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高二语文《边城》教学设计 边城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3-09-09 15:16:03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边城

      教材分析

      《边城》以撑船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比简直就是一处“世外桃源”。在这“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在节选的四个部分中,风物人情之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学生理解在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环境中所折射出来的人情、人性之美是本此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小说人物构筑这样一个环境的深意,也就是小说主题的把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小说情节发展,体味小说环境描写。

      方法目标:结合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归纳人物形象特点。

      情感目标:1、领略作品通过散文化的叙事笔调所营造的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2、感受作品中表现的淳厚民风,人情和人性之美。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形象,重点分析翠翠形象。从而体会边城人民身上的人性美。

      2、通过对翠翠这一人物形象的把握并由此触及对小说主旨的思考。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文学的天地中,我们可以走南闯北,跨越国界。我们可到水泊梁山,看看水浒好汉的侠肝义胆,也可到俄国,见识一下套中人的保守愚昧。今天,我们将到湘西边城,认识沈从文笔下的一个姑娘翠翠。翠翠是一位怎样的女孩?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

      二、边城之事

      1、读这篇小说,我们会发边城的事在一个古老的节日中缓缓展开,什么节日呢?(端午节) 文中写了几次端午节?

      明确:眼前的端午—两年前的端午(巧遇傩送)—上一年的端午(初识天保)—眼前的端午

      2、那么,翠翠念念不忘的是哪个端午?

      两年前的端午,巧遇傩送

      三、边城之人

      1、巧遇傩送这部分集中对翠翠进行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部分在那些情节里?

      ①分角色朗读:P18“码头上已无别的人”至“放肆地笑着,不见了。”

      通过语言描写可以看出翠翠怎样的性格特点?

      “是谁人?”“我是翠翠。”——单纯

      “你个悖时砍脑壳的!”——可爱

      “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调皮

      ②翠翠对傩送的初次印象怎么样?

      不好,认为他是一个“轻薄男子”,对他产生了误会。

      实际傩送:傩送:古道热肠 英俊善良 开朗幽默

      ③误会最终有没有解开?翠翠对傩送的印象有没有发生变化?

      当翠翠知道是二老派人送她回家时,误会解开,这一部分有语言描写也有心理描写。④默读:P19“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至“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引导学生分析翠翠的心理

      “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吃惊”是因为自己骂了傩送,他不但不记仇还派人送自己回去。“害羞”是因为13岁的翠翠得到了一个陌生男子的照顾,心里还是有一些羞涩和难为情的。

      “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另外一件事指的是和傩送初次相遇的事情。这一次相遇使翠翠心中默默记下了这个帮助他的男子,爱情的种子已经悄悄种下,这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沉默了一晚。这一晚翠翠到底千回百转地想了多少于傩送有关的事情?作者在这里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2、一年后的端午初识天保之后

      上一年的端午,翠翠遇到了大佬天保,顺顺。她没有遇到傩送,翠翠忘记傩送了吗?回家路上,翠翠表现出了怎样的情绪?她的话中又有什么言外之意?

      ①男女生分角色朗读P20“回家时”至“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

      ②通过翠翠的语言描写分析翠翠的少女心理。

      “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翠翠对爷爷的话有抱怨,因为爷爷居然没有夸赞自己最惦记的傩送,表现了少女情窦初开的娇羞。

      “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翠翠为什么生爷爷的气?因为爷爷乱点鸳鸯谱,自己心中想的是傩送,爷爷说的却是天保。少女又羞于提起婚嫁,急于掩饰这种心理就不让爷爷说下去。

      “谁也不想稀罕那只鸭子!”——翠翠为何不稀罕那只鸭子?因为鸭子是大老送的,自然不稀罕。如果是意中人二老送的,即使是几根鸭毛,翠翠也会视如珍宝吧。

      3、总结翠翠的人物形象

      我们再来看看原著中的对翠翠的描写:

      (多媒体展示)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  -----《边城》

      学生总结翠翠的人物形象:

      天真活泼  可爱善良  矜持羞涩 

      三、边城之境

      翠翠是多么清纯可爱,多么单纯善良,多么娇羞多情,如梦一般地宁静美好。她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儿,在她身上分明看到“自然的美““纯粹的美”。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是怎样的一方水土养育出如此美的人?翠翠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①自然环境:边城地理位置偏僻,安静太平,风景如画,受外界影响小,丝毫没有被现实社会所污染,俨然一处世外桃源。(播放电视散文《边城印象》) 一汪清澈沱江水,养育百年性情人。

