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设计一等奖板书

时间:2023-09-14 15:08:05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石壕吏》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石壕吏》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壕吏》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3、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设计思路: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庭无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我把引导学生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作为重点,通过“朗读疏通整体感知---揣摩模拟人物心理---短剧表演点评”一层层由浅入深体味诗歌的内容、主题、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多次多元的对话达到对文本的深透理解,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片,问:战争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这是现代战争带给老百姓的伤害,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古诗《石壕吏》,去感受中国古代老百姓在战争中的命运。)

      二、了解《石壕吏》的背景。学生交流有关的资料: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力争读出诗歌的感情。

      2、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3、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4、解了故事的内容,倾注自己的感情再一次朗读课文。(悲愤沉郁)

      四、研读课文,明确主题1、课文题目是《石壕吏》,全文围绕那两个字展开的?捉人。

      2、捉人情景的概括描写的句子?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表现出“吏呼”咆哮如雷,“妇啼”悲伤凄苦,又体现了诗人强烈憎恶差吏、深刻同情老妇的感情)

      3、差吏是在一直静听老妇的苦啼申诉而没有怒呼咆哮吗?

      分析老妇的三次痛苦申诉,想象并虚拟差吏的怒呼。

      第一次申诉:“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表明老妇的三个儿子都上了战场,两个儿子已经战死,她家已为那场战争作出巨大牺牲,论理论情都不应再到她家捉人了。老妇沉痛地申诉这些,意在唤起差吏的恻隐之心,高抬贵手。但是差吏不为所动,继续怒呼,逼着要人,逼出老妇进一步的苦啼申诉。

      (唤起差吏的恻隐之心吗?会怎样怒呼?)

      第二次申诉:“室中更无人,惟有辘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表明老妇家中只有个吃奶的小孙子一个孤儿,和因乳孙而未去的衣服破烂的一个寡媳,家庭情况倍极凄惨。老妇申诉这些,意在唤起差吏的怜悯之情,网开一面。但是凶狠差吏仍然不为所动,继续怒呼,逼着要人,甚至要捉走寡媳,逼得老妇说出下面的话。(得到官吏的可怜、同情吗?会怎样怒呼?)

      第三次请求:表现出老妇为了避免年迈丈夫、乳孙寡媳被捉,被逼得只能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了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明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本诗在艺术表现上,不仅运用了藏问于答的手法,而且文章精炼。陆时雍称赞这篇诗“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仅用二十四句,就写出了典型性很强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从而体现了同情人民的思想倾向,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五、为什么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

      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官吏的横暴。

      六、小结

      师:托尔斯泰“战争请孩子和女人走开”这里年老体衰的老妇人都抓去服役了,这足见战争的残酷,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呢?生:告诉人们要反对战争,爱好和平。

      师:对。(动情地)战争会给人民带来数不尽的疾苦,道不完的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保卫和平,让白鸽飞遍全球,让全世界的人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幸福之中。

      七、带着对诗歌的理解试背诗歌,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附:板书设计

      石壕吏

      吏: 捉 怒 呼 逼

      妇: 出 啼 苦 走

      《石壕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积累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句式、韵律等特点。

      3、品读诗文,理解诗歌,体会巧妙构思及语言特点。(重点)

      4、品析诗文,感受诗中的社会现实与诗人的情怀。(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教师点拨法

      一、新课导入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人民在这八年中饱尝的却是数不尽的疾苦,道不完的灾难。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根据自己的真实见闻写就“三吏”“三别”,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石壕村,倾听他痛心的嗟叹。

      二、走近诗人,知晓背景

      以填空题的形式提示学生回答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通过视频的形式大致了解杜甫的人生轨迹,通过课本注释介绍知晓本诗的创作背景。

      三、诵读诗歌,感知音韵1、反复诵读,感知古体诗的音形韵律特点

      学生自读,教师纠正字音;

      播放音频,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

      学生再读,感知内容,读出节奏和韵味。

      2、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察,明确杜甫创作的古体诗的特点。

      字数灵活,五言、二言、七言、九言句等;

      句数可多可少,可奇可偶;

      韵律多变,不究平仄。

      四、理解诗意,明确结构

      1、结合注释,师生共同梳理诗歌大意。2、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分别是什么?

