认知水平、情感体验、技能发展和态度价值观等联系起来加以考虑。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重新组织教材,使学习内容变为学生现在所做的、所想的和所经受的一部分。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找到学生经验的生长点,即儿童的认知水平处在何种程度,需要何种情感体验,有哪些技能需求,兴趣和动机在哪等,找到了这些,就找到了教材与学生经验间的联系。也就是说,教师所呈现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已经看到的、感觉到的和爱好的东西相联系,而不是要外加于学生的一些抽象的形式和符号。我们知道,教材不是儿童现在生活经验的代替品,但教材所呈现的逻辑化知识是由儿童经验发展而来的,要是教师在用教材教学时看不到和抓不住学生经验中可利用的一些因素,那么,这种教学就很有可能是机械的和死板的,只是把一些与学生生活无多大关系的空洞的符号塞给学生。

      其次,教师要知道如何利用学生现在经验中与教材有关的这些因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依赖于他们已有的认知水平,由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经验之间的差距,对教材所代表的逻辑经验进行适当的加工改造,使其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同时,当学生碰到运用他们目前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现象时,教师应当利用教材的相关知识,以适当的形式解释学生当前的认知冲突,指导和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在情感方面,只有与学生真实生活相接近的学习材料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使学生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如果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学内容无法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学生就很有可能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与自己的实际经验相联系,也就很难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独特的感受。至于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或

      许与教材的关系更为密切。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感受到的是学生的兴趣与教师所教的内容格格不入,缺乏学习动机。究其原因,是由于所提供的材料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要求。兴趣和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当下的兴趣在哪里,学习是基于什么样的动机,另一方面,要考虑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以何种方式组织呈现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材只有融于学生的生活,作用于学生的精神需要,才会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动机。

      最后,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教材知识帮助解释学生的需要和行为,并确定学生所处的环境,以便使他们的成长获得适当的指导。教师是既掌握教材知识,又具有丰富的成人经验的人。他要用教材教学,就必然要研读教材,根据个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教材知识。面对学生的需要和行为时,教师的个人教材知识往往能快速准确地予以解释,因为教师所理解的教材,虽与学生经验的教材存在差异,但由于教师在理解教材时会更多地思考“学生该如何更好地理解这些教材知识”,所以是最接近儿童经验的。在教学过程中,优秀的教师更多时候是根据学生所处的现场环境,以及现时的需要和行为,利用个人的教材知识灵活教学,指导和促进学生经验的不断生长。

      四、结语

      儿童的经验如同春天萌芽的种子,充满着生长的力量;教材如肥沃的土壤,不断地给经验的生长提供养料;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把教材这一养料适时、适量,并以适宜的方式提供给儿童经验这颗已经萌芽的种子以促进它不断地生长。教师用教材教学时,应该把教材看作是学生全部经验生长的相关因素,引导学生对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有一种个人的亲身体验。也就是说,用教材教学要基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把教材转化为生活的一部分,用以解释和指导学生经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3][4][5][6]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13.113.116.117.119.120.

      (责任编辑:张斌)

【教师如何用教材教学 教师怎么利用教材】相关文章:

浅谈如何合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浅谈如何合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09-09

如何正确解读教材 如何做好教材解读09-09

教材教法 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数学09-09

谈谈你对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认识 用教材教和教教材,你是如何理解的?09-09

试论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试论教材与教学的关系论文09-09

四、新教材教学的重点与策略 关于新教材的4个理念09-09

教师如何用教材教学 教师怎么利用教材09-09

拔萝卜的教学反思 拔萝卜教学反思一年级下册09-09

《拔萝卜》小班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拔萝卜》教案09-09

《拔萝卜》教学反思 《拔萝卜》教学反思中班09-09

小班音乐活动《拔萝卜》教学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拔萝卜活动反思09-09

小班语言拔萝卜教案及反思 小班语言《拔萝卜》教案反思09-09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幼儿园大班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