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3-09-09 12:07:06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通用7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通用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第90—91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的求法。

      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学习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掌握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课件、题卡、磁扣等。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吧?我们班级的同学也特别喜欢搬运玻璃球的游戏。今天老师带你们看一场30秒的运球比赛,不过看比赛有个任务,请第一、二、三组的同学分别为女1、2、3号选手计数,第四、五、六组同学分别为男1、2、3号选手计数。听清楚了吗?请看大屏幕。

      二、讲授新知

      1、探究平均数的方法

      师:紧张的比赛结束了,请小组长统计一下选手的成绩。我们用1个磁扣表示运了1个球,请组长们汇报运球数,把运球的个数贴到黑板上。(说一个贴一个)

      师:大家看,他们每人各运了几个球?

      师:请同学们观察,如果比较两组同学的成绩,你认为哪组成绩好?为什么?

      生:男生成绩好。女生总数12,男生总数15。

      师:对,我们比较总数,可以看出男生队成绩更好。

      师:大家能不能再分别找出一个数能代表每一组的平均水平,让他们比一比,还很公平。

      生:用3或者2等表示,教师要抓住问其他同学,用3代表这一组每个人的成绩可不可以。(2号7个,用3不合适)

      生:4.

      师:用4表示可以吗?

      生:可以。

      师:男生队用几表示呢?

      生:5.

      师:那么请大家借助手中题卡,小组合作,画一画,写一写。用什么方法得到4或者5的。想一想,为什么用这个4或5可以代表每组的水平?

      生:小组合作。

      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汇报一下?(只出示女生的)

      生:女生队2号最多,给1号2个,给3号1个。

      师:结果怎样呢?生:让他们变得同样多。

      师:谁还想说说你们的方法。(两种移多补少画法),把两种画法放在一起,他们都是把多的补给少的,然后使他们变得同样多。画一条虚线。想法都一样,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师:大家听清楚了吗?谁愿意到黑板上摆一摆?

      生:移多补少演示。

      师:大家同意吗?

      师小结: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我们把多的匀给少的,最终让它们变得同样多,(手笔画这黑板磁扣这)数学上把这叫做移多补少(板书)。通过移多补少得到的(箭头)同样多的数(板书同样多)(向上箭头),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平均数的知识。那么2、7、3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就是4。

      师:你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表示出男生队的平均成绩吗?

      生:到前面来演示。

      师:同意吗?(再移回来)同学们,除了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表示出平均数,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列算式。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4+5+6)÷3

      =15÷3

      =5(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写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用男生队运球的总数除以3,就是每人平均运5个球。

      师:听明白了吗?括号里的式子表示?除以三呢?结果5是?

      师小结:我们先求总数,再除以三个人,也可以使这组数据变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就是合并平分。得到同样多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它也是求平均数的一种方法。

      师:你能用合并平分的方法,求出女生队的平均数吗?

      生:汇报师:现在我们来说一说哪一个队成绩更好呢?

      生:男生队

      师小结:比总数女生12,男生15。比平均数女生4,男生5。比总数和平均数都是男生胜,看来在人数相等的情况下,比总数比平均数都很公平。

      2、平均数的作用

      师:马老师看同学们玩得特别开心,也想玩一玩,我运了4个球,我看女生成绩少,就把这4个球加给女生了(操作,老师4个)这回女生总数由12变成了15,反超了男生,我宣布了此次比赛女生获胜?我这个裁判公平吧。

      生:公平,再观察一下,他们为什么不同意。

      不公平,人数不同。师:大家同意吗?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总数不合理,那我们就比平均数吧!你们比一比,谁的平均数多呢?

      生:4.

      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呢?

      师:比较平均数哪一个对成绩更好呢?还是男生队。小结: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我们比较总数和平均数。人数不相同,我们比较总数就不够公平了,比较平均数比较公平。

      师:看来老师加入也没改变女生队输了这个结果,假如老师运了8个球(贴),这回女生队的平均数是几了呢?(5)

      师:打平了。假如想让女生队的平均成绩是6,老师至少需要运几个玻璃球呢?

      生:12个。

      师小结:女生队其他人运球没变,随着老师运球数的增加,这组的平均数变大,所以说平均数随整组数据每一个数变化而变化。

      3、平均数的性质

      师:请大家观察女生队的成绩

      我们得出来的平均数4是1号的实际运球数吗?是2、3号?(不是)

      平均数4和这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比较一下。(具体点)你发现了什么?

