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语言教学
本章主要讨论四个问题:
①语言教学的一般问题
②汉语文教育
③国外语言教学
④语言理论
引言
什么是应用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是一门相当广泛的应用性学科,基本上有三大块属于应用语言学的基本领域,即语言教学、社会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发展较快且较为
定型的还有数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交际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统计语言学等。
第一节 语言教学的性质和基本过程
1.1语言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什么是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language teaching)是指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特定方法的教学活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特定方法的教学活动?
①自然习得
孩童在入学之前的语言学习是一个自然习得的过程。
②系统学习
入学之后在一定的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受到系统的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1.1.1 语言教学的历史
第一、中国的“六书”“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小学,小学者所学之宫也。……古者八岁而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大戴礼记·保傅篇》)。
其中的“六书”就是关于语言文字的学习。
“六书”理论①
(1)作为汉字结构理论基础的“六书”是东汉学者许慎提出来的。自汉以降,历代学者都把“六书”视为汉字的造字原则。
(2)清•戴震首倡“四体二用”说,把传统“六书”分为造字法和用字法两个部分。
(3)不少学者相信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对“六书”的解释:
《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既然班固认为“六书”是“造字之本”,所以自乾嘉以来,“六书”理论分歧的焦点就集中在“转注”、“假借”中。由于对“转注”、“假借”的研究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各家异说纷逞,聚讼难决,有关汉字的造字条例至今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
(4)“六书”理论提出时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造字理论。因为《说文解字》并不是以造字法作为它的主要研究目标。因为:
1) 从宏观看,是为解经服务,为抵制当时解说经义“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的风气,目的是“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旨”。2) 就微观论,《说文•后叙》说:“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
3) 《说文•叙》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作者也许是把“六书”作为教小孩识字的原则提出来的。
但对文字的说解,力求探索文字的本源,就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对造字方法的探索。但因受到历史条件局限,不可能掌握大量殷周时期的汉字材料,所以对造字法的归纳,对汉字原始意义的说解,也不可能做到系统全面。客观地说,“六书”的确概括总结了若干造字方法,但作者本人也许并没有把它视为造字理论。
从解经启蒙的角度看,“六书”是识字原则;从汉字学的角度看,它又是汉字的结构和运用原则。
此外,《史籀篇》、《仓颉篇》、《礼记·学记》以及《荀子·劝学篇》都讨论了关于教与学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古希腊、古罗马语言学以及“七艺”
1、古希腊语言学
(1)希腊三贤:苏格拉底(西方哲学之父)、柏拉图(最先探讨了语法研究的可能性)、亚里士多德(创立逍遥学派也即亚里士多德学派)
(2)重要争论:“词”和“物”之争
在希腊的早期语文研究的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论争,分别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以及“规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这两场论战的焦点都是有关于语言的形式与意义的关系问题的,具体来说就是事物的名称和性质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即语法结构是否具有规则性。
(3)两个阶段:
①公元前五世纪:自然派: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 惯例派:事物的名称和带我的本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名称之所以指称事物,是由于惯例。 ----柏拉图《对话录》
②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核心转移:如何看待语言的规则)
规则派:语言是人为的,就一定有规律的。语言基本上是有系统,有规则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派(以亚里士多德及其学生为代表)
异常派:天然形成的东西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如果语言是人为的,人类会早已把不规则的现象纠正过来了。--帕加马学派(以斯多噶派学者为代表)