      ②人际和谐:风俗完好,民风淳朴,军民同乐。爷爷:仁厚慈善 重义轻利 坚毅自忍

      四、探究主题

      1、这里人们淳朴善良,没有尔虞我诈,没有矫揉造作,他们身上处处洋溢着人性美。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湘西至善至美的人性,至真至纯的民风。作者写作这些,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多媒体展示资料,知人论世)①沈从文长于湘西边城,而后从军,此后漂泊流浪。之后,放下枪,拿起笔,想用文学闯荡天下。

      他21岁时怀揣着热烈追求与梦想来到北京。然而迎接他的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们共同统治的黑暗天地和上流社会的腐朽堕落的生活。

      ②沈从文在《长河·题记》里说:

      “一九三四年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到家乡凤凰县。去乡已经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素朴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在《边城》题记上,我提起一个问题,即拟将‘过去’和‘当前’对照,所谓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可能从什么方面着手。”

      2、学生讨论作品的主题,交流发言。

      3、教师明确:

      边城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大城市的对立面,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相对于到处充斥着浅薄庸俗的现实而言,赞美边城人的生活状态,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这些古老美德价值观的失落和痛心。把边城的一切写的越美越能衬托出现实社会的污浊黑暗,这正是对物欲泛滥的现代社会的一种无声的批判!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重建民族品德成了沈从文最热切最坚决的追求。民族品德: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的优秀道德遗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引导学生关注《边城》中所体现的民族品德:孝道,仁爱原则,要能推己及人,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言行一致,格守诚信等等

      4、对比拓展:在20世纪的中国同样关注民族品德的作家还有鲁迅先生,他在《阿Q正传》中塑造出了阿Q这一经典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为了揭露国民劣根性。通过阅读小说,同学们比较下这两篇小说的人物形象有何差异?他们各是从什么角度来讲述重建民族品德这个主题的?

      鲁迅通过阿Q刻画出了沉默国民的灵魂,希望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关注的是国人灵魂的负面。而沈从文通过翠翠这一艺术典型表现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关注民族魂的正面。一个揭丑,一个示美。两人殊途同归,都追求一个理想——重建民族品德。

      五、现实拓展

      同学们看看我们当下的社会,你觉得民族品德的重建这种追求必要吗?

      (多媒体出示)

      2015年8月21日晚,北京的陈女士在商场突发急性肠炎,抽搐虚脱瘫倒在地,意识不清。急性出血性肠炎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突发性疾病,若不及时就医将会有生命危险。但20分钟内有8人从她身边经过却无一人过问。

      这时,一个约5岁的小女孩经过看到了瘫倒在地的陈女士。她拉住了母亲上前施救。她们用陈女士的手机果断拨打了120及其家人的电话,陈女士最终成功获救。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这起事件反映的是一个日益滑坡的道德问题。路人的见死不救说明了一个社会的现状,这就是国民道德的缺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缺失。5岁的小女孩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应该呼唤每个人守护自己的道德底线。

      六、课堂小结

      据说1984年沈从文在众人的陪同,重游湘西老家,就在浏览的最后一天,82岁的他却突然坐在地上不愿起来,像孩子一样哭着说自己再也不想离开这里。1988年,他病逝于北京,归葬于老家凤凰。倦游归来的沈从文,在这儿画上了他人生的句号,像孩子永远扑进了母亲的怀抱。

      他重建民族品德的理想还未能完全实现,但是《边城》所塑造的精神栖息地却影响了无数人。美国研究专家斯通贝克在《献给沈从文的组歌》一诗中这样写道:

      (多媒体展示,教师配乐朗诵)

      我知道许多管渡船的老人,在迷人的渡口守望着河流。

      但是,我只知道一个翠翠,

      我也知道她永远等待我,从那丛山中奔流而下的小溪边上,

      在一个比游鱼出没还深的梦里, 她永远等待。

      我过渡,就在边城那边。

      同学们,愿宁静美好的翠翠能时常出现在你的梦里,愿至真至美的边城能长存你的心中,也愿民族品德的重建不再遥远。

      七、作业布置

      阅读整本原著,深入体会小说中的美丽与哀愁。

      八、板书设计

                                      边城

      沈从文

       民族品德的重建

【部编人教版高二语文《边城》教学设计 边城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综合性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09-09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等奖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等奖导入09-09

中华传统节日的教学设计 中华传统节日的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09-09

二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09-09

《边城》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边城》优秀教案09-09

《边城》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节选教案公开课一等奖09-09

部编人教版高二语文《边城》教学设计 边城优秀教学设计09-09

《边城 《边城》的作者09-09

高中语文必修5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09-09

《边城》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边城优质课课堂实录09-09

边城教学设计一等奖 《边城》教学设计09-09

探寻人性之路:《边城》《阿q正传》教学设计 边城和阿q正传09-09

高中语文_《边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边城教学设计一等奖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