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采薇节选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时间:2023-09-12 07:05:16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第1篇】

      【学情文本定位】

      《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两首》中的第二篇,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对《采薇》一诗的学习要求为:熟读;明确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情感态度;最后一章的内容、写法及其作用;前三章重章叠句手法的特点。

      此前,学生已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的学习中习得:背诵并写一段赏析文字;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表达的

思想感情;在与文章内容的对比中体会《木瓜》一诗的情感。同时,学生已在本课《氓》一诗的学习中进一步明确了:赋、比这两种表现手法及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因此,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及相关工具书,对诗歌文句的疏通已不是一件难事。依托已有知识和阅读经验,学生对诗经“六艺”的基本概念也比较清楚,诗歌整体内容的梳理也将比较轻松。但是,抒情主人公的情绪情感是如何在作品中通过多样的艺术手法体现的,仍是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易产生困惑的问题,《采薇》尤为如此。《采薇》虽然选自《小雅》,但风格上更接近《国风》,很有民歌的特色。对其进行指导鉴赏,能够让学生感性地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体会到其中传达出的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以及表达这种质朴的情感所采用的简约而隽永的传情达意的方式。

      从课文内容出发,更好地进入情境,可以体会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进而走入人物心灵深处,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文学文本的教育审美价值。

      【设计理念】

      《采薇》出自《诗经》,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本设计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比较、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本设计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相吻合,突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自主学习,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以及对于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疑点的探究式学习。

      本设计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预习课文,疏通字词,熟读诗歌。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合作和探究学习为主,以“忧”为教学内容切入点,设计了两个大问题:诗中的“我”为何而“哀”?诗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现“哀”?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结合背景材料,把握诗中的表现手法并理解作品复杂的情感。

      【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情况、文本特点和单元目标,结合新课程理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与工具书,识记重点字词,读懂诗歌大意。

      2.了解诗歌主题,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赏析诗歌中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关注底层人物内心,了解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文本特色解读】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移,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虽是口头语、眼前景,却反映了戍边士卒生活的艰苦。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另还有一种说法,“比”将为比作戍边战士,暗喻战士生命的流逝。)“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感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绪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入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雨雪纷飞之时,一名戍卒缓行归程,他不由慨叹“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那是怎样的经历才会使人如此哀伤呢?行走在《采薇》的字里行间,我们一起去尝试着体察那位戍卒的内心世界。

              二、初读文本,梳理内容

      1.教师范读。

      (1)补充读音

      岁亦莫止 (mù)

      (2)补充注释

      ①靡(mǐ):无;没有。②载(zài):又;且。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

      【示例】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经变老啦。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三、细读诗句,体会情感

      【问题】诗中的“我”为何而“哀”?从哪些诗句中可以体会到这种情感?

      【明确】 (1) 思归之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2) 征战之苦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3) 劳顿之忧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4) 失家之悲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教师小结】无论是失败的还是胜利的战争,带给人民的总是痛苦。正如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所唱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一样的:“败,百姓苦 ;胜,百姓苦。”

      唐代诗人张籍在诗中这样说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这位士兵悲伤地吟唱“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是多么悲伤与绝望呢。

      四、品读诗句,明确写法

      【问题】诗歌中主人公哀伤的情绪是如何抒发的呢?

      【明确】

      1.直抒胸臆

      “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间接抒情

      ①比、兴及重章叠唱:“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通过“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的变化,写出时间的流逝,暗示士兵日益深重的忧愁,薇菜由“作”到“柔”再到“刚”,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是一唱三叹,是一曲忧伤的咏叹调。读着这忧伤的诗句,我们仿佛看见面带菜色的士兵一边在荒野慢坡上采集野菜,一边屈指计算着返乡的日期。

      ②赋:在叙事中抒发情感。第四、五两章写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在“岂敢定居”和“岂不日戒”中可以看出征战之苦。

          ③借景抒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谐音“留”,“依依”写柳条随风飘舞,仿佛在深情款款地挽留行人:春光如此明媚,还是留在家中吧。正所谓“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啊。 

      大雪纷飞,无边无际,当戍卒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深长的思恋仿佛是漫天飞舞的雪花,无尽的忧愁在心底流淌。【教师小结】