      生:4比7少3个,比2多2个,比3多1个。师:所以平均数4在7和2之间,也就是平均数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我们再来看看男生队平均成绩,是不是也有这个规律?平均数5是每位选手实际运球的数量吗?

      生:不是

      师:平均数5和男生队每个人实际运球数比较一下。

      生:平均数5和2号选手实际运球数一样多。

      师:那么这个5和2号的成绩5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2号的成绩,表示他在比赛中运了5个,代表自己,一个是一组的平均水平。

      师小结:我们用平均数和每个数据进行比较,在数据不等的前提下,发现平均数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也可能在数值上和某个数相等。例用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在计算平均数时,先估计平均数的大小范围,或者检验平均数是否合理。

      习题:小强在20秒时间内拍球4次,分别是24下、27下、28下、29下。

      1、请你估一估小强拍球的平均成绩,可能是多少下?

      2、动笔算一下,平均成绩是多少下(27下)两张幻灯片。

      师:同学们都是用哪种方法算平均成绩的?(合并平分)一般情况下,我们计算平均数时经常用合并平分的方法。

      师:其实平均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你知道哪些平均数呢?

      生汇报:

      师:对,我们经常接触的有平均身高,平均成绩,平均时间,平均气温等。早在三千年前,我国《周易》已产生了平均数的思想:

      1:统计平均数就是对研究对象的某数量标志的变量,减有余而补不足所求得的一般水平。

      2:计算统计平均数的作用,在于衡量事物要均等。所以说平均数很重要,我们可以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三、习题

      1、课件出示“小小”冷饮店习题。

      2、水深。

      四、全课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均数,学习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那么,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细细去体会吧。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体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2、探索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能对数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

      4、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具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PPT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初步感知平均数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平均数的信息。

      2、师提问:为什么你们认为平均年龄、平均工资、人均住房面积这些都是平均数呢?能解释一下它是什么意思吗?

      3、师:看来大家对“平均数”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这节课,我们就去数学王国探索一下有关“平均数”的奥秘。板书:平均数你想了解平均数的哪些知识呢?

      4、师:看来同学们对平均数充满了好奇,一起进入迷宫探秘。

      二、构建新知

      1.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观察棋子,提出问题。(多媒体显示)

      师提问:看着你面前的棋子,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感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动手操作: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怎样才能使三排棋子同样多。

      师提问:现在每排棋子都是几个?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这个平均数4与原来每排棋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

      3、探索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

      师:四人小组合作,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求出平均数,并且把你们小组独特的方法取个名字!等一下我们来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命名奖。比一比,哪个小组最爱动脑筋!

      ①小组活动讨论。

      ②汇报交流。(生说方法多媒体显示棋子移动过程)

      移多补少!先假设后均分。先求和再均分。

      三、初步应用,内化拓展。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尝试不但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数,而且探索出了许多求平均数的方法。那么你们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吗?

      四、课堂总结

      1、你现在所认识的平均数是什么?

      2、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五、随堂作业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青岛版(五·四分段)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131~133。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学会求平均数。

      2、学生经历探究求平均数的过程,培养操作、观察、归纳、概括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合作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小正方体、学习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展示校园篮球场上四(1)班和四(2)班篮球比赛的精彩片断[四(1)班的得分明显落后,学生观赏。

      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四(1)班的教练,这时你准备怎么做?你在换运动员上场时,会考虑哪些因素?

      出示两名运动员平日训练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统计表,如下:

      现在就请你当教练,根据上面统计表中的数据,你会选谁上场?并说出自己强有力的理由。(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评析:教师恰当运用CAI课件,创设一个学生熟悉且比较喜欢的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自己提出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需要换人”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这样,不仅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通过小组赛中得分情况统计表,又将生活化问题转化为根据“平均分”换人这样一个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平均数产生的需要,为下面的探索活动提供了动力与明确了方向。]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怎样计算7号和8号运动员的平均分呢?下面,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和手中的操作材料,小组合作,共同来探讨。注意:一个小正方体代表一分。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

      1、小组合作探求算法。

      2、汇报交流。

      操作法:重点让学生把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讲明白。

      小结:刚才同学们都是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把多的移走补给了少的,使它们变得同样多,这个同样多的数就是它们的平均分。

      计算法: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除了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出来外,还可以先求出各场得分总数,再除以上场的次数,也可以得出每个队员的平均分。

      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了选谁上场的问题。因为7号运动员的平均分11分高于8号运动员的平均分10分,所以应选7号运动员上场。同时,我们知道求平均数有两种算法,数据少的时候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数据多的时候用计算的方法会更方便。(板书课题和算式,如下)

      (9+11+13)÷3=11(分)(7+13+12+8)÷4=10(分)

      [评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了自主性、探索性与合作性。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他们在开放的空间里运用手中的材料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解决了问题。这既是一个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只是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融入学生的活动中,和他们平等相处,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引领学生归纳概括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对10分的理解:你对10分这个数是怎样认识与理解的?与它的各场得分相比较,你有什么发现?10分是8号运动员哪一场的得分?

