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哉、巍、弦”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伯牙鼓琴》,并背诵。
3.能说出《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并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教学重点】
能说出《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并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教学难点】
能说出《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并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情境引入:同学们,请一边欣赏课文插图,一边听音乐《高山流水》,说说插图和音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1:这位正在聚精会神挑指弹琴的人必是伯牙了,而这位身着粗布大衣,正在倾听,满脸沉醉的必是锺子期了。
预设2:两个人沉醉在音乐中,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2.板书题目:伯牙鼓琴。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引导:“鼓”是什么意思?
预设:弹。
点拨:“伯牙鼓琴”就是伯牙弹琴的意思。3.引导:联系旧知,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预设:看注释、看插图。(板书:看注释看插图)
过渡:就这样的一幅图,还有一段故事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伯牙鼓琴》去细细聆听吧!
设计意图:开篇音乐、课文插图引入新课,既可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图片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夯实基础
1.《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邦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著作,又称《吕览》。全书有十二纪、八览、六论,共20余万字。它记载了大量先秦诸子的旧闻轶说、历史故事和传说,不仅内容丰富深刻,富有逻辑性,而且在史料上也有很高的价值。
2.识字写字。
(1)播放《伯牙鼓琴》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先听读,随文识字。
zhōng shǎo shāng wèi
锺子期少选汤汤乎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书写指导——哉、巍、弦。
“哉”半包围结构,要写好关键部件“戈”,最后两笔要注意先“撇”后“点”;“巍”上下结构,注意写好“禾”的点和“女”的撇点;“弦”左右结构。
3.学生跟读,读出节奏。
播放情境课文(跟读版)。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设计意图: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并在教师指导下有层次地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为后面的阅读做准备。
三、问题探究
过渡:子期和伯牙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情谊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1)根据注释和插图,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聚焦关键句,想象画面,体会知音情谊。
2.探究方法
(1)根据课下注释和插图,自主翻译文言文,小组内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伯牙鼓琴和锺子期听琴的句子,想象画面,体会知音情谊。
(3)小组代表展示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文言文翻译
(1)注释:
①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
⑥少选:一会儿,不久。
⑦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⑧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课文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想象画面,体会知音情谊
(1)学生出示圈画的句子,并朗读。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引导:读着句子,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预设1:巍峨的高山,滔滔不绝的江水。
预设2:绵亘蜿蜒的高山,水流湍急、一望无际的大海。(3)引导:试着用文中的词句说一说你看到的画面。
预设: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板书:若太山若流水)
(4)引导:不管伯牙的琴声在表达什么,子期都能听出来。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他们俩?
预设:知音。(板书:知音)
小结:通过想象画面,我们可以像子期一样,体会到伯牙心中所念,感受到乐曲的变
化和琴声之妙。(板书:想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借助注释、插图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翻译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
阅读课后的材料,体会子期和伯牙之间的情谊。
2.过程安排
(1)教师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学生阅读课后的材料,小组内交流看法。
(3)小组代表展示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引导:锺子期死后,伯牙做了什么?为什么?
预设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预设2: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引导: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有人说这样做不值得,也有人说应该这样做。请联系课后“资料袋”,说说你的看法。(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因为友人逝去,就毁坏了自己心爱的乐器,而且终生不再鼓琴。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之后的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两人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欣赏基础上的无比深厚的情谊。
4.情境背诵
播放《伯牙鼓琴》情境课文(背诵版),学生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材料适时切入,盘活学生语言,深化对“知音”的理解,是对学生思维的一次提升。
四、课堂小结
小结: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破琴绝弦谢知音,这个故事荡气回肠,令人动容,后人用“高山流水”这个词语形容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希望同学们都能遇到自己的知音。
五、拓展延伸
过渡:你积累过哪些关于知音的诗句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高山流水遇知音。——《列子·汤问》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增广贤文》
知音少,断弦有谁听。——岳飞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知音
看注释
看插图若太山
想画面
若流水
【《伯牙鼓琴》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伯牙鼓琴》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的优秀教案设计09-14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一等奖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09-14
《伯牙鼓琴》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公开课教案09-14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09-14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教案一等奖09-14
伯牙鼓琴 教案 伯牙鼓琴教案设计窦桂梅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