      明确:时间:晚上;地点:石壕村老妇人家中;主要人物:官吏、老妇人;事件:官吏捉人。

      3、请你结合译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中的故事。

      开端:诗人日暮投宿,遇到官吏深夜捉人;

      发展:老妇人开门哭诉,讲述家庭饱受战祸的现状;

      结局:老妇人被抓走,诗人与老翁告别。

      五、分析构思,体悟主旨

      1、请分别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差役与老妇的形象?

      明确:差役——怒(嗔怒,蛮横)

      老妇——苦(艰难,悲苦)

      2、老妇苦在何处?

      明确:丧子之痛、家境困窘、年老应役。

      3、有人读完这首诗歌说老妇人致词中的内容是它主动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

      明确:构思之巧——藏问于答(寓问于答)。

      诗人明写老妇,暗写差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思想矛盾。赞扬老妇人自请应役的精神,含蓄揭露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

      4、石壕吏粗暴地吆喝了些什么?(结合老妇的回答,发挥想象,补充石壕吏的话)

      5、投宿这样一个家庭,见了这样一件事情,听了这样一段话,“我”制止了吗?“我”说话了吗?你能体会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A.内疚、自责。B.纠结、矛盾。

      六、体悟情怀,总结升华

      1、结合背景,明确诗人的情怀:

      上忧国难,下怜百姓。

      2、小结:

      郭沫若先生称颂杜甫:“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以诗文为史,他颠沛流离却心系天下,真可谓诗中“圣杰”!愿杜甫精神长存,世间再无战乱!(再读诗歌)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石壕吏》。

      2、发挥想象,增加细节,将《石壕吏》改写成一则小故事(不少于300字)。

      《石壕吏》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掌握重点实词,能够翻译全文。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根据情节提示能复述故事甚至进行背诵。

      5、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语言的内涵。

      6、通过合理联想补充石壕吏的语言描写,理解以侧面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翻译疏通全文;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想象补充石壕吏的人物语言与神态

      教学难点:理解以全侧面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导入

      回顾所学: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杜甫的两首诗,初步了解了杜甫这位诗人。他早期的作品风格热情奔放,战乱流离时期的作品深沉含蓄,抑扬顿挫。这节课我们将会学习的这首诗,与《春望》是同一个时期的,都是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写的,不同的是《春望》是借景抒情诗,而《石壕吏》是叙事诗。那么诗人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抒发他怎样的感情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出示教学目标)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壕 逾 邺 戍 惟 妪 衰 应 泣 咽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播放多媒体音频朗读课文,让学生大概感知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朗读课文。

      4、呈现学习目标:通过自学掌握文言实词,通过合作学习翻译全诗(教师指导疑难字词句的翻译)

      5、合作完成课文的翻译(多媒体展示课文翻译和重点词语的翻译,以便学生矫正)

      三、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根据同学们所理解的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将这首诗的大意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出来。要求:以第一人称“我”,也就是杜甫的口吻,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精析课文;理清情节发展脉络,指导学生背诵。

      (1)提问: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明确: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2)学生根据思路提示,读诗,尝试背诵。

      (一)、第一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问:由第一句话可以得出哪出信息?“夜捉人”说明什么?

      明确:时间、地点、事件。惶恐不安,紧张恐怖的气氛。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走,古今异义,古指跑。为什么老翁逃走,而让老妇出门和差役周旋?

