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教案

时间:2023-09-14 15:33:21 文档下载 投诉 投稿

      浅谈中学数学“问题式”教学法

          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自20世纪中叶以来,它在社会生产、生活、经济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问题式”教学法存在不足,“问题式”教学法应遵循问题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探究性原测、发展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关键词:中学数学;“问题式”;教学法

      中国的基础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里把“解决问题”作为单独的一个领域提出要求。

      “问题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是以“问题”为中

心,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学生思维的培养是离不开问题的,“问题式”教学从根本上讲是“问题源”的开发,即左右脑的潜能的综合开发。科学研究表明,其中右脑开发与利用,极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问题式”教学法的基本解学步骤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再提出问题……以这种步骤循环下去,从而实现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得探究问题并获得答案的教与学的模式。问题教学法从其心理机制看属于探究性学习,使用这种方法时,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去发现得到的。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体意识。

      一、“问题式”教学法存在的不足

      通过课堂设置问题情境,是我国推行新课改以来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可见这种教学模式是多么的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教师在课堂提问时,用“是这样吗”、“这样对吗”、“你会了吗”、“明白了吗”等等之类的教学语言,甚至有些教师为“追求”课堂表面上的热烈氛围,将毫无价值的、思维含金量极少的问题充斥于课堂之中,这使学生的思维很难发散开来,创新力的发展也受到限制,所以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限制了学生发展想象力和创新力的空间。因此,在“问题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作为人民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盲目地创设课堂问题情境,或者说我们不能为了“创设问题情境而创设问题情境”,而应该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

      二、“问题式”教学法遵循的基本原则

      1.问题性原则

      问题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既要考虑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还要考虑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是否能够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来。所以,问题性原则要求教学以问题为载体和核心来开展教学,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单单是用所学的知识完全解决问题,而是在初步解决己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和解决更多的问题。基于这个原则,在开展“问题式”教学法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相贴近,使学生乐于和有能力去参与问题的解决;二是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接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思维上的挑战性,使问题更具有探究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强烈探究欲望。

      如:在讲“二次根式<img src="http://pic.bookan.com.cn/ebook2/ebooks/14-236/14-236-1112/884.jpg" />”的化简时,老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在计算2<img src="http://pic.bookan.com.cn/ebook2/ebooks/14-236/14-236-1112/884.jpg" />的结果时,会出现三种结果:<img src="http://pic.bookan.com.cn/ebook2/ebooks/14-236/14-236-1112/885.jpg" />,-2a, 2a,那么你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当前研究问题的认知冲突,学生纷纷猜想、讨论、发表意见,从不同角度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注重从方法层面上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集体讨论。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自己提出和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并在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开展“问题式”教学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坚持现代的学生观、学习观,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储存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教师营造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交流活动中去,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独特看法,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言语和学习资料上的结论提出疑问。三是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以几个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过程,尽可能地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形成能力,陶冶情操。

      如:在刚开始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给出如下的问题: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量直角边长分别3cm,4cm,斜边的长度是唯一的吗?又如何来确定斜边的长度呢?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先不要给出任何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教师主要从方法层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积极地思考。

      3.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能够在基础性问题、拓展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对未知的问题进行不懈地追问,并通过探索,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但有的问题的提出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而有的问题的提出则会背离课堂教学目标,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开展“问题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设计探究性问题时,既要充分考虑学习内容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和与其它相关事物的联系性,还要考虑解决问题的过程复杂程度;二是教师在提出探究性问题后,在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要对学生进行明显的言语或表情等各种暗示,否则问题将失去探究的意义;三是设计探索性问题时,要遵循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

      如:在学习“菱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给出以下三个问题:

      1)图(菱形)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2)对角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3)找出图中相等的角。

      <img src="http://pic.bookan.com.cn/ebook2/ebooks/14-236/14-236-1112/886.jpg" />

      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探究就可以解决上面的三个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很自然就归纳得出菱形的性质。

      4.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发现新知识,培养学生具备选择性、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和坚忍不拔的科学态度。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推理能力、观察能力等等智力因素,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个性、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发展,从而带动学生全面又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开展“问题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教师在讲解课本及学习资料的习题时尽量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或改变原有条件,让学生寻求新的阶梯思路,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预留适当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多让学生手脑口并用,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三是为学生创造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不急于表态或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自我辨析和合作交流,逐步形成正确的看法和做法。

      如:在进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时,学生方法各不相同。有的用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有的用圆规做出两个相等的角等等,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发表各自的见解。这样就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5.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民族振新的动力,是国家兴盛的动力。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重视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再发现再创造”或“创造性地运用”,鼓励学生找寻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问题式”教学法时,贯彻创新性原则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困惑或错误时,应先让学生自己指出困惑或错误在哪里,然后教师再适度地进行引导,使学生从被动探索转化为主动尝试;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从探究中获得知识的,体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识的乐趣,增强学生后续学习新知的自信心;三是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

      如: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时,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可以找出多种证明方法,这样就极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结语

      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教有法,教不定法”,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我国新课改大力提倡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大好形势下,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提升、个性养成上来。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否给学生留了充足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时间。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时,只有遵循基本的教育教学原则,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明德.教育名著评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7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3]蒋秋星.论数学问题教学法探究性教学原则[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6.

      [4]胡建成,吴增生.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6,(4.

      [5]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浅谈中学数学“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式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式教学模式是什么09-14

问题式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化教学模式09-14

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09-14

构建“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方法和形式09-14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由苏联教学专家09-14

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的含义与要求09-14

浅谈中学数学“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教案09-14

问题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09-14

问题教学法步骤 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环节09-14

浅谈问题式教学模式 问题式教学模式设计09-14

问题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模式是提出的09-14

“问题教学法”的研究综述-精品文档 问题教学法的策略09-14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有哪些09-14