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教案设计

时间:2023-09-08 10:06:29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琵琶行》教学设计

      一、导入

      《梦游天吟诗留别》借梦境抒情,让我们读懂了李白的梦,也就理解了诗人的精神追求;《登高》借秋景抒情,我们通过品读杜甫登高所见景致,也就从中体会到了诗人情感中所饱含的生命之悲、国家之悲。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透过诗人对音乐的描写及琵琶女身世遭遇的记录,一起感受江州司马的青衫泪。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诗中音乐描写的妙处,学习、欣赏作者以文字再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2.通过分析乐曲旋律的变化,感受演奏者内心情感

的变化。

      3.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鉴赏诗人描写音乐的语言。

      教学难点:分析琵琶女的形象和人生遭遇,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思想内涵。

      四、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结合课文下注释,理解重要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并找出字句方面的疑难。师生共同解决字句理解方面的问题。2.字词正音: 商贾、贬谪、恬静、嘈杂、琴弦、霓裳、悯然、铁骑、钿头银篦、呕哑嘲哳、东船西舫、悄然无声

      3.词语释义:左迁、明年、贾人、长句 

      (二)整体感知

      1.诗歌主要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

      明确:两个,琵琶女和诗人

      2.是什么将二者联系起来的?

      明确:音乐

      3.本文共写了几次琵琶弹奏?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和语段。

      明确:三次,第二、五诗节小序中写到“因为长句,歌以赠之”,是什么让诗人面对一个落魄歌女和泪作诗并慷慨相赠呢?让我们从当时诗人的反应来寻找答案。

      五、再读诗歌,深入鉴赏

      (一)三次琵琶弹奏后诗人的反应分别是什么?

      明确:1.主人忘归客不发 2.我闻琵琶已叹息 3.江州司马青衫湿

      为什么三次琵琶弹奏后,诗人的反应会有不同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去欣赏这三次琵琶弹奏。

      (二)品读第一次演奏

      1.第一次的琵琶曲为何会让“主人忘归客不发”?

      明确:小序中有“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诗人谪居浔阳,却能听到京城那熟悉的音调,触动了诗人。

      (板书:主人忘归客不发——情相触)

      (三)品读第二次演奏

      1.第二次的琵琶曲演奏结束后诗人为何要“叹息”?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是因为诗人从音乐中听出了情感和心事。

      (板书:我闻琵琶已叹息——情相通)

      看来,弹奏高手能用琵琶说心事,赏乐行家也能从琵琶曲中听出心事,现在就让我们也来做一次赏乐行家。

      2.请学生听视频朗诵,分层梳理层次

      明确:

      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欢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分析这一段音乐描写的特点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1)前奏曲:未成调先有情——以议评声、动作描写

      “轻拢慢捻抹复挑”连续的指法表现琵琶女的演技娴熟。“初为《霓裳》后《六幺》”,用当时流行的知名曲子衬托琵琶女演技。

      (2)欢乐曲:粗重急促、和缓轻细、清脆圆润——以喻摹声、以形绘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将音乐的声音比作急雨和私语,表现出音乐时而沉重舒长时而清细急促。以声摹声,表现了琵琶曲的欢快明朗、清脆悦耳、活泼灵动,也弹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故而旋律清脆圆润、轻快舒徐、高低错落。

      (3)沉思曲:婉转凝咽、声弦暂歇——以无声衬有声

      “间关莺语花底滑”,诗人将琴音化作黄莺在花下啼叫的画面,让人通过真切的形象和画面感受到琴音的轻快悠扬、婉转动听。“幽咽泉流冰下难”,从声音的角度写出了琵琶声的断续、微弱,但同时也让人联想到了一幅清冷的图画,冰面清寂,冰下有细微的泉流。

      (4)悲愤曲:雄浑激昂——以喻摹声、侧面描写、侧面烘托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将音乐比作银瓶乍破、铁骑突出的声音,体现出音乐在沉咽暂歇后突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东船西舫悄无言”就是典型以听众反应来侧写音乐的例子。“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演奏完毕,以静谧的月下江景烘托琵琶曲的感染力。

      4.重点理解“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典型境界

      明确:“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句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场合下,乐曲的暂时休止比连续不断的演奏更能触动人们的心弦,更易让人受到感染。创造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5.我们经常说“乐由心生,心随乐动”,那么这样起伏变化的曲子是否也折射着琵琶女生活变化的轨迹和波涛涌动的情感呢?品读诗歌第三节,分析每个乐章抒发了琵琶女什么样的情感,这些情感和她的身世经历有何关联?请探究交流。

      前奏曲,低沉抑郁——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欢乐曲,清脆流畅——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京城,醉酒欢歌是她生活的全部;

      沉思曲,冷涩凝绝——生活变故,年长色衰,门庭冷落,心情沉痛;

      悲愤曲,高亢激越——沉思过后的顿悟,内心充满不平愤懑。

      (三)品读第三次演奏

      1.第三次琵琶曲的曲调是怎样的?

      明确:“凄凄不似向前声”。

      2.诗人在听完这次演奏后,为何会“青衫湿”呢?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齐读诗歌第四节并结合诗前小序内容,与琵琶女的心事对应,理解两人相似的遭遇。

      明确:琵琶女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而今:年长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诗人当年:京城作官,名动京城;而今:谪居九江,凄凉落魄。相似的遭遇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诗人泪洒青衫,不仅是伤琵琶女,也是伤自己。

      4.为什么第三次琵琶曲会“凄凄不似向前声”呢?

      明确: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可见此时两人的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

      (板书:江州司马青衫湿——情相融)

      5.讨论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的内涵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六、总结升华,归纳主题

      1.诗歌线索:全诗以人物为线索,共有明暗两条: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然后两线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主题上。琵琶女的身世是一条明线,诗人的感受是一条暗线。明线从具体形象上反映主题,暗线则从事物本质上揭示主题。一个反映民间的变化,一个反映朝政的变化。全诗结构严谨,叙事和抒情同时进行,不仅推动了全诗叙事情节的发展,而且不断暗示了诗歌的主题,深化了诗歌的内容。

      2.诗歌主题:抒发了被贬谪的悲苦心情,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不公与扼杀。

      七、课堂小结,作业设计

      古今中外,有关音乐的佳话不胜枚举,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本诗中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课下背诵全文并对比阅读《听颖师弹琴》和《李凭箜篌引》,体味各自的特色。

      八、板书设计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主人忘归客不发——情相触我闻琵琶已叹息——情相通

      江州司马青衫湿——情相融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09-08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实录09-08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优秀教案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优秀教案设计09-08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课件09-08

琵琶行优秀教案 琵琶行 优秀教案09-08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教学设计一等奖09-08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教案设计09-08

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ppt免费09-08

琵琶行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实录09-08

琵琶行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琵琶行优秀教案一等奖ppt09-08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课件09-08

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琵琶行详细教案09-08

琵琶行 教学设计 琵琶行原文朗诵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