      诗歌前三章采用重章叠句及比兴手法,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而主人公的焦虑、痛苦心情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一唱三叹,音节和谐,韵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第四五章注重在叙事中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第六章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五、诵读诗作,总结反思

      全诗运用赋比兴、重章叠唱、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戍卒因久离家园连年征战而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两千多年过去了,当我们读到这首诗时,依然能感受到依依杨柳是怎样触动离人的愁肠。其实,《诗经》中脍炙人口的佳篇又何止《采薇》《关雎》《蒹葭》《氓》呢?只要我们用心用情去读,一定能采撷到许许多多的芬芳。

      六、作业设计

      1.在《小雅·出车》中有“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涂”,《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与此相比,有何异同?

      【示例】相同之处,如 :昔—今,时间的对比 ;往—来,动作的对比。

      不同之处,如 :意象的选择与叠词的运用。叠词不仅使景物更形象,更具有画面感,也使诗歌更具音韵美。

      2. 课外阅读《诗经·豳风·东山》,试从情感及表现手法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提示】

      这首诗咏的是士卒在归来的途中,遇到淫雨天气,在写法上与《小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相近。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复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既是“以哀景写乐”,又不全是。盖行者思家,在雨雪纷飞之际会倍感凄迷,所以这几句也是情景交融,为每章后面几句的叙事准备了一个颇富感染力的背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第2篇】

      设计理念

        《采薇》出自《诗经》,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像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本设计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比较、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1.让学生从网络或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2.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诗。

        二、文本解读过程

        1.导语

        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2.师生交流课前准备的情况(使用多媒体),明确以下几点。

        (1)《诗经》和“《诗经》六义”。

        (2)《采薇》是西周宣王时期的作品,是《诗经》里最富有诗意的一首“战争诗”。宣王时北方玁狁侵周,宣王命令出征,打退玁狁。《采薇》是出征玁狁的士兵所赋。诗篇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戍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遇无限哀伤。

        3.文本解读

        在各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师生着重交流或探讨以下一些问题:

        (1)该诗的思路结构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重章叠句,回环往复,舒卷自如,《诗经》里很多诗都有这个特点。本诗共有六章,前三章迭出,后三章也基本上是这样的结构;但前后三章有明显的变化,使整首诗较其他作品有更多的起伏变化,以便于表现更为复杂的情感。

        (2)诗从“采薇”写起,这跟“曰归曰归”的思乡情有何关系?

        明确:这里采用的是《诗经》惯用的起兴手法,“薇”是故乡田野里常见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浓浓乡愁。于是,深切的乡情融入熟悉的“薇”中。思乡怀亲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当把它化作故乡的一株野花、一棵大树、一条小河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山水草木时,就具体形象了。

        (3)前三章所写的“薇”有无变化?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明确:“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这里首先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变化、时光的流逝;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薇都生长得这么旺盛了,可是戍边军士还远离家乡,历久不归;既暗示了士卒滞留边关的时间之长,又很自然地带出了“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这种有家难归的情感。这种生长变化不仅避免了单调重复,更暗示了乡愁的渐浓、渐深、渐切。所以,这极其精练的写景,同样证明着“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真谛。再加上,在表现时间方面,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往”一“来”,同样表明了时序的变迁,就更进一步抒写出人世沧桑之感。

        (4)四、五两章表现了什么内容?与浓浓的乡愁矛盾吗?

        明确:“戎车既驾,四牡业业”“驾彼四牡,四牡骙骙”两章直接描写了战事之频繁、壮烈,既表现了战士们的威武雄壮,也展现出他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同时,也似乎暗示了思乡的深层原因:频繁惨烈的战事,更让人渴望和平,渴望故乡,渴望亲人。

        (5)这首诗最经典的景物描写在哪里?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几句,晋人谢玄认为是《诗经》里最有诗意的句子。清代学者王夫之也大加赞赏,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然而从字面上却不见“乐”与“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偏偏在春光明媚“杨柳依依”的大好时刻,战士们离别家乡亲人走上残酷的战场,心中有多少割舍不断的悲情愁肠呀!千辛万苦的战争终于结束,所有的艰难险阻,所有的痛楚辛酸都已经远去,家园亲人就在眼前,该是多么温馨喜悦呀,可偏偏“雨雪霏霏”!昔日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今日归来的悲戚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哀情寄乐景,乐情托哀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抒写出极其丰富的物是人非之叹。

        (6)你怎么理解这首诗交织着士兵思家恋土与保家卫国的复杂心理?

