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化学教案 2023年初中化学教材

时间:2023-09-09 05:38:45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2023年初中化学教案(15篇)

      初中化学教案1

        一、本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了解pH的变化范围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

        4.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酸与碱的反应认识中和反应的特征,通过生活实例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2、通过测定酸和碱溶液的pH,认识到了解溶液的pH有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2、通过pH的测定,让学生认识到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3、通过本课题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过程,形成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本节教材分析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

        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教材安排了2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元素化合物课要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和设计实验来感受、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发现和发展的过程,初步学会化学思维方法。本课题的教学设计精心改进课本上的一些实验,让实验的设计与组合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事实,揭示反应规律。通过实验设置情景,使实验内容具有更多的思考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他们的思维欲望。设计与实验同步的问题组,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有效地训练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本课题的设计面向社会,紧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环境保护。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化学的视角发现、解释和解决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培育学生品德。

        四、分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中和反应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原理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演示实验:用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并触摸试管。(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热量触摸试管不明显,故改为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

        【提出问题】滴入试管中的氢氧化钠和硫酸有没有发生反应。

        【学生讨论】可能有以下情况:

        1、无反应,因为无现象。

        2、已经反应,试管发热。(物质溶解也可以放热,不一定反应)。

        【引发探究】试管发热证明反应发生,这一证据不太充分,有无更好的办法证明确实已发生反应。

        【设计实验】氢氧化钠是碱、硫酸是酸,可用酸碱指示剂变色来指示反应是否完成。  【实验探究】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酚酞试液,再滴硫酸,直到变为无色为止。继续演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讨论】上述几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生归纳】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学生讨论】讨论下列生活中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归纳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一块稻田土壤酸性太强,不利于水稻生长,怎样降低土壤的酸性?

        (2)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有些胃药中含有氢氧化铝,它在人的胃内起什么作用?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以消除肿痛?

        【师生归纳】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

        【板书设计】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H2SO4+2NaOH═Na2SO4+2H2O

        HCl+ NaOH═NaCl+H2O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H2SO4+Ca (OH)2═CaSO4+2H2O

        3、用于医药:2HCl+Mg(OH)2═MgCl2+2H2O

        3HCl+Al(OH)3═AlCl3+3H2O

        【课堂练习】

        1、⑴用盐酸可以将铝壶内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但所用盐酸不能过量,否则,铝壶将被腐蚀,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⑵胃酸过多(主要是盐酸)的病人常常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可改服用NaOH溶液吗? (填“可以”或“不可以”)

        ⑶用熟石灰、粘土和河砂混合制“三合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在一张洁白干燥的滤纸上,依次喷洒A、B、C三种无色液体,当喷洒A时,滤纸上无明显变化;再喷洒B时,滤纸上出现一只红色小猫;最后喷洒C时,小猫逐渐消失。回答下列问题:  滤纸上的小猫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的。

        第二课时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教学目标:

        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难点: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上课始把几束头发分别放入不pH溶液的烧杯中)

        【创设情景】用试管取少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较稀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酚酞溶液,都显红色。

        【提出问题】利用酸碱指示剂,只能试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但不能试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经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哪么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它与溶液的酸碱度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酸 pH 酸 pH 碱 pH 盐和水 pH

        较稀

        硫酸 较稀

        盐酸 较稀氢氧化钠 水

        较浓

        硫酸 较浓

        盐酸 较浓氢氧化钠 氯化钠溶液

        (注:较稀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在50mL的水中滴一滴较浓溶液配制而成,现象区分明显。)

        【提出问题】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溶液的酸碱度与pH的关系?

        【学生讨论】1、酸的pH小于7,酸的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

        2、碱的pH大于7,碱的浓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

        3、中性溶液的pH=7,盐和水的pH=7

        【师生归纳】酸性溶液的pH<7 酸性越强,pH越小

        碱性溶液的pH>7 碱性越强,pH越大

        中性溶液的pH=7

        【实验探究】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并填写表格。

        【学处阅读】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观察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板书设计】一、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性溶液的pH<7 酸性越强,pH越小

        碱性溶液的pH>7 碱性越强,pH越大

        中性溶液的pH=7

        二、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课堂练习】  1、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适宜生长在偏酸性的土壤中,而大豆不论在弱碱性或弱酸性的土壤中均适宜生长。现测得某块田地的pH约为7.5,此地适宜种植( )

        A、小麦 B、棉花 C、大豆 D、玉米

        2、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物质 食醋 牙膏 食盐水 肥皂水 火碱溶液

        pH 3 9 7 10 13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痒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一些家庭中的常见物。它是下列中的( )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盐水 C、火碱溶液 D、食醋

        3、下表为一些食物PH,对于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适宜使用的食物是( )

        食物 苹果 葡萄 玉米 牛奶

        pH 2.9~3.3 3.5~4.5 6.8~8.0 6.3~6.6

        A、苹果 B、葡萄 C、玉米 D、牛奶

        4、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作物 茶 油菜 西瓜 甘草

        最适宜的pH范围 4.5~5.5 5.8~6.7 6.0~7.0 7.2~8.5

        A.西瓜 B.茶 C.油菜 D.甘草

        5、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

        B、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小

        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

        D、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增大

        6、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 )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B.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C.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 D.pH等于7的溶液