(4)狄奥尼修斯(第欧尼修)写了现存的第一部明确描写希腊语语法的著作——《读写技巧》(Techne grammatike)(又名《希腊语语法》)。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准确的朗读;第二部分,解释作品中的文学语词;第三部分,讲解熟语和作品内容;第四部分,探讨词源;第五部分,总结出类比规则;第六部分,评价文学作品,“这是语法研究中最高尚的部分”。
2、古罗马语言学
古罗马语言学主要学习希腊语,采用拉丁语教学。拉丁语经典教材有:瓦罗的《论拉丁语》,他也许是罗马人中最有创见的、最早的有关语言学问题的著作家。多纳图斯的《语法术》,实用的拉丁语课本,教人怎样正确地写作和说话。普利西安的《语法原理》,是拉丁语法学家的代表作。
3、欧洲中世纪时,学习教育分“三才”、“四技”等不同学科。
“三才”和“四技”称为七艺。其的划分及名称是罗马的学者和政治家波伊提乌提出来的:
①三才:语法、雄辩术、修辞学
②四技:音乐、算术、几何、天文
1.2语言教学的目标和类型
1.2.1目标
1、语言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
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或指采用口语或书面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具体包括
①有关母语或第二语言的语音、语义(词汇)、语法以及语句篇章衔接的知识。
②记录母语的文字方面的知识,田野调查。
③恰当地、有效地、成功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语言交际能力)
2、“语用”因素是一个关键因素
(1)语言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
① 语义学范围的意义①。
②语用义的层次:涉及语言形式与语境,特别是与语境中说话者的关系。
(2)格赖斯(Grice)的会话合作原理
话语的隐含意义,即“会话含义”。“会话含义”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们如何运用语言的。它不是从语言系统内部(语音、语法、语义等)去研究语言本身表达的意义,而是依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会话含义关注的不是说了些什么,而是说话人说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
格赖斯把会话含义分为两类:一般性会话含义和特殊性会话含义。
一般性会话含义(general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不需要特殊语境就能推导出来的含义。例如,不定冠词 + 名词,X went into a house yesterday and found a tortoise inside the front door.(昨天X走进一幢房子,在前门儿内发现了一只乌龟)。格赖斯认为这句话中的 a house具有一般性会话含义:“这幢房子不是自己的”①。
特殊性会话含义(Particular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需要依赖特殊语境才能推导出来的含义。格赖斯特别关注特殊性会话含义。
以最伤人的聊天词“呵呵”为例
网络交际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 “呵呵”,“呵呵”与网络会话中共时存在的传统笑声的“呵呵”不同,是在该词基础上产生的变异,我们分别记为“呵呵1”与“呵呵2”。呵呵1等同于“呵呵”在现代汉语中的原始意义,即作为拟声词使用,模拟说话者的笑声且只表示笑声。呵呵2不仅仅是表示笑声,还可以表情,在网络会话结构中有独特的结构功能,是在拟声“呵呵1”的语义基础上变化而来。
网友形容这个词的用处:①聊天中不知如何接话时用“呵呵”。②不想理会对方时,用“呵呵”表示敷衍。以最大效果激怒对方,践踏对方全部热情。八成网友表示聊天经常用“呵呵”,想说不知道说什么时用“呵呵”,无奈时用“呵呵”,自嘲时用“呵呵”。网友们在网络言语交流中,对于“呵呵”的误用和滥用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问题出现了:为什么“呵呵2”最伤人。
这就要了解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具体为四个准则:
⑴ 量的准则(The maxim of quantity):
1) 所说的话应包含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地信息;
2) 所说地话不应包含多于需要地信息.
⑵ 质的准则(The maxim of quality):
1) 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2) 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⑶ 关联准则(The maxim of relevance):
所说的话与话题要相关联.
⑷ 方式准则(The maxim of manner):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要说的话,尤其是:
1) 避免晦涩;
2) 避免歧义;
3) 简练;
4) 有条理;
“呵呵2”违反了准则(1)、(2)说话的“量”的确受制于“目的意图”的需求,想进行言语交际一方的话语量必然多于不太想进行的一方。在交谈的时候,愿意聊天的人总喜欢把话题说得更具体,而不想聊天的人如果只写上两个字“呵呵”,言下之意就是“不想再说。”“呵呵”遵循经济原则,但违背“量的准则”,也违背“礼貌原则”。
“呵呵”是个弱情绪语气词。而“呵呵”所表达的语气范围跨度较广,并且在语气系统的表态、表情、表意三个方面都有涉及,给人传达的感情和语气是复杂的。但言语交际的主要目的是向对方传递信息,尽量消除过程中信息的不明确。所以让人常常产生联想的“呵呵”就成为了网友们最讨厌的聊天词。
1.2.2语言教学的类型
两种类型
第一、第一语言教学或母语教学(first language teaching, mother tongue teaching)。也就是传统的语文教学。
第二、非本族语教学也就是第二语言教学(second language teaching)。对外汉语教学属于这一类。
1.3语言教学的基本过程
1、语言教学政策的制定
要不要教?教哪种语言?教谁?