        明确:《采薇》不像一般的战争诗那样简单地表现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现出人的深层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细微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残酷的战争毕竟与人类文明正常价值趋向相悖,自古以来,人们都对它怀有复杂矛盾的感情。《采薇》正是为保家卫国而出征玁狁的士兵所唱出的心声。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充分说明其所怨恨的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略者充满了仇恨,诗篇中洋

        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又对久战不休充满厌倦。总之,战士们的情感深处,交织着重重矛盾:对敌人的痛恨与对家乡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

        其实,人类有一种很普遍的矛盾心理:大丈夫有仗剑远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又有低头思乡胸怀亲人的回归意识。这里的戍边战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类共有的,也是无法回避的真实矛盾心理。所以,诗中表现的这种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三、延伸探究

        阅读《诗经》中的《大雅常武》《大雅小明》《秦风小戎》,与《采薇》对比一下,看有什么异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第3篇】

      教学目标

        1、知能:把握情感、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过方:朗读、合作探究

        3、情态:厌战、思乡

        教学过程

        1、导入(复习文学常识《诗经》)  或者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

        或者播放舞蹈《采薇》

        或者欣赏名人大家的朗诵,在欣赏中初步奠定情感基调

        2、初读文章,扫清字词障碍(多媒体展示)

        孔疚(jiù)靡盬(mígǔ)、玁狁(xiǎnyǔn)

        寰宇(huán)神裔(yì)肴馔(yáozhuàn)

        宅邸(dǐ)逃遁(dùn)象弭(mǐ)

        归聘(pìn)四牡(mǔ)骙骙(kuí)

        所腓(féi)雨雪霏霏(yù)整饬(chì)

        有感情朗读文章  3、再读课文,分析结构(提问)

        (一)、难归原因、生活艰苦

        (手法—重章叠句,反复吟叹;

        内容—比兴手法——植物生长,时间流逝,

        士兵焦虑痛苦与日俱增)

        (二)、战争(未直写战争残酷,

        而写战车马高大,侧面突出战争残酷)

        (三)、归途伤悲(今昔对比,大雪纷飞,

        饥渴难当,气氛悲怆)

        4、析读课文,分析情感(合作探究)

        ①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普通士兵——离乡出征——生活艰苦——内心伤痛——厌战——思乡

        ②问:从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小组讨论,交流,选代表回答问题

        或者看哪位同学手举的高,看起来比较活跃

        或者找一个靠窗的,或者靠窗的同桌起来回答下)

        表现:“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说好要归,迟迟不归,君问归期未有期

        (好,请坐,这位同学找的非常仔细啊,

        看来对文本把握的非常清晰,还有其他同学要补充吗)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忧心忡忡,归心烧灼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今昔对比,大雪纷飞,饥渴难当,气氛悲怆。

        归纳小结(参照板书)

        布置作业:写一段文字表达思乡情绪

        板书设计:

        采薇

        (一)、难归原因、生活艰苦—比兴手法——重章叠句、痛苦焦虑

        (二)、战争—四牡骙骙——侧面描写——突出战争残酷

        (三)、归途伤悲——雨雪霏——两相对比———饥渴难当,气氛悲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采薇节选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学总结 小学科学教学总结中的成绩分析怎么写09-12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09-12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方案 小学科学教育活动方案09-12

小学科学教学的指导意见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09-12

《采薇》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 采薇 教学设计09-12

《诗经·采薇 小学语文诗经采薇教案09-12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采薇节选优质课一等奖教案09-12

部编版古诗词诵读1.采薇六年级下册语文 采薇古诗视频朗读视频09-12

《诗经·小雅·采薇》教学设计 诗经小雅采薇教案09-12

最新2023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第1课《采薇》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第一首采薇09-12

《采薇》教学设计与反思 采薇教案两课时09-12

公开课《采薇》教学设计 公开课《采薇》教学设计与反思09-12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采薇》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采薇》教学设计与反思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