        7、对酸碱指示剂与pH试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可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B.都可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C.两者只能检验酸碱溶液 D.测试的意义相同,但测试方法不同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H为零的溶液既不显酸性又不显碱性

        B.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塞,就可以看到白雾

        C.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

        9、现有50 mLpH=8的溶液,若想使pH变为3,应加入下列哪种溶液( )

        A.pH=0的溶液 B.pH=7的溶液 C.pH=14的溶液 D.pH=5的溶液

      初中化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几种碳的性质和用途。

        ⑵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

        ⑶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学生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组成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通过物质的结构影响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增强学生对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的不同元素可以组成物质,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几种元素是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同学们请讨论一下并将其结果汇报好吗?

        (二)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

        ⑴金刚石:

        ⑵ 石墨:

        ⑶C60

        观看科利华软件

        (1)上述三种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

        (2)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碳的化学性质:

        用墨(用碳黑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木桩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冬天生煤炉能引起煤气中毒,为什么?

        (2)氧气的有哪些化学性质?

        2、碳跟氧气的反应 可燃性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碳完全燃烧: 碳不完全燃烧: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1)观察实验现象,

        (2)共同分析反应原理,

        (3)板演方程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

        还原性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这个反应的特点: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木炭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而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导出:

        a还原反应,

        b、氧化反应

        c、木炭具有还原性

        木炭的还原性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

        (三) 课堂练习:

        (四) 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五) 布置作业:书P109习题1-6

        课后记:本节内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初中化学教案3

        一、教学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来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化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而空气一节的内容是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能培养学生从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发现问题,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极好契机。然而学生刚开始学化学,虽在绪言和实验基本操作课上了解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操作,但相应的知识储备也是相当不足的,比如C、S、p等物质燃烧后的产物和状态他们都还没有学到,要引导他们完成对空气成分的探究确实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空气和O2的性质进行了重新整合,设计了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为主线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并于课前安排并鼓励学生查阅教材、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既是为探究课做好的必要的知识准备,也是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探究者应具备的一项能力。

        二、 教 案

        课题1 空气

        授课人 __x

        学 校 __x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空气的重要性,具备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推理、表达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实验汇报结果交流讨论来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

        重 点 空气的成分。

        难 点 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仪器、药品 集气瓶、胶塞、燃烧匙、玻璃导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红磷、硫粉、镁带、蜡烛。

        教师活动

      初中化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  2、 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3、 学习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4、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制法

        教学难点: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探究目标:  1、探究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提出问题:

        1、如何选择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依据是什么?

        2、如何收集一瓶氧气?

        3、如何检验一瓶氧气已收集满?

        收集资料:

        1、回顾一下,写出你所知道的制氧气的一种方法。

        2、自然界中氧气的主要________

        情境创设:下列谜语是什么物质呢?

        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的高。

        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

        你一定猜到了是氧气。氧气如此重要,你一定想自己动手制取氧气吧?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步骤和方法 现象 分析和结论

        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5ml的过氧化氢溶液。

        1、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试管口,观察现象。

        2、 在B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B试管口,观察现象。  3、 在C试管中加入几块沸石(或瓷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C试管口,观察现象。

        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

        速度快还是慢?

        木条

        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

        速度快还是慢?

        木条

        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

        速度快还是慢?

        木条  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

        依据是

        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一瓶氧气。

        1、 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在广口瓶内先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再通过长颈漏斗添加过氧化氢溶液。

        2、 收集氧气。

        先将集气瓶中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实验时 (有或没有)气泡冒出

        收集到的氧气是 色 的气体

        判断一瓶氧气已收集满的依据是

        实验时,填加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的底部必须液封在液面以下的原因

        当导管口刚开始有气泡地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这是因为

        分析归纳: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加入二氧化锰(或沸石),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那么二氧化锰(或沸石)在此实验中起什么作用呢?

        交流与反思: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 :

        反应物 ,状态 ,条件 ,

        收集方法 , 。

        知识应用:

        1、常温下,某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该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C)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2、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产生氧气,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根据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分液漏斗中放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是 ;

        (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 (填字母);

        (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原因是 。

        探究课题:氧气的性质

        探究目标:

        1、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

        1、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应瓶口向上放在桌面上?

        2、 中鱼儿能生存,说明水中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溶于水还是不易溶于水?

        3、 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收集资料:

        1、抢救病人的时候要用到氧气,说明氧气具有 性质。

        2、家里生炉子时,用扇子煽,炉火越扇越旺,说明氧气具有性质。  做出假设: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

【2023年初中化学教案 2023年初中化学教材】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10篇09-09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范文09-09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三篇 初中化学教学方案设计09-09

九年级化学《化学式》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式教学视频09-09

初中化学课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09-09

初中化学教案优秀 初中化学教案免费下载09-09

2023年初中化学教案 2023年初中化学教材09-09

初中化学教案_2 初中化学教案电子版09-09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方案09-09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本09-09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七篇 初中化学优秀教案模板09-09

初中化学教案优秀 初中化学教案全套09-09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与反思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