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教材教学的重点与策略 关于新教材的4个理念

时间:2023-09-09 13:10:12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四、新教材教学的重点与策略

      教学重点是学科的基本概念、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因而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并促进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新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产物。一般来说,每个完整的课程改革都包含课程计划、课程采用、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几个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的环节。其中,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编制目标的手段。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为此,历史新课程是实施给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再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而是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价值观”三者在内的全方位的评价。为此,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以往应试教育下的价值取向——单纯的“忠实取向”(即忠实于课程标准、教材,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应该走“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能根据学生实际对课程内容(教材)进行较大的加工、取舍,以适应学生的需求。相互适应取向是成功的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创生取向”强调师生互动,强调个性发展才是课程实施的标准,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与学生是课程变革的核心和主体,学生的经验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是课程资源的挖掘者、开发者与实施者,教师有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

      另外,历史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观念。第一,学生是教育工作最主要的对象,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这一主体又是活生生的人,因此,在历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由传统教学中的重教法转移到重学法上来。第二,我们从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从教学的“三维目标”入手,让全部学生获得发展,并且尽量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第三,新课程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但这种形式上的多样化并不是说可以丢弃重点。第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必要的,目前多种教学媒体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并不是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并不是制作了新奇生动的课件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应该使师生的活动与技术的支持成为一种同步的过程,而不是分离的过程。具体到每一节课,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备好每节课。传统教学认为备课只要备好教科书就可以步入课堂了。显然,这在新课程理念下肯定是不适应了。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首先要备教材。教材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还包括于此相关的其它资料,如课程标准、相关历史著作、影音视频资料、挂图等等。换句话说,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不仅要吃透教材,更要学会开发教材。其次,备学生。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是教学的对象。因此,不管是教学目标的确定、重难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或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正确认识上。第三,备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的,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当然,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建立在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的。第四,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近些年来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后的自我评价与发展。完整的教案应该包括教学反思,它是促进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不断发展的有效措施。

      (二)认真上好每节课。首先,导入新课要能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思维方向,并促使其主动探究。其次,讲授新课的过程中要明确重点、突破难点。与此同时,要灵活运用文中故事和图片,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新材料和新观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另外,教科书的楷体字部分内容有时可以很好地辅助理解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动脑筋”、“想一想”、“议一议”等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的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取反馈信息,并根据这一信息随时调整教学方式。第三,教学结束后应进行及时小结并辅以相应的习题,现行新教材在每课结束后除了设计一道巩固知识的题目外,还设计了一道用于探究的题目,如人教版的“活动与探究”和北师大版的“活动建议”。

      为了好的把握新教材教学的重难点和策略,笔者将通过3个课例的教学设计来说明。

      课例25:土地改革(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土地改革这一历史事件展开。土地改革,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后启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本章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过长年战乱的中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历时一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但却面临着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地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成为土地的主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政策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和意义;了解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收集有关建国前后和现在土地改革方面的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分组讨论“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中为什么保护富农经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交流学习体会,培养合作意识,从中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教材中的小字及自由阅读部分不作讲述,有余力的学生自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使学生更加热爱共产党。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土地改革及其意义。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开展了土地改革等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突破方法是通过图片、角色扮演、材料阅读等方式来再现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成绩,分析、归纳土地改革意义。

      (二)难点:学生可能对1950年土地改革中对富农阶层采取的政策难以理解。因为1931年土地改革中对富农采取了限制政策,1947年土地改革中规定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而这次土地改革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开展的,却对富农采取了限制并保存的政策。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综合多方面材料组织小组讨论、指导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根据《暴风骤雨》中描述的分马时的场景,由教师组织学生编演小历史剧,名称为《分马》,对白由教师课前准备如下:

      旁白:在中国东北某一农村,解放后翻身村民在郭全海带领下在土地改革中分马的片断。

      郭全海:(院子当间摆着一张长方桌子,郭全海用小烟袋锅子敲着桌子)“别吵吵,分马了。小户一家能摊一个顶用的牲口,领马领牛,听各人的便。人分等,排号,牛马分等,不排号。记住自己的等级、号数,听到叫号就去挑。一等牛马拴

在院子西头老榆树底下。”

      众人:(人们拥上来,围住桌子,好几个人叫道):“不用你说,都知道了。动手分吧,眼瞅晌午了。”

      郭全海:(爬到桌子上,踩得桌子嘎啦啦地响。他高声叫道):“别着忙,还得说两句。咱们分了衣裳,又分牛马,倒是谁整的呀?”

