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读秀

时间:2023-09-14 12:47:10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读(教学艺术)心得体会(共3篇)

      

      读《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读了《现代课堂教育艺术》,获益匪浅,使我对课堂教学艺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课堂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之中,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这是书中讲述的课堂教学方式给我留下的

很深的印象,读到其中谈的课堂评价语言魅力,再结合自己平时教学进行反思,感触颇深。

      课堂是展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教学艺术的神圣殿堂。我认为,对于教师,不单单是完成一项工作和任务,还理应是恒久的科研课题和执着的艺术追求。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改进做法的着力点,是改进教学方法。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是课堂教学艺术中的有机构成部分。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历史,预测未来的课堂教学趋势,笔者在既重可操作性,更重可接受性的前提下,努力抓好以下几点:

      1、注重课堂整体设计。课堂教学,从每个学科到这一学科的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是一个多元复合的整体,只有进行整体设计,才有可能实现全程优化、整体优化的效果;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而整体设计的过程,就是艺术构思的过程。在整体设计中,坚持以“大纲”为纲,以课本为本,以教具为辅助,针对教学内容和多数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力求新、巧、精。新,就不能“炒剩饭”,老是“一道汤”。久闻芝兰不觉香。

      2、创设氛围。营造语境。生龙活虎的学生渴望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是最怕“鸦雀无声”。人非鸦雀,焉能无声?连古人都懂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辩证法,怎能让现代的少年儿童个个成为泥塑、木雕,老是没有表情或只有一种表情呢?沉闷、呆滞、死寂的课堂气氛,只会令学生感到压抑、麻木、窒息。活教,才有活学;讲得传神,听得才有神,而不会走神。如何创设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课堂效果,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呢?

      (1)设疑激趣,以趣生情。兴趣是一种愉快的情感。我采用迁移法、悬念法、游戏法等方法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对学习顿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了求知欲,让学生由疑生趣,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以趣激思,以思引探。在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进入了探求新知的最佳状态时,教师要抓住时机,依据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展示有利于学生学习模仿、概括的教学内容,发掘教材的兴趣因素。

      (3)以知促趣,知趣交融。通过学生努力学习和老师的配合指导,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促使短暂的兴趣发展为持续性的求知欲。

      3、讲究课堂语言技巧。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力臻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的相互协调和相得益彰。

      4、利用游戏教学,激励学生参与。课堂不是教师的“一人堂”、“一言堂”。课堂教学也不是教师的“独唱”、“独角戏”和自言自语。师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人翁和参与者。动员和激励学生参与,本来就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况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课堂教学艺术就是师生合作的艺术。

      由此,我联想到平时自己的教学。自己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语言就太显单调,“好”、“不错”等简单、随意的话语经常出现,现在想来,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的确产生了极大的阻碍。那么是自己不会使用这些丰富的评价语言吗?我想,是坚持给学生鼓励、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意识不强造成了平时课堂中语言的单调。在一节课中,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是有限的,他们很珍惜,但更在乎老师对他们问题回答的打分。可老师在一堂课中面临着无数这样的“打分”,容易在意识上产生疲劳,于是,这种简单、随意的评价语言就产生了。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很重要,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学生那难得表现的机会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更活跃,氛围更轻松。书中还讲到评价的语言要生动巧妙,富有幽默。有时学生会重复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聪明的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笑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这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在这样的一个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学会欣赏同学,宽容同学的错误,消除有些学生内心的自卑和怕失败的局促,在课堂中品尝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还要进行深入探索。寻求更多彩、更灵活的教学手段,促进新课改,营造课堂教学新模式,这一切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读《艺术哲学》心得体会

      《艺术哲学》是法国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丹纳的名著。本书最初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习讲述美术史的讲义,包括艺术品的本质及产生、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尼德兰绘画和希腊雕塑。全书条分缕析,富有热情,内容丰富精彩,不是一般理论文章的枯索沉闷,更像是在读有趣历史,因为所学的是美术,对本书所讲述的西方艺术了解的并不多,书中所提到的大量画家并不认识,例举的大量例证也不了解,所以很多细节不能很好的记住,所以对整本书的理解不是很完整,然而读的过程中会联想到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联系,感受到书中所提及的意大利、希腊、尼德兰当时的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当时的绘画、雕塑、建筑等各种艺术形态都相互影响互有联系,比如现在流行的室内及家具风格中的“北欧风格”、“洛可可风格”、“巴洛克风格”、“地中海风格”等,都是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设计中的反映,这些艺术风格虽然过去多年但还在影响着现代的设计风格。设计应该不断的向前看,走在时代的前端,但是经过时间推敲的经典却永远不会退出潮流。这又让我想到在室内设计中,很多人对中国传统的设计风格的影响是“古板”、“老旧”,认为是年纪大的人才会用的设计风格,其实是在很长时间以来我们没有对中国传统的东西进行创新,传统文化不光要“传承”,还要“创新”。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影响着艺术和艺术品,中国的设计在经历了模仿、抄袭的过程之后,也在思考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这样的环境和时代的影响下,带有中国元素的设计在国际上也越来越散发出光芒,中国设计师在2012年米兰国际家具展上展出的“请坐,米兰”系列家具,这一系列家具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梅瓶、花鼓、万花筒等加以现代手法的设计,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度。