      明确:抓丁只抓男的,妇女可以免除徭役。

      (二)、第二段: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为什么“怒”?为什么“苦”?在这里吏和妇出场的态度和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吏的呼喊和愤怒下,老妇只有哭啼和诉苦。这里用了两个一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多么,起强调作用还有就是对比。)而且还连用了两个感叹号,你们说可以用句号代替吗?(不能,加强语气,强调吏的愤怒凶狠和妇的无比痛苦)。

      (三)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这段致词是此诗的主题部分,它有三层意思,可以分成三层。每一层都写了什么?你们试分一下。

      (明确)三男从军,两儿战死。家无壮男,十分贫困。为保家庭,自请服役。2、问:“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如何理解?

      明确:希望得到差役的同情。

      3、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更,再。惟,只。裙,古今异义,古专指下衣,这里泛指衣服。

      4、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妪为什么请从吏夜归?

      (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人)

      前面讲了征兵只征男,为什么老妇也被征走了?(反映战争的无情)

      5、问:老妇是没人问她,而自诉出来的话吗?

      (明确:不是,是在差役的步步紧逼下说出来的。也可以有异议)

      为什么诗中不写差役的话?(明确:这是一种“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作手法,问可以推测出来)

      (四)、第四段: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绝,停止。如,仿佛,依稀。前途,古今异义。古指前方的路途,今喻示来的处境或特指好的未来。

      1、问:谁在哭?(儿媳)

      2、幽咽声很低,杜甫还能听着,说明什么?(作者一夜未眠)

      3、如果说杜甫睡着了行吗?为什么?(关心人民疾苦实在的体现)

      4、“独”说明什么?(老妇被抓走)5、想象一下,诗人和老翁是以什么样的心情作别的?

      全诗以诗人和老翁作别而结束。分别了,但各自的生活还得继续。想象一下,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在兵荒马乱中将何以度日?等待老妇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

      6、出示故事情节提示图,老师领着试背诵

      五、思想感情

      假如你是诗人,夜投石壕村,亲眼目睹亲耳相闻了有吏夜捉人这件事,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学生可能会答:沉重、同情、赞扬老妇勇敢等等)

      这首诗反映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官吏的残暴无情,表达了作者对广大劳动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

      六、总结

      老妇、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官吏态度不好,凶暴无比。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郭沫若称颂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在杜甫的诗中,“三吏”“三别”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杜甫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抒写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诗人的脉搏和着民众的脉搏一起跳动,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诗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及内容:《石壕吏》构思如何巧妙、把课文改写成一篇记叙文,通过合理联想补充石壕吏的语言描写,理解以侧面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一、复习导入

      学生复述写作背景、课文故事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深入理解课文,学习课文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在安史之乱期间,唐代百姓的社会生活陷入了窘迫之境,因此也出现了许多的怪现象,《石壕吏》中杜甫记录了哪些不合常理的事?还有哪些不合常理的细节?你对此有怎样的解释?

      预设:

      夜捉人

      老翁丢下老伴翻墙逃走了

      军队连老妇人都要

      ……3、合作探究重点问题:文章中的老妪是不是主动要求去前线的?

      (答案两可,自然过渡到下一问题)

      4、重点探究:文中省略了官吏的哪些话?请你通过自己的想象补充完整

      (此部分是学习的重中之重,通过这个部分的思考,通过既能够理解感受老妪的心理和家庭境况,又能够在脑海中逐步塑造石壕吏的形象)

      5、作者通过这样的手法刻画石壕吏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几乎完全通过侧面表现,借助读者的想象来表现石壕吏的形象,比直接描写更能突出这一类欺压百姓的人物的可恶可恨。6、加入自己的想象把本文改编成一篇记叙文。(学生写完后课相互阅读比较,看谁写得好,好在哪里,互评)。

      四、总结

      学生总结学完课文后的感想,在这篇课文里自己学到了什么

      《石壕吏》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在诗歌赏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理解课文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老妇人的凄苦之情。把握诗人的矛盾心情。【教学方法】诵读、讨论与鉴赏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大家刚学习了《春望》,今天我们共同来背诵这首诗,好吗?

