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杜甫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杜甫的文学常识;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品味诗歌语言,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意蕴。
2、朗读、背诵并默写全诗,学习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意蕴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国众多名山,各有特色。却有“五岳归来不看山”的俗语,五岳魁首为泰山。(展示泰山景国)
简介泰山
二、读诗:
1、简介作者: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别”。2、简介写作背景: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此时正处于盛唐,人们精神积极向。读万卷书后,又行了万卷书,诗人豪迈的胸襟得到释放,锐意进取之心充盈着他的诗歌。诗句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3、读诗:全班齐读、教师范读、领读、自由读全诗。
4、解诗:结合注释,请同学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三、整体感知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泰山有何特色?
明确:远望、近望、细望、极望的。高大雄奇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小组合作探讨1:
三、品诗:
1、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明确: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强调不是简单的翻译句子,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
“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明确: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4、动动手、动动脑,换一换,看好不好(自主探究):请同学们来做一回小诗人,自己给诗中的字词换一换,我们一起来评一评,看看换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小组合作探讨2:
四、悟诗: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明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2.拓展与延伸:请你再说出几句表达雄心壮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五、课堂作业:1、抄写课下注释。2、谈感受:我最欣赏是……句,是因为……3背诵这首诗。
【望岳优秀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认识小数优秀教案09-15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认识小数详细教案09-15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三下数学认识小数教案09-15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认识小数 反思09-15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不足之处09-15
望岳优秀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09-15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诗五首《望岳》课程教学设计09-15
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09-15
《望岳》优秀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一等奖09-15
望岳教学设计余映潮 《望岳》教学设计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