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 》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案二个课时

时间:2023-09-14 15:02:00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石壕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梳理情节,深入理解课文。

      2、带领学生体味语言背后潜藏的战乱之苦、家国之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中,带领学生理解诗人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感情的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老妇人的话对表达中心的作用,学习“藏问与答,明暗结合”的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质疑探究与合作讨论中,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形象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珍爱和平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重点)

      2、引领学生感受杜甫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赏析法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唤醒情感

      一个黄昏,历经安史之乱之苦身心疲惫的杜甫投宿到一个农家,仿佛在汪洋中暂时找到了一条小船。夜里,一阵阵叫嚣,一声声哭泣,惊醒了他。“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让我们随诗人一起倾听老妇的哭诉,感受她的悲痛。下面让我们打开《石壕吏》。

      二、作者简介

      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世称“杜少陵”,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街,后人也称之为“杜工部”,有《杜工部集》传世。

      三、吟读,感知音韵美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yè)城戍(shù)。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y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倾听朗读,视频欣赏。

      3、自由朗读,读准停顿。在杜甫的叙事中,凸显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读出两人不同的口吻(官吏——暴,老妇——苦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四、整体感知

      1、学生再读诗文,并思考读到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2、为我们交代了两种身份人物:差役、老妇人五、细读课文,品味探讨

      1、观差役之举

      1)差役的出场——“有吏夜捉人”

      思考:吏为何捉人呢?请看背景透视

      唐肃宗乾元元年,为了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率领20万军人,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没想到,史思明派来援军,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人只能四处补充兵力。而补充兵力,就只能四处抓人。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杜甫由于受房官一案的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由洛阳前往华州,经过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

      思考:征兵本是一件为国为民的正义之举,为何杜甫用“捉”字?

      明确:“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由此生发。不说“征兵”、“招兵”而说“捉人”,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

      思考: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明确: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反抗,无法“捉”到;

      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2)思考:从“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中我们又能得到什么讯息?

      明确:差吏夜间抓人,已经屡见不鲜。而且“逾”字表现出速度快,动作熟,可见这是经常性的举动。这深刻地揭示出战祸连绵、差吏残酷抓人、人民睡卧不得安宁的情景,揭示了老妇一家悲惨遭遇的社会环境,从中也看出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2、听老妇之诉

      1)思考:文中哪一个字最能表现老妇的心情?明确:苦

      2)讨论:找出具体的词句,抓住关键字,说说老妇之苦。

      明确:丧子之苦、困窘之苦、应征之苦

      请同学们齐读第三段,读出三层无奈的苦楚。3)思考:第3段只是叙述了老妇的苦啼申诉。差吏是在一直静听老妇的苦啼申诉而没有怒呼咆哮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差吏绝对不是一直静听老妇的苦啼申诉而没有怒呼咆哮。这里是实写老妇的苦啼申诉,虚写差吏的怒呼咆哮,以实现虚,在老妇苦啼申诉几层意思之间暗含着差吏的怒呼咆哮。这种写法称之为“藏问于答,明暗结合”。

      4)思考: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悍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悍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请仔细研读并将悍吏的逼问批注出来。

      吏:【“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

      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吏:【你们家还有别人吗?】

      妪:室中更无人。

      吏:【撒谎!不是还有个孩子在哭吗?】

      妪:惟有乳下孙。

      吏:【这么小的孩子没有母亲吗?快叫她出来!】

      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吏:【那也得跟我们走!国家正需要人呢!你们家至少得有一个人跟我们走!】

      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吏:【你这么大年纪了,去前线又能干什么?】

      妪: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3察作者之情

      思考:在这苦难的现场,杜甫都了些什么?从文中哪些诗句可以出?

      明确:1)“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

      “如闻泣幽咽”,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

      思考:诗人为何不能入眠?明确:为这一家人的命运担忧

      进一步思考:杜甫为何没被抓走?杜甫为何没有站出来?

      (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天明”呼应开篇的“暮投”,一个“独”字,交代了“吏捉人”的结果,再次表现了悍吏的暴戾和人民的痛苦。昨幕投宿,老翁老妇双双接待,今晨登程,只有老翁一个相送。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言简意深,凄情绵绵无尽。

      六、感悟诗歌情感

      提问:你能否从老妇一家之苦感受到广大人民的痛苦?请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每一个家庭(或每一个人)都在经历……

      预设:每一个家庭都在经历生离死别。

      每一个家庭都在经历鸡犬不宁的生活。

      每一个人都在经历战乱的痛苦。

      每一个家庭都在经历腥风血雨。

      每一个人都在经历战争的恐惧。

      思考:请同学自己总结杜甫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

      小结:国之将颓,朝野皆哀!作为弱者的杜甫,并没有逃避现实的痛苦,他用满腔的热血倾注了对战乱中百姓疾苦的关注,用嘶哑的声音撕开封建王朝的黑暗腐朽,忧国忧民,呕心沥血,用诗歌唱出时代的最强音,这就是杜甫之所以伟大之所在!

      七、结束语

      读《石壕吏》,要读到情难自抑,涕泪满襟,你才真正读懂了“诗史”的含义;读杜甫,要读到忧国忧民、关注社会的情怀,你才真正读懂了“诗圣”的份量!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课文、对杜甫的理解,全体起立,再一次齐读课文。

      八、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阅读《三吏》《三别》《兵车行》等诗。

      九、板书设计石壕吏

      杜甫

      :毒          批判

      老妇:苦        同情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放开手,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挖掘文外之意。《石壕吏》开头“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学生几乎“暮”、“村”、“吏”、“夜”、“捉人”、“逾墙”、“走”一字都未放过,敏锐地发现了其背后潜在的台词。

      不足之处:情感目标未能很好的完成。问题的回答停留在浅层次,只是让学生浅尝辄止,未能深入探讨问题,这是本节课最大的遗憾。细分原因发现:首先是在于我未能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深入地讨论。其次,我未能提供有能让学生“关注民生、关注现实”地有力的点拨与引导有关。这说明我在此处未能很好地备学生,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预设答案。

【《石壕吏 》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案二个课时】相关文章:

教学实习教学总结09-14

教师实习报告 教师师德自评报告09-14

教育实习内容[十篇]09-14

实习教学工作总结09-14

教学实习总结09-14

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设计一等奖余映潮09-14

《石壕吏 》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案二个课时09-14

《石壕吏》教学设计A 石壕吏教学教案09-14

《石壕吏》教学设计优秀 《石壕吏》教学设计一等奖09-14

《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优秀教案设计09-14

《石壕吏》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案优秀教案09-14

八下语文唐诗三首石壕吏原文译文教案 唐诗三首石壕吏翻译09-14

杜甫《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优秀教学设计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