      (检查背诵)

      师:我们知道《春望》这首诗抒发是作者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国破”的担忧和伤感,安史之乱共8年,其中第四、五是战争最为激烈,人民生活最为艰难时刻,这时杜甫恰好目睹了这一切,于是他怀着一颗忧民之心创造了大量的现实主义组诗,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师板书《石壕吏》)

      二、师生共同解题

      师:请大家大声读出标题

      生齐读

      师:大家想一想吏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师:那石壕又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师:同学怎样知道石壕是地名的?

      生课文注释1有介绍。

      师:同学阅读非常仔细,认后我们在阅读中要充分利用注释,其实注释1还有别的作用啊!

      师:那这个标题的意思应该怎么说?

      生齐答

      三、整体感知:

      师:很显然,杜甫是在写关于石壕吏的事情,那石壕的官吏们做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大声诵读第一段,并从中找出答案来?

      生齐声朗读!

      师:发现答案了吗?

      生有吏夜捉人

      师:板书 吏 夜捉师:吏为何要捉人啊!

      生要“急应河阳役”。

      师:不错,河阳发生战役了,可是有战役未必一定要捉人,更不必夜里捉人啊?

      生因为当时战事紧张,回找抽丁补充兵力。

      师:你怎样知道这个背景!

      生课文注释1有介绍!

      师:那就请聪明的你,读给同学听一听吧!

      师:的确如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注释,因为读诗要“知人论世”,我们读诗一定要在“知世”的基础把握主题!

      师:那第一段中,吏找到人吗?师:那官吏会善罢甘休吗?

      师:哦,原来“吏呼一何怒”,那老妇人有何反应?

      师:第三段是老妇人哭诉痛苦的内容,我先范读一回,然后同学自由朗读。

      师:我们读后初步感受了老妇人的“苦”,那同学们可以从文中找一个字词或一个句子,来仔细体味其中苦的滋味。

      生自由讨论,或同桌,或邻近座位讨论。

      师:巡视,与学生亲切交流,点拔,启发、展示。讨论成果。

      师:大家讨论十分积极,哪位同学先来谈一谈,好吗?可能会出现:1、“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非常凄苦,老妇人刚刚连丧二子,十分悲惨。

      2、“三男邺城戍”也写出老妇人的苦,因为她的三个儿子都上了战场,走上了前线,老妇人肯定为他们生命担忧,而且这个家庭生活也没有了着落。

      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这一句话,老妇人不仅命运悲惨,生存也十分艰难。

      4、“老妪力衰……炊”这句,读起来也让人心酸,老妇人虽然力气衰弱,但自己还请求上前线,赶快去给士兵煮早饭,真是十分可怜。

      5、“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值得人可怜,老妇人家里再也没有别的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战争让这个家庭已经支离破碎了。6、“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也让人心酸,也让人同情,活者的人只能苟且偷生,死的人就算了啊!

      师:学生发言积极,把握非常准确,那让我们带着这份深深的同情来朗读这一段吧!

      生齐读(语调十分沉郁)

      师:同学们读得十分到位,而且有些同学已经能够背诵了,其他同学想不想也会背诵啊!

      四、背诵指导

      师:那老师今天教你们一招,你们可以采用问答的方法。大家知道吏和妇是对话的过程,但文章没有写吏的问话,我们可以想像出来啊。同学现在想象一下,吏有可能会问了什么?1、你们家人都到哪里去了?

      2、你们家还有别的人吗?

      3、那你打算怎么交差呢?

      师:那现在大家可以同桌之间一人扮演官吏问,一人扮演老妇回答啊!然后再交换角色!

      生开始互助问答,扮演角色背诵。

      师生背诵。

      师:这个不幸的家庭是令人怜悯的,饱受苦难的老妇人是令人同情的,然而老妇人的诉说打动了官吏吗?

