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忻府区团结路小学 张 旭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90—92页内容。
[教学设计思路]
我这节课紧紧围绕1、为什么要学平均数;2、什么是平均数3、如何求平均数;4、平均数的应用这四个问题来教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夹球游戏:男女生对抗赛
三男三女:女队成绩好还是男队成绩好?用总数表示。
教师参与游戏:女队4人,人数不相等,用总数表示不公平,引出用平均数。(版书课题:平均数)
师:那怎样求平均数呢?(版书:求)
(二)探究新知一.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你能很快的说出他们各自的数量吗?
用统计整理数据,最先读出小明收集的个数,依次再读出小亮、小兰、小红收集的个数。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画一画、摆一摆。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得出 “平均数13”,用这样的方法太费时,还有更有效的办法吗?
继续观察:1、在移多补少的过程中,哪个量没有变?(总量)
2、“平均”用哪种数学方法解决?(除法)
3、“平均”分给的几个人?(4个)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4+12+11+15)÷4=13(个)。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追问:1.括号内表示什么?(总数)
2.4表示什么? (个数)
3.13表示什么?(平均数)13是谁的平均数?它能表示某个人收集的个数?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4.估一估平均数的范围。最大数>平均数>最小数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二、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和统计表)
师:读图表,你能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生1: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生2: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
师:“哪个队成绩好?”你准备用什么数学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如何想到的?生: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师:你能说出总成绩、每队人数和每队的平均成绩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每队的总成绩除以每队的总人数等于每队的平均成绩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个) =19(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强化平均数个数:后面的4或5能替换成其他数字吗?
小结:个数要平均分成的份数..
(三)巩固练习
1.教材92页做一做1、2题。
2.选择。
(1)小明家平均每个季度用水( )吨。
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小明家平均每个月用水( )吨。
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你能针对A选项出一道题吗?
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总量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平均用水量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所求问题找准与总数相对应的份数。
(四)拓展延伸
1.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预设:
(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25摄氏度。
(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
2、前段时间老师看到这样一则作息:
一条小河平均水深是110厘米。冬冬身高是140厘米,下水游不会有危险,对吗?【设计意图】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2、渗透防溺水安全教育。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再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2)怎样计算平均数?(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现在能解决了吗?
[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A:练习二十二1、2、4、5题(必做)
B:求出夹球游戏中男队女队的平均成绩。
2、实践应用:应用所学知识为学校广播操比赛设计一个公平合理的的活动方案(选做)
3、信息搜集:继续搜集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事例。 (选做)
[板书设计]
求
平
最大数 > 均 >最小数
数
(14+12+11+15)÷4
=52÷4
=13(个)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迁移类推能力,很注意学生在什么知识点上会产生思维障碍,就在这个地方解决,为了弄清例2怎样计算,让学生运用例1探索的方法,类推迁移,尝试做,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类推到“做一做”练习之中。
积极引探,发挥两主作用。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时,教师通过积极的“引”,来激发学生主动地“探”,使教与学产生共振,和谐发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求平均数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练习。大纲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练习要有层次,有针对性,讲究方式,使全班学生都得到较多的练习机会等。”我在课堂练习中,除基本训练打基础外,还出示了尝试题,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边算边讨论,成功地解答尝试题后,教师还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专项练习: 1.基本训练。2.变式练习。3.游戏练习。为学生设计多层次的尝试思维情景,让学生看有所思,练有所想。
加强了信息交流,促进尝试成功。尝试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学生讨论,是在学生获得自己的努力结果之后进行的生动活泼、独具一格的“语言和思维训练”,这种讨论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情感上得到交流和满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加深理解教材。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三次学生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输送的信息,针对学习新知识的缺陷,作画龙点睛式的讲解,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此同时,我也参与讨论,及时了解情况,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以“教”促“学”,“学”中有“教”,密切了教与学的关系,保证了尝试成功。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优质课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优质课】相关文章: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二年级09-09
《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平均数教学设计09-09
《平均数》 平均数的概念及意义09-09
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一等奖09-09
《平均数》教学设计 吴正宪平均数教学设计09-09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优质课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优质课09-09
平均数 教学设计 平均数 教学设计 亮点09-09
《平均数》教学设计 初中平均数教学设计09-09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09-09
英语教学反思 英语教学反思简短09-09
英语教学反思 英语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