      艺术是有共通性的,设计包含在艺术当中,只有看清楚艺术的本质,才能更了解了解艺术的重要。我们感觉到艺术的重要,但那只是处于本能而非根据思考。我们只重视艺术,对艺术感到敬意,但不能解释我们的重视和敬意。我知道很多设计风格,但不了解这些风格的起源和发展,如今我们能说出我们赞美的根据,指出艺术在生活中的地位。

      艺术还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把最美好最深处的内容传达给大众,而设计也是如此。每个人对美的理解不同,因为不是所有人所处的环境都一样,个人的性格爱好不一样,审美也就不一样,所以我认为艺术本身很难有定论,每个人因为环境、身份、审美不同,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自己对事物的分析角度,欣赏思维。而丹纳认为“艺术品的目的是使一个显著的特征居于支配一切的地位”,因此,他所认为的对艺术的判断规则是:“一件作品越接近这个目的越完善;换句话说,作品把我们提出的条件完成得越正确越完全,占的地位就越高。”这条件是什么呢?丹纳在书中也列出了:“我们的条件有两个,就是特征必须是最显著的,并且是最有支配作用的。”接下来丹纳进一步论述了“特征的重要程度”,用来说明作品的重要程度取决于特征的重要程度。之后在论及“特征的有益程度”,仍然同上文论述的部分相当,先从精神生活,再提文学作品,继而是肉体生活,最后才是造型艺术。丹纳在序文中还提到了人们对于艺术品产生的想法:“我们很容易认为艺术品的产生是由于兴之所至,既无规则,亦无理由,全是碰巧的,不可预料的,随意的。”是的,也许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只凭个人的幻想、个人的经历、个人的情感,而群众赞美艺术品的时候也只凭一时的兴趣,也加入了自己的感受;艺术家的创造和群众的同情都是自发的,自由的,也许和一阵风一样变化莫测。虽然如此,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和群众的艺术欣赏也像风一样有许多有依可循的条件和固定的规律:揭露这些条件和规律应当是有益的。”在我看来,虽然我对书中所提到的人物、事物等还不是理解的很清晰,但是通过这本书,他给予了我有益的东西,开启了我的思维,例如各种门类艺术的有怎样的起源和发展,传承和进化,也许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傅雷先生对此作了较辩证且全面的分析:“有人批评他只采用有利于他理论的材料,抛弃一切抵触的材料。这是事实,而在一个建立某种学说的人尤其难于避免。要把正反双方的史实全部考虑到,把所有的例外和变格都解释清楚,决不是一个学者所能办到的,而有待于几个世代的人的努力,或者把研究的题目与范围缩减到最小限度,也许能少犯一些这一类的错误。”读艺术百科心得体会

      巩振华

      开卷有益,这是我对自己读书多年来的最深、最明了的体会。从古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今人的“书籍是人类灵魂进步的阶梯”,无不看出读书的良好作用。读书好处和重要之大的道理人所共知,再加上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会经常出现在每个人的身上。于是人人都想读书,把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至理名言,可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许多人只体会到读书的无比之苦,我却更多地感悟到读书的无限之乐。我不是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也不是把读书单纯的当成一种无所事事时候的消遣,而是把读书当成一种心灵之旅,当成一种和古之先贤、智者名士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的过程,当成一种消除疲惫,洗去烦恼的精神生化的过程。