      众人:“共产党领导的。”

      郭全海:牲口牵回去,见天拉车,拉磨,种地,打柴火,要想想牲口是从哪来的;分了东西就忘本,那可不行。

      众人:那哪能呢?咱们可不是花炮。

      郭全海:“现在分吧。”(说罢,跳下地来,……)

在此之后,教师提问:从这一场景中你看到了人民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呢?土地改革到底是怎么回事?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来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前,大部分土地归谁所有?农民的生活状况怎么样?(投影显示:有关土地改革前的中国农村、农民的图片。)要求学生结合第一目的第一段内容来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了土地的主人,可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土地。当时毛泽东也很感慨地说:“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如果你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请简单说一说具体的做法。(引导学生说出:进行土地改革,将土地分给农民。)

      那么在“土改”中,我们的领导人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党总结了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建国后的新形势,在1950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我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要求学生在书上用重点符标记下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规定了那些内容呢?(投影:教材中的原始资料框)请看投影资料,试分析此次改革的方式、目的(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教师继续追问,此次土地改革是什么时候结束的?结果如何?它的目的达到了吗?(请一位同学将书中的相关内容读给大家听,再请位同学为大家介绍文中的两幅图片——“农民丈量分配土地”和“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了土地”。)

      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得了地主家的土地、农具、家畜、家具等等。结合“动脑筋”说一说,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引导学生答出:旧的封建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此次改革和以往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为什么?(请位同学阅读本目楷体字部分,分析原因。)

      过渡:土地改革之后,中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什么变化呢?(投影:土地改革后,农民满面笑容、辛勤劳作的相关图片)

      2.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对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来说,这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按照规定,农村划分出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等几个阶级和阶层。没收来的土地和财产,被重新分配。无论是地主,还是雇农,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份土地。当然,最高兴的要数那些从前一无所有的贫雇农。我们看下面一则材料,说一说,土地改革的好处是什么?投影出示以下材料:

      时任四川省金堂县杨柳乡乡长的彭世康说:“我们这里土改一结束,正好是国庆节,到县上去参加活动。我们这里雇农出身的张德宽,他分得了土地,拿着土地证,分得了地主的浮财,分到了皮袄,祖祖辈辈都没有穿过。”

      四川省金堂县农民张德宽说:“我们分得的东西,胜利果实。就把皮袄穿着上街的嘛。那天热嘛,让把分得的东西拿去。”

      彭世康说:“我问他,你为什么要穿,那么热。嘿,他说祖祖辈辈都没有穿过,现在分得了土地,分得了这些,就是要穿给他们看。”

      张德宽说:“都看我,问你这个皮袄是分到的?我说是嘛。哦,你们把人家皮袄都分到了,他们这样说,我说真的分到的哟,哎哟,这么好的皮袄你分到了?我说是嘛,没收到的。”

      ……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最全面、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改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读完材料后,先让学生依据材料谈谈土地改革的好处。之后请同学结合老师的讲解,结合书本内容,归纳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并要求学生以重点符标记。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称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哦年工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一练”,巩固学生对土地改革意义的掌握。

      2.投影出示一道练习题如下,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同时,并培养其探究能力。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该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请回答:

      (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

      (2) 这种土地制度何时在我国彻底被消灭?标志是什么?

      (3)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喜儿在1952年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如果你是人大代表,针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至少三点建议。

(四)课堂小结

      土地改革实现了孙中山先生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孙中山先生把民生问题概括为衣、食、住、行四个要素。时代在发展,而民生要素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放眼中国,如何在民生问题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是老百姓既关心又期盼的大事,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逐步达成的一个共识。2005年以来,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殷殷的人文关怀。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四个省市全面免征了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采取的重大举措,被称为继20世纪50年代初实行土地改革、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当然三农问题要圆满解决任重而道远。

      (五)布置作业

      课后于“活动与探究”任选一题完成。

      (六)板书

      第3课    土地改革

【四、新教材教学的重点与策略 关于新教材的4个理念】相关文章: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材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材的矛盾09-09

浅谈如何合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浅谈如何合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09-09

如何正确解读教材 如何做好教材解读09-09

教材教法 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数学09-09

谈谈你对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认识 用教材教和教教材,你是如何理解的?09-09

试论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试论教材与教学的关系论文09-09

四、新教材教学的重点与策略 关于新教材的4个理念09-09

教师如何用教材教学 教师怎么利用教材09-09

拔萝卜的教学反思 拔萝卜教学反思一年级下册09-09

《拔萝卜》小班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拔萝卜》教案09-09

《拔萝卜》教学反思 《拔萝卜》教学反思中班09-09

小班音乐活动《拔萝卜》教学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拔萝卜活动反思09-09

小班语言拔萝卜教案及反思 小班语言《拔萝卜》教案反思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