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学设计教案 七下语文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优质课教案

时间:2023-09-09 14:56:40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老山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抓住文章的叙事线索,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重点)

      2.结合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体会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3.品读、批注重点词语和精彩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毛泽东的诗歌《七律·长征》,学生朗诵。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导人:

      这首诗以精练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和战胜的种种艰难险阻,赞美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五岭”就是大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越城岭的土名就叫“老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今天,我们就看看那座高高的老山界,看看它是怎样被红军战士当作“细胞”征服的。

      二、叙“老山界”之事

      1.学生初读课文,交流预习情况,读准下列字音。

      峭qiào 壁bì

      骨gū碌lu

      咀jǔ嚼jué

      呜wū咽yè

      督dū促cù

      灌guàn 输shū苛kē捐juān 杂zá税shuì

      酣hān 然rán 入rù梦mèng

      不bù可k ě捉zhuō摸mō

      2.结合课文和资料,说说老山界是一座怎样的山。

      教师补充资料:

      老山界为五岭之越城岭山脉的中段分支,在广西北部,南北坡长21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山地面积达126平方公里,其主峰是猫儿山,海拔 2141 米,是五岭第一高峰,这里山势连绵,峰峦重叠,悬崖峭壁高耸入云,触目惊心。遍山林深叶茂,河谷幽深,人迹罕至。只有悬崖绝壁间的羊肠小径可走。小径如同一条细长的带子,忽而伸向山顶,忽而坠入峡谷。“瞬间有四季,几步不同天”,是人们对老山界的形象描述。

      生思考后作答。

      明确:高大陡峭、崎岖险峻、气候恶劣、人迹罕至。

      3.提问: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这是一篇叙事文,那作者是怎样叙事的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红军翻山的时间和地点路线图。

      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图。

      明确:

      下午——傍晚——天黑——黎明半夜——下午两点多

      沿着山沟向上走——在瑶民家攀谈——山脚登山——“之”路攀爬——吃饭、登山山腰露宿——到达山顶——一气儿跑下山——露营地

      4.学生分析行军路线图,思考:

      (1)从路线图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叙事的?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所叙之事。

      (3)从图中,你还可以发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哪些信息?

      明确:

      (1)作者是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顺序叙事的。以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线索,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将山的整个过程叙述得十分清晰。

      (2)红军战士翻越了高耸、陡峭、险峻的老山界。

      (3)从图中,我们还可发现:翻山的时间是一天半;是连有翻山;翻山的过程很艰苦;在翻山途中红军能密切联系群众。

      三、赞“老山界”之人

      1.师引导:我们理清了翻山之事,再去认识一群翻山之人这是一群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最后一段,找出文中评价老山界的一句话。

      明确:“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2.提问:老山界究竟有多难走呢?“难”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按照下面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红军战士             

      学生先细读课文,思考作答,然后师生进行评价和交流。

      明确:

      行路难。红军战士要翻越的老山界,山高路险,特别是雷公岩,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路只有一尺多宽。

      生活难。红军战士缺乏粮食,吃不饱饭,而且只能在山路上睡觉,晚上寒气逼人,却只有一条毯子可以避寒。行动难。红军战士不是轻装行军,而是有伤员、病员以及马匹等随行辎重。

      处境难。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时的境况危急:地上有敌人的追兵,天上有敌人的飞机,他们需要一边阻击敌人,一边急行军。

      3.提问:如此难走的老山界,被红军胜利翻越了。你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样的红军?请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去理解,然后回答。

      学生可以同桌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

      明确:(1)看到了有着必胜的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的红军。

      句子:“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2)看到了有着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的红军。

      句子: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

      “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3)看到了有着高度的纪律性、自觉性和团结互助精神的红军。

      句子:

      “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

      (4)看到了努力争取民众支持,依靠人民群众战胜困难的红军。

      句子: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

      “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

      “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这个环节不苛求学生找完所有句子,能从句子中分析出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即可)

      四、课堂小结

      本文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线索展开叙述,脉络清晰,真实地表现了红军战士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请同学们课后去查阅有关征的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长征,了解长征中的红军精神。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万里长征中的第一山,就这样被英勇的红军战士征服了作者是怎样把红军征服老山界的经过叙述得绘声绘色、妙趣生的?是怎样把红军战士的精神描写得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沉潜文本,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二、品《老山界》之文

      1.从准确的用词中体会情感。

      (1)提问:文中有些词语,初读觉得奇怪。请看下面两个句中的加点词语,该如何理解?

