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以“体会艺术之美”为人文主题,以“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为语文要素,编排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本单元侧重引导学生借助己有的语言文字,发挥想象,感受艺术的魅力。“想象”是一种思维能力,也是高阶的思维创造力。而这篇文言文言简意赅,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伯牙鼓琴》需要学生对于音乐艺术展开想象,将声音转换成文字,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感受独特的艺术魅力。
【文本解读】
《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形式短小,叙事简洁,余味悠长。选自《吕氏春秋》,仅用83个字讲述了高山流水的故事,展现了伯牙和子期志趣相投的真挚友谊,融入“知音”这一文化意象,音乐之美不绝于耳。
【学情分析】
根据统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经验。对他们而言,对照注释自主读懂故事内容并不困难,重点是借助已有的语言文字,发挥想象,感受艺术的魅力。
【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方法与策略】
自主阅读,读中感悟
【评价设计】
1.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以及小组代表的展示,教师适当追问、补充,为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2.通过质疑、教师点拨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小组交流、自主汇报等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写“哉、巍、弦”3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4.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5.借助已有的语言文字,发挥想象,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2.借助已有的语言文字,发挥想象,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学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和音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人们常说一一“千金易得,知音难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啊!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一一“伯牙鼓琴二
2.齐读课题,读好节奏。
理解“鼓”的意思
3.了解伯牙和钟子期。
(设计意图:充满激情的谈话,对两个身份截然不同的人的介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
(一)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读2—3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名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教师范读课文。
3.用“/”标记停顿。
4.按照正确的停顿,再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自由读、师范读、生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读准、读通、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律美,诱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读懂课文
1.课文中有一些难字、不常见字,你又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5.引导理解课文意思。
(1)再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
(2)引导理解重点句子意思: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重点引导理解“巍巍”“汤汤”“善哉”的意思)
6.想象画面读出情感、感受。
7.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回顾旧知,积极进行知识迁移,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展现学生对课文个性化的理解。)
三、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一)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1.围绕“知音”,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伯牙遇到知音,欣喜万分。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绝。
2.默读全文。思考:茫茫人海,为什么伯牙唯独把子期当作知音?
3.钟子期是怎样称赞的呢?
教师引读: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J
4.想象说话。
想象:伯牙的琴声还会描绘哪些自然画面?钟子期又是如何称赞的?教师引读: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o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日:( )0
5.“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岂一个喜字了得!伴着《高山流水》的乐曲,轮读课文的1一3句,读出伯牙得遇知音时的欣喜若狂。(二)品读课文第二部分。
1.配乐,教师讲述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2.引读最后一句。
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指导朗读,体会伯牙的悲痛欲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悟伯牙与子期的情谊,深化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悲痛欲绝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瑶琴,并写下一首短歌,来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学生齐读。
2.想象说话: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3.对话伯牙:你是怎么看待伯牙这一举动的,怎样评价伯牙,子期二人这一段友谊的?结合“资料袋”说说自己的感受。
4.《高山流水》配乐、学生齐背课文。
(设计意图:拓展伯牙写下的短歌,结合资料袋,更深入地体会知音的含义。)
五、课外作业,巩固运用
必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选做(从以下题中,选择一道完成):
一星级:听一听乐曲《高山流水》。二星级:读一读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有关“伯牙鼓琴”的故事。
三星级:将课文《伯牙鼓琴》改写成一个400字左右的故事。
(设计意图:精心分层设计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去感受艺术之美。)
【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伯牙鼓子期听
遇知音 喜
失知音 悲
知音难觅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教案一等奖】相关文章: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一等奖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09-14
《伯牙鼓琴》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公开课教案09-14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09-14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教案一等奖09-14
伯牙鼓琴 教案 伯牙鼓琴教案设计窦桂梅09-14
八年级数学上册 《一次函数》教学反思 八年级一次函数的教案09-14
初中一次函数教学反思 19.2.2一次函数教学反思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