      书,是良师,更是益友。

      好读书,是年轻时候养成的习惯,但是不得不承认,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量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增多,年少时候那种单纯的安心的读书的心境难以追回,再加上每天的各种事务踏至纷来,每天可以有一段长的读书时间就显的弥足珍贵,所以,我这样的年纪和工作的特点使我在读书上不得不养成自己的特点,一是要读书首先是选书。虽说是开卷有益,但是时间有限,所以必须有选择的读书,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好的,适合的书籍上。在选书上,不看庸俗无聊,不求高深专业,但要切实有用;不过于专一,而追求广博,读书如交友,只是呆在一个小圈子里,很容易自我封闭,自我限制,所以要广交朋友,经史子集,古今中外,各种书都要尽可能涉猎一。二是随时备书,“见缝插针”。没有大片的时间可用来读书,只能是把片刻的闲暇时间利用起来。有时间就拿出来翻上两页,享受一下。就算是一本大部头的书籍,只要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搞定;三是有计划,虽说读书的时间少,但是,不能找借口,不能放任,每天必须要挤出一段时间读书,我把这个称之为:每天多走一点路,意思是在每天要停下来休息的地方,要再坚持一下,多看一会儿书,在多走一点路。四是要用脑读书,多做批注,常写心得体会。用眼读书,获得一种简单的快乐,用心读书,赢得一片安宁,一种丰润,用脑读书,在思考中完成和作者的对话,那么收获的除了快乐,安宁,更是一种洗礼和升华的过程。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学习和独立思考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优化的效果。五是读书以致用。有人说,现代人读书很功利。我倒是觉得,读书是不能过于功利,那样读书读不好,读不深,读不出快乐。但是读书也要有目的性,那就是读书必然是直接或间接为了我们工作,生活服务的,这就是读书的目的性。读书是要用的。读书不能像是在沙漠中下注水,浇灌了很多,但是长不出娇艳的玫瑰。读书可以死读,但千万不能读死,所以读书应该是要结合自己有选择的读,有目的的读。让书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前进的阶梯。

      开心养气。我在读书之中,收获的开心,快乐分四个层次。一是最为简单直接的快乐,一段快意恩仇的故事,一个精采绝伦的比喻,一个构思精妙,哑然失笑的结尾„„这些都会让我怡然自乐,欣然发笑。二是读书让心灵安宁,抛开烦恼的快乐。这时候读书已经深入其中,忘记身边的种种事情,溶入到书的世界里。这时候读书,因为书的世界不同,会有激情如火,也会有沉静似水,也会有百般无奈,感慨叹气。这种在书的世界中畅游,与书的内容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就是读书的第二层快乐。三是独立思考,对话交流的快乐。这时候读书不是读了,而是和好友知己聚在一起,或茶香四溢,或青梅煮酒,或踏雪寻梅„„总之是在契合两欢的氛围下的对话、交流、碰撞、引申。四是读书有用。这种快乐就不在读书之中了,而是在读书之后的一种反馈。这是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书到用时不恨少”,能够信手拈来,娓娓道来,能够自信大方,举止得体。这样,快乐自然而来了。

      修身养性,怡悦身心,几乎是众多读书人对读书作用的一致性的评价。许多人把读书弄墨说成是附庸风雅,这句含有贬义的话却道出了一个事实,读书对一个人的修养,气质有很大的塑造力,这种塑造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但又是实实在在,明显改观的,古代不就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吗。当然这个“三日”不是指三天,而是代指一段时间的

      意思。总之,腑有诗书气自华,经常读书的人总会给给人们一种感觉,那是从举止言谈中流露出来的。开阔视野。书籍是向上的台阶和平台,是望远镜也是显微镜。因为书籍我们能够摆脱地域的限制,视野的狭隘,从而站的更高看的更广,看的更远,看的更深。有句说:视野决定事业。我们要走出大山,跳出峡谷,目的就是为了开阔视野,学习外面先进的科技,成功的经验和高效的方法。而我认为,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读书无疑是最为便捷,最为经济,最为高效的方法。从《世界是平的》,我们一下子打开了视野,模糊遥远的地方被拉成了“一马平川”,让我们如此清晰的感受到了全球化的脚步如此接近,一下子把我们也拉入了在太阳升起后,一起奔跑的动物行列之中,危机就在眼前,可是,机遇和希望也同样的实实在在,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用力加速向前跑,必须“率先”冲在前,不是大吃小,而是快赢慢。开拓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以科学和发展观念指导,解放思想,革新观念,是我们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读书学习是我们真正掌握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思路,革新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书是先贤们智慧的浓缩,是其他人其他地方的先进、成功经验的总结,是“大补”之品,需要认真研读,反复推敲,不断咀嚼。我看李瑞环的《学哲学,用哲学》,其中许多的话语短小精炼却意深旨远,比喻通俗恰当,却引入深思。有许多的警示之语,也有许多的谆谆教导,总能让我玩味其中,收获颇丰。

【读 读秀】相关文章:

什么是教学艺术 什么是教学艺术的核心和生命09-14

如何提高教学艺术 怎样提高教学艺术09-14

教师教学的艺术与风格 教学艺术风格是教师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09-14

课堂教学艺术美 美术课堂教学艺术09-14

教学艺术概述 教学艺术包括哪些要件09-14

教师教学艺术 教师教学艺术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是09-14

读 读秀09-14

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有什么特点09-14

浅谈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09-14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优缺点09-14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 教学反思09-14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后反思09-14

《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反思 11.2.1三角形的内角教学反思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