      ①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②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明确:①“抢”在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不是说去抢别人的饭。因为当时军情紧急,时间仓促,为了抓紧时间登山,顾不得别的了。“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和作者当时的心情。

      ②“笨重”一词,表明翻越老山界的红军部队不是轻装行军,队伍里有伤员、病员以及马匹、装备等,行动比较困难,由此才更能突出红军的坚强意志和英勇精神。

      小结:这样的词语,看似奇怪,却准确表现出了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饱含着作者对红军的赞美之情。

      (2)文中还有一些看似普通的词语,却蕴含着不寻常的意思。请你再次默读课文,找出看似平常却有着不平常的深意的词语。学生思考后作答。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词语:①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②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③ 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明确:

      ① 从“照着习惯”和“躲”可以看出军阀对老百姓的欺压。瑶民家的男主人不知道经过的队伍是红军,以为是以前那样的部队,所以躲起来了。这反衬出红军关心群众、团结群众的品质。

      ②这里是在用拟人的手法,嘲讽国民党反动派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不去抗日,却来对付红军,这种反动行径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③“生怕”是“很怕”的意思,表达了红军深切爱护群众利益的心情。“显眼”是“突出,醒目”的意思,说明红军考虑得周到,也体现了红军对群众的关心。

      2.从生动的描写中体会情感。

      (1)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幅图,并给这两幅图命名。

      明确:①星夜翻山图;②夜宿山腰图。

      (2)学生选择一幅画,自己先试着描绘,然后找到跟图画相匹配的文段进行朗读比轻析描写的表达效果。

      学生思考后作答。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作如下品析:

      与图①匹配的是第 12自然段和第 18自然段。

      这两段从不同的视角,描写了老山界。

      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写出了山路的曲折。

      “从山脚向上望”,火把“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种仰视的视角所进行的描写突出了山的险峻。

      “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这种以俯视的视角所进行的描写再现了山的陡峭。

      这些描写以山的险峻烘托出红军英勇豪迈的英雄气魄,表现了红军在艰难征程中的扬斗志。

      与图②匹配的是第 22 自然段。

      一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这些比喻写出了山的高大、陡峭。再如“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运用了连续比喻(博喻)和排比,把各种不可捉摸、难以言状的声响写得活灵活现,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声音的变化。以上这些句子短小而整齐,形象丰富而生动,表现了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二是调动了多种感官进行描写。这一自然段先写的是视觉感受,后写的是听觉感受。

      写视觉感受时,是按照“看”的自然顺序来写的,即先写醒来时首先看到的星空,再写四周的山峰,最后写山路上的篝火,由此自然过渡到听觉。作者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来写听觉感受,突出了山的寂静,还能引发读者的种种联想和想象。

      三是多角度运用对比手法。有寂静与声响的对比,远与近的对比,还有大与小的对比。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突出了山的寂静。师小结:

      这段所描写的环境寒气逼人、刺入肌骨,令人浑身打颤,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地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凸显了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刻画出了红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形象。(3)学生再次朗读这三个自然段,读出红军战士的乐观、镇定、勇敢。

      三、颂“老山界”之精神

      1.师出示毛泽东的词《十六字令三首》。

      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1)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三首词是谁写的吗?是在什么时候写的?学生朗诵这三首诗,猜想后回答。

      明确:

      这是毛泽东写的《十六字令三首》,描写了长征路上红军征服高山的英雄气概。其中第一首是毛泽东翻越老山界,登上老山界主峰猫儿山的山顶时写下的。

      (2)提问:你从毛主席的第一首词中读到了哪些内容和情感?

      预设:

      ① 连续行军,时间紧迫。

      ② 老山界高而险峻。

      ③ 蔑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④ 战胜困难后的胜利豪情。

      2.拟写碑文。

      (1)师引导:巍巍老山界,传奇英雄山。作者在文中写道:

      “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遗憾的是,作者未能如愿。假如你今天重走长征路,重登老山界,想在山顶立一块石碑作纪念,你准备在石碑上写什么?

      (2)学生先写作,然后进行展示交流。写作内容可以是赞颂红军精神,也可以写自己对重走长征路、重登老山界的感想。学生交流后,教师可展示自己所写的碑文,并与学生共同切磋。

      预设:

      ①追寻红军足迹,传承长征精神。

      ②今日重登老山界,红军精神记心间。③ 星夜翻山不怕险,革命意志高如天。

      ④北上抗日何惧艰难万险,穿越老山界红军意志坚。

      四、课堂总结

      提问:同学们,《老山界》是一篇叙事文,你们通过此文的学习,学到了哪些阅读叙事文的方法呢?生回顾总结。

      师总结:

      阅读叙事文,方法要掌握。首先抓线索,理事明内容。其次析人物,形象要把握。揣摩词句段,咀嚼精彩处。穿行文字间,涵泳真意现。

      请同学们记住:语文之道在阅读,阅读之道在得法。懂得阅读之法,方可事半功倍。

【《老山界》教学设计教案 七下语文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优质课教案】相关文章: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案两课时09-09

老山界十分钟微课教案 老山界十分钟片段试讲视频09-09

《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一等奖09-09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优质课课件09-09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老山界教学视频09-09

老山界优质教案 《老山界》优质课教案09-09

《老山界》教学设计教案 七下语文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优质课教案09-09

第6课《老山界》教学设计 第6课《老山界》教学设计及反思09-09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09-09

传统节日 教案 探究我们的传统节日教案09-09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9-09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09-09

《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中华传统节日 教案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