2、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定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制定教学大纲、计划,编写、选择教材。
3、课堂教学
语言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于任课教师的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除此之外还包括课外语言实践。
4、语言测试(重要环节)
①测试方法:主观测试、客观测试
②测试的具体形式:鉴别性测试;成绩测试;能力测试。
5、语言教学大纲和教学法
“教什么”与“如何教”第二节 汉语文教学的发展历史和思考
2.1 萌芽时期
1、时间段:萌芽于殷周到春秋战国。建立了官学和私学。
2、官学:包括“大学”和“小学”。
小学
“小学”最初是指为贵族()子弟设置的初级学校。《·篇》:“及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小学,小者所学之宫也。……古者八岁而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是,当时能够接受教育的只是贵族(奴隶主)。这类学校是统治阶级培养的学校。小学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包括《·第二·师氏/媒氏》提到的“三德”、“”、“”、“”。
《周礼·地官司徒第二·师氏/媒氏》说,“师氏掌以媺诏王。以三德教国子:一曰,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三曰,以事师长。”“掌谏王恶,而养之道,乃教六艺:一曰,二曰,三曰,四曰,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乃教之六仪:一曰之容,二曰之容,三曰之容,四曰之容,五曰之容,六曰之容。”
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周朝儿童入学,首先学(六甲指儿童练字用的笔画较简单的六组以甲起头的。六书即、、形声、会意、、),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小学”之名即由此而得。
古代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叫小学。每个文字具有三个部分:1.字形;2.字义;3.字音。在,分别不很显著。王应麟《》已分成三种:体制.训诂.音韵。清代的《》,把小学书分为:训诂..韵书三类。后来小学一词含义又由此(六书)拓展出新的意思,为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相应的,大学一词含义也有了新的意思,指研究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学问。
大学
2.2 传统时期
时间段:秦汉至清末。在这段时期内,语文教学形成了一定的范式,根据内容可以分为:识字教学、书法教学、读书教学、作文教学几个方面。
2.2.1 识字教学
1、为什么要识字?
时代变迁,语言变化之后,看不懂原来的古代经典,所以要首先会认、会写记录经典的汉字。
2、识字方法
①采用整齐押韵的方法。汉字是一音一字的特点,古汉语中以单音节为主,字、词、音节就有相对的对应性。《千字经》、
②杂字。流行于一时一地并带有浓厚地域色彩和行业色彩的识字教材。世界上最早的看图识字教材《对相四言杂字》(1371年):
2.2.2 书法教学
顺序:中楷-小楷-大楷
2.2.3 读书教学
1、“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
2、其它读物
①《弟子职》
《弟子职》是一份非常真实、非常完整、非常宝贵的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教育史的文献。是的制定的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记弟子事师、受业、①、洒扫、执烛坐作、进退之礼,类之“学生守则”。 清代认为“乃古塾师相传以教弟子者”,清代也认为是“教弟子之法”。
②《女论语》《女论语》是唐代贞元年间、宋若昭姐妹所撰的一部女子训诫书籍。《女论语》作为一部规范具体的女训著述,其训诫形式和体例非常清晰。每一章里无不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1、直接陈述正面规范,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如何行为才是符合礼教要求的;2、明确禁止的规范,告戒人们不应该做什么;3、列出违背规范的后果及惩罚。后果与惩罚体现为责骂、谴告、报应等。三方面内容逐次递进,清晰明了。作为礼教训典,其较之前代女训更加清晰、具体、完备,它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更强。而这些明显是借鉴了佛教的戒律戒条的形式。前代儒家女训,多是正面疏导,体现了道德规范的任意性,鲜见禁止和惩戒规范。宗教戒律强调禁止性和惩罚性,更接近法律规范。而这种宗教的禁止和惩罚与法律规范的根本区别在于,法律的禁止规范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宗教戒律则完全是依靠信徒对宗教的信仰而在自己内心产生的强制性。宋氏姐妹将宗教戒律的心理强制性特点引入《女论语》,开创了唐以后女训道德教化与内心惩罚相结合的先河,促进了女训思想的拓展和实用。最终使得以儒家女性道德观为核心的女训在社会中下层中广泛普及。