      对11分的理解:11分是7号运动员第三场的得分吗?为什么?它是什么?

      小结:平均数比大数小,比小数大,介于二者之间。它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可能存在于一组数据之中,也可能不存在。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板书: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较好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评析:在学生的亲自感受中,他们用自己质朴而稚嫩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虽然这只是粗浅的,但却是非常有价值的。]

      三、实践运用,体验生活

      在生活中,你见过平均数吗?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平均数的例子)

      在我们的生活、生产,特别是在统计当中,平均数的应用非常广泛,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整体水平与分析存在的问题。

      评价时,师问:看着王红的成绩,你想对她说点什么?

      不计算,估一估他们的平均身高会是哪个答案?(让学生谈观点,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先不计算,同学们估计可能会是多少?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次?

      4。过河问题。

      身高145厘米的小华,要过平均水深110厘米的小河到底有没有危险?(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数的意义)

      通过这个题目的思考,你觉得应该对大家说点什么?(没错,徐老师希望同学们每天都能安安全全地来校,平平安安地回家)

      [评析: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形式多样,且能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实际,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肯定都想知道自己表现如何。现在请拿出学习评价表,给自己一个诚恳的评价吧!(附表,如下)

      学习评价表

      本节课,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怎样?请在相应栏目中填上相应的分数,并算出平均分。(优秀90分,良好80分,一般70分)

      (小组交流后,学生展示)

      看着自己的评价表,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你觉得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师评价:其实,从平均分可以看出你整节课的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徐老师相信在评价过程中,同学们又一次加深了对平均数的理解。

      [评析:让学生自我评价,增强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通过自己给自己打分及平均分的计算,既强化、巩固了本课学习的内容,再现了“求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又体现了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形式多元化的思想,同时还为随后的课堂小结作了巧妙的预设,可谓“一举三得”。]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92-9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在操作和思考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平均数的意义、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

      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1、前不久,我们漆桥中心小学三年级同学举行了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老师统计了男、女生套中的个数,并制成了统计表。

      2、男生套圈成绩统计表

      姓名李小钢张明王宇陈晓杰

      个数4896

      女生套圈成绩统计表

      姓名吴燕刘晓娟史敏敏孙云

      个数8645

      师问:男生几人参加了比赛?女生几人参加了比赛?你觉得怎样才能比出谁赢了呢?学生观察表后回答:男生一共套了多少个?4+8+9+6=27(个)

      女生一共套了多少个?8+6+4+5=23(个)

      结果是男生胜了。

      3、师:哎呀!男生赢了,女生输了。为了增强实力,女生再派1名代表参加比赛,和实力强大的男生进行了第二次的比赛。老师统计了第二次的比赛情况制成了统计图,我们看男、女生分别套了多少个?(板书:6、9、7、6)(10、4、7、5、4)

      请你算一算这一次男、女生的总成绩分别是多少?

      6+9+7+6=28(个)10+4+7+5+4=30(个)这次比较总数,结果是女生获胜!

      4、对这样的比法,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人数不一样,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呢?第一次比赛我们不是比较总数吗?

      5、看来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总数行不行?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那么怎样比才公平呢?同桌交流。(分别算出男、女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男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圈呢?先想,想好后同桌交流。

      想出几种方法?(必要时可以写写)

      6+9+7+6=28(个)28÷4=7(个)7就是6、9、7、6这组的平均数。板书:7

      先求的是什么?再求的是什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在图上移(移多补少)板书

      那么你能算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个?

      学生计算后汇报,师板书:10+4+7+5+4=30(个)30÷5=6(个)

      6就是10、4、7、5、4这组数的什么数?(平均数)

      求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几个圈要除以5,而求男生时为什么除以4?

      5、现在你知道男生胜了还是女生胜了吗?

      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比女生多,表示每个男生套中的都比女生多吗?你能举举例吗?