      师:是啊!如此不幸,最终还是难逃此劫啊!可见石壕吏是……(故作停顿)五、写作手法分析

      师:同学们回答很准确,你们感受体会十分到位,作者虽然没有正面批判官吏,但读者却深刻领会到这一点,作者是采用一种什么样的写法才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

      侧面烘托。

      作者通过对老妇人苦难的深刻刻画来侧面烘托出官吏的冷酷无情,体现作者对官吏的批判。

      六、教师总结

      忧国忧民是杜甫诗歌永恒的主题,在《春望》中体现是他的“向来忧国泪,寂莫洒衣巾”,在《石壕吏》中表现是他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那请我们带着杜甫这份“爱民之心,知民之苦”来试着背诵这首诗吧!

      师生齐背。

      七、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背诵默写《石壕吏》。

      2、请同学们以“石壕吏”的角度来叙述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石壕吏

      杜甫

      吏 夜捉 呼 怒

      老妇 啼 苦

      “我” 忧国忧民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放开手去,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挖掘文外之意。《石壕吏》开头“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古人评之“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而我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汉字这个“无底洞”,挖掘字里行间的文外之意。学生几乎“暮”、“村”、“吏”、“夜”、“捉人”、“逾墙”、“走”一字都未放过,敏锐地发现了其背后潜在的台词。难能可贵得是,对于老妇毛遂自荐般“诚意”的应征,学生也能体悟出潜在的台词:我们都到这个地步了,你们还来抓丁,还有天理吗!

      不足之处:实际教学过程中环节指向不明。在读人——名家对话环节,让学生找出作者情感流露的语句,本意是让学生找课文的最后四句“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等前途,独与老翁别”,从中分析作者的情感倾向。但由于自身的疏忽,遗忘了妇致辞中同样能看出作者情感流露的语句,这样一来,学生分析致辞的部分居多,作者的情感从状老妇的凄苦亦可见之。这样一来,前后的两个环节虽各有侧重,不免还是陷入了分析妇之苦的循环。

      《石壕吏》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积累并理解诗中相关词语的含义。

      2、品析关键词句,体会诗人在巧妙的叙事中所表达的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对悍吏的谴责。3、了解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诗意,体会诗人在巧妙的叙事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联系作者经历,感知一个饱经忧患、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回顾旧知

      1、读对联,猜诗人。以评价杜甫及其诗作的对联导入。2、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杜甫的诗歌,并交流有关杜甫的资料。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理解字词,读懂大意。

      2、教师示范诵读,学生朗读。

      3、概括这首叙事诗的主要内容,并补充介绍作者写作本诗的时代背景。

      三、品读诗歌,重点研读

      1、思考:诗歌题目是《石壕吏》,可是诗中提到“石壕吏”的句子只有两句,主要篇幅却是在写老妇人的诉说,为什么?

      提示:细读老妇人“致词”的十三句诗,想一想老妇人的话中包含了几层意思?

      老妇人面对官吏怎样的逼问才有这番“致词”的?

      讨论交流,想象并补充官吏的问话,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2、思考:除老妇人的“致词”外,诗中还有哪些诗句让我们感受到当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结合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四、再次诵读,感悟情感

      五、布置作业,拓展提升

      1、熟读成诵,掌握关键字词的含义。

      2、把本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提示:发挥想象,合理补充故事情节,注意对人物进行具体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适当加上环境烘托。)

【《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设计一等奖板书】相关文章:

《石壕吏》教学设计A 石壕吏教学教案09-14

《石壕吏》教学设计优秀 《石壕吏》教学设计一等奖09-14

《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优秀教案设计09-14

《石壕吏》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案优秀教案09-14

八下语文唐诗三首石壕吏原文译文教案 唐诗三首石壕吏翻译09-14

杜甫《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优秀教学设计09-14

《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设计一等奖板书09-14

石壕吏经典教学设计 石壕吏获奖教案一等奖09-14

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设计国家级一等奖视频09-14

《石壕吏》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课件一等奖09-14

石壕吏》优秀教学设计 石壕吏优质课教案09-14

《石壕吏》教学设计范文 石壕吏教学课件一等奖09-14

《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课件一等奖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