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课时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欣赏,知音难觅以及音乐的魅力。
3.通过想象,体会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在音乐中的表现,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通过想象,体会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在音乐中的表现,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乐曲欣赏,导入课题。
1.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文言文二则》。
教师引导: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古琴演奏。
教师总结:这首曲子就是被誉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的《高山流水》,这节课就来学习与它有关的故事——《伯牙鼓琴》。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伯牙鼓琴)
(设计意图:以古琴曲《高山流水》作为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交流伯牙和子期的人物身份,同样激发了学生兴趣,为此后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作铺垫。)
二、明确目标
大家发现了,《伯牙鼓琴》位于第七单元,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目标,先把目标读一读。就让我们在文字里面好好体会体会。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借助注音读好文言文
请孩子们打开语文书,先读好文言文,借助注音,请你把课文多读几遍,注意读通畅。2.结合注释读明白
请结合注释读明白,能做到吗?边读边思考,这一段文字,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预设: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刚弹琴而且情志在高山上,钟子期就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一会伯牙的情志又在流水之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钟子期死了,伯牙摔破琴,挑断琴弦,此后余生都没有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设计意图:古诗文的学习离不开朗读和对文意的疏通,这个环节将学习的主动权更多地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尝试先行,教师随后再指导,更符合新课程理念。能够正确读文,知道文章的意思之后,为后面的学习任务做准备。)
三、深度思考,理解情感。
1.想象画面,感悟“知音”。
(1)教师引导:伯牙和子期的这一段对话被传为千古佳话,请你用“ ”画出伯牙弹琴的句子,用“ ”画出子期听琴的句子。
预设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预设2: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教师引导:你的眼前展现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1: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山。
教师追问:什么样的高山?
预设:巍峨的高山、雄伟的高山、连绵起伏的高山……
预设2:我看到了流水淙淙,还看到了若隐若现的高山中有一条清澈的小河,美极了。
(3)教师过渡:伯牙的音乐,在高昂时就如同大山那么巍峨,平缓时如同流水那样动听,通过字里行间,我们体会到了音乐之美,这是伯牙心中想的,他说出来了吗?
预设:没有。教师引导:而这时子期是怎么回答的? 谁再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谈得真好啊,就好像高山一样巍峨!弹得真好啊,就好像流水一样浩荡!
教师引导:当别人能够这样夸赞你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
预设1:心里会很高兴。
预设2:觉得这个人特别懂我。
教师引导:是啊,特别是伯牙还没有说,子期却能够一语中的的猜到伯牙心中所想,欣赏他,真是伯牙的知音啊!
(板书:知音)
2.品悟重点,感受“知志”。
(1)教师引导:为什么世间千万人当中,唯有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呢,为什么唯有子期说到了伯牙心中所想?我们继续来看这两句。
(2)组织交流:古人常常用高山和流水来寄托自己的志向。从这两句中,你可以知道伯牙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1:志向远大的人。
预设2:一个比较高雅的人。
预设3:伯牙是一个志向在高山和流水之间的人 。
(3)引导思考:那么子期呢?他的志向中有没有高山和流水?请你再来读一读。预设: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4)教师总结:他们的志向一致,所以说这是两个志同道合的人。
板书:知志
3.品析句子,体会“知己”。
(1)教师引导:俗话说,“知音难觅,知己难求”。得到子期这个知音伯牙该是多么幸运啊!可是世事无常,子期却先一步离开。那么伯牙是怎么做的呢?请你找出句子反复朗读。
预设: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引导思考:伯牙琴艺高超,想必爱琴如同爱自己的生命,将琴摔坏,琴弦拔掉,这辈子都不再弹琴,对于他来说,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你们觉得他这样做值不值得?请4人小组讨论交流,说出你的理由。
请学生发言。
预设1:我觉得伯牙这样做值得,因为以后再也出现不了像钟子期这样能够懂他的人了,既然没有人懂,那就不如不弹了吧。
预设2:我也觉得值得,自己琴技高超,却没有人理解这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3)伯牙是怎么想的?我们再来读一读。
教师总结:他们的友谊太让我们感动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板书:知己)
(设计意图:这篇文言文篇幅虽小,但是内容和情感都非常值得我们去仔细揣摩。这个环节意在借助文字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之美,再通过文字感悟到伯牙与子期的友情。)
四、结合资料,升华情感。
1.教师引导:知音、知志、知己,不是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这样的朋友,当后世人们知道了这段传奇的故事之后,人们不忍心让这一对知音就这样消亡,于是人们用另一种艺术形式,让知音复活了。
2.我们再来读这些古诗。3.教师小结:一部中华的文化史,也是文人们用心去呼唤,知音远远流长。高山永存存,流水长流,高山流水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留存在心中孤寂时最温暖的慰藉。
(设计意图: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通过引入古诗再现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此外后世中也有许多文人留下了伯牙子期美好友谊的典故,加深对伯牙子期友谊的感悟。)
五、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知音 知志 知己
【课后反思】
《伯牙鼓琴》一文伯牙和锺子期的友谊真挚,而文章却用极短的话语概括“知音”相遇的过程,如果想让学生体会到“知音”的内涵,就需要用大量的想象来丰富文章内容,这才能达到理解课文内涵和感情的目的。在教学时,让学生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高山、流水”说出自己的想法,借此丰富文章内容。除此之外,《伯牙鼓琴》并没有描写伯牙遇到锺子期的欣喜,却写了锺子期死后伯牙的悲痛欲绝,然而笔墨甚少,这里引入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内容增加画面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己”。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伯牙鼓琴》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的优秀教案设计09-14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一等奖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09-14
《伯牙鼓琴》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公开课教案09-14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09-14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教案一等奖09-14
伯牙鼓琴 教案 伯牙鼓琴教案设计窦桂梅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