      这个平均数和平均分不一样,平均数比较好的表现了这一队套圈的整体水平,并不表示每一个人真的套了7个。

      6、(1)我们算了2组数的平均数了,现在同学们来观察平均数和原来一组数,你发现了什么?先观察平均数7和原来每个男生套中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a、每个男生套中的个数有比平均数多的,有比平均数少的,还有一样的三种情况。

      b、平均数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

      (2)小结:平均数的大小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一组数的平均数是我们计算出的结果,表示的是这组数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这一组数都等于平均数,有些数可能比平均数大,有些数可能比平均数小,还有些数和平均数一样。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发现了有3位同学听的特别认真,老师讲课他们听得很认真,同学发言他们也听得很认真。(三人上台领奖品,老师分别奖励他们1支、3支、5支铅笔)

      师:请上台的三个小朋友数一数,手里有几只铅笔,然后大声的告诉大家。你们说老师这样奖励公平吗?怎样才公平吗?那么你能用小棒代替把它们移一移。

      师:在移之前想好了怎样移?同桌的先说,再移,台上的3个小朋友互相商量一下,再移。

      学生移好后,说说移的过程。

      师:你还有什么方法求出来吗?

      学生计算,指名说出算式,师板书。

      我们知道了平均数的特点。谁来说一说,求平均数一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2、估一估。为了布置教室,小丽买来一些丝带,帮小丽估一估这三条丝带平均长度是多少?

      同学们先估一估,平均长度在()㎝和()㎝之间,为什么?平均数在大数和小数之间。

      再算一算,写在自备本上。你是怎么算的?都是先求和再平均分吗?为什么这个题目你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数量少,相差不大,用移多补少简单;数量多,相差大,用先和再平均分。

      3、平均数是分析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用到。如平均产量、平均速度、平均成绩、平均身高等等。

      4、辨一辨

      (1)漆桥中心小学的老师平均年龄是38岁,那么诸老师一定是38岁。

      (2)漆桥中心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马倩同学不可能捐4元。

      5、说一说

      (1)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身高155厘米,可能吗?

      (2)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吗?

      平均身高是怎么算出来,把篮球队员一共的身高除以篮球队员的人数。

      6、想一想:出示游泳图,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身高145厘米,下去游泳有危险吗?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3.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教具、学具准备:练习本、自制统计图、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准备了8个练习本,想奖给4个上课认真、作业完成得好的同学。(指名学生上台)引导问:老师有8个练习本,奖给4个都很听话的同学,应该怎么奖呢?

      8个本子,奖给了4个同学,每人得到了2个,谁能帮老师把这个算式列出来?(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4=2)

      在这个算式里8称为什么数?(总数)4称为什么数?(份数)得到的2称为什么数?(每份数,也叫平均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求平均数,大家看看今天学习的与以前学的又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平均数

      二.探求新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是爱卫生、保护环境的小朋友吗?大家看到黑板上,这里是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到的废瓶子的统计图。

      (1)出示统计图。

      (2)观察:从统计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问:他们收集到的废瓶子是一样多吗?在统计图上怎样才能使4个人收集的废瓶子一样多呢?大家来想想办法。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一种:“移多补少”,在统计图上引导学生把多的移到少的地方去。

      二种:列算式,假如没有统计图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先求出他们的总数,平均分给了4个人,再除以4)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14+12+11+13)÷4

      =52÷4

      =13(个)

      “13”在这里也叫什么数?

      (4)巩固提问:这里为什么要除以4?(5)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首先要求出他们的总数,再看他们是平均分成几份,就除以几,这样就求出了他们的平均数。

      三.巩固提高

      1.活动“数小棒,求平均数”

      早自习,老师分了不同数量的小棒给每位同学,现在大家拿出小棒,四人一组。

      (1)组织学生活动,数一数、算一算,然后求出你们这组平均每人分得多少根小棒。

      (2)指名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求平均数的。教师板书。

      (3)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小结。

      2.活动:求平均身高

      在小组内测出每个同学的身高,小组长作好记录,然后根据记录要求学生独立求出本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

      四.全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觉得自己学的怎么样,学懂了没有?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8、5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经历进一步了解“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利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在电视里看过歌手大赛吗?你知道比赛的评分规则吗?

      去年暑假,中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全国少儿艺术大赛,瞧,这是红星小学的王璇参赛的照片,那她当时得了多少分呢?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出示参赛照片

      二、探究与体验;

      1.瞧,这是7个评委给她亮出的分数牌,(课件出示评分牌)

      95分

      95分

      96分

      85分

      98分

      93分

      你能帮她算算她最后得了多少分吗?在练习本上试试吧。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算完后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

      刚才,同学们计算得的很认真,讨论的很热烈,下面谁来告诉大家你的答案,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回答。生评价谁算得对。

      4.师小结过渡:

      是的,在好多电视比寒中,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往往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剩下的几个评委的平均分的规则评分。但是在体育比赛中还能用这样的评分规则吗?