③性理字训
《性理字训》,南宋程若庸编撰。程若庸,南宋人,字逢原。他从师饶鲁,得朱熹之学。年间,历次受聘为、临汝书院山长。宋度宗咸淳年间,登为,授山长。从游者称其为徽庵先生、勿斋先生。其门人有、等为后世元朝的名儒名臣。
所撰《性理字训》,系对朱熹门人程端蒙(正思、蒙斋)所著的《性理字训》(或简称《字训》。朱熹称之曰《小学字训》)三十条加以增广,分为六门,每门有若干条字训,共计183条。因而又称为《增广性理字训》。其中所分的六门是:
造化第一。内有、、阳、阴、天、地、乾、坤等等字训。
性情第二。内有天道、命、分、理一、分殊、气、质、性、心、情、良知等等字训。
学力第三。内有教、学、习、小学、大学、、致知、力行、主静、慎独等等字训。
善恶第四。内有天理、人欲、道心、人心、义、利、公、私等等字训。
成德第五。内有知止、尽性、尽心、不动心、不逾矩、道统、良贵等等字训。
治道第六。内有善政、善教、礼、乐、则、法、新民、大顺、小康、王、霸等等字训。
④《兔园策》
,亦作,或。据云,乃系唐代李恽(蒋王)命僚佐杜嗣先仿效应试科目的策问制成。该书引用经史解释,收集古今事迹、典故,以对偶的文句分类编集。
⑤《千家诗》
是由宋代《重订千家诗》(皆)和明代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它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咏物题画、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影响也非常深远。全书共22 卷,录诗1281 首,都是和绝句。
2.2.4 作文教学
1、八股文
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义、、时文、八比文。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入题、、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旧时科举,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
八股文最初是写议论文章的一种推荐格式,本身无好坏之分。但后来由于科举考试规定必须采用这个格式,就遭到了很多知识分子的反对。八股文就成了古代科举制度弊端的替罪羊。同时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和《孟子》,新意不足,甚至有割裂原句拼凑出题目的现象。更有甚者,一次出题的题目只有标点,全为了难为大多数考生。八股文是明清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明清时“科举”考试时写的八股文对内容有诸多限制,观点必须与“朱圣人”相同,极大地制约了丰富内容的出现。若有与之不同的观点则无法通过考试。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尤其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的部分要求严格对仗,类似于,书写难度甚高。
2、试帖诗
试贴诗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常用于科举考试。也叫“赋得体”,以题前常冠以“赋得”二字得名。起源于唐代,多为五言六韵或八韵排律,由「」、「试帖」影响而产生。题目范围与用韵,原均较宽,唐玄宗开元时始规定。
2.3 变革时期
时间:鸦片战争以后
促发:学习、借鉴西方学说
形式: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
颁布教科书:《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中学国文教科书》
变革:①中小学普遍开设国语课。②识字和阅读的工具得到改造,课阅读的书刊越来越丰富。③语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2.4变革实验时期
时间:1949年以后
主要表现:①“语文”学科的建立和语文教学法的讨论。②形成了几种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③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实验。④《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颁布。
2.5语文教学的繁荣发展和思考
时间:1978年以后
具体表现:
①语文教学研究蓬勃发展。②语文教改实验逐渐形成多样化的态势。③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④关于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三节 国外语言教学的发展
3.1 古代和中世纪