      5.议一议: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立定跳远比赛吗?老师是怎么给你计分的?下面是王平同学五次试跳的成绩: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67厘米

      167厘米

      167厘米

      167厘米

      167厘米

      那么裁判员最后给出的成绩是多少呢?是怎么算的呢?告诉你吧,他的成绩是169厘米,而不是他的平均成绩: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全班交流。

      6.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是的在体育比赛中,为了给每个人更多的机会,鼓励大家超越自我,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往往用队员的最好成绩作为他的最后成绩,而不是用他几次试跳的平均成绩。

      7.通过以上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三、实践与应用;

      师过渡:是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求平均数的情况,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动你的小脑筋认真想一想,下面的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1.出示练一练第1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前两步,然后集体订正。第(3)个问题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集体交流。

      2.出示第2小题,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出示第三小题,生独立完成第一步,然后集体订正。

      第二步,首先让学生说说:第四组这几个同学,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搞清什么是达标。那么50米的达标成绩是10秒,比这个成绩慢的同学就没有达标。想一想是哪个同学呢?和同学说说你和想法。全班交流。

      四、拓展与延伸:

      出示“问题讨论”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小明不会游泳,如果水深超过他的身高,就可能有危险,那么这个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米20厘米,说明了什么?小明会不会有危险?

      请同学认真思考,然后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从学生生活入手,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的学习状态。

      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计算、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及善于与同学交流的好习惯,从而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培养学生敢干发表自己不同见解的好品质以及耐心听取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让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增长知识,在交流中培养表达能力,

      对本节课新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对新知识通过回顾能牢固地掌握。

      在本环节中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

      对学生普遍感到有困难的题,稍作点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或前后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平均数知识,对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推理、判断,从而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的重要性。

      在本环节中如果有同学能完整说出比赛的评分规则,就应该给予鼓励“×××,你懂得可真多。”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由老师向学生详细说明比赛的评分规则:

      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实际比赛中,选手的最后得分是这样计算的;在所有评委所打的分数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剩下的几个评委的平均分。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答案

      1.(96+95+95+96+85

      +98+93)÷7=94(分)

      想:我先把7个评委所的评分加起来,然后再除以他们的人数,也就是求出平均分。就是她的最后得分。

      (2)(96+95+95+96+93)÷5=95(分)想:我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剩下5个评委的平均分。

      还有可能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有;

      1.王平最远能跳169厘米,说明他有这样的潜力,应该把这个成绩算做他的最后成绩。

      2.因为如果最后算王平的平均成绩的话,就不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最好水平,所以用平均成绩做为他的最后成绩不公平。

      第三个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可以准备28×7=196(箱),这样可以保证货源充足,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意见,但这样容易造成货物积压,过期饮料就卖不了了。

      答案应该是下周应准备和本周售出总数同样多的饮料最合适。

      什么叫“达标”;国家颁布了少年儿童各年龄段的体育锻炼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就叫达标了,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当然就没有达标了。

      “平均水深1米20厘米”,说明这个游泳池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浅的地方可能还不到1米20厘米,深的地方可能会超过1米40厘米,”所以小军在这个池中是有危险的。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以幻灯片形式出示教师家的书橱。

      现在,我的书架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2.感知课题。(1)学生思考,想象移动的过程。

      (2)教师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11本书了,这个11是它们的什么数?

      (3)教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

      (板书: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预设: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4+12+11+15)÷4=13(个)。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教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预设:

      (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6摄氏度。

      (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

      (3)四年级2班五位同学平均每人捐10本图书。

      (4)李莉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路上花费15分钟。

      【设计意图】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三)知识应用

      1.判断。

      (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2.选择。

      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吨。

      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平均用水量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所求问题找准与总数相对应的份数。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再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现在能解决了吗?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平均数》 平均数的概念及意义09-09

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一等奖09-09

《平均数》教学设计 吴正宪平均数教学设计09-09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优质课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优质课09-09

平均数 教学设计 平均数 教学设计 亮点09-09

《平均数》教学设计 初中平均数教学设计09-09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09-09

《平均数》的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09-09

英语教学反思 英语教学反思简短09-09

英语教学反思 英语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09-09

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英语课堂教学反思记录亮点和不足09-09

英语课的教学反思 英语课教学反思范文大全09-09

英语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英语课教学反思万能简短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