罗马人的二语习得:学习希腊语
途径:聘请希腊语私人教师,雇佣说希腊语的奴仆。
3.2 文艺复兴时期
背景:印刷术的发明,翻印希腊语和拉丁语古典著作。
过程:由于古拉丁语的冗长、复杂,慢慢让位于欧洲各民族的语言。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Jan Comenius)《语言入门》、《大教学论》、《语言的最新教学方法》、《画中世界》。
3.3 17世纪和18世纪
洛克:《关于教育的若干想法》
十八世纪末,拉丁语不再是教学媒介。
3.4 19世纪
1、19世纪初
洛普兹教学法:①规则和范例。②要翻译成第二语言的句子和要翻译成第一语言的句子。
2、19世纪后半叶克洛德·马塞尔:①废除翻译和语法规则。②理解课文,加强听的训练。③阅读简单而熟悉的材料。④说和写。
3、19世纪80年代
语言教学中的新内容——体力活动,思想的联想、形象化、通过感觉学习、兴趣的中心、日常情境里熟悉的活动等。
语言教学中的另一个新内容——描写语音学。代表人物:埃尔托尔。
4、直接教学法
由于以上观点长期存在争论,于是产生了直接教学法运动。
什么是直接教学法?直接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课堂上只用所学语言,让学生记住教师口授给他们的句型。学生通过反复模仿来熟悉某种结构和句型。教学过程中不用母语,教师借助一些直观教具、手势、戏剧效果以及许多其它手段来表达所学语言的意思。人们已经创造了许多特殊的方式教授语言,可以不用母语、不依靠翻译。直接教学法对师生双方的要求都很高。
最初“直接教学法”与“自然教学法”是相混淆的。
方法系统化:口语、听力训练的重要性促使人们去实现发音的标准化。元音、辅音操练归入教学法,音标常常作为辅助手段。掌握语音以后再学习句子及其意义。
3.5 20世纪1、直接教学法的教科书才开始遵循明确的模式。学习顺序:口语——阅读——写作。
2、直接教学法遇到的困难:许多教师无法达到熟练运用第二语言的程度。
3、解决方法: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都采取了一些革新方法。
3.6 教学方法的构成和类型
1、什么是教学法?
一切教学都必须包括某种选择,某种分级,某种引出和某种重复。2、普遍的教学法
十五种:直接教学法、自然教学法、心理教学法、语音教学法、阅读教学法、语法教学法、翻译教学法、语法—翻译教学法、综合教学法、单元教学法、语音—控制教学法、模仿—记忆教学法、学习—理论教学法、同源教学法、双语教学法。
第四节 语言理论
语言理论的重要性
教学法的产生、应用和教授归根到底都取决于教师对语言所作的假设。(比如,词汇假设、系统假设)
4.1 概念的妥当性4.1.1语言和人的概念
1、机械论的观点
主要思想:把语言看作是一套形式体系,而不是无数意义的集合体。
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
北美的先导人物之一,他的著作《》明显地摒弃了过去的语言学传统,这部著作因其简洁明了而被视为语言学中的经典之作。与传统的将语言学与心理学结合起来进行语言研究不同,布龙菲尔德摆脱了语言学中所有内省心理学内容的影响,将语言学独树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因而在语言学界引起巨大争议。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布龙菲尔德从研究和入手,继而研究了和阿尔表琴语等语言。
2、心灵主义
主要思想:语言行为主要是心理行为,虽然语言与说话时的物理行为有密切关系,但却是不同类型的。人类语言不同于动物的行为。
代表人物:索绪尔
索绪尔把言语活动分成“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两部分。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它不受个人意志的支配,是社会成员共有的,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言语是言语活动中受个人意志支配的部分,它带有个人、用词、造句的特点。但是不管个人的特点如何不同,同一社团中的个人都可以互通,这是因为有语言的统一作用的缘故。索绪尔进而指出,语言有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因此语言研究又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内部语言学研究语言本身的结构系统,外部语言学研究语言与民族、文化、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关系。索绪尔主张,研究语言学,首先是研究语言的系统(结构),开的先河。
4.1.2语言和知识的概念
1、归纳法
归纳法是对观察、实验和调查所获得的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推理形式,其主要环节是归纳推理。应用在语言学中:一种理论需要通过对语言事实的观察和分类描写语言而得出。也就是说先有语言事实再有理论。
具体方法:观察语言事实,将他们进行分类。
缺点:只能分析一种语言全部言语行为的一小部分。
优点:能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概括,并将概括的结论泛化到其他未观察的部分。
2、演绎法
演绎法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
应用在语言学:一种语言理论需要通过直觉和构筑模式,从而把一切可能的事实演绎出来。比如在语言教学中教授者把重点放在语言的词类体系和句法体系。比如,讲授汉语时,会教给学生汉语中的词类分为哪些类。
具体方法:研究者发现某个模式,构拟出一个理论模型,再试着从中演绎出东西。
缺点:这一方法要求语言学家必须首先掌握他所描写的语言,这一点却很难达到。
4.1.3语言的本质
语言的本质:实体;形式;兼有实体和形式
1、实体
语言是可以看到、听到、感觉到、想象到的事物构成的实体。2、形式
语言不是思想本身,而是独立的符号形式。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和索绪尔。
A布龙菲尔德:每个音位应与其他一切音位有不可混淆的差异。注重音位的差异性。
B索绪尔:构成语言实体的模式必须是任意的。比如表示“人”这一概念,汉语用ren, 英语则用man。这种构成模式“ren、man”是任意的。用什么样的“音”来表达什么样的“义”这是任意的,人们说不清其中的道理。
3、兼有实体和形式
萨皮尔、沃尔夫、弗思、韩礼德
4.2 语言的诸方面本小节主要讨论语言的3个方面:①语言听上去和看上去是什么样的;②语言是怎样工作的;③语言是如何发展的。
4.2.1语言作为一种状态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语言的状态:
1、语言是人类的思维或人类的行为。
2、语言是一种独立的状态:
A语言作为一种结构
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语言学重视共时语言(也就是口语)的研究,特别着重于分析、描写语言的结构系统;从不孤立地看待语言要素,认为语言的一切都奠定在关系的基础上。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具有分层次的形式结构;在描写语言结构的各个层次时,特别注重分析各种对立成分。
生成语言学(乔姆斯基):乔姆斯基认为人脑的初始状态应该包括人类一切语言共同具有的特点,称为“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人类个体就是借助普遍语法去分析和理解后天语言环境中的语言素材。普遍语法是对于人类个体获得个别语法的共性原则的描写,它本身不会生成任何具体语言。
语言类型学:研究各种的特征并进行分类的学科。其方法是比较这些语言,找出其相同和相异之处。不考虑传统的语系分类,不考虑语言的来源。比如根据构词形态而划分出的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复综语。B语言看作一种交际系统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通过使用用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以便在认知现实、改造现实的过程中协调相互之间的行为,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4.2.2语言作为一种活动
1、思维活动
A心理活动:目的是展示语言活动的心理过程。
B条件反射:把语言看作是对所感知的东西的一种直接的,类似于动物的反应。2、大脑的活动
A 通过大脑的局部障碍来分析言语反应。
B建立人脑模型、理论模型和工作模型。
4.2.3语言是变化的
时间与空间差异是相辅相成的,语言的空间差异反映语言的时间发展。
1、时间上的变化
语言发展中的时间是无形的,一发即逝,难以捕捉。语言在不同的时间内表现出的特点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同一地方的同一个字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读音。这就是语音的变化。
2、空间上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语言在空间上的变体,例如,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读音,汉语方言正是如此。
4.3 术语
不同的语言理论所使用的术语是有差异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1、语言不同 2、术语不同 3、意义不同
【《语言教学》讲义 《语言教学》讲义pdf】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规章制度 课堂教学规章制度内容09-14
语言教学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09-14
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六大方法 幼儿园语言教学方法20种09-14
语言教学主要流派 语言教学流派考试重点09-14
语言教学计划 语言教育教学设计09-14
《语言教学》讲义 《语言教学》讲义pdf09-14
语言领域教学法: 语言